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鈺惠
Yu-Hui Tseng
論文名稱: 創造性戲劇於學前特教班教學之行動研究
Creative Drama Teaching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指導教授: 劉淑英
Shu-Ying Liu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2
中文關鍵詞: 創造性戲劇學前特殊教育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 special needs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行動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性戲劇運用於學前特教班教學活動,以及進行創造性戲劇教學過程中觀察紀錄三位特殊幼兒的回應與發展。研究發現有注意力缺陷過動傾向的幼兒在活動中能有更多的專注與主動參與;下肢肢體障礙的幼兒能有興致的入戲投入強壯有力的動物與角色;自閉症的幼兒從原先的跟隨模仿到能有自信的創造表現。
    本研究有以下四點結論:
    一、幼兒的生活經驗能成為創造性戲劇的資料庫。
    二、心理的豐富能突破生理的限制。
    三、同儕間的互動關係是促進扮演的動力。
    四、持續戲的氛圍孩子就會一直演下去。
    本研究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供往後有意實施與擴展創造性戲劇於學前特教領域之參考。


    This action research detailed in this master's thesis explores the use of creative drama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when working with you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kindergarten. As part of the research, I observed, recorded and evaluated children’s response and development.

    The findings show the child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has greater levels of concentration when taking part in drama activities; the child with lower limb disabilities becomes very involved in role-play and is able to play strong characters; and the child with autism becomes creative and expressive when he follow another.

    I conclude that:
    1.Young children’s life experiences are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creative drama;
    2.Psychological enrichment overcomes the physical limitation;
    3.Peer interaction facilitates the motivation when role-playing;
    4. Use of drama fosters children’s interests in the topic, and their interest continues afterwards.

    The research also provides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those involved in pre-school education for those with special needs, and the broader application of creative drama i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幼兒創作性戲劇的論述 9 第二節 幼兒創造性戲劇的實務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33 第一節 行動研究 33 第二節 研究實施流程 36 第三節 研究現場概述 40 第四節 研究資料來源與分析 43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47 第一節 師生特別的情境體驗 47 第二節 進入創造性戲劇世界 54 第三節 發展潛能勇敢向前 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結論 101 第二節 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07 中文部分 107 英文部分 114 附錄 117 附錄一 創造性戲劇教學計劃 117 附錄二 家長同意書 119 附錄三 教學省思範例 120 附錄四 協同對談範例 122

    中文部分
    王念華(2001)。幼稚園教室戲劇發展歷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涵儀(2002)。教師使用戲劇技巧教學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莉玲(2004)。幼稚園行動研究的成果發表。幼教簡訊,18,2-3。
    甘季碧(2007)。教育戲劇(D-I-E)應用於幼稚園教學之行動探究。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成虹飛(1999)。我為何要做行動研究~一種研究關係的抉擇。載於台東師院主編,1999國際行動研究學術研討會。台東: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朱秋玲(2006)。鷹架概念應用於幼稚園戲劇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江蕙蓮譯(1992)。Katrina Van Tassel & Millie Greimann(1986)合著。創造性肢體活動。台北:信誼。
    何三本(1990)。幼兒創造性戲劇活動教學與認知發展原理的運用。載於台東師範學院舉辦之「幼兒教育輔導工作」研討會論文集(5-61),台東縣。
    何三本(2003)。幼兒文學。臺北:五南。
    吳佳蓉(2008)。戲劇人生-應用戲劇活動在國中資源班語文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明隆(2001)。教育研究行動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昭宜(2002)。走入幼兒戲劇教學的殿堂:一個幼稚園大般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平漚(譯)(2000)。J.J. Rousseau(1762)著。愛彌兒(Émile: ou De l'éducation)。臺北市:五南。
    李宛儒(2007)。一位幼稚園教師實施創造性戲劇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以台語兒歌為媒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谷瑞勉(譯)(1999)。L.E.Berk, & A.Winsler 著。鷹架幼兒的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Scaffolding children's learning: Vygotsk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台北市:心理。
    周小玉(譯)(2001)。Kathleen Warren(1992)著。戲劇抱抱:幼兒戲劇天地之多少。台北:成長基金會。
    周淑芬(2010)。幼稚園創造性戲劇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岡田正章(1998)。幼稚園戲劇活動教學設計。台北市:武林。
    林亞宣(2011)。幼兒教師使用創造性戲劇教學策略之研究-以嘉義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宗緯(2011)。運用戲劇策略提升聽障學生溝通訓練之敘事能力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玫君(1999a)。肢體與聲音的表達與應用(一)韻律動作(二)模仿動作。幼教資訊,101,41-49 。
    林玫君(1999b)。統整課程的新設計—「創造性戲劇」在語文教學的應用。班級經營,4,20-22。
    林玫君(2000)。創造性戲劇融入教學之理論與實務。載於九年一貫專輯(頁211-236)。台南:翰林出版社。
    林玫君(2002)。創造性戲劇與兒童多元智慧之展現。載於邱連煌等著,多元智能教室‧多元智能孩子—理論v s .實務(頁131-149)。台南:世一文化。
    林玫君(2003)。創造性戲劇之理論探討與實務研究。台南市:供學。
    林玫君(2005)。創造性戲劇之理論與實務─教室中的行動研究。台北:心理。
    林玫君(譯)(1994)。Barbara T. Salisbury(1986)著。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教室中的表演藝術課程。Theatre Arts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hree. 台北:心理。
    林玫君、朱秋玲、甘季碧(2004)。戲劇融入幼稚園課程之發展歷程行動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3,89-106。
    林奕汝(2013)。創作性戲劇教學影響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人際關係之研究—以羅東國小資源班為例。國立藝術大學表演藝術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宣妤(2005)。運用創造性戲劇於幼稚園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素花(2002)。戲劇教學對提昇學習動機低落兒童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中市。
    林惠娟(2002)。故事戲劇、戲劇遊戲和幼兒閱讀發展之關係脈絡。幼教資訊, 142,5-12。
    林靜琍(2006)。創造性戲劇活動在教學場域的運用與實踐:以幼稚園大班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與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麗雅(2006)。創造性戲劇對幼兒口語表達與故事理解之影響—以故事戲劇為媒介。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邱筱珊(2012)。特教班學生表演藝術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南港高中國中部創作性戲劇教學為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侯禎塘、詹蔭禎、張雅惠(2009)。運用創作性戲劇與國小自足式特教班兒童之情緒教育研究。載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舉辦之特殊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情緒障礙與兒童藝術治療」論文集,台中。
    徐明珠(2004)。行動研究在教育改革中的問題與價值。國家政策論壇,1。
    高淑貞(譯)(1994)。Garry Landreth(1991)著。遊戲治療-建立關係的藝術。Play therapy the art of the relationship.台北:桂冠。
    康志偉(2004)。親師生合作學習「戲劇活動」之行動研究~以台北縣豐年國小特教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小萍(2006)。幼稚園戲劇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中班幼兒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心盈(2007)。戲劇活動技巧應用於國小智能障礙學童社會技巧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文龍、劉維民(2006)。戲劇治療應用在國小資源班ADHD兒童社會能力之研究,國際藝術教育季刊,4,36-83。
    張曉華(1999)。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台北:成長基金會。
    張曉華(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增修版)。台北:成長基金會。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台北:心理。
    張曉華(2007)。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統整教學的方式。台北:成長基金會。
    張曉華(2009)。台灣學制內戲劇教育政策與實施現況。載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戲劇與劇場應用學系主辦之「教育戲劇與劇場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31),台北縣。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92.1.15.台國字第092006026號。
    許惠慈(2010)。幼兒戲劇教學信念發展之歷程—以溫暖幼兒園戲劇選區課程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仁富(2000)。國民小學推展表演藝術問題之探討。中小學藝術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陳仁富(2002)。創作性戲劇的課程設計與實踐。載於「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9-259),台北市。
    陳仁富、黃國倫(譯)(2010)。Jonothan Neelands著。透視戲劇—戲劇教學實作指南。Making sense of drama: A guide to classroom practice.台北市:心理。
    陳仁富譯(2001)。Ruth Beall Heinig 編著。即興表演家喻戶曉的故事。台北:心理。
    陳伯璋 (1988)。 意識型態與教育。台北: 師大書苑。
    陳虹伶(2007)。創作性戲劇教學對提升幼兒創造力之影響-以一個幼稚園的教學行動研究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惠邦(2001)。教育行動研究(增訂一版)。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筠安、鄭淑芸、李明華(2003)。偶的天堂:處處有偶、處處是臺。台北:成長基金會。
    陸澤聿(2011)。智能障礙者戲劇教育課程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尤姝(2007)。戲劇教學對幼稚園學童創造思考效應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秋玉等(譯)(2004)。Rebecca T. Isbell & Shirley C. Raines著。幼兒創造力與藝術。Creativity and the Arts with Young Children. 台北市:紅葉。
    黃美滿(1990)。在教學中運用戲劇活動—一位教師的經驗報告。載於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主辦、臺東師範學院承辦之「幼兒教育輔導工作研究會論文集」(頁185-220),台東縣。
    楊茂秀譯(2007)。Vivian Gussin Paley著。遊戲是孩子的功課:幻想戲的重要性。A Child’s Work: The Importance of Fantasy Play.台北: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楊淑芬(2004)。幼稚園教師運用戲劇於教學思考歷程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凱帆(2011)。運用創造性戲劇教學啟發原鄉幼兒創意之歷程研究。明新科技大學服務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楊喬羽(2003)。創作性戲劇團體輔導對普通班內身心障礙學生人際關係與自我概念之個案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葉玉珠、葉玉環、李梅齡、彭月茵(2006)。以創造性戲劇教學啟發幼兒創造力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51,2-27。
    葉玉環(2008)。創作性戲劇教學對幼兒自我概念、人際智能與創造力之探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詩婷(2012)。運用故事戲劇探究災區幼兒學習情緒轉變歷程之行動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賈馥茗(主編)(1992)。J. Dewey著。經驗與教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台北市:五南。
    熊同鑫(2003)。我思、我在:我對於行動研究在教育現場實踐的一些想法。發表於台灣師範大學主辦之教育研究方法論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甄曉蘭(1995)。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嘉義師院學報,9,297-318。
    劉佳綺(2011)。角色扮演教學方案對亞斯伯格學生社會技巧之行動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若蓁(2012)。從幼兒創造性戲劇活動探究幼兒多元能力之發展─以一所公幼大班生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劉倚君(2011)。幼兒戲劇教學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靜芳(2005)。戲劇融入教學對提昇啟智學校高職部學生法律常識相關知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潘宇倢(2011)。表達性藝術對災區幼兒學習情緒表現之影響-運用兒歌、創造性戲劇在科普教育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 心理。
    蔡孟谷(2002)。角色扮演對童話創作能力的影響。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蔡春珠(2010)。幼稚園實施創造性戲劇融入生態教育主題課程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清田(2001)。課程改革實驗。台北:五南。
    蔡惠真(1991)。論「教育統合化」的實踐與戲劇教育。國教世紀,27,47-49。
    鄭瑞菁(1999)。幼兒文學。台北:心理。
    鄭鈺清(2010)。「劇」中的交會-創作性戲劇對於國小亞斯柏格症學童社交技巧的改變歷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黛瓊(1995)。兒童戲劇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國教月刊,41(10),23-26。
    鄭黛瓊(2003)。台灣戲劇教育的發展初探。經國學報,19,117-129。
    鄭黛瓊(譯)(1999)。N. Morgan & J. Saxton 著。戲劇教學—啟動多彩的心。Teaching drama a mind of many wonders.台北市:心理。
    鄭黛瓊、朱曙明、黃美滿、廖順約(1998)。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戲劇篇。台北市:國立藝術教育館。
    盧美貴(2005)。幼兒教育概論—第二版。台北市:五南。
    戴宏志(2006)。社會戲劇遊戲訓練對於增進自閉症兒童社交技巧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謝琇妃(2009)。教育戲劇融入幼兒園主題教學之探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簡如秀(2008)。教育戲劇應用在幼兒友誼互動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蘇珊(2006)。音樂可以這樣玩-幼兒音樂創意教學。台北市:信誼。
    饒見維(1998)。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英文部分
    Andrew P. Johnson (1998). How To Use Creative Dramatics in the Classroom. Childhood Education, 75, 2-6.
    Davis, J . H., & Behm, T. (1978).Terminology of drama/theatre with and for children: a redefinition. Children’s Theatre Review, 27(1) ,10-11 .
    Gardnar, H.(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
    Katz, L. G. (1972). Developmental stage of preschool teacher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73 (1), 50-54.
    Rosen, C. E. (1974). The effects of socio dramatic play on problem-solving behavior among culturally disadvantaged preschool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45, 920-927.
    Salisbury, B. T.(1986). Theatre arts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hree. New Orleans, LA: Anchorage Press, Inc.
    Spolin, Viola.(1989). Theatre Games for the Classroom, A Teacher’s handbook. Evanston, Illinoi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2nd press, 23.
    Warger, C.L. (1986). Making creative drama accessible to handicapped children.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V17(n4), 288-293.
    Yaffe, M. P. (1989). Drama as a teaching tool. Education Leadership, 46, 29-32.
    Flynn, R. M. (1997). Developing and Using Curriculum-Based Creative Drama in Fifth Grade Reading / Language Arts Instruction: A Drama Specialist and a Classroom Teacher Collaborate. Youth Theatre Journal ,11, 47-69.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