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朱瓊如 Chiung Ju Chu |
---|---|
論文名稱: |
蒙氏幼兒園教室裡語文區的師生互動 Teacher-Children Interactions in Language Arts Activities in |
指導教授: |
林麗卿
Li-Ching Li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5 |
中文關鍵詞: | 蒙氏教學 、師生互動 、教師引導 、幼兒回應 |
外文關鍵詞: | Montessori methods, classroom interaction, instruction, children reac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因著研究者多年在職場上的經驗,對於幼兒語文領域探究的熱衷,及再次與蒙氏教學懈逅的悸動,開啟了個人對本研究主題的動力與能源,也衍生出本研究的目的:
一、了解蒙氏教師在幼兒園教室語文區內引導幼兒進行語文活動之方式。
二、探究蒙氏教室的孩子在語文區內如何回應教師的引導。
三、瞭解蒙氏教室語文區內師生間互動的情境。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研究對象為主恩幼兒園快樂家的三位老師和二十二位幼兒。資料收集包括參與觀察法,輔以錄音、錄影的方式,研究關注的焦點在蒙氏語文區內師生互動的真實情境;此外,並對教師及幼兒所採行正式及非正式訪談;文件收集內容為與本研究所有相關的各類型資料。資料分析分別針對來自於教師及幼兒等對象所的累積的龐大資料加以分析及歸納,並提取主軸意義撰寫成報告。
主要研究發現包括下列:
一、 有關教師引導的方式:分別為教師提醒、示範、邀請、協助、確認、肢體語言、指示、提示、提問、要求、限制、鼓勵讚賞、觀察等十三種教師引導的方式。
二、 有關幼兒回應的部份:分別整理出不同面向的回應風貌,其細項包括有幼兒尋求協助、提出邀請、拒絕接受、遲疑猶豫、未專注工作、專注工作、旁觀行為、反覆操作、告知進度、經驗分享、肢體表達、自行創作、自言自語、引起注意等十四種方式。
三、 有關師生互動方面:當幼兒操作蒙氏語文區教具時,師生之間的引導與回應間交織出蒙氏教室特有的風情與面貌。
依據本研究所歸納出的發現,提出八項結論,並對現場的蒙氏教育工作者及未來的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字:蒙氏教學、師生互動、教師引導、幼兒回應
Teacher-Children Interactions in Language Arts Activities in
a Montessori Classroom
Abstract
With a personal interest in language arts activities for young children and my experiences in the Montessori Methods, I was motivated to explore the instructional 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area of a Montessori classroom. My research questions are as follows:
1. What strategies do the Montessori teachers use to instruct young children in their language arts activities?
2. How do young children react to Montessori teachers’ instruction in their language arts activities?
3. What happens in the teacher-children interactions during Montessori language arts activitie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 was adopted for this study. I collected data from the field through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and collecting related documents. Data analysis was done following the process of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Major findings include the followings:
1. Regarding teachers’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s of language arts activities, the Montessori teachers demonstrated the following 13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reminding, demonstrating, inviting, assisting, reassuring, utilizing body language, directing, giving hints, enquiring, demanding, restraining, encouraging, observing.
2. Regarding children’s reactions to instruction: There are 14 types of children reactions such as asking for assistance, inviting, refusing, hesitating, off-task behavior, concentrating on tasks, onlooker behavior, repetitive operation, reporting, sharing experiences, utilizing body language, creating, soliloquizing, attracting attention.
3. Regarding teacher-children interactions: Owing to the Montessori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structional interactions in a Montessori classroom demonstrated certai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e researcher has drawn eight conclusions and propose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rs and Montessori practitioners as well.
Keywords: Montessori methods, classroom interaction, instruction, children reaction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川華、陳真旬(譯)、Judith Bauerlein(2006)。如何豐富教室讀寫環境。蒙特
梭利雙月刊,68,1015。
王川華(2003)。打開書香世界―幼兒的閱讀活動。蒙特梭利雙月刊,46,44-46。
王川華(2003)。朗讀與閱讀。蒙特梭利雙月刊,47,4446。
王川華(2003)。詞彙的書寫活動。蒙特梭利雙月刊,45,44-45。
王川華(2002)。書寫的活動。蒙特梭利雙月刊,44,44-46。
王川華(2001)。認識語音符號。蒙特梭利雙月刊,36,50-52。
王川華(2001)。幫助孩子建立豐富的詞彙―口說語言的活動。蒙特梭利雙月刊,
37,5051。
王川華(2001)。預備語文教育環境。蒙特梭利雙月刊,33,49-52。
王川華(2000)。我會讀小紅帽―談閱讀能力的預備。蒙特梭利雙月刊,29,14-16。
王川華(2000)。我會讀小紅帽―談閱讀能力的預備。蒙特梭利雙月刊,29,14-16。
王金選(2004)。快快樂樂唸兒歌輕輕鬆鬆學語言。教師天地,131,3033。
王筱篁(譯)(1998)。Rita Kramer著。瑪麗亞•蒙特梭利第貳部兒童之家(Maria Montessori:A Biography)。台北:及幼文化。
王堅紅(譯) (1994) 。Maria Montessori著。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
台北:桂冠
王愉文、李玄媛、李淑容、邱琡雅、許興仁、陳昂宜(譯)(1993)。Maria Montessori
著。幼兒之祕(The secret of childhood)。台南:光華女中。
王愉文(譯)(1991)。Maria Montessori著。幼兒與家庭(The Child in the Family)。
台南:光華女中。
石素錦、陳瑞慧(1999)。從認知心理學與社會互動談兒童語言發展-從皮亞傑與
維高斯基理論談兒童英語學習。課程與教學,2,1-22。
石素錦(1996)。語言與社會、文化的互動―兼談外語學習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台北師院語文集刊,1,1-57。
付地紅、張冬梅(譯)(2003)。Maria Montessori著。蒙特梭利幼兒英才教育的新祕密。台北:台灣先智。
朱建正(1996)。幼稚園及小學教室互動方式的節奏與變奏―我和引言的對話。教育資料語研究,12,2122。
林武憲(2004)。我們對多語文教育應有的認識與素養。教師天地,131,814。
林怡伶(1999)。幼稚園師生問答歷程之描述―以一大班的小組活動為例。
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秀慧(1996)。蒙特梭利教學法實師之探討―以兩所台北市幼稚園為例。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家政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汪培珽(2006)。閱讀,從唸故事書開始。蒙特梭利雙月刊,68,16-18。
何嘉盈(2004)。親子共賞多語文繪本教學模式雜談幼兒多語文教育實際教學二三事。教師天地,131,34-36。
李德高(譯) (1999)。蒙特梭利教材教法(Montessori Teaching Method and
Materials)。台北:啟英文化。
李季湄(譯)(1997)。Dr. Maria Montessori著。蒙特梭利幼兒教育手冊(Dr.
Montessori's Own Handbook)。台北:桂冠圖書。
李田樹(譯)(1991)。 Maria Montessori著。童年之祕(The Secret of Childhood)。
台北:及幼文化。
邱華慧、謝雅芳、洪蕙英、李怡瑧(2005)。幼兒園「雙語班」及「全美語班」美
語課中師生口與互動之研究。醫護科技學刊,7(4),335344。
吳麗雲(2000)。衝突情境中的師生互動。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新竹市。
周欣(譯)(1994)。Dr. Maria Montessori著。蒙特梭利教學(Dr. Montessori Method
)。台北:桂冠。
周煥臣(1993)。幼兒語文學習與輔導芻議。教師之友,34(3),39。
洪碧霞(2001)。蒙特梭力人物―一個白天無可取代的家。蒙特梭利雙月刊,35,
77-81。
徐瑞仙(譯)(1996)。Elizabeth Hainstock著。細論蒙特梭利教育(The essential
Montessori)。台北:及幼文化。
姚明燕(譯)(1997)。Lesley Britton著。蒙特梭利的居家教育(Montessori play
& learn:a parents' guide to purposeful play from two to six)。台
北:及幼文化。
許惠珠、邱琡雅(譯)(1990)。Maria Montessori著。發現兒童(The discovery of child)。台南:光華女中。
施淑娟(2003)。蒙特梭利教室的全語言教學。蒙特梭利雙月刊,47,61-64。
馬榮根(譯) (1992)。Maria Montessori著。童年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
台北:五南
岩田陽子、南昌子、石井昭子(1987)。蒙台梭利教育理論與實踐第二卷,日常生活練習。台北:新民幼教。
游福生(1999)。談幼兒語文教育。幼教資訊,100,22-25。
徐宗國(譯)(1997)。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著。質性研究概論﹙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台北:巨流。
孫仲山(1996)。師生互動的教學理論。高市文教,3841。
張純德(2005)。幼稚園教師在團體教學中與幼兒互動歷程之探究。新竹師範學院
幼兒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靜文(1997)。幼稚園教師中討論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常雅珍(2007)。幼保系學生說故事學習歷程與發展之研究―以兩個故事班級為例。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5,133156。
單偉儒、曾琴蓮(2000)。成長路,無障礙―由偏差到正常化。蒙特梭利雙月刊,
29,17-19。
陳淑敏(2006)。如何引導幼兒閱讀故事書以增進幼兒的語言發展。屏東教育大學
學報,24,41-60。
陳埩淑(2002)。教室言談在教學上的涵意與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5(4),125
140。
陳淑琴(1999)。幼兒全語言自然學習教室模式介紹。幼教資訊,100,4-7。
陳秀才(1999)。嬰幼兒語言能力之激發。幼教資訊,100,8-13。
陳怡全(譯)(1997)。Paula Polk Lillard著。蒙特梭利教學的新視野(Montessori:A Modern Approach)。台北:及幼文化。
陳恆瑞、賴媛(譯)(1997)。Dr. Maria Montessori著。蒙特梭利幼兒教學法(Dr.
Montessori's Own Handbook)。台北:遠流。
陳秋月(1996)。言談主導者變成了輔導者。教育資料語研究,12,2325。
曾琴蓮(2000)。引爆幼兒的讀寫能力。蒙特梭利雙月刊,29,8-13。
楊俊秀(譯)(2000)。Mario M. Montessori著。人類傾向和蒙特梭利教育(The Human Tendencies and Montessori Education)。台北:桂冠。
黃鈺雯(2004)。淺談班級中師生互動關係。教師之友,45(2),5158。
黃楸萍(2001)。良好的班級經營與師生互動。國教新知,47(3),7076。
黃意舒(1998)。幼稚園教師開放教育課程決定與師生互動的分析研究。台北市立
師院學報,29,353368。
黃意舒(1997)。幼稚園教師與幼兒之認知互動。國教月刊,43(9),4150。
黃瑞琴(1995)。讀寫萌發之課程取向。台北師院學報,8,503-528。
黃瑞琴(1995)。幼兒讀寫蒙發的課程取向。台北師院學報,8,503528。
葉宜芬(2003)。雙語幼稚園英文課堂師生言談互動分析。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
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宜芬(2003)。雙語幼稚園英文課堂師生言談互動分析。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
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品蘭、簡淑真(1997)。教學中教師的非語言溝通技巧。國教之聲,30(4),56
61。
賴美蓉(2001)。教師講述故事時的師生言談互動―以幼稚園班級為例。新竹師範
學院幼兒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淑惠(2006)。三至六歲蒙特梭利教師之證照培訓。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敏玲(2002) 。 教育質性研究歷程的展現尋找教室團體互動的節奏與變奏。台
北:心理出版社。
蔡敏玲(2001)。尋找教室團體互動的節奏與變奏。台北:桂冠。
蔡炳勳(譯)(1991)。E. M. Standing著。蒙特梭利生平與貢獻(Maria Montessori:
Her Life And Work)。台北:及幼文化。
蔡敏玲(1996)。眾聲嘩然中,看誰在說話?幼稚園及小學教室互動方式的節奏與變奏。教育資料語研究,12,320。
趙悌行(譯)(1993)。市丸成人•松本靜子著。蒙台梭利教育的比較研究與實踐上卷。台北:新民幼教。
趙悌行(譯)(1993)。市丸成人•松本靜子著。蒙台梭利教育的比較研究與實踐下卷。台北:新民幼教。
鄭世儀(1996)。師生互動。教育資料語研究,12,3436。
鄭榮珍(1999)。幼兒的語言發展與語言經驗。幼教資訊,100,14-16。
劉智雄(2004)。台北市九十二年度幼稚園課程與教學專業成長專書―蒙特梭利教
學。台北:北市教研中心。
劉玉燕(2002)。兒童與空間的對話。教師天地,119,5054。
劉靜惠(2000)。教室裡的野百合―悸動之間。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劉玉燕(1996)。眾聲嘩然中,看誰在說話?―我的觀點。教育資料語研究,12,3033。
潘麗珠(2004)。我對多語言教育的一些看法。教師天地,131,47。
鄧曉雲(2005)。蒙特梭利博士的十大發現。蒙特梭利雙月刊,61,10-21。
鍾淑惠(2003)。幼兒圖畫故事書在蒙特梭利教學中之應用―以一所托兒所為例。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魏寶貝(譯)(2000)。Lynne Lawrence著。蒙特梭利英文的讀與寫(Montessori READ
& WRITE)。台北:及幼文化。
魏寶貝(譯)(1999)。Paula Polk Lillard著。全人從出生到成人的全方位教學
法(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 from Birth to Adulthood)。
台北:及幼文化。
羅採姝(1998)。幼兒園師生互動歷程分析―從一個老師的觀點。中國文化大學兒
童福利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麗君(譯)(1996)。Aline D. Wolf著。一間蒙特梭利教室(A parent's guide
to the Montessori classroom)。台北:及幼文化。
蘇鈺珊(2002)。故事教學的應用。教師天地,119,6364。
二、西文部份
Babicki, L., & Luke, S. (2007). Oh,and We Do Reading Too. Montessori Life.
Chen, S. Y.(200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ese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Orthographic Awareness and Word Recognition, 3(46), 259-265.
Duckworth, C. (2006). Teaching Peace:A Dialogue on the Montessori Method。Journal of Peace Education, 3(1), 39-53.
Davis,R. M. (2006). Montessori Effects. Eduction Week.
Jacqueline M, C. (2007). Big Work:Goodness, Vocation, and Engagement in the Montessori. Library Journal.
Larson, H. J., & Tseng, K. S.(2006) . The 3M Project:Using Technology to Facilitate Greater Cultural Understanding. Montessori Life.
Malm,B. (2004). Costructing Professional identities:Montessori teacher voices and visions . Scandir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48(4), 397- 412.
Ohlaver, D.(2001). Preludes to Writing in Early Childhood. Montessori Life.
Povell, P.(2007). Maria Montessori: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 Montessori Life.
Soundy, C., Guha, S. & Qiu, Y. (2007). Picture Power placing Artistry and Literacy on the Same Page. Young Children.
Soundy, C. S.(2003). Portraits of Exem Montessori Practice for All Literacy Teachers. Early Childhood Journal, 31(2).
Turner,J. (2007). How TO Raise Amazing Child The Montessori Way. Library
Journal.
Wolf, A. D.(2006). The challege of Teaching Elementary Reading. Montessori Life.
Woods, C. S.(2002) . Building a Stairway to Literacy with the Montessori Movable Alphabet. Montessori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