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淑娟 Lee, Shu-Chuan. |
---|---|
論文名稱: |
節能減碳教育方案融入國小二年級綜合活動領域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Deduction Education Curricum in Integrated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s for the Second Grade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陳美如
Chen, Mei-Ju |
口試委員: |
詹惠雪
Chan, Hui-Hsueh 黃素惠 Huang, Su-Hu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0 |
中文關鍵詞: | 節能減碳 、綜合活動 、環境教育 、行動研究 |
外文關鍵詞: |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ion research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者將節能減碳教育方案融入國小二年級綜合活動領域之教學歷程,包括課程發展、遭遇問題與因應策略、學生在環境教育目標上的學習成效與研究者經由實際參與的專業成長。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桃園市某國小二年級學生26人為研究對象,進行八週共二十四節課的節能減碳教育方案課程教學。研究者擔任教學設計者、教學者,在教學歷程中,藉由參與、訪談、錄影、文件蒐集、教學者觀察反思日誌、教學札記等方式蒐集資料,並進行分析與歸納。
依據研究目的與結果,研究者歸納出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本研究將節能減碳教育方案融入綜合活動領域教學是可行的教學規劃方式,課程內容應配合社會關心之環境議題作為融入課程的教材。
二、課程實施要採多元教學策略,維持學生興趣與動機,課程內容強調生活化,增加節能減碳行動經驗,培養學生實踐與規劃能力,提高學習成效。
三、學生對於節能減碳該議題於「認知」、「情意」與「行為」等層面,均能有顯著且正向的提升,並將節能減碳具體實踐於生活中。
四、在研究歷程中,研究者教學設計能力、教學能力與教學信念上,也同時獲得專業成長。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果顯示,在低年級以節能減碳教育方案融入領域課程教學,對建立節能減碳知識、態度與促進培養節能減碳行為有正面的成效,可作為低年級教師、教育行政單位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節能減碳、綜合活動、環境教育、行動研究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researchers who are integrating a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curriculum into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s for second-grade students. The study examine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goals, and resear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hrough participation.
This study adopted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and 26 second-grade students from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ity were selected as participants; they attended a total of 24 classes on energy-saving and carbon-reduction over eight weeks. Researchers served as instruction designers and educato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y collected information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terviews, video recording, document collection, reflective journals on observation by instructors, and teaching notes, then subsequent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such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results, the researchers summarized the main research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This study incorporated a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curriculum into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s, which was found to be a feasible teaching plan.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should address broadly concern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2.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dopts multipl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maintain students’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The course content highlights life-oriented pedagogy, enhances energy-saving and carbon-reduction experiences, nurtures the practical and planning abilities of students, and improves learning outcomes.
3.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issues can b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improved in terms of knowledge, affection, and behavior. They will be able to put into practic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4.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s’ abilities in instruction design and teaching, as well as teaching beliefs, demonstrated professional growth.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integration of an energy-saving and carbon-reducing curriculum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area curriculum of the lower grades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energy-saving and carbon-reducing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such behaviors. Such material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lower-grade instructor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units, and related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 words: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s、environmental education、action research
壹、中文部分
毛榆涵(2010)。花蓮地區國小學童全球暖化及節能減碳教學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王千瑜(2012)。台南市國小學童節能減碳素養分析。國立臺南大學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環境生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王如哲、黃月純(2011)。節能減碳教育---國際觀點與案例。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秀紋、王勝輝、白子易、鍾任琴、張瑞村(2008)。影響推動國小能源教育要素之探討。影響推動國小能源教育要素之探討。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
王惟芬(譯) (2012)。圖解氣候變遷地圖(The Atlas of Climate Change)(柯斯汀.陶、托馬斯.唐寧著)。臺北市:聯經。
王乾愿(2012)。國小教科書中節能減碳教材之內容分析及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莉菁(2013)。STS 教學模式與講述教學法對學童節能減碳的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彰化縣永靖國小四年級為例。大葉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凱媚(2013)。國小學童低碳生活實踐、資源回收行為與綠色消費態度相關之研究--以雲林縣斗六市為例。康寧大學休閒資源暨綠色產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王順美(2016)。臺灣永續發展教育現況探討及行動策略之芻議。環境教育研究,12(1),111-139。
王鑫(1999)。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7,87-103。
尼廷‧賽德(2012)。載於圖解氣候變遷地圖(The Atlas of Climate Change)(柯斯汀.陶、托馬斯.唐寧著,王惟芬譯)。臺北市:聯經。
田振榮(1992)。能源教育的檢討與評析。工業職業教育,10(3),31-34。
田振榮(1993)。美國能源教育發展的經驗。能源季刊,23(2),10-21。
田振榮(1997)。推動能源教育之現況與檢討。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40,28-31。
江月美(2013)。國小五年級學童對節能減碳認知、態度教學成效的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物理暨化學系自然科學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行政院(2008)。永續能源政策綱領。臺北市:行政院。取自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6f0faa1c-9406-48d0-97aa-78ccea4f3f02
行政院(2008)。永續能源政策綱領。臺北市:行政院。取自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6f0faa1c-9406-48d0-97aa-78ccea4f3f02
行政院(2010)。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核定本)。臺北市:行政院。取自http://www-o.ntust.edu.tw/~nscche/05/appendix/index.pdf 。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打造低碳家園 國家永續能源政策節能減碳行動方案。 臺北市:行政院。取自ws.ndc.gov.tw/001/administrator/10/RelFile/5566/4813/0013728.doc
行政院環保署(2014)。國家綠能低碳總行動方案103年度工作計畫。臺北市:行政院。取自https://www.ey.gov.tw/upload/relfile/27/714654/b9a16703-0646-417d-9c5c-e0c0652de8e5.pdf
行政院環保署(2014)。強化節能減碳教育。臺北市:行政院。取自https://www.epa.gov.tw/ct.asp?xItem=24631&ctNode=32000&mp=epa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8)。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取自https://www.epa.gov.tw/ct.asp?xItem=25390&ctNode=32003&mp=epa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8)。97年版環境白皮書。取自http://elearning.ncut.edu.tw/base/10001/course/10008102/content/輔助教材/97年版環境白皮書.pdf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3)。101 年版「環境教育白皮書」。臺北市:行政院。取自https://www.epa.gov.tw/public/Data/%2F42279101371.pdf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5)。回應環保團體及產業關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立法。臺北市:行政院。取自https://www.ey.gov.tw/Page/AE5575EAA0A37D70/03685c2a-fa8e-4bf1-b2ab-d5fb7f7b863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7)。105年版「環境白皮書」。臺北市:行政院。取自https://www.epa.gov.tw/cpDownloadCtl.asp?id=5845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8)。國家綠能低碳總行動方案。取自國家溫室氣體減量法規資訊網 http://estc10.estc.tw/ghgrule/organization/division_2.asp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8)。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介紹。取自國家溫室氣體減量法規資訊網http://estc10.estc.tw/ghgrule/KnowRule/rule-13.asp
何宜芳(2012)。盤面遊戲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節能減碳知識與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何晃宜(2011)。環境教育及生態旅遊融入國小校外教學之層級分析。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何翠華(2013)。節能減碳創新教材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成效分析-以臺中市某智類國小為例。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有為、張自立、辛懷梓(2009)。以 KEEP教材能源教育概念為基礎之小學教科書能源教育內容分析研究。華人地區社會變遷與科學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吳秀琴(2010)。以「慈濟的環保理念」應用於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教學效果之研究-以彰化縣員林國小二年級學生為例。大葉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工程學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吳琬瑜(2015)。一.五℃時代的重責大任【天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389 。
呂沛玲(2012)。淺談議題式教學法對實施國小能源教育之成效【網路社會學通訊】。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105/a02.htm 。
宋佩錡(2013)。以環境意識輔助培育的節能減碳數位遊戲教學模式成效評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宋佳芳(2009)。國小四年級學童對節能減碳概念之研究-以高雄縣市地區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佳翰(2013)。節能減碳之認知、態度與行動之間的關係研究。台灣首府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李坤崇(201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與評量。臺北市:心理。
李宜靜(2011)。臺灣與日本小學環境教育之比較研究-以能源教育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李博男(2015)。屏東縣萬丹鄉國小高年級學童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知識、態度、行為意向之研究。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雅慧(2013)。整合資訊科技融入四年級節能減碳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碩士學位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曉琪(2014)。以合作學習融入節能減碳教學於一年級生活課程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應用物理暨化學系科學教育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聰明(1987)。環境教育。台北市:聯經。
李聰明(1989)。環境教育。台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李懿婷(2010)。以價值澄清法及角色扮演法進行綠色消費課程模組教學介入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環境教育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汪靜明(2001)。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倫理。載於張子超主編,環境教育課程設計。臺北市:師大書苑。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1-27。
沈世宏(2009)。環保與節能減碳政策之規劃與推動,研考雙月刊,2,77-87。
周芝嬿(2010)。國小低、中、高年級節能減碳知識標準化評量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周談輝、田振榮(1992)。台北市八十學年度自然科教學研討會手冊。台北市松山區三民國小。
周儒(2003)。環境教育的規劃與設計。環境教育季刊,16,17-25。
周儒(2004)。環境教育的理論與資源運用。東莞台商子弟學校(中學部)教師研習班研習資料,1394,99-113。台北: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周儒、張子超、黃淑芬譯(2003)。環境教育課程規劃。臺北市:五南。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復文。
林全能(2015)。我國能源情勢與能源政策之發展。經濟部能源局綠基會通訊,12,10-16。
林佑玲(2009)。國中學生從事垃圾減量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明瑞(1997)。STS 模式之環境教育教學法。科學教育月刊,204,24-30。
林明瑞(2009)。國小階段節能減碳概念發展、素養內涵之探討及所需課程及評量之發展研究整合型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申請書。未出版。
林明瑞、周芝嬿(2015)。國小節能減碳知識評量表之建置及現況調查研究。環境教育研究,11(1),89-119。
林明瑞、黃竣豊(2010)。各種教學法對學童節能減碳知識、態度、行為、技能增進之可行性研究。2010環境教育學術暨實務交流研討會會議手冊,p.108,台中:國家教育研究院。
林明瑞、李佩珊(2012)。有效提升環教參與者各種環境素養成效之教學策略研究﹝摘要﹞。2012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術暨實務交流研討會會議手冊 (頁22)。台北市: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林唐裕(2009)。溫室氣體減量與節能減碳政策探討。電工通訊,1,1。
林素貞(2015)。學童環境意識與節能減碳行為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清平(1998)。國小能源教育推廣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9(15),243–264。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耀祥(2014)。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對節能減碳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施佑霖(2004)。探索國小學生環境活動經驗、環境感受和環境覺知發展過程之技能-以台北縣市高年級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佑霖(2004)。探索國小學生環境活動經驗、環境感受和環境覺知發展過程之技能-以台北縣市高年級為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柯芸婷(1998)。臺灣共同購買組織推展綠色消費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子陵(2008)。學校教育與家庭環境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環境行為影響之研究。環境教育學刊,8,11-27。
胡主能(2012)。國小低、中、高年級節能減碳行為標準化評量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胡雪如(2012)。國小低年級教科書中節能減碳概念之容分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物理暨化學系自然科學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靖吟(2012)。運用繪本以提升國小四年級節能減碳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毓婷(2013)。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童資源回收認知及行為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環境生態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高宜媛(2012)。現階段環境教育法落實面對問題之探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翠霞、高慧芬(1991)。環境教育你我他。臺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高宜凡(2017)。《不願面對的真相2》觀後感:10年未竟功的氣候戰役【低碳生活部落格】。取自https://www.gvm.com.tw/fashion/article.html?article_id=40289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臺灣教育,589,12-21。
張子超主編(2001)。環境教育課程設計。臺北市:師大。
張子超(2003)。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環境價值之內容分析。環境教育學刊,創刊號,83~93。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
張子超(2017) 。議題教育的意義與課程融入──以環境教育為例。教育脈動 ,11。
取自https://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f37f19e3-7295-459a-a9d5-ed309f87048d?insId=ce7aab24-b25b-4638-b89f-d005f7908f07
張宏正(2007)。淺談台灣地區能源政策與推動能源教育【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62/62-25.htm 。
莊明貞(2008)。九年一貫課程重大議題研修變革之探析。教育研究月刊,175,75-82。
張綺紋(2012)。翻轉學習卡提升節能減碳學習成效分析與探討。國立臺南大學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環境生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教育部(2006)。關於六五節約能源資源運動實施計畫【教育部校園節能減碳資訊平台】。取自https://co2.ftis.org.tw/pageC1.asp
教育部國民教育社群網(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取自http://teach.eje.edu.tw/index.php
教育部國民教育社群網(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環境教育)課綱。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header
教育部(2010)。99-101年「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取自http://ws.moe.edu.tw/001/Upload/userfiles/1_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會銜發布函.pdf 。
教育部(2011)。校園溫室氣體館裡系統【教育部校園節能減碳資訊平台】。取自https://co2.ftis.org.tw/pagea1_1.asp 。
教育部(2015)。國家研究院議題融入課程研修說明及四項重大議題實質內涵。取自http://web.fg.tp.edu.tw/~chincenter/blog/wp-content/uploads/2015/11/議題融入課程研修說明及四項重大議題實質內涵.pdf 。
教育部(2016)。教育部建構智慧低碳校園創新示範計畫【教育部校園節能減碳資訊平台】。取自https://co2.ftis.org.tw/home/download/635863820865089575.pdf 。
教育部(2017)。「教育部建構智慧低碳校園計畫」【全球資訊網】。取自https://co2.ftis.org.tw/home/download/636099835508154996.pdf 。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民教育社群網】。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login_type=1
梁家祺(2011)。「知行合一」對通識環境教育課程設計的啟發。通識教育學刊,7,39-59。臺南大學
莊椀筑(2011)。杜威之兒童觀及其教育上之應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雅蘭(2012)。國小高年級節能減碳教育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郭恆祺譯(2007)。沒有石油的明天:能源枯竭的全球化衝擊(詹姆斯.哈維.康斯勒著)。臺北市:商周。
陳永富(2011)。國小節能減碳融入課程之設計與學習成效分析。國立臺南大學環境生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建達(2012)。探討融入數位遊戲學習在國小五年級學童「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子超(2013)。環境倫理與典範轉移的通識內涵【通識在線】。取自http://www.chinesege.org.tw/geonline/html/page4/publish_pub.php?Pub_Sn=13&Sn=1503 。
陳美華(2014)。新竹縣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對節能減碳認知、行為及態度之研究。明新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環境資源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陳郁淇(2015)。互動式電子白板輔助教學應用於國小六年級學生澄清節能減碳迷思概念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國輔(2011)。台南市國小教師節能減碳素養分析。國立臺南大學環境生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淳廉與洪志誠(2003)。中美澳等國中小學全球變遷課程內容的分析與比較。取自163.21.236.197/~envir2/students/921seminar/9107-1.pdf
陳楊文(2010)。環境教育如何解決氣候困境?取自http://www.worldcitizens.org.tw/awc2010/ch/F/F_d_page.php?pid=7351 。
陳瑞榮(2008)。我國能源科技與節能減碳政策之推廣現況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1(6),56-70。
陳裕民(2012)。節能減碳數位遊戲之發展及其對國小學童相關概念與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麗茹(2010)。專題導向學習運用於國小節能減碳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太陽-永續家園」主題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必佳(2015)。國小低年級節能減碳教學App之設計。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曾君儒 (2015)。減碳龍頭:綠能低碳推動會。臺北市:經濟部能源局。取自:https://energymagazine.tier.org.tw/Cont.aspx?CatID=&ContID=2579
曾郁庭、林慧慧(2011),淺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的節能減碳能力指標,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4(1),17-29。
游冠玉(2010)。台南縣市國小師培生節能減碳素養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環境生態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湯誌龍、田振榮 (1998)。高工機械群能源教育融入式教學的應用推廣。能源季刊,28(2),98-105。
黃大駿、許菁珊、盧明俊(2009)。嘉南學報,35,781-789。
黃月純(2009)。節能減碳教育實施之探析。臺灣教育,658,14-21。
黃俊榮(2012)。高雄市林園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對節能減碳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文良、李岱衛、陳威乾、王貳瑞(2013)。國中小校園節能減碳教育推廣之研究。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10(1),54~61。
黃琲(2015)。國小學生節能減碳之認知對環境議題關懷態度與節能減碳行為之影響~以台南市A國小為例。台灣首府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靖惠、洪志誠、許瑛玿(2012)。九年一貫教科書全球暖化概念內容分析。教科書研究,5(3),27-57。
楊坤芳(2011)。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亞洲高齡全人健康及產業發展期刊,1, P162-171。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臺北市:明文。
楊冠政、王鑫、張子超(1999)。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課程編製理論。臺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楊家鳳(2010)。臺南縣市民眾節能減碳素養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環境生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楊淑慧(2016)。適合機關採行之「環境議題解決及行動力教學活動課程」規劃、教學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楊熾均、劉鳳鑾(2001)。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華文世界的兒童文學創作。兒童文學學刊,6(11),175-195。
經濟部能源局(1998)。能源政策白皮書(報告編號:008782870176)。台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經濟部能源局(2008)。能源報導:國內能源翦影。取自https://energymagazine.tier.org.tw/Cont.aspx?CatID=26&ContID=1349 。
經濟部能源局(2011)。政府機關及學校全面節能減碳-政府機關及學校四省專案計畫。中華民國經濟部。取自https://www.moea.gov.tw/MNS/Ad04/content/ContentDetail.aspx?menu_id=26681 。
經濟部能源局(2015)。加強中小學推動能源教育實施計畫研修會議紀錄。經濟部:臺北市。取自http://www.cdes.hcc.edu.tw/ezfiles/89/1089/attach/68/pta_38587_5873390_66361.doc
經濟部能源局(2016)
經濟部能源局(2017)。能源發展綱領。臺北市:行政院。取自 https://www.go-moea.tw/download/能源發展綱領.pdf
經濟部經建會(2008)。永續能源政策綱領— 節能減碳行動方案【台灣經濟論衡】。取自http://www.mdps.tp.edu.tw/web/mdps/energy/05.pdf 。
葉欣誠(2006)。地球暖化,怎麼辦?。高雄市:環境保護局。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力與方法解析。臺北市:師大書苑。
廖芳玲、程金保(2005)。鼓勵動態的行為實踐──國內能源教育推動概況。。取自經濟部能源局能源報導https://energymagazine.tier.org.tw/Cont.aspx?CatID=16&ContID=842 。
劉世勳、桂紹貞、周談輝、張振華、劉宴伶、陳秀珍(2011)。建構節能減碳教育概念圖及核心素養之研究。康寧學報,13,51-70。
劉潔心(2001)。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大單元教學設計理念─行為科學理論與策略之運用。載於張子超(主編),環境教育課程設計。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歐嘉瑞(2011)。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能源報導,26,26-29。
歐嘉瑞(2013)。專題分析---我國節能減碳執行成效及檢討。碳經濟,31,2-19。
蔡佩真(2011)。透過知識翻新活動以提升國小學童對節能減碳概念之理解。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鄧金珠(2012)。雲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節能減碳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之研究。環球科技大學環境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鄭添財(2006)。行動研究原理與實務。臺北:五南。
鄭善修(2010)。節能減碳概念在小學自然教科書內容分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慶三(2013)。中小學能源教育的推展與挑戰。國民教育,54(1),1-10。
謝嘉鈞(2014)。節能減碳概念融入國小四年級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蘇宏仁、楊樹森、游能悌、杜明進、黃輝源、劉志仁、余世璋等(2012)。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臺北:華都文化。
蘇秀枝、蔡新聲、王為國、張華南、王文裕、白子易等(2009)。國小家長節能減碳之知識,態度與行為之調查。朝陽學報,17, 107-152。
貳、英文部分
Hungerford,Harold R.&Peyton, Robert B. (1986) . Procedure for Developing 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um.UNESCO: Paris.。p.22-23。Retrieved from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3/001304/130454eo.pdf
Iozzi,Louis A .(1989).What Research Says to the Educator:Part One: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he Affective Domai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20(3):3-9。Retrieved from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0958964.1989.9942782
Whitmarsh, L., O’Neil, S., Sefang, G., & Lorenzoni, I. (2009).Carbon capability: What does it mean, how prevalent is it, and how can we promote it? Tyndall Working Paper, 132, Retrieved Retrieved from http://www.tyndall.ac.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