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文星
論文名稱: PCB鑽孔機結構動態特性研究
指導教授: 王志宏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Powe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1
中文關鍵詞: PCB鑽孔機結構振動
外文關鍵詞: PCB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在資訊、通信、電子產業蓬勃的發展之下,印刷電路板成為最重要的零組件之一,因此PCB鑽孔機的設備與技術也愈來愈重要。隨著PCB佈線越來越密,PCB鑽孔機的速度需求愈來愈快,要求精度也就愈來愈高。為了提高PCB多軸鑽孔機鑽孔品質,往高速方向發展。希望透過本研究來改善鑽孔機的振動問題,進而提高鑽孔速度及精度。
    經由實驗發現,在主軸下鑽過程中,橫樑結構相對機台有明顯的振動,此振動會造成主軸下鑽角度偏斜,影響鑽孔結果精度。而在規劃的實驗狀態下,並沒有發現任何結構振動的因素限制鑽孔機速度提升,也沒有結構振動隨速度增加而有劇烈變化的情形。因此,此橫樑結構的振動僅與精度有關,與速度提昇沒有直接的關係。此外,在特定的條件下,X軸平台與橫樑間在Y方向上會出現明顯的相對運動,此相對運動為鑽孔機的潛在弱點之一。
    接著根據鑽孔機實體模型及CAD資料建立了有限元素模型。此有限元素模型的目的為用於探討橋架與機台間的相對位移。模擬的結果發現,橫樑相對機台有振動原因有二:一是橋架本身剛性造成之振動;第二個原因是橋架與機台間螺栓抗拉剛性不足,造成振動。模擬結果顯示兩者造成的振動量相當接近。如要提升橫樑與機台間的剛性,最好橋架剛性與螺栓強度兩方面同時改進。


    摘要 I 誌謝 II 目錄 III 第一章 前言 1   1-1 研究動機 1 1-2 文獻回顧 2 1-3 定義結構名稱及方向 5 1-4 研究目標 6 第二章 實驗設備介紹 7 2-1 實驗設備選擇 7 2-2 加速規靈敏度校正 9 第三章 量測結果與討論 11 3-1 第一次實驗 11 3-1.1 實驗目的 11 3-1.2 實驗規劃 11 3-1.3 實驗結果討論 14 3-1.4 實驗結論與檢討 26 3-2 第二次實驗 27 3-2.1 實驗目的 27 3-2.2 實驗規劃 27 3-2.3 實驗結果討論 29 3-2.4 實驗結論與檢討 33 3-3 第三次實驗 34 3-3.1 實驗目的 34 3-3.2 實驗規劃 34 3-3.3 實驗結果討論 35 3-3.4 實驗結論與檢討 38 3-4 第四次實驗 39 3-4.1 實驗目的 40 3-4.2 實驗規劃 40 3-4.3 實驗結果討論 41 3-4.4 實驗結論與檢討 45 3-5 第五次實驗 46 3-5.1 實驗目的 46 3-5.2 實驗規劃 47 3-5.3 實驗結果討論 50 3-5.4 實驗結論與檢討 54 3-6實驗總結 54 第四章 有限元素模型分析 56 4-1 有限元素模型建立 56 4-1.1 橋架模型建立 57 4-1.2 X軸平台與Z軸平台模型建立 63 4-1.3 機台模型建立 63 4-2 接點參數以及外力之設定 66 4-2.1接點參數設定 66 4-2.2外力與邊界條件之設定 73 4-3 模擬結果討論 73 第五章 結論 77 參考文獻 78 附錄A 位移量之計算 A-1

    【1】 陳明飛,林承德,王彥欣,陳金安 ”PCB鑽孔機鋼結構床台動態分析” 第十六屆機械工程研討會論文集,八十八年十二月三日∼四日pp.179-185
    【2】 吳政憲,陳明飛,詹子奇,謝銘雄,張雅惠 ”PCB成型機結構分析及改善研究”大葉學報第八卷第一期,民國八十八年pp.57-68
    【3】 楊忠衡 ”PCB鑽孔機進給系統分析與設計” 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0
    【4】 吳政憲,詹子奇,陳慶盈,莊賀喬”工具機高速進給之結構動態測試分析與設計” 第十六屆機械工程研討會論文集,八十八年十二月三日∼四日pp.568-575
    【5】 吳政憲,詹子奇,王焜潔,”高速化工具機結構靜動剛性分析與測試” 機械月刊,88年3月pp.466-475.
    【6】 K. Marchelek, S. Berczynski, and A. Witek, 1989, “A Modification of Machine Tool Dynamical Properties Using Vibration Absor- bers,” Transaction of ASME, Design Engineering Division, Vol. 18-2, pp.85-90
    【7】 E. I. Rivin, and W. D. Ambrogio, 1990 “Enhancement of Dynamic Quality of A Machine Tool Using Frequency Response Optimiza- tion Method, Transaction of ASME, Journal of Vibration, Stress and Reliability in Design, Vol. 120, No. 1, pp.69-78
    【8】 O. Cuvalci, A. Ertas, 1996, ”Pendulum As Vibration Absorber for Flexible Structures: Experiment and Theory,” Transaction of ASME,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 Vol. 118, pp. 558-566.
    【9】 C. C. Cheng and J. S. Shiu, “Transient Vibration Analysis of a High-Speed Feed Drive System”,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Vol.239, No.3, 2001, pp.489-504
    【10】 張明勝 “高速IC取置機之動態研究” 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2001
    【11】 K. G. McConnel, “Vibration Tes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John Wiley & Sons, Inc.
    【12】 D. J. Ewins, “Modal Testing :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 Studies Press LTD., 1986
    【13】 施習中 “綜合加工機之模態測試與分析及其結構改善” 私立大葉工學院碩士論文, 1994
    【14】 陳永為 “新型平面滑軌之參數鑑別及預壓之調整” 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2004
    【15】 陳哲凱 “高加減速PCB鑽孔機進給系統之設計與分析” 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2006
    【16】 楊鎮在 “工具機新型平面滑軌之動態特性研究” 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2002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