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佳燁 Wu Chia Yeh |
---|---|
論文名稱: |
幼稚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之建構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Program for Kindergarten Evaluators |
指導教授: |
江麗莉
Lily Chiang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49 |
中文關鍵詞: | 幼稚園評鑑 、評鑑委員 、培訓方案 |
外文關鍵詞: | evaluation in kindergarten, evaluators, the training program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建構幼稚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研究目的有三:(1)探討受評幼稚園、教育局及承辦學校之教育行政人員、評鑑委員及教育評鑑專家對評鑑委員應具備專業素養之意見;(2)探討受評幼稚園、教育局及承辦學校之教育行政人員、評鑑委員及教育評鑑專家對幼稚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建構之意見;(3)建構幼稚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以供教育主管機關參考。
為達成上列目的,研究者以分析文獻為基礎,根據文獻分析結果進而設計「幼稚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意見調查問卷」作為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研究對象主要以民國九十年至民國九十四年間參與幼稚園評鑑工作之受評幼稚園、教育局及承辦學校之教育行政人員、評鑑委員及教育評鑑專家為主,以立意抽樣調查的方式選出調查對象共計881份問卷,問卷回收率54.14%,共回收477份問卷,有效問卷477份。
經量化分析方式及彙整開放性意見之質性資料分析之後,綜整本研究發現與結果,獲致如下結論:
一、 評鑑委員應具備專業素養除幼教專業知能為首要,依序是評鑑專業知能、評鑑專業倫理及與評鑑相關之政策知能。
二、 幼稚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之建構應包括培訓的課程內容、培訓課程的講師、培訓的對象、培訓結果的評量、培訓方式、培訓規劃者、培訓的時程安排、培訓的時效期限、培訓費用的支付。
三、 幼稚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實施應包含培訓規劃的相關要素,並透過計畫、設計、發展、實施、評鑑之系統性作業流程,隨時修正培訓方案。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研究者進而提出研究建議:
一、 幼稚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應定期舉辦並審慎規劃培訓時程。
二、幼稚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的推行應分階段進行。
三、幼稚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應隨時勢變遷有所修正。
四、幼稚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可視培訓對象之程度分等級規劃。
五、培訓講師之考量可以從兼具豐富評鑑經驗及幼教專業理論評鑑委員為之。
六、專業的培訓課程及設計須遵循專業的模式與原則。
七、建立幼稚園評鑑委員遴選、培訓儲備、認證制度及人才庫。
八、成立評鑑委員專責機構並制定培訓政策。
除了上面八點建議之外,研究者試擬幼稚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架構,並因應未來幼托整合後之規劃,另試擬幼兒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架構,期培訓方案能隨時勢變遷有所修正。最後,對於未來研究之方向提出相關建議,期使評鑑委員培訓方案之研究能更臻豐碩。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kindergarten evaluators, there are three main purposes as follow: (1) To discuss the qualification of evaluators required for staffs in kindergartens, Bureau of Education and schools, evaluators, professional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 (2) To discuss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kindergarten evaluators for staffs in kindergartens, Bureau of Education and schools, evaluators, professional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 (3) To construct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kindergarten evaluators for Bureau of Education.
For those purposes, based on analyzing studies, in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a questionnaire of “Survey on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Kindergarten Evaluators” as the tool, the objective are staffs in kindergartens, Bureau of Education and schools, evaluators, professional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who have joined the evaluation of kindergarten in the years 2001 to 2005. We had chosen the objectives by judgment sampling and send out total of 881 questionnaires, which the retrieve of th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to be 477 copies, the response rate with 54.14% was achieved.
With the data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y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made up the findings as follow:
1. The first competency for the qualification of evaluators is related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the following are the competency related to educational evaluation, professional ethical related to evaluation behavior, and the competency related to policy within evaluation.
2. The elements consisted for the construct of training program for kindergarten evaluators are the course, the trainer, the trainee, the evaluation of training outcome, the training method, the training planner, the management for training schedule, and the training fee.
3. Those elements above for practicing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kindergarten evaluators are included, and with systematic process of planning, designing, developing, practicing, and evaluating, the training program should be corrected all the time.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above, the researcher hence proposed the recommendations as follows:
1. We should hold regular conferences for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kindergarten evaluators and draw up the training scheme carefully.
2.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kindergarten evaluators should put into practice step by step.
3.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kindergarten evaluators should be amended flexibility in order to cope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s.
4.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kindergarten evaluators can supply the evaluators adequate depend on elevator’s level.
5.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trainer depends on evaluators who have had a lot of experiences in evaluation and the competency related to professionalism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6. The design of training course must follow the professional model and principle.
7. To construct the system for the selections, candidates, certif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of kindergarten evaluators.
8. To establish agency for evaluators and make the policy of training program.
Except those eight suggestions,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set up the construct of training program for kindergarten evaluators, and in response to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nursery school,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set up the other one to expect the training program will be corrected and coped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s. Finally, the researche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s, and expects the studies of training program for evaluators will be reached completely.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佳芬(2003)。我國私立幼稚園教師分級制可行模式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保進(2003)國民小學校務評鑑現況與重要議題之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50,2-11。
王珮玲(2001)。臺北巿幼稚園評鑑委員遴選制度建立之研究。臺北巿政府教育局研究專案。臺北巿,臺北巿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王博弘(2004)。校務評鑑後的省思。師友,443,43-45。
王睿君(2000)。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探討—以高雄市國民中學八十六學年度校務評鑑為例。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巿。
王靜珠(1992)。幼稚園行政。臺北巿:五南。
白博文(1982)。國中輔導工作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地方制度法(1999)。
江文雄(1999)。臺北市中小學校長評鑑方案之探討。臺北巿: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江文雄(2004)。教育行政與管理評鑑的回顧與前瞻-一位教育行政老兵的見證與省思。教育資料集刊,29,271-291。
江麗莉(2001)。臺北縣公私立幼稚園評鑑手冊研究成果報告。臺北縣:臺北縣政府。
江麗莉(2005)。幼稚園評鑑相關要點修訂計畫。教育部委託專案計畫成果報告。新竹巿: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江麗莉、曹榕浚(2004,11月)。從桃園縣幼稚園評鑑實施談幼稚園評鑑的變革。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121-128),新竹巿。
吳株榕(2002)。國民小學校長評鑑指標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巿。
吳清山(2002)。校務評鑑的實施挑戰與因應策略。教師天地,117,6-14。
吳清山、王湘栗(2004)。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9,1-26。
吳淑妤(2002)。國民小學校長評鑑標準歷程與方法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吳德業(2000)。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評鑑制度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巿。
吳錦森(2000)。國民小學校長評鑑制度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巿。
宋銘桓(2003)。談教育評鑑之專業性-專訪新竹師院初等教育學系蘇錦麗教授。教育研究,112,31-36。
李隆盛、黃政傑(1994)。國中小資訊教師種子班培訓方案之規劃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未出版,臺北巿。
李雅婷(1997)。我國實習輔導教師培訓方案之規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李雅婷(1999)。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實習輔導教師培訓方案分析。中等教育,50(4),73-80。
周武昌(2004)。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評析-以新竹縣為例。中等教育,55(2),28-38。
周淑惠、江麗莉(1995)。我國幼稚園評鑑制度。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327-358。臺北巿:師大書苑。
周德昌(2003)。教育評鑑之概念釐清與展望-專訪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潘慧玲教授,教育研究,112,22-30。
林天祐(2002)。校務評鑑的理念與作法。教師天地,117,15-20。
林天祐(2004)。教育評鑑實施過程與方法的專業化。教育資料集刊,29,27-52。
林志成(2002)。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問題與改進策略。國教世紀,201,13-18。
林和春、張素貞(2005)。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實務探究-以桃園縣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6),72-90。
林珍如(1997)。我國成人教育方案規劃成功與不成功的指標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實務工作者觀點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榮彩(2001)。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巿。
花蓮縣教育局(2002)。花蓮縣九十一年度公私立幼稚園評鑑報告。花蓮縣:花蓮縣政府。
段慧瑩、張毓幸(2004,11月)。從花蓮園所評鑑經驗談評鑑委員的遴選組合。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92-96),新竹巿。
胡斯淳(2003)。國民小學身心障礙特殊教育評鑑後設評鑑知覺研究。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范瓊分(2002)。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訓方案效能因素分析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巿。
徐美惠(1996)。中等學校實習教師評量表之發展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教學科技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張植珊(1979)。教育評鑑。臺北市: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
張鈿富(2001)。面對校務評鑑應有的理念與作法。教育研究,91,30-35。
教育基本法(1999)。
教育部(1994)。臺北巿、臺灣省、高雄巿幼稚園評鑑手冊(八十三年修訂本)。
教育部(1996)。八十五學年度臺灣區公私立幼稚園評鑑委員研討會手冊。
教育部(2001)。教育部公私立幼稚園評鑑及奬勵實施計畫。
教育部(2006a)。幼兒教育暨照顧法(草案)立法總說明。2006年6月26日,取自http://www.ece.edu.tw/
教育部(2006b)。幼兒教育暨照顧法草案(9506公聽會版本)。2006年6月26日,取自http://www.ece.edu.tw/
許玉齡(2004,11月)。我國幼稚園評鑑問題與前瞻。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13-17),新竹巿。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臺北巿:五南。
郭昭佑(2000)。學校層級評鑑之問題探究-以臺北縣87年度校務評鑑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報,81(2),31-72。
郭玲如(2003)。臺北縣九十學年度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陳玉琨(2004)。教育評鑑學。臺北市:五南。
陳玉鳳(2002)。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巿。
陳坤松(2002)。臺南市國中小行政人員對校務評鑑態度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巿。
陳宜君(2003)。幼稚園參與輔導評鑑方案之歷程-臺北縣四所幼稚園為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巿。
陳怡君(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惠芝(2004)。臺北縣幼稚園輔導評鑑方案實施狀況之研究—以民國九十年度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巿。
陳雅玲(2003)。幼稚園評鑑缺失的探討。幼兒教育年刊,15,173-188。
陳漢強(1996)。幼兒教育機構評鑑。載於「八十五學年度臺灣區公私立幼稚園評鑑委員研討會手冊」(頁4-9),教育部。
陳劍賢(2001)。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以臺東縣為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巿。
陳麗玲(1992)。我國公共圖書館人力資源培訓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陳淑芳、簡淑真(2004,11月)。幼教專業不等同評鑑專業。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83-91),新竹巿
彭慧敏(2003)。國小教師對校務評鑑的意義知覺、因應方式及參與程度之研究-臺北巿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曾淑惠(2002)。教育方案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游家政(1994)。國民小學後設評鑑標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游進年(2003)。中小學教育評鑑之評析-以校務評鑑為例。教育研究月刊,112,47-61。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臺北巿:師大書苑。
黃韻寧(2002)。新竹縣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狀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黃麗君(2004)。幼稚園教師專業能力評鑑方案之建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巿。
楊國德(1996)。成人教育發展策略。臺北巿:師大書苑。
葉文德(2003)。社區文教基金會方案規劃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詹益成(2002)。桃園縣立國民小學教育評鑑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巿。
臺北巿政府教育局(2001)。臺北巿九十年度幼稚園評鑑報告。臺北巿:臺北巿政府教育局。
臺北巿政府教育局(2003)。臺北巿九十二年度幼稚園評鑑報告。臺北巿:臺北巿政府教育局。
臺北巿政府教育局(2004)。臺北巿九十三年度幼稚園評鑑報告。臺北巿:臺北巿政府教育局。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1)。臺北縣九十年度幼稚園評鑑委員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政府。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2)。臺北縣九十一年度幼稚園評鑑報告。臺北縣:臺北縣政府。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3)。臺北縣九十二年度幼稚園評鑑報告。臺北縣:臺北縣政府。
趙雅玲(1997)。MTP講師培訓成效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劉奕權(1985)。國中教育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劉智豪(2003)。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委員評鑑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歐宗智(1996)。教育品質之提升及教育評鑑之推動。商業職業教育季刊,63,67-72。
潘慧玲(2002)。方案評鑑的緣起與概念。教師天地,117,26-31。
潘慧玲(2004,5月)。邁向下一代的教育評鑑:回顧與前瞻。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所舉辦之「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23),臺北巿。
蔡春美、洪福財(2004,11月)。從幼教教師觀點檢視臺北巿、基隆巿幼稚園評鑑。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129-136),新竹巿。
蔡敏玲(2004,11月)。閱讀2004年臺北巿幼稚園評鑑的教學與保育評鑑意見:學習與看見。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25-37),新竹巿。
鄭友泰(2001)。桃園縣身心障礙班特殊教育評鑑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立輝(2001)。臺灣地區實施大學評鑑制度之探討。私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盧美貴(2002)。我們的共識-讓「評鑑」成為優質幼兒教育保證。載於「臺北巿幼稚園評鑑手冊」。臺北巿:臺北巿政府教育局。
盧美貴(2004)。幼稚園評鑑-組織自動轉的系統建構。教育資料集刊,29,293-308。
盧增緒(1995)。論教育評鑑觀念之形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3-59。臺北巿:師大書苑。
穆慧儀(2002)。國民中學後設評鑑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賴志峰(2002)。教育評鑑邁向專業化之途徑-評鑑人員證照制度。教育資料與研究,48,100-107。
薛婷芳(1997)。從幼稚園參與評鑑之經驗看幼稚園轉變之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簡楚瑛(2004,11月)。從教育/幼教品質之定義看其對幼稚園評鑑制度之啟示。本文為國科會補助專案報告(NSC 92-2413-H-004-006)之一部分。取自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之發放資料,新竹巿。
羅金盛(2002)。臺灣省高級中學評鑑之研究-以八十八學年度南區高中評鑑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巿。
蘇錦麗(1992)。論美國學校評鑑過程對我國的啟示。載於八十二學年度臺灣區公私立幼稚園評鑑委員研討座談會手冊,臺北巿。
蘇錦麗(1997)。高等敎育評鑑:理論與實際。臺北市 : 五南。
蘇錦麗(2004)。展望我國教育評鑑專業之發展。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所舉辦之「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4-27),臺北巿。
英文部分
American Evaluation Association Guiding Principles for Evaluators (2004). Retrieved November 10, 2004, from http://www.eval.org/Guiding%20Principles .htm
Brown, R. E. (2002). An integral approach to evaluation outcome evaluation training.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3(1), 1-17.
Certificate in Evaluation Practice™(2006a). Retrieved May 23, 2006, from http://www.evaluatorsinstitute.com/certificate_in_evaluation_practice.php
Certificate in Advanced Evaluation Practices™(2006b). Retrieved May 23, 2006, from http://www.evaluatorsinstitute.com/certificate_in_advanced_evaluation_practices.php
Donaldson, S. I. ( 2001). Overcoming our negative reputation: Evaluation becomes known as a helping profes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2, 355-361.
Hopkins, D. (1989). Evaluation for school development.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Harlen, W. & Elliott, J. (1982). From eneration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King, J. A., Stevahn, L., Ghere, G. & Minnema, J. (2001). Toward a taxonomy of essential evaluator competencies.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2(2), 229-248.
Kirkpatrick, D. L. (1998).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2nd ed.). San Franciso: Berrett-koehler.
Mertens, D. M. (1994). Training evaluators: Unique skills and knowledge. In J. W. Altschuld & M. Engle (Eds.). The Preparation of professional evaluators: issues, perspectives, and programs. New Directions for Program Evaluation, 62, 17-27.
NAEYC Information for Validators (2006). Retrieved May 23, 2006, from http://www.naeyc.org/accreditation/validator.asp
Neale, J., Owen, J. M. & Small D. (2003). Encouraging the use of codes of behavior in evaluation practice. 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26, 29-36.
Nevo, D. (1983).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 analy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1), 117-128.
Payne, D. A. (1994). Designing educational project and program evaluations: A practical overview based on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Boston, MA: Kluwer Academic.
Raphael, T. (1998). Seven questions to ask before beginning a training program. Retrieved November 08, 2004, from http://proquest.umi.com/pqdweb?index=3&did=000000036080744&SrchMode=1&sid=3&Fmt=3&VInst=PROD&VType=PQD&RQT=309&VName=PQD&TS=1099928295&clientId=38988.
Smith, M. F. (2001). Evaluation: Preview of the fu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2(3), 281-300.
Stufflebeam, D. L. & Shinkfiled, A. J. (1985). Systematic evaluation. Boston: Kluwer-Nijhoff.
Trevisan, M. S. (2002). Enhancing Practical evaluation training through long-term evaluation projects.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3(1), 81-92.
Worthen, B. R. & Sander, J. R. (1973).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Worthen, B. R. (1999). Critical challenges confronting certification of evaluators.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0(3), 53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