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凰枝 |
---|---|
論文名稱: |
行動技能訓練模式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海洋認知、海洋態度和海洋行為學習成效之研究─以海洋環境議題為例 The Study of Effectiveness of the Action Skills Development Model on Forth Graders’ Marine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An Example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Issue |
指導教授: | 蘇宏仁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行動技能訓練模式 、海洋環境議題 、海洋認知 、海洋態度 、海洋行為 |
外文關鍵詞: | action skills development model, marine environmental issue, marine cognition, marine attitude, marine behavior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行動技能訓練模式進行海洋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海洋認知、海洋態度及海洋行為的影響,以及進行教學過後,學童對此教學產生的感想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省思成長。
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為新竹縣某國小四年級學生,兩班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學生25人進行14節的行動技能訓練模式教學,對照組24人進行6節的一般教學。於實施教學前後,使用自編「海洋認知、海洋態度、海洋行為問卷」進行前後測,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成對樣本t考驗、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教學過程中同時蒐集質性資料,包含學生學習單、教學錄音、海洋環境議題心得單和教師教學日誌。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 電視、網路、書籍為國小四年級學童獲得海洋環境知識訊息的主要來源。
二、 國小四年級學童的海洋認知並不夠理想,海洋態度為積極樂觀,海洋行為則是保守中立,對於海洋環境議題感到較為困難。
三、 行動技能訓練模式教學與一般教學都能有效提升學童的海洋認知,但是在海洋態度、海洋行為的學習,行動技能訓練模式教學明顯優於一般教學。
四、 不論學生的自然科學學習成就如何,行動技能訓練模式教學都能有效提升學童的海洋認知、海洋態度及海洋行為。
五、 實驗組比對照組更喜歡海洋環境議題和海洋教育。
依據研究所得之發現,研究者針對有關行動技能訓練模式之未來教學和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ction skills development model for marine environmental issue curriculum on the fourth graders’ marine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At the same time, the fourth graders’ opinions about the teaching and teachers’ reflection and growth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were included.
This study adopted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The research objects were the fourth grade student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ounty.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 and control group (C). It took fourteen lessons to complete the experiment for E group students that adopted the "action skills development model ", and it took six lessons for C group students that adopted the general teaching model. The examination tool adopted was the “Marine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Scale” which included the Marine Cognition Scale, Marine Attitude Scale, and Marine Behavior Scale. The objects took pre-test and post-test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paired-samples t test, and one-way ANCOVA. The students’ study sheets and feedback as well as the recording of class and teacher’s teaching diaries were also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V, internet and books are the major resources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for the fourth grade students.
2. The fourth graders’ marine cognition is not good, but their marine attitude is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Their marine behavior is conservative and neutral. They have difficulty to understand marine environmental issue.
3. Both action skills development model and general teaching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ourth graders’ marine cognition. But action skills development model performed much better than those under the general teaching model in terms of marine attitude and behavior.
4. Regardless of students’ science grades, the action skills development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ourth graders’ marine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5. The group E students show greater preference for marine environmental issue and marine knowledge than group C students.
B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commendations are suggested for future teaching and study using the action skills development model.
一、 中文部分
王一德,李勝雄(2012)。海洋教育議題研究現況分析。屏東教大體育,15,501-510。
王順美(1994)。解決環境問題教學模式之探討。環境教育,22,38-45。
王棋俊(2011)。海洋生態議題融入七年級生態保育教學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王澄霞(1995)。STS活動中之「學」與「教」。科學教育學刊,1-2,85-95。
石雅玫(2002)。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及實施模式。教育研究資訊,10(2),145-163。
史希慧(2009)。國小海洋教育融入式教學之研究—以一年級情意教學為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行政院(2006)。海洋政策白皮書。台北市。
朱慶雄(2013)。結合數位學習與桌上遊戲對國小海洋教育學習興趣影響之研究 -以天才小釣手之開發與設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李坤崇(2007)。中小學海洋能力指標之建置。教育研究月刊,162,97-113。
李明嘉(2012)。海洋環境教育教學對學童知識、態度與行為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李秋蜚(2010)。海洋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研究~以竹興國小探索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俊毅(2013)。國小高年級實施海洋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明穎(2012)。實施海洋課程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海洋概念、態度之研究-以桃園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春生、顏秀惠(2012)。環境議題影片教學對國小中年級學童環境認知與態度之研究。2012 康寧大學休閒資源暨綠色產業學系第十屆資源與環境管理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康寧大學。
吳靖國(2008)。中小學教科書海洋概念內容分析類目之建構。當代教育研究季刊, 16(3),97-136。
吳靖國(2009)。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與教學。台北市:五南書局。
吳靖國(2010)。中小學海洋教育課程綱要之檢討與重構。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2,25-46。
吳靖國、李秀卿(2005)。國民小學海洋教育之教科書版本比較-以藝術與人文領域為 例。海洋文化學刊,1,201-236。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呂學書(2010)。利用數位心智圖軟體於國小潮間帶生態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于婷(2013)。海洋教育融入英語教學對海洋態度、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林秀蓁(2007)。國小四年級潮間帶生物多樣性教學活動與學習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宗鍠(2010)。臺南縣國小六年級學童海洋教育議題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林郁晶(2012)。國小五年級學童海洋教育教學活動學習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昱翰(2010)。汙水放流議題納入國民小學海洋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林清山、林天佑(2007)。課程融入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9,169-170。
林惠華(2012)。國小中年級海洋保育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樹聲(2004a)。從爭議性科技議題的教學設計和實踐中詮釋科學教師的角色-個案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7-2,111-133。
林樹聲(2004b)。個別型計畫:應用學習環策略進行科技引起的社會爭議議題之教學。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511-S-415-003),未出版。
林樹聲、黃柏鴻(2009)。國小六年級學生在社會性科學議題教學中之論證能力研究不同學業成就學生間之比較。科學教育學刊,17-2,111-133。
邱文彥(2000)。海洋意識與海洋文化的推展。文化生活,89,3,7-9。
邱文彥(2003)。海洋與海岸管理體系。載於邱文彥(主編),海洋永續經營(20-60頁)。台北市:胡氏圖書。
邱文彥(2008)。千濤萬波打造海洋台灣。新活水,11,76-80。
邱皓政(2007)。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邵廣昭(1998)。由國際海洋年談台灣的海洋生態保育。科學月刊,348,32-40。
邵廣昭(1999)。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育。環境教育季刊,38,28-33。
邵廣昭(2003)。台灣的海洋。台北縣:遠足文化。
周儒、張子超、黃淑芬(譯)(2003)。環境教育課程規劃(A Guide to Curriculum Plann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原作者:David, C. E. & Dennis, H. Y.)。台北市:五南。
洪文堂(2007)。國小五年級海洋生物多樣性教學活動設計與成效之探討-以石門洞潮間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范雪凌(2000)。海洋環境教育概念階層表之建構及中小學教科書涵括海洋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范蓓玟(2006)。台灣中小學教科書涵括海洋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施心茹(2008)。繪本教學提升學童海洋關懷意識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徐筱玫(2013)。海洋教育議題融入國中地理課程之分析與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馬英豪(2011)。海洋教育融入國小六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與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翁琪涵(2007)。國小六年級學生面對社會性科學議題做決定之研究—以湖山水庫興建議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教育大學,嘉義市。
陸智蘭(2004)。批判思考在環境議題教學運用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郭忠憲(2005)。從永續發展觀點談我國海洋環境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郭維文(2009)。大專院校通識課程應用數位學習平台進行校園環境議題探索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子超(1998)。從環境教育觀點談中小學海洋教育之目標與推行。「1998 國際海洋年海洋之心」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張子超(2006)。海洋教育的探索教學策略。教與愛,80,7-13。
張美文(2008)。臺北縣海洋教育資源中心推動海洋教育實施策略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2002)。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上冊)。臺北市:松崗圖書公司。
張凱音(2010)。國中海洋教育民俗信仰漫畫教材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媽祖信仰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張憲庭(2010)。中小學推動海洋教育的目標與策略。北縣教育,73,13-17。
張簡武章(2011)。以問題導向學習進行海洋教育融入水循環課程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教育部(2004)。教育部未來四年施政主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陳文典(1997)。STS教學教師所需之教學準備。科學教育學刊,5-2,167-189。
陳志欣(2002)。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宜君(2009)。實施海洋教育對國小學童海洋保育觀念的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陳采綸(2005)。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實施「海洋生物多樣性」之教學初探研究─以基隆潮境公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玟伶(2008)。應用社會性科學議題探究國小六年級學童道德判斷及其依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勇輝(2007)。讓孩子知道海的美麗!臺灣海洋教育向前走!海洋高雄,14,16-21。
陳國棟(2006)。海洋人文教育芻議。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0,99-104。
陳貴珍(2014)。國小高年級學童收看電視節目、涉入線上遊戲與霸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台南市。
陳銘賢(2009)。以STS教學模式提升國小學童海洋教育學習成效之研究~以珊瑚教學模組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陳慧芬(2012)。國小二年級海洋教育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陳懿玲(1998)。環境議題探索學習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許世璋(2001)。環境議題與行動導向的環境教育。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許世璋(2003)。大學環境教育課程對於環境行動與其它環境素養變項之成效分析。科學教育學刊,11-1,97-119。
許世璋(2005)。大學環境課程成效之比較研究:著重環境行動、環境希望及其相關變項之成效分析。教育與心理研究,28(4),617-643。
許籐繼(2012)。推動海洋教育的舵手。科學發展,475,20-23。
黃有量(2008)。引導發現式戶外教學之設計─以珊瑚王國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黃志豪、劉惠元(2008)。議題中心教學法之結構性爭論模式應用於國小環境教育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2(1),21-50。
黃英人(2006)。基隆市九年一貫課程中海洋鄉土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黃健銘(2009)。應用STS教學模式在國小海洋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黃朝恩(1995)。環境議題分析與教學。環境教育季刊,27,20-34。
黃朝恩(2000)。環境倫理觀的演變。環境教育季刊,41,57-62。
黃靖惠(1993)。台北地區成人環境議題涉入程度與擔任環境義工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嘉郁(1999)。大高雄地區海洋教育芻議:從環境教育課學教育及二十一世紀議程談海洋教育的實施。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15,39-48。
曾瑞雯(2011)。運用繪本進行國小二年級海洋教育之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賈福相(1998)。人與海。台北市:聯經。
溫文正(2013)。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海洋環境知識保護海洋環境及行為模式之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一德(2011)。我國海洋教育議題研究現況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楊佳琪(2008)。應用STS教學模組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海洋環境污染議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楊芳萍(2011)。運用ASSURE模式探討互動式電子白板研究「海洋教育」教學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書局。
楊婷雅(2011)。運用影片融入國小五年級海洋教育之教學設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楊麗美(2008)。多元科學閱讀融入海洋教育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以海洋生物資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葉家恩(2008)。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科書海洋教育內容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葉玿伶(2000)。尋找台灣的另一半版圖:評海洋教育的可能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台東市。
靳知勤(2008)。臺灣STS教育領域學位論文之發展回顧與評析。科學教育學刊,16-4,351-373。
廖添富、劉美慧、董秀蘭(1998 )。議題中心教學對國中學生公民參與態度影響之議題中心教學法之實驗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7-2413-H-003-020),未出版。
廖鴻基(2004)。海洋台灣的庭院。農訓,21(5),8-11。
蔡錦玲(2006)。台灣海洋教育藍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0,3-4。
蔡錦玲(2008)。海洋科研與海洋教育發展之整合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5,1-18。
蔡麗秋(2010)。雲林縣國小教師生態環境衝擊知覺及生態旅遊態度對實施環境議題教學考量之研究-以湖山水庫開發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台南市。
蔡馥琦(2013)。海洋教育融入國小視覺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劉美玲、王佩蓮(2003)。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環境教育學刊,2,93-122。
劉美慧(1998)。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與實際。花蓮師院學報,8,173-200。
劉美慧、潘志忠(2003)。議題中心教學法對國小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6,53-88。
劉湘瑤、李麗菁、蔡今中(2007)。科學認識觀與社會性科學議題抉擇判斷之相關性探討。科學教育學刊,15-3,335-356。
盧慶銘(2009)。以濱海環境資源實施校本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北海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盧禮祺(2009)。資訊科技融入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潮汐與海嘯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鍾宜橞(2011)。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環境知識與態度影響之研究-以新北市新莊區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鍾國南、李展榮、方力行(2003)。海洋教育的方向。載於邱永彥(主編),海洋永續經營(205-222頁)。台北市:胡氏圖書。
謝恩澤(2012)。海洋教育教學活動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戴昌鳳(2003)。台灣的海洋。新北市:遠足文化。
簡月芬(2009)。實施「繽紛水世界」教學活動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海洋生態保育概念與態度、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羅綸新(2009)。海洋教育融入中小學課程之實踐與改進。第二屆海洋與台灣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北市。
羅綸新(2012)。全民海洋教育啟航。科學發展,475,6-13。
羅綸新、林先釧、李秀卿(2005)。建構具海洋特色之教育研究所課程與教學。海洋文化學刊,1,181-200。
蘇宏仁(1996)。科教課程模式–科學、技學、社會(STS)之探討研究。科學教育月刊,190,2-12。
蘇宏仁(1997)。環境教育教學法及學習方案之介紹。國教世紀,175,48-52。
蘇宏仁(2013)。環境議題教學。新竹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上課講義。
龔香如、張志新(2005)。發現海洋教育。教與愛,80,18-21。
二、 英文部分
Arjen E. W., Almut B., & William B. S. (1990). Education in Action:A Community Problem-Solving Program for School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1(4), 13-19
Brody, M. J. (1996). An Assessment of 4th-, 8th-, and 11th-grade Students' Environmental Science Knowledge Related to Oregon's Marine Resourc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 Mental Education, 27(3), 21-27.
Cohen, D. H.(1988). The effect of literature on vocabulary and reading achievement. Elementary English, 45(2), 209-213.
Heath, P. A. (1992). Organizing for STS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Doing of STS.Theory into Practice, 31(1), 52-57.
Hungerford, H. R.,& Wilke, R. T. (1980). Goals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Environ- 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1(3),42-47.
Hungerford, H. R., Litherland, R. A., Peyton, R. B., Ramsey, J. M.,& Volk, T. L. (1990). Investigating and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Actions:Skill Development Program. Illinois:Stripe Publishing Company.
Gagn’e, R. M. (1974). Essentials of Learning for Instruction. New York: Dryden Press.
Pennocktgdi, M. T., Bardwell, L. B. & Britt, P. (1994). Approach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e Classroom. Iowa: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三、 網路文章
朱玉璽(2007)。海洋教育的反思。生態台灣季刊第十八期。103年8月1日取自:http://ecology.org.tw/publication/18/ocean18-1.htm
宋燕輝(1994)。海洋秩序篇-國際海洋年報導。103年5月1日取自:http://www.sinica.edu.tw/as/weekly/87/665/03.txt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2005)。永續發展與聯合國「廿一世紀議程」。103年3月2日取自:https://www.google.com/url?q=http://www.yda.gov.tw/WebTools/FilesDownload.ashx%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08)。97年國民中學課程綱要海洋教育修訂說明。103年3月1日取自:http://140.111.34.54/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環境保護--台灣地區與全球環境保護問題。103年5月1日取自:http://content.edu.tw/senior/life_tech/tc_t2/tech/polution.htm
維基百科。海洋。103年8月2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5%B7%E6%B4%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