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古詩旋
ku,ShihHsuan
論文名稱: 電子書包在偏鄉導入與實施之探究 -以大城鄉為例
Research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Practices of E-bags in the Suburban Areas: A Case of Ta-Cheng Town
指導教授: 林秋斌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9
中文關鍵詞: 電子書包資訊融入教學數位落差
外文關鍵詞: E-SchoolBags,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Digital gap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電子書包成為國內外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的熱門行動載具之一,國內在國小導入電子書包的案例也越來越多。目前國內的電子書包計畫多半實驗導入於都市的國小,偏鄉地區在資訊設備較為缺乏及學童資訊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導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是值得去探究的問題。本研究採問卷調查分析及個案訪談的方式,著力於探討彰化縣大城鄉等六所國小教師與學生在導入過程中的接受程度及所遇到之困難與問題,提出具體之發現及建議,並歸納電子書包運用於偏鄉教師傾向的教學模式,提供未來電子書包融入於偏鄉教學改良政策之參考。


    E-SchoolBag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popular mobile carrier for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in the local/global primary and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for the past years. The projects of introducing e-SchoolBags in the local primary schools are common. However, most of the e-bags project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urban primary schools. In contrast, due to the schools’ scarce information equipment and the children’s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capabilities, the suburban schools are in face of the hardship of introducing e-bags. This research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case interviews in an attempt to reveal the obstacles and issues when e-bag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6 primary schools in Ta-Cheng Town in Chang-Hwa County, as well as addressed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generalized the preferred teaching modes of suburban teacher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eaching in the suburban schools in the future.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數位落差 7 第二節 百元電腦 (OLPC) 10 第三節 電子書包的現況與發展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0 第一節 研究流程 2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2 第三節 研究設計 2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29 第一節 研究對象分析 29 第二節 教師教育訓練問卷分析 33 第三節 學生電子書包導入問卷分析 38 第四節 教師使用態度分析 52 第五節 個案探討 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5 第一節 結論 65 第二節 建議 68 參考文獻 69 附錄一 電子書包實驗教學模式-總結性評量項目表 72 附錄二 實驗活動表 73 附錄三 導入前教師教育訓練之前測問卷 74 附錄四 導入前教師教育訓練之後測問卷 76 附錄五 導入前教師教育訓練之導入教學問卷 77 附錄六 導入前學生前測問卷 78 附錄七 受訪內容逐字資料-教師TB-7 80 附錄八 受訪內容逐字資料-教師TA-6 85

    中文部分
    中央大學(2000)。大學學術追求卓越計畫-學習科技-分項一:未來學習教室。
    王緒溢(2002)。幾種高互動教學模式。國語日報,「高互動教室」專欄。
    王緒溢(2002)。當電子書包進入教室:高互動學習環境之系統建置與應用模式。教育研究月刊,99,78-91。
    王緒溢(2001年3月13日)。認識高互動教室。國語日報,「高互動教室」專欄。
    王緒溢、梁仁楷、劉子鍵、柯華葳、陳德懷、黃智偉 (2001)。應用於教室內之高互動教學環境設計-無線測驗系統與網路教學資訊管理系統之整合應用 。GCCCE2001。中央大學。
    王緒溢、王瑀、劉子鍵、賴慧 (2000)。應用於教室內之高互動教學環境設計-無線測驗系統與網路教學資訊管理系統之整合應用。中央大學。
    王學鋒(2001)。年底前全國500所學校學生將背上電子書包。北京晚報,教育動態。
    台北市教育局(1998)。資訊教育白皮書。90年11月20日,取自:http//163.29.37.136/it/index.htm.
    江羽慈 (2003)。影響國小教師採用資訊科技創新教學因素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
    李若松、李名揚(2002年3月5日)。數位學習40億計畫國科會2005年推電子書包。聯合報,22版。
    行政院研考會(2007)。九十六年數位落差調查報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研考會(1999)。國中小學生數位能力與數位機會調查報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2) 。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行動學習輔具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8) 。數位典藏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8) 。數位典藏與學習之產業發展與推動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3)。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7)。數位台灣計畫。檢自:http://www.etaiwan.nat.gov.tw/index.php
    吳清基 (2011)。數位閱讀與數位學習-電子書包導入教學之政策與實務。研考雙月刊。
    胡世澤(2002年6月6日)。電子書包上線、北市南湖快易通。國語日報,15版。
    胡世澤(2002年6月16日)。書包減重新科技幫大忙,電子書包進行移動事學習,新加坡、大陸先適用。國語日報,15版。
    高慧珠(1990年2月9日)。北市教局送新禮 全面推動書包減重。台灣立報,5版。
    教育部(1997)。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91年1月15日,取自
    http://www.mone.gov.tw/moecc/index.htm
    教育部(1999)。減輕國小學生書包重量試辦要點。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教育部(1997)。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檢自http://www.mone.gov.tw/moecc/index.htm
    郭玉慧、戈錦華(2002年6月20日)。數位落差難避免、全面推廣距離遙遠,電子書包不是書包減重的萬靈丹。國語日報,13版。
    彭慧明(2002年6月28日)。電子書包364億元商機,北市電腦公會成立電子書包發展促進會。聯合報,第22版。
    許健平(2002)。未來教室學習。2002 學習科技研究成果發表暨研討會研討會。
    許健平、王緒溢(2002)。學習無疆界一未來教室。啟動學習革命。台北:遠流。
    許健平、王緒溢(2001)。從電子書包到未來教室。檢自:http://ccv.src.ncu.edu.tw/ccv/sams-02.htm
    張明侃(2000)。桃園縣華勛國民小學書包減重實驗研究成果報告書。桃園縣:作者
    張明侃(2000)。華勛國小書包減重實驗開步走。桃縣文教,15期,63-65。
    張盈霏(2000)。國民中學實施遠距教學在政策及執行層面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
    張瑞振(1999年9月2日a)。書包小一點,歡笑多一點。自由時報,15版。
    張瑞振(1999年9月2日b)。書包減重,先從文具開始。自由時報,15版。
    莊舒仲(2002年1月29日)。數位學習探路,亞卓市發表成果展。自由時報,7版。
    項靖(2003)。邁向資訊均富:我國數位落差現況之探討。東吳政治學報-第16期,第125-178 頁。
    陳惠芳(2000年2月15日)。減輕書包重量,讓學童沒煩惱。中國時報,15版。
    陳怡君(2003)。電子書包之推行現況與未來發展─以台北市立南湖國小為例。國立交通大學。
    陳德懷 (2006)。愛麗絲夢遊學習仙境。台北:遠流。
    陳德懷(2002)。「電子書包」是不是「書包」。啟動學習革命-全球第一個網路教育城市亞卓市,195-208。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楊接期(2001)。中央大學「追求卓越計畫-第一分項計畫未來教室」,高互動教室-90年執行計畫報告。中壢:作者。
    葉俊榮(2006)。台灣數位落差的現狀與政策。研考雙月刊。
    簡文吟(2006)。台灣數位落差現況分析。研考雙月刊,第30 卷第1 期,第38-46 頁。
    賴盈如(2003)。電子書包使用需求之系統觀研究─以台北市大同高中為例,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
    維基百科(2011)。 檢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OLPC
    澔奇數位科技官方網站(2011)。檢自:http://www.hcdigitech.com/
    劉子鍵、王緒溢、梁仁楷(2002)。高互動學習環境之系統建置與應用模式。載於台北市政府教局主辦、南湖國小承辦,「電子書包在教室教學的應用教學觀摩與研討會」研習手冊,19-28。
    鄭如意(2000年2月9日)。北市小學生,告別大書包。中國時報,9版 。
    英文部分
    Julián P. Cristia et.al (2012.). Technology and Child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the OLPC Program, IDB Working Paper No.IDB-WP-304, Education in Peru, The Economist, April 7-13, 2002, p.46.
    NITA (1995),” Falling Through the Net : A Survey of the ’Have Not’ in Rural and Urban America.” Washing, DC: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Norris , Pippa (2001), “Digital Divide: Civic Engagement, Information Poverty, and the internet worldwid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OECD (2000), “ Learning to Bridge the Digital Divid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LPC website, from: http://one.laptop.org/
    The OLPC Wiki, from: http://wiki.laptop.org/go/The_OLPC_Wiki
    Hwa-Wei Ke&Tzu-Chen Liu(2001).When tecnology come to classroom .GCCCE 2001.
    Tzu-Chen Liu, Hsue-Yie Wang, Jen-Kai Liang, Tak-Wai Chan, Jie-Chi Yan(2002).Applying Wireless Technologies to Build a Highly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MTE 2002.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