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屠淑玲 Tu, Shu-Ling |
---|---|
論文名稱: |
發展四年級國語課課文本位的推論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study on using textbook-based inference strategies for fourth graders |
指導教授: |
陳明蕾
Chen, Ming-Lei |
口試委員: |
黃秋華
Huang, Qiu-Hua 邴尚白 Bing, Shang-Ba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南大校區系所調整院務中心 - 中國語文學系所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5 |
中文關鍵詞: | 國小教師 、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 、推論策略教學 、直接教學法 、行動研究 |
外文關鍵詞: |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textbook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ference strategy teaching, direct teaching mothod, action study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研究者為研究對象,採用行動研究法,針對國小四年級下學期翰林版國語課本為教材。從文本分析進行國語課閱讀理解教學的教案設計,依照課本單元為教學階段,共計十課課文。研究時間共計13周,27節課,經歷三個教學階段,觀察、歸納與分析研究者從解讀文本、內容分析、設計教學與教學實施,並從中了解研究者的研究困境與成長。
本研究探究的目的分別是探究國小教師利用四年級國語課文進行推論策略教學的文本解讀與教學活動設計的思考;探究研究者教學中,觀察學生反應與課程設計的修正歷程,最後是探究研究者在行動歷程中「面臨的困境及專業成長」。
本研究發現文本解讀是確認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設計的基礎。教師採用循環的教學流程固定每一課的教學模式,可以增進教學的成效。固定的學習模式、學習責任的轉移、小組內的聚焦討論有助學生學習穩固與遷移。最後,透過網路或面對面的分享,增加專業對談;文本分析有先後步驟、多重策略的應用有先後順序;學生、家長和教學者都是教學檢核的重要夥伴。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相關建議,俾供國民小學、教師、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action study, for the fourth grade Hanlin version of Mandarin textbooks. The study period is 13 weeks, 27 classes, through three teaching stages, observ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ers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content analysis, design and teaching observation, and learn from the researchers' plight and growth.
The first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teacher ‘s thinking about the textbook interpretation and design the course . The second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teacher observes the student response and curriculum design revision process when teaching. The last one is to explore the researchers in the course of action faced by the plight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This study found the following:
(A) text interpretation is to confirm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desig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cycle fixes the teaching mode of each lesson.
(B) the fixed learning model, the transfer of learning responsibility,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within the group to help students learn.
(C) through the network or face to face sharing, increase the professional dialogue; text analysis has the steps, multiple strategies have the order of application; students, parents and teachers are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of important partner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nation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s well as future research reference.
BenenekeHarris Helm &SalleeJudy. (2005). 方案教學的威力. 台北: 華騰.
ChallJ.S. (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Orlando.
MctigheWings &JayGrant. (2014).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台北: 心理.
P.ListonM.Zeichner &DanielKenneth. (2008). 反思教學導論. 台北: 心理.
WilliamsP.J. (1998). Improving comprehension of disabled reader. Annals of Dyslexia(48), 213-238.
WittrockC.M. (1974). A generative model of mathemantics learning. Jouo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ntics Education, 5(4), 181-196.
卯靜儒. (2015). 從知識本位到學習本位:一位高中歷史教師課程的教學轉化。. 教育的想像演化與創新, 189-218.
全聲洙. (2015). 提問與討論的教育奇蹟. 台北: 木馬文化.
江淑卿. (2007). 從心智模式論點探討兒童邏輯推理能力之發展.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38(1), 1-32.
吳佰興, 張耀云, & 吳心楷. (2010). 科學探究活動中的科學推論. 台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佩臻. (2016). 偏鄉國小跨年級國語補救教學實施差異化教學之行動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紅,陳安濤. (2002). 兒童歸納推理基礎理論探索.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31(4), 103-108.
李麗華. (2016). 圖像組織運用於四年級國語領域課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學之行動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
沈欣怡. (2006). 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推論理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 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林冠雯. (2007). 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以電腦系統為研究輔助工具. 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
林清山. (1992).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台北: 東華.
林進材. (1997). 教師教學思考-理論、研究與應用. 高雄: 復文.
唐淑華. (2011). 論「教學轉化」的意涵及其在文史科目教學上的應用. 教科書研究, 4(2).
徐寒. (2009年8月). 話說語文課上的「提問」. 語文學刊, 51、70.
高雅筠. (2015). 推論策略融入國民小學國語科教學之研究_以南投縣某國小三年級為例.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系亞太研究碩士班論文.
高敬文. (1996). 質化研究方法論. 台北: 師大書苑.
張雅如. (2004). 國小學童推論理論測驗之編制與研究. 國科會大專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張繼寧. (2011). 教師效能對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力有多大?. 台灣師資培育電子報(16), 1-5.
郭富華. (2016). 閱讀理解策略預習單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能力與閱讀態度之影響. 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系語文教師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弘昌. (1991). 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 台北: 五南.
陳向明. (1997). 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 台北: 洪葉.
陳宜玟. (2008). 一位國小教師探究閱讀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 . 明道大學教育藝術研究所論文.
陳俐臻. (2009). 國小學童科學邏輯推理能力之初探. 中華民國第25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623-629.
陳惠珍. (2012). 閱讀教學中運用提問策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 新竹: 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師在進行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論文.
黃光雄. (2004). 教學原理. 台北: 師大書苑.
黃金萍. (2016). 國小五年級推論策略之閱讀教材研發. 台南: 台南教育大學國語文補救教學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黃美雪. (2013). 有層次提問教學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國語科之行動研究. 銘傳大學教育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黃錦先. (2010年6月). 語文教學課堂提問舉擷. 語文學刊, 161-162.
楊美珠. (2016). 推論策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推論理解能力之影響. 台南: 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論文。.
歐用生. (1994). 提升教師的行動研究能力. 台北.
簡楚英. (1994). 方案課程之理論與實務. 台北: 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