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溫瑋琪
論文名稱: 國小教師權力運作之探討
指導教授: 陳祥水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台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Graduated Program of Taiwan Studies for in-service Teachers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2
中文關鍵詞: 性別權力國小教師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論文試圖觀察國小校園中,教師與學生、家長、學校互動下,教師權力運作的模式。身為國小教師,協助學生完成社會化,達成教學目標,正是教師權力運作的過程。教師權力運作與各層面的關係複雜,加入性別議題後,反映出現今國小教師權力運作的基礎模型。

    將教師角色定位、教師成長過程先行探討,了解國小教師在傳統教育文化下角色的轉化,及師生互動中的雙重角色與衝突特性,再觀察國小教師權力運作的模式,包含權力的定義與類型、權力策略的運用、學校的行政階級等議題。接著導入性別差異對權力運作影響的分析,並加入家長與學生觀點,從而理解依存在國小校園日常生活中的「教師權力運作」過程。

    研究結果顯示,國小教師的角色擁有推動、衝突、雙重等特質。對國小教師而言,性別特質的差異是存在的。應帶入「調和」的觀念,「做」出性別的一致性。家長積極介入教師權力的運作,並試圖加重教師負擔家庭教育的責任。加上教師對學生的強制性的處罰權力已減弱,可知多元的教師權力類型必須搭配適當的教師權力策略應用。在學校行政組織的科層化體制下,教師與學校應有相同的價值觀,一起為實踐教育目標而努力。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意識…………………………………………………1 第二節 文獻探討…………………………………………………2 第三節 研究地點簡介 …………………………………………11 第四節 研究方法…………………………………………………11 第五節 研究時程…………………………………………………13 第二章 國小教師角色與成長背景………………………………14 第一節 國小教師角色……………………………………………14 第二節 國小教師成長背景………………………………………23 第三章 教師權力的運作…………………………………………31 第一節 教師對權力的觀點與權力類型…………………………31 第二節 教師權力的運作與策略…………………………………37 第三節 教師權力與學校行政階級………………………………49 第四章 教師權力與性別…………………………………………60 第一節 教師工作文化的性別分析………………………………60 第二節 性別對於教師權力行使的差異…………………………63 第五章 家長與學生的看法………………………………………71 第一節 家長的看法………………………………………………71 第二節 學生的看法………………………………………………79 第六章 結論………………………………………………………83 參考書目………………………………………………………………87

    參考書目

    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
    2008 教師形象與專業倫理。台北,心理出版:118。

    王瑞賢
    1996 追求安靜的教室生活?教師潛在教育學之分析。教育資訊研究4(4):
    1-12。

    李新民
    1994 國小教師規範權運作對六年級學生班級參與心態之影響。國立台南師
    範學院碩士論文。

    李惠茹
    2001 台南市國中女教師的職業選擇與晉遷--性別的多數、權力的少數。國
    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李惠茹、唐文慧
    2004 性別的多數、權力的少數--以臺南市國中女教師的職業選擇與晉遷為
    例。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科學類 49(1):29-52。

    李淑芬
    1996國民小學校長權力運用、教師參與決定、與學校效能關聯性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李昱平、張淑美譯,John P.Miller 著
    2008 如何成為全人教師 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瓊洳
    2003 教室情境中教師權力運作之探討。中等教育54(4):90-99。

    吳靖國
    2005 論全性人概念下的女性領導。中等教育,56(6):46-63。

    吳佳倩
    2000 中美兩性平等教育政策之比較。國立暨南大學碩士論文。

    林重澎
    1989 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權力基礎與教師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碩士論文。

    林清江
    1992 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五南。

    林素卿
    1980 艾齊厄尼「順從理論」及其在國民中小學之適用性。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碩士論文。

    周淑儀
    2001 反映現狀,看見需求--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進
    修需求之研究。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4:102-107。

    周德禎
    1999 教育人類學導論:文化觀點。台北:五南。

    范信賢
    1995 文化霸權的運作機制:對國小教師生活世界的探討。國立清華大學碩
    士論文。

    洪塘圻
    2004 喧嘩劇場-國小女性教師聲音之敘說性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
    士論文。

    徐燕山
    1982 領導者的權力基礎與領導行為員工工作滿足。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
    文。

    唐祚泰
    1992 訓育社會的形成-米修 • 福寇思想之探討。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張如慧
    2000 原住民女學生學校生活經驗中之潛在課程研究:以山海中學原住民藝
    能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莊燿隆
    1999 高雄市國小教師管教權力類型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莊淑琴
    2001 從文化霸權觀點反思教師角色。中等教育53(5):166-180。

    郭丁熒
    1988 教師權力類型、學生參與心態與學生學校適度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郭添財
    1991 衝突理論及其在教育上的運用。教育研究2:3-5。

    陳建民
    2002 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女性主義教育學融入國小班級教學之質化研
    究。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陳添球
    1989 國民小學自主性之研究--一所國民小學日常世界的探討。東吳大學
    碩士論文。

    陳伯璋
    2000 中等學校教師修習教育專業科目及其學分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
    3(2):27-44。

    陳俐雯、楊幸真
    2005 對國小女性教師權力與權威的思考。香港教育學院「性別平等教育
    的挑戰與前景:亞太地區第二屆國際研討會」。

    黃燕萍
    2000 我是誰?一個女準教師性別主體意識的啟蒙過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
    13 :75-79。

    傅科
    1992 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桂冠。

    楊樹槿
    1994 國民小學校長的權力類型、教師參與決定與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楊巧玲
    2007 學校中的性別政權。台北:高等教育文化。

    詹棟樑
    1990 教育人類學理論。台北:五南。

    劉秀娟
    1997 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揚智文化。

    蔡培村
    1986 領導者權力基礎分析。教育學院學報11:433-460。

    歐用生
    1997 教師如何面對教育改革?國民教育38(1):2-6。

    鄭如安
    1992 高雄市小港區國小老師之權力類型與體罰態度之相關研究。教育資
    料文摘30(2):88-114。

    謝明芳
    2000 國小學童學校生活情緒經驗及其知覺教師權力類型關係之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謝小芩
    1993 台灣兩性教育經驗的差異與變遷。當代90 :22-37。

    Cortina,R
    2006 Women teachers in Mexico:asymmetries of power in public education. In R. Cortina & S. S. Rom’an,Women and Teaching:Global Perspectives on the Feminization of a profession:107-128。

    Denscombe,M
    1985 Classroom control。London:George Allen & Unuin。

    Spindler,G(ed.)
    1997 Education and culture: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es,2nd edition,prospect heights,Illinois:Waveland press。

    Shirley F.Heck & C.Ray Williams
    1999 教師角色。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Pollard,A
    1980 A model of classroom coping strategies。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3(1):19-37。

    Weber,M
    1947 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Glencoe, IL: Free press and Falcon’s Wing Press。
    Tamara,D.G& Loreen,N.O.
    2000 Students’ use of power in the classroom:An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 power,teacher power,and teacher immediacy. Communication Quarterly,48(3):290-310。
    教育部網站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64.xls

    2009.6.24聯合報
    http://tw.myblog.yahoo.com/jw!bOq8.rCQAgIvSSOr6JC4Ll8byw--/article?mid=3438

    2010.1.26中廣新聞網
    http://tw.myblog.yahoo.com/jw!bOq8.rCQAgIvSSOr6JC4Ll8byw--/article?mid=4652&prev=4660&next=4650&l=f&fid=26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