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虹菱
論文名稱: 吳文英的生涯和他的「節序懷人」詞
指導教授: 施逢雨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中國文學系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8
中文關鍵詞: 吳文英夢窗節序懷人詞耽溺美感南宋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探討南宋格律派詞人吳文英(1207?-1267?)《夢窗詞》中懷念過往戀情的「懷人」詞之藝術特色。文中首先回顧吳氏的清客生涯。長年清客生涯的漂泊不定及空虛感,導致吳文英將情感寄託於具濃厚私人書寫意味的「懷人」詞之中。由於經常往來於杭州、蘇州二地,帶有感情回憶的空間之召喚,是其書寫「懷人」詞的誘因之一。吳氏的「懷人」詞,以「節序懷人」詞為大宗。節序對宋人而言極具吸引力,而其對吳文英的意義,是一種固定且年年往復的時間標記。處在空間與時間的循環之中,使得吳氏的「懷人」詞呈現出「耽溺」的美感,具體展現在詞中頻頻重複的情節與意象上。而且,由其「節序懷人」詞的字句、結構安排可見,詞人面對美好事物瞬間消褪的哀愁及感嘆,此正與詞體的特質相應。最後,文中舉出《夢窗詞》中一般類型的「懷人」詞與「詠物懷人」詞,分析它們與「節序懷人」詞的意象、情節方面相互滲透之處。歸納而言,吳氏的「懷人」詞是一意象重複、情節互補的整體,然而分別觀之又充滿模糊曖昧的色彩,詮釋空間寬廣。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吳文英「懷人」詞的意義 3 第二節 「懷人」詞的定義及範圍 5 第三節 研究回顧 29 第四節 章節安排 36 第一章 吳文英生涯概述 37 第一節 吳文英的身世問題 38 第二節 遊士•謁客•閑人:南宋文藝遊士的形成背景 44 第三節 吳文英的清客生涯 51 第四節 吳文英「懷人」詞情事辨析 62 第二章 宋人的節序生活與節序詞 75 第一節 從宋人筆記看節序在宋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76 第二節 宋人詞選中的節序詞作 97 第三節 節序對吳文英的意義 108 第三章 吳文英「節序懷人」詞析論 119 第一節 淳祐四年(1244)的四首「節序懷人」詞 120 第二節 「元夕、除夕懷人」詞 129 第三節 「寒食、清明懷人」詞 136 第四節 「端午懷人」詞 149 第五節 「七夕懷人」詞 155 第六節 「重九懷人」詞 158 第四章 吳氏「節序懷人」詞的藝術特點 163 第一節 論「節序懷人」詞的「耽溺」美感 164 第二節 「節序懷人」詞的時空跨越、字面與美感呈現的關係 170 第五章 與「節序懷人」詞相關的其他類型懷人詞 177 第一節 與「節序懷人」詞意象類似的一般「懷人」詞 178 第二節 滲入「節序懷人」詞色彩的「詠物懷人」詞 192 第六章 結論 205 附錄一:吳文英應酬詞作主題分類 207 引用書目 215

    說明:
    (一) 引用書目依照書名或作者姓名之漢語拼音順序排列;西文著
    作依作者姓氏之字母順序排入;日文著作則依作者姓氏之漢
    語發音順序排入。
    (二) 中文著作中,清代(含)以前著作因一向多以書名為人所熟
    知,均以書名為排列依據。民國以來的著作則主要以作者姓
    名為排列依據。少數以書名為人所熟知者依書名排列。

    B
    白鋼主編,朱瑞熙著。《中國政治制度通史》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白居易集》。顧學頡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79。
    《白石詩詞集》。夏承燾校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袌碧齋詞話》。〔清〕陳銳撰。收入《詞話叢編》第5冊(見該條)。
    保刈佳昭。〈蘇軾詞裡所詠的「夢」〉。收於其《新興與傳統:蘇軾詞論述》。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本事詩》。〔唐〕孟綮撰。板橋:藝文印書館,1966影印本。
    《博物志》。〔晉〕張華撰。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8。
    《博異志》。〔唐〕谷神子撰。板橋:藝文印書館,1966影印本。

    C
    《詞源注》。夏承燾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詞旨》。〔元〕陸輔之撰。收入《詞話叢編》第1冊(見該條)。
    陳邦炎。〈吳夢窗生卒年管見〉。《文學遺產》,1983年第1期,頁64-67。
    陳凱莉。《唐代遊士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陳妙如。《歲時廣記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究所所碩士論文,2006。
    陳文華。《海綃翁夢窗詞說詮評》。台北:里仁書局,1996。
    陳熙遠。〈中國夜未眠──明清時期的元宵、夜禁與狂歡〉。《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
    所集刊》,第75本第2分,2004年6月,頁283-329。
    《楚辭補注》。〔宋〕洪興祖注。台北:漢京文化,1984。
    《春明退朝錄》〔宋〕宋敏求撰。北京:中華書局,1980。
    《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著,〔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本。台北:
    藝文印書館,1979影宋本。
    村上哲見。〈吳文英及其詞〉。《詞學》第9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D
    鄧紅梅,侯方元。《南宋詞研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
    《帝京景物略》。〔明〕劉侗,于弈正撰。收入《中國風土志叢刊》15。揚州:
    廣陵書社,2003。
    《東京夢華錄》。〔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
    《東京夢華錄(外四種)》。孟元老等著,周峰點校。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8。
    《杜詩鏡銓》。〔清〕楊倫箋注。台北:華正,1993。

    F
    《樊川詩集注》。〔清〕馮集梧注。台北:漢京文化,1983。
    費君清。〈南宋江湖詞人的生計問題〉。收入《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10期。高
    雄:麗文文化,2005。
    Fong, Grace. Wu Wenying and the Art of Southern Song Ci Poetr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1987.

    G
    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7。
    《姑蘇志》。﹝明﹞王鏊撰。上海:上海書局,1990影印本。
    廣重聖佐子。《宋代節令詞研究》。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桂海虞衡志》。〔宋〕范成大撰。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影印本。
    《癸辛雜識》。〔宋〕周密撰,吳企明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4。
    郭鋒。《南宋江湖詞派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4。

    H
    韓廣澤、李岩齡著。《中國古代詩歌與節日習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編委會編。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9。
    《浩然齋雅談》。〔宋〕周密撰。板橋:藝文,1966影印本。
    何林天。〈吳文英考辨〉。《山西師大學報》,第21卷第2期(1994年4月),頁30-34。
    何忠禮,徐吉軍。《南宋史稿》。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
    《後村詞箋注》。台北:大立出版社,1982。
    《後村先生大全集》。〔宋〕劉克莊撰。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撰。北京:中華書局,1965。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畫墁錄》。〔宋〕張舜民撰。收入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編。《全宋筆記》第2編
    第1冊。鄭州:大象,2006。
    黃坤堯。〈吳文英的節令詞〉。《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4期,頁101-119。
    黃杰。《宋詞與民俗》。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黃兆漢。《夢窗詞選注釋》。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
    《淮海居士長短句箋注》。徐培均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淮南子》。〔漢〕劉安撰。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4。

    J
    《雞肋編》。〔宋〕莊綽撰。收入周光培編。《宋代筆記小說》第15冊。石家莊:
    河北教育,1995。
    《稼軒詞編年箋注》。鄧廣銘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加斯東•巴舍拉著,龔卓君、王靜慧譯。《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文化,2003。
    賈志揚。《宋代科舉》。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
    《劍南詩稿校注》。錢仲聯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江蘇省吳郡志五十卷》。〔宋〕范成大撰。台北:成文,1970。
    《介存齋論詞雜著》。〔清〕周濟著,顧學頡校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晉書》。〔唐〕房玄齡著。北京:中華書局,1974。
    《荊楚歲時記》。〔梁〕宗懍撰。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台北:佛山經律文物藏,出版年不詳。

    K
    孔凡禮撰。《蘇軾年譜》(全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98。

    L
    《老學庵筆記》。〔宋〕陸游撰。台北:廣文書局,1972。
    《李賀詩集》。〔唐〕李賀撰。台北:里仁書局,1980。
    《禮記》。陳澔注。上海:上海古籍,1987。
    《麗情集》。﹝宋﹞張君房撰。收入周光培編。《宋代筆記小說》第15冊。石家
    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李清照集校注》。王仲聞注。台北:漢京文化,1983。
    《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北京:中華書局,1977。
    《列仙傳校箋》。﹝漢﹞劉向撰,王叔珉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07。
    《列子集釋》。楊伯峻著。北京:中華書局,1979。
    林瑞芳。《吳文英夢詞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林順夫。〈南宋長調詞中的空間邏輯──試讀吳文英〈鶯啼序〉〉,收入林玫儀主編。
    《詞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
    林順夫。〈我思故我夢──試論晏幾道、蘇軾及吳文英詞裡的夢〉。《中外文學》,
    第30卷第1期(2001年6月),頁146-181。
    劉航。《中唐詩歌嬗變的民俗觀照》。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
    劉少雄。《南宋姜吳典雅詞派相關詞學論題之探討》。台北:台大出版委員會,1995。
    劉少雄。《讀寫之間──學詞講義》。台北:里仁書局,2006。
    劉學燕。《兩宋七夕重九詞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劉永濟。《微睇室說詞》。北京:中華書局,2007。
    路成文。《宋代詠物詞史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逯欽立輯。《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台北:學海出版社,1984。
    呂正惠。《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
    《綠窗新話》。〔宋〕皇都風月主人編,周愣伽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洛陽名園記》。〔宋〕李格非撰。收入周光培主編。《宋代筆記小說》第9冊。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羅隱集校注》。羅隱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

    M
    《漫塘集》。〔宋〕劉宰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
    《毛詩正義》。〔漢〕毛亨撰,〔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
    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影宋本。
    《孟浩然集校注》。徐鵬注。北京:人民文學,1989。
    〈夢窗詞集小箋〉。〔清〕朱祖謀撰。收於其《彊村叢書》第12冊《夢窗詞集》。
    台北:廣文書局影印本,1970。
    《夢粱錄》。〔宋〕吳自牧撰。台北:文海,1981。

    N
    《南宋制撫年表》。〔清〕吳廷燮撰,張枕石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4。

    P
    《平江紀事》。〔元〕高德基撰。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95冊。台北:新文豐
      出版社,1985。

    Q
    《齊東野語》。〔宋〕周密撰。北京:中華書局,2004重印。
    《乾淳歲時記》。〔宋〕周密撰。收入《歲時習俗資料彙編》第7冊。板橋:藝
    文印書館,1970影印本。
    錢鴻瑛。《夢窗詞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錢錫生。〈關於吳文英生平中的兩個問題〉,《文學遺產》,1993年第2期,頁79-83。
    錢錫生。〈論夢窗懷人詞之藝術特色〉,《蘇州大學學報》,2004年11月,頁35-38。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整理本)》。〔清〕紀昀,陸錫熊,孫士毅等原著,四庫全書
    研究所整理。北京:中華,1997。
    《青箱雜記》。〔宋〕吳處厚撰,李裕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5。
    《慶元條法事類》。戴建國點校。收入楊一凡,田濤主編,《中國珍稀法律典籍續
    編》第1冊。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清真集校注》。孫虹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2。
    《全宋詞典故辭典》。范之麟編。湖北:湖北辭書出版社,1996。
    《全宋詩》。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全唐五代詞》。曾昭岷等編撰。北京:中華書局,1999。
    《全唐詩》。〔清〕聖祖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

    S
    《三家評註李長吉歌詩》。王琦等評註。香港:中華書局,1976。
    《山中白雲詞箋》。黃畬箋。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
    沈松勤。《唐宋詞社會文化學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
    《沈下賢集》。〔唐〕沈亞之撰。收入王雲五編,《四部叢刊初編》第36冊。台北:
    商務印書館,1979。
    《侍兒小名錄》。〔宋〕張邦幾撰。收入《說虢》卷77。清順治4年(1647)兩浙督
    學李際期刊本。
    《史記會注考證》。瀧川龜太郎著。板橋:藝文印書館,1972。
    石聲淮,唐玲玲箋注。《東坡樂府編年箋注》。台北:華正書局,1993。
    《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世說新語箋疏》。余嘉錫箋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修訂本。
    施議對。〈走出誤區──吳世昌語詞體結構論〉,收於其《施議對詞學論集》第2
    卷《今詞達變》。澳門:澳門大學出版社,1999。
    《拾遺記譯注》。〔晉〕王嘉撰,孟慶祥,商 姝注。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
    社,1989。
    《四民月令》。〔漢〕崔寔撰。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
    《松窗雜記》。〔唐〕杜荀鶴撰。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第30編第10冊。台北:
    新興書局,1979。
    《宋六十名家詞》。〔明〕毛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宋詩紀事》。〔清〕厲鶚輯。台北:鼎文書局,1971。
    《宋史》。〔元〕脫脫等著。北京:中華書局,1985。
    《宋四家詞選箋注》。〔清〕周濟著,鄺利安箋注。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
    《宋書》。〔梁〕沈約著。北京:中華書局,1974。
    《搜神後記》。〔晉〕陶潛撰,汪紹楹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
    蘇芳民。《夢窗憶姬情詞意象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在職專
    班博士論文,2006。
    《蘇軾詩集》。〔清〕王文誥,馮應榴輯註。台北:學海,1983。
    《歲時廣記》。〔宋〕陳元靚編。收入周光培編。《宋代筆記小說》第12、13冊。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歲時雜詠》。〔宋〕宋綬撰。收入《四庫全書珍本三集》第380冊。台北:臺灣
    商務印書館,1972。
    孫康宜。〈擺脫與沈溺:龔自珍的情詩細讀〉。熊秉真主編。《欲蓋彌彰:中國歷
    史文化中的「私」與「情」(私情篇)》。台北:漢學研究中心,2003,頁13-32。

    T
    《太平廣記》。〔宋〕李昉等編。北京:中華書局,1961。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6冊。北京:地圖出版社,1982。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全五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唐圭璋編。《全宋詞》(全五冊)。北京:中華書局,1998。
    唐圭璋等校點。《唐宋人選唐宋詞》(全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唐國史補》。〔唐〕李肇撰。收入周光培編。《唐代筆記小說》第1冊。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唐宋白孔六帖》。〔唐〕白居易,〔宋〕孔傳撰。台北:新興書局,1969。
    《唐宋詞鑒賞詞典》(全二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
    陶爾夫,劉敬圻。《吳夢窗詞傳》。遼寧: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
    陶爾夫。〈夢窗詞與夢幻的窗口〉,《文學遺產》,1997年第1期,頁76-85。
    陶子珍。《兩宋元宵詞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田育奇。〈青鸞何時杳,鈿車何時絕──再議吳文英蘇妾離去之時間〉。《台州師專
    學報》,第23卷第1期(2003年1月),頁42-44。
    田玉琪。《徘徊於七寶樓臺──吳文英詞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

    W
    萬建中,周耀明,陳順宣著。《漢族風俗史》第3卷《隋唐•五代宋元漢族風俗》。
    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
    汪國垣編。《唐人傳奇小說集》。台北世界書局,1958。
    王海棻。《古漢語時間範疇辭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王述堯。《劉克莊與南宋後期文學研究》。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8。
    王萬儀。《經驗與形式之間:姜夔的遊士生涯與其詞作之關係研究》。新竹:清華
     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王維集校注》。陳鐵民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
    王熹,李永匡。《中國節令史》。台北:文津,1995。
    《韋應物詩集繫年校箋》。孫望編著。北京:中華書局,2002。
    《溫庭筠全集校注》。劉學鍇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
    《文選》。〔梁〕蕭統編,〔唐〕李善注。台北:漢京文化,1973。
    吳蓓箋校。《夢窗詞彙校箋釋集評》。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吳蓓。〈夢窗詞「情事說」解構〉。《浙江學刊》,2008年6月,頁56-63。
    《武林舊事》。〔宋〕周密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90冊。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館,1983。
    吳世昌。《詞學論叢》,收於其《羅音室學術論著》第2卷。北京:中國文聯出
    版社,1991。
    《吳文英資料彙編》。馬志嘉,章心綽編。北京:中華書局,2006。
    《吳縣圖經續記》。〔宋〕朱長文撰。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吳熊和。〈夢窗詞補箋〉。《文學遺產》,2007年第1期,頁68-71。
    吳熊和。《吳熊和詞學論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
    吳則虞校輯。《山中白雲詞》。北京:中華書局,1983。
    吳宗國。《唐代科舉制度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

    X
    《西湖老人繁勝錄三種》。〔宋〕西湖老人等撰,王民信編。台北:文海,1981。
    奚如谷。〈釋「夢」──《東京夢華錄》的來源、評價與影響〉。收入樂黛雲、陳
    玨編。《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6。
    奚如谷。〈皇后、葬禮、油餅與豬──《東京夢華錄》和都市文學的興起〉。收入
    李豐楙編。《文學、文化與世變》。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2。
    《新編醉翁談錄》。﹝宋﹞金盈之撰。板橋:藝文印書館,1970影印本。
    《新書》。〔漢〕賈誼撰。台北:藝文,1966影印本。
    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上海:中華書局,1961。收有下列兩種本書引用著作:
    〈吳夢窗繫年〉
    〈周草窗年譜〉
    夏承燾。《唐宋詞論叢》。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增訂本,1985。
    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小畜集》。﹝宋﹞王禹偁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6冊。台北:臺灣商務
    印書館,1983。
    蕭放。《歲時──傳統中國民眾的時間生活》。北京:中華書局,2002。
    蕭鵬。《群體的選擇——唐宋人選詞與詞選通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法)謝和耐撰,馬德程重譯。《南宋社會生活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1982。
    謝思煒。〈夢窗情詞考索──兼論本事考索及情詞發展歷史〉。《文學遺產》,1992
    年第3期,頁85-93。
    謝桃坊。〈詞人吳文英事跡考辨〉。《詞學》第5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6。
    謝桃坊。《宋詞概論》。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
    謝桃坊。《中國市民文學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續齊諧記》。〔梁〕吳均撰,〔明〕吳琯校。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影印本。
    許興寶。《人物意象研究:唐宋詞的另一種關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
    《續資治通鑑》。〔清〕畢沅編,北京:中華書局,1957。
    薛瑞生選註。《柳永詞選》。北京:中華書局,2005。
    《巽齋文集》。〔宋〕歐陽守道撰。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影印四庫
    全書珍本。

    Y
    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4。
    《陽春白雪》。王祥注。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5。
    楊海明。《唐宋詞史》。江蘇:江蘇古籍,1987。
    楊海明。《唐宋詞美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楊軍。《元稹集編年箋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楊聯陞著,彭剛,程剛譯。〈中華帝國的作息時間表〉。收於其《中國制度史研究》。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楊鐵夫。《夢窗詞全集箋釋》。台北:學海出版社,1998再版。
    楊鐵夫箋釋,陳邦炎、張奇慧校點。《吳夢窗詞箋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2。
    楊鐵夫。〈吳夢窗事蹟攷略〉。收於其《改正夢窗詞選箋釋》。台北:廣文書局,
    1971。
    楊宇勛。《南宋理宗中、晚期的政爭 (A.D.1233-1264):從史彌遠卒後相位的更替
    來觀察》。台南: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楊子聰。《兩宋元旦與除夕詞研究》。台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2008。
    揚之水。〈宋人的沉香〉。收於其《古詩文名物新證》(全二冊)。北京:紫禁城出
    版社,2004。
    楊照。〈人間絕望物語〉。黃碧雲。《突然我記起妳的臉•序》。台北:大田,1998。
    《藝文類聚》。〔唐〕歐陽詢等撰。臺北:新興書局,1960。
    伊永文。《宋代市民生活》。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
    顏崑陽。《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台北:里仁書局,2005。
    《野客叢書》。〔宋〕王楙撰。北京:中華書局,1987。
    葉嘉瑩。〈拆碎七寶樓臺—論夢窗詞的現代化〉。收於其《迦陵論詞叢稿》。台北:
    明文出版社,1981。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集》。台北:正中書局,1980。
    葉嘉瑩。《南宋名家詞講錄》。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鄞縣志》。〔清〕董沛等纂。清光緖三年(1877)刊本。
    《瀛奎律髓彙評》。〔元〕方回選評,李慶甲集評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輿地紀勝》。〔宋〕王象之撰。北京:中華書局,1992。
    宇文所安著,鄭學勤譯。《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台北:聯經,
    2006。
    《玉谿生詩集箋注》。〔清〕馮浩箋注。台北:漢京文化,1983。
    宇野直人著,張海鷗,羊昭紅譯。《柳永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幽明錄》。〔南朝宋〕劉義慶撰,王公偉注釋。收入《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
    第3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遠志齋詞衷》。〔清〕鄒祇謨撰。收入《詞話叢編》第1冊(見該條)。
    《樂府詩集》。(全二冊)。〔宋〕郭茂倩編。台北:里仁書局,1981。
    《樂章集校註》。薛瑞生校註。北京:中華書局,1994。
    《樂府指迷箋釋》。蔡嵩雲箋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Z
    曾淑姿。《兩宋中秋詞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張邦煒。〈兩宋時期的社會流動〉。收於其《宋代婚姻家族史論》。北京:人民出
    版社,2003。
    張宏生。《江湖詩派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5。
    張金蓮。《兩宋上巳清明寒食詞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3。
    張如安。〈吳夢窗生平考證二題〉。《中國韻文學刊》,2000年第2期,頁52-56。
    張小虹。《感覺結構》。台北:聯合文學,2005。
    趙慧文,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7。
    《趙氏鐵網珊瑚》。〔明〕朱存理撰,趙琦美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中國詞學大辭典》。馬興榮等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中國歲時節令辭典》。喬繼堂,朱瑞平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鍾振振。〈讀夢窗詞札記〉。《文學遺產》,1999年第4期。頁55-63。
    Ziporyn Brook. “Temporal Paradoxes: Intersections of Time Present and Time Past in
    the Song Ci.”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Reviews 17 (1995): 89-110.
    《周邦彥清真集箋》。羅忼烈箋注。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1985。
    周茜。《映夢窗 零亂碧──吳文英及其詞研究》。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周茜。〈深情長是暗相隨——白石、夢窗情詞比較〉。《渝州大學學報》,第19卷第5期,2002年10月,頁70-73。
    朱德才主編。《增訂注釋吳文英詞》。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
    朱德慈。〈吳夢窗早年客杭考〉。《詞學》第10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
    諸葛憶兵。〈宋戀情詞情感價值評估〉。收於其《宋代文史考論》。北京:中華書
    局,2002。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