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范貴蟬 Fan-Kuei Chan |
---|---|
論文名稱: |
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情緒勞務相關研究 A Study 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of Elementary Schools |
指導教授: |
謝傳崇
Chuan-Chung Hsieh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9 |
中文關鍵詞: | 國民小學教師 、校長正向領導 、情緒勞務 |
外文關鍵詞: |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emotional labor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情緒勞務的相關性,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情緒勞務;也進一步分析不同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與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情緒勞務的相關。
本研究主要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桃竹苗四縣市56所公立國民小學770位教師為對象,有效樣本717人,佔回收總樣本數的96%。其所得主要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 桃竹苗四縣市校長正向領導之現況達中高程度
二、 桃竹苗四縣市教師情緒勞務之現況達中高程度
三、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於背景變項中,不同性別、擔任職務知覺校長正向領導有顯著差異
四、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於環境變項中,不同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知覺校長正向領導有顯著差異
五、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於背景變項中,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擔任職務知覺情緒勞務有顯著差異
六、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於環境變項中,不同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知覺情緒勞務有顯著差異
七、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情緒勞務具有中度正相關
八、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能有效預測教師情緒勞務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俾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of elementary schools. It also analyzes the connections among teacher background variables, school environment variables,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Methods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 were conducted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 The samples were 770 teachers selected from 56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oyuan,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Among them, there were 717 valid sample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questionnaire reached 96%. A brief summary of the data analysis outcome as following:
1.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is area are all above average.
2.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is area are all above average.
3. In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vari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teachers’ genders, positions in this area.
4. In the environment variables, the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vari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school size and its location in this area.
5. In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varied significantly from different gender, age, seniority and position in this area.
6. In the environment variables, the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vari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school size and its location in this area.
7. An intermediate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observed between principals’ positive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is area.
8.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postive leadership can be definitely predicted of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in this area.
At last, based on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this research provide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elementary school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follow-up researchers.
王玉慎(2011)。教師情緒勞務及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王智杰(2013)。臺東縣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師情緒勞務負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臺東市。
王雅惠(2012)。國民中學導師情緒勞務與工作滿意之研究-以臺中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業大學,彰化縣。
甘瓊瑤(2008)。教師情緒勞務負荷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以新竹縣市高中職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台中市。
田育昆(2007)。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江文慈(2009)。「和顏悅色」與「忍氣吞聲」的背後:國小教師情緒勞動的心理歷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40(4),553-576。
余民寧、陳柏霖、許嘉家(2010)。教師憂鬱傾向的影響因素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32卷2期,73-91。
吳秀珍(2011)。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吳宗祐(2003)。工作中的情緒勞動:概念發展、相關變項分析、心理歷程議題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2011)。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明順(200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倏銘(2012)。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林天佑(2005)。情緒勞務。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5,136。
吳淑雯(2013)。宜蘭縣溪北地區國小教師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吳慧卿(2002)。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衝突、團隊凝聚力及滿意度關係之實證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臺北市。
吳麗真(2013)。臺中市國小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呂浚瑀(2011)。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團隊情感氛圍與組織創新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呂珮珊(2009)。高職教師情緒勞動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以社會認知理論為分析觀點(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
李安明(2001)。我國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理論與實證。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勇緻(2012)。新北市國小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建德(2012)。臺北市國小行政人員自我管理與正向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婉琳(2012)。主管正向情緒感染力對員工工作投入、團隊正向情感氛圍與團隊回復力之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李韶棠(2011)。以正向領導策略融入網路課業輔導帶班督導機制提升大學生教學效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李麗君(2007)。國民中學教育人員情緒勞務負荷與職業倦怠相關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林尚平(2000)。情緒勞務負擔量表之發展。中山管理評論,8(3),427-447。
林海清(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方案的評析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 (223期) 5-15。
林凱莉(2013)。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新發(2010)。正向領導的意涵與實施策略。國民教育,50(1),1-5。
林新發(2010)。校長正向領導的策略與技巧。國民教育,50 (6),1-7。
林新發(2011)。論述正向領導表現的例子。國民教育,51(3),1-7。
林尚平、吳建明、湯大緯(2006)。情緒勞務者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對改善負面情緒效應之配適研究。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9(3),1- 42。
邱世褀(2013)。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情緒勞務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范熾文(2004)。國小校長轉型、互易領導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教育類),19,2-40。
袁小惠(2011)。國中教師情緒勞務對幸福感之影響-以情緒智力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水泉(2002)。領導行為與效能之研究-以某空軍主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張芳全(2008)。統計就是要這樣跑。臺北市:心理。
張宦民(2004)。組織文化、主管領導型態、員工工作滿意度對企業創新能力之影響-以台灣上市電線電纜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張素花(2012)。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情緒勞務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潤書(1998)。行政學。臺北:文景書局。
許童欣(2011)。基隆市國中教師堅毅性格與情緒勞務(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市。
陳怡君(2012)。虛擬社群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情緒勞務負荷與情緒耗竭之中介效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美麗(2011)。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情緒勞務及工作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麗君(2012)。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傅木龍(2008)。正向管教-班級經營大未來。學生輔導,105,6-29。
彭永青(2012)。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彭駕騂(2001)。從教師憂鬱症談心理適應。台灣教育,608,26-31。
曾湘婷(2013)。高雄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情緒勞務負荷、學校組織健康與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焦儀凡(2012)。國小組織文化與教師情緒勞務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佳慧(2011)。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心理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昆輝(1989)。教育行政學。臺北市:東華。
黃春日(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黃詩雅(2011)。人際溝通能力、情緒勞務與教師自我效能相關之研究-以基隆市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縣。
楊朝祥(2007)。為老師建制溫馨教學環境。【國政專論】。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4/1477
楊馥菱(1998)。情緒勞務工作者的社會支持、自我調控與工作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靜宜大學,臺中。
葉俊廷(2010)。轉型領導對高雄市高中職餐旅群教師教師情緒勞務以及職業倦怠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詹明娟(2009)。好領導從覺察與正向解讀開始。取自http://ioistudygroup.blogspot.com/2009/01/blog-post_6309.html
詹明娟(2009)。原住民部落學習團體帶領人的學習風格領導風格與領導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鄔佩君(2003)。第一線服務人員之情緒勞務的影響因素與其結果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臺北市。
劉仲瑛(2012)。國中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蔣佳良(2006)。臺北市國民中學行政人員情緒勞務與學校組織文化及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蔡宜萱(2011)。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激勵與服務導向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蔡敬祥(2008)。轉化型領導對提昇員警工作績效之研究-以彰化縣警察局基層分駐(派出)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蕭增鈺(2013)。國民小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賴文豪(2005)。僕人領導與員工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市。
戴秀卿(1993)。醫院員工的情緒勞務負荷與顧客行為導向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戴國雄(2013)。國民小學校長心理資本、正向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臺北市:五南。
謝傳崇(2011)。正向領導理念、研究與實踐。臺北:高等教育。
謝傳崇(2011)。竹師友月刊 529 期(100年7月)。
謝傳崇(譯)(2009)。變革時代卓越的校長領導:國際觀點。臺北市:心理。
謝傳崇(譯)(2011)。正向領導(原作者:Kim Cameron)。臺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2008)
鍾敏方(2012)。領導風格、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關聯性之研究-以宜蘭縣內服務業與製造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聶琬瑩(2012)。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情緒領導與教師情緒勞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顏大凱(2008)。國民中學教師情緒勞務負荷、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自我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魏麗敏、洪福源(2006)。師生衝突與教師情緒管理。教育研究月刊,150,52-58。
羅虞村(1995)。領導理論研究。台北:文景。
龔麗蘋(2011)。國民中學教師組織承諾、教師自我效能教師情緒勞務負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東縣。
Ashforth, B. E., & Tomiuk, M. A.(2000). Emotional labour and authenticity: Views from service agents. In S. Fineman (Ed.), Emotion in organizations (2nd ed., pp.184-203). London: Sage.
Ashforth, B. E., &; Humphrey, R. H.(1993). Emotional labor in service roles: Theinfluence of identif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8(1), 88-115.
Bailey, J.J. (1996). Service agents, emotional labor, and costs to overallcustomer service.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San Diego, CA.
Brotheridge, C. M., & Lee, R. T. (2003).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Emotion Labor Scal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6,365-379.
Brotheridge, C.M., and Grandey, A.A. (2002). Emotional labor and burnout: Comparing two perspectives of “people work”. Journal of Vacational Behavior, 60, 17-39.
Brotheridge, C.M., and Lee, R.T. (2002). Testing a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model of the dynamics of emotional labo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7(1), 57-67.
Cameron, K. S. (2008). Positive leadership: Strategies for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San Francisco, CA: Berrett-Koehler.
Chu, K. H. (2002). The Effects of Emotional Labor on Employee Work utcom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Virginia Tech, Blacksburg,Virginia.
conceptualize emotional labo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 Vol. 5,No. 1, pp. 95-110.factors related to emotional labor. 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feeling, R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Gosserand, R. H. (2003). An examination of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Grandey, A. A. (2000). Emotional regulation in the workplace: A new way to conceptualize emotional labo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5(1), 95-110.
Hochschild, A. R. (l983). The managed heart: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 R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Kim Cameron,(2008) Positive Leadership: Strategies for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New York:Ingram Pub Services.
Kruml , S. M., & Geddes, D.(2000). Exploring the dimensions of emotional labor.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4 (1), 8- 49.
Kyriacou, C. (2001). Teacher stress: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ducational Review, 53(1), 27-35.
Luthans, F., Luthans, K. W. , Hodgetts, R. M. &; Luthans, B. C. (2001). Positive approach to leadership(PAL)implications for today’s organizations. The Journal of Leadership Studies, 8(2),1-20.
Managing Emotions on the Job, ” Work and Occupations, Vol.20, No.2, 205-232.
Mann, S.(1999). Emotional at work: To what extent are we expressing, suppressing, or faking it?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8(3), 347- 369.
Morris, J.A., & Feldman, D.C. (1996). The dimension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1(4), 986-1010.
Pither,R. T.(1995). Teacher stress research:Problems and progres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65,387392.
Pugliesi, K. (1999). The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 Effects on work stress, job satisfaction, and well-being. Motivation and Emotion, 23(2), 125-154.
Putnam, L. L. & Mumby, D. K. (1993). Organizations, emotions, and the myth of rationality. In S. Fineman(Ed), Emotion in Organizations (36-57). Newbury Park, CA: Sage.
Rafaeli, A., &; Worline, M. (2001). Individual emotion in work organization.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40(1). 95-123.
Wharton, A. S. (1993). The affective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work: managing emotions on the job. Work and Occupations, 20(2), 205-232.
Wichroski, M. A. (1994). The secretary: Invisible labor in the workworld of women. Human Organization, 53, 33-41.
Yukl (2006). Proactive influence tactics and leader-member exchange. In C. A. Schriesheim and L. Neider (Eds.), Power and influence in organizations: Research in Management. Greenwich, C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87-103.
Zapf, D., and Holz, M. (2006). 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Emotion Work in Organiz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5(1), 1-28.
Zapf, D., Seifert, C., Schmutte, B., Mertini, H., & Holz, M. (2001). Emotion Work and Job Stressors and Their Effects on Burnout, Psychology and Health, 16(5), 527-545.
Zapf, D., Vogt C.; Seifeit, C., Mertini, H., & Isic, A. (1999).Emotional work as a source of stress: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instru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8(3), 3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