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葉明玉 Yeh, Ming-Yu |
---|---|
論文名稱: |
透過視覺藝術創作進行國小中年級英語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n 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Visual Arts for Middle Grades in Elementary School |
指導教授: |
蕭銘芚
Shiau, Ming-Twen |
口試委員: |
余季音
Yu, Chi-Ying 黃銘祝 Huang, Ming-Jh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藝術學院 - 藝術與設計學系美勞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of Arts Education for Teachers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2 |
中文關鍵詞: | 透過藝術的教育 、視覺藝術 、英語課程 、行動研究 |
外文關鍵詞: | education through art, visual art, English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是以「教師即研究者」的行動研究方式,以國小四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透過「視覺藝術創作」實施英語課程之教學,歷時三個月的時間進行研究。主要探討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建構透過視覺藝術創作進行國小英語課程教學之活動設計。
二、探討透過視覺藝術創作進行國小英語課程教學之研究歷程。
三、分析透過視覺藝術創作進行國小英語課程教學之學童學習情形。
四、探究透過視覺藝術創作進行國小英語課程教學之可行性與提出建議。
研究者透過大量的文獻探討、蒐集「藝術」與「英語」課程教學的相關意涵與理論,經過分析與探討後,依據本研究目的,整理出研究結果如下:
以「視覺藝術創作」為重點之下,建構三個英語教學活動設計,分別為第一單元的個人「單一圖像」繪畫創作、第二單元的個人「圖形聯想」繪畫創作,以及第三單元的小組「海報設計」剪貼繪畫創作。過程中,透過教學者之觀察與省思日誌;協同教師之課堂紀錄與意見回饋;以及學童之作品、自評與學習心得、後測表等資料的蒐集與分析,紀錄整個教學研究歷程與學童學習情形,發現透過視覺藝術創作進行國小中年級英語課程教學是可行的,並提出建議與未來的研究方向,以供後續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action research of “teachers as researchers.” The researcher spent three months 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for fourth grade.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ing: (a) To design the curriculum for 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visual arts in elementary school. (b) To discuss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visual arts in elementary school. (c)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visual arts in elementary school. (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visual arts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This curriculum design focuses on“creation of visual arts.”The researcher has conclusions by collecting lots of information regarding teaching“Art”and “English”as followng three activities: (a)“creation of paintings”by individual, (b) paintings through“a shape association”by individual, (c) paintings into“poster design”with clipping and pasting by groups. The researcher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by researcher’s reflection and the feedback of students and co-teache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t is feasible to teach English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visual arts. It also provides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s for further research.
一、中文書目
J博士(蔡煒震)(2010)。圖解超強圖像記憶法。台北市:商周出版。
王舒葳 譯(2005)。跨學科統整兒童英語教學。(原作者:David Vale, Anna Feunteun)。台北市:書林。
方淑貞 (2003)。FUN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台北市:心理出版。
江學瀅 ( 2016 )。玩藝術,酷思考:親子一起學藝術,培養美力與思考力。台北市:商周出版。
呂廷和 (譯) ( 2007 )。透過藝術的教育 Education Through Art (原作者: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 )。台北市:藝術家。
余民寧 ( 1997 )。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市:商鼎文化。
李佳純、謝淑惠 (譯) ( 2001 )。行動派兒童英語活動 Children In Action (原作者:Carmen Argondizzo )。台北市:師德。
李欣蓉 譯(2010)。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原作者:Karen Bromley, Linda Irwin-De Vitis & Marcia Modlo)。台北市。遠流出版。
宋美璍 (1993)。國中生如何學好英語─全國基礎英語教學巡迴講座。台北市:趙麗蓮教授文教基金會。
巫怡瑩 ( 2012 )。環境教育融入中年級藝術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 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惠琳 ( 2011 )。國小教師運用社區資源於視藝術教學之調查研究-以新竹市為例( 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俊宏、林宜瑄 (譯)(2016)。第二語教學最高指導原則 第六版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Sixth edition) (原作者:道格拉斯.布朗 H.Douglas Brown)。新北市:臺灣培生教育出版。
林曼麗、郭博州、林義祥、吳進風、劉得劭、楊宗賢 ( 2001 )。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課程改革論文集。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林群英 ( 1996 )。藝術概論。台北市:全華。
林慧俞 ( 2017 )。彰化縣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學之現況調查 ( 碩士論文 )。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唐睿謙 ( 2012 )。十堂英語創意教案:用童話帶動英語教學 (初版二刷)。台北市:寂天文化。
陳篤正 ( 2003 )。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現況普查及問題分析。徐秀菊 (主持人)。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陳芳誼 譯(2013)。視覺溝通的方法。(原作者:博.伯格森Bo Bergstrom)。台北市:原點出版。
陳懷恩 (2008)。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市:大雁出版。
陳瓊花 (2013)。藝術概論。台北市:三民。
陳郁秀研究主持 (2001)。國民教育「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手冊。台北市:藝術館。
張春榮 (2015)。語文領域的創思教學。台北市:萬卷樓。
張清濱 (2002)。學校教育改革─課程與教學。台北市:五南。
張霄亭 朱則剛 張鐸嚴 洪敏琬 胡怡謙 方郁琳 胡佩瑛 (1997)。教學原理。台北縣:空大。
梁錦鋆 (譯) ( 2006 )。藝術的意義The Meaning Of Art (原作者: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 )。台北市:遠流。
梁民康 (譯) ( 2002 )。兒童英語學習師生互動篇 (原作者:Jayne Moon )。台北市:師德。
崔薏萍 (譯) ( 1998 )。英國兒童畫教學 ( 原作者:馬瑞安‧李查蓀 )。台北市:藝術家。
郭廣賢 ( 2014 )。藝術與美學導論。新北市:全華圖書。
莊淇銘 (1999)。神奇的語言學習法─莊淇銘教授的心得與見證。台北市:月旦出版。
曾肅良 (2016)。藝術概論An introduction to arts。台北市:三藝出版。
曾惠青 ( 2006 )。一起發現藝術:新式多元智能藝術教學法。台北市:藝術家。
曾惠青 ( 2008 )。多元濳能引導藝術教案設計。台北市:藝術家。
黃政傑等 (2012 )。十二年國教課程教學改革理念與方向的期許。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葉重新 (2011)。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劉豐榮(1991)。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市:水牛出版社。
劉俐彣 ( 2016 )。合作學習學融入國小視覺藝術課程對學童創造力影響之教學研究 ( 碩士論文 )
簡楚瑛 ( 2009 )。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羅慕謙 譯(2012)。如何學好外語:外語學習成功策略。How to study foreign languages (原作者:Marilyn Lewis)。台北市:寂天文化。
羅美蘭 (2009)。視覺藝術教育的理論建構與實踐:審美關懷教學行動研究。台北市:編譯館。
二、期刊資料
林永豐 (2017)。核心素養的課程教學轉化與設計。教育研究月刊,275,4-15。
邱紹雯、賓靜蓀 (2017)。美感教育,從「我在乎」態度開始。親子天下,90,78-83。
陳瓊花 (2017)。美感素養導向教學之理論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275,18-30。
曾世杰 (2017)。大量閱讀,像海綿般吸取知識?落伍了!親子天下,86,66-68。
曾成德 (2017)。美感教育怎麼教?親子天下,90,88-90。
賓靜蓀 (2017)。5大精神,培養STEAM新素養。親子天下,89,94-97。
三、網路參考資料
Sophie ( 2016年6月18日 )。英語教學法【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ophashion.pixnet.net/blog/post/116386898-%E8%8B%B1%E8%AA%9E%E6%95%99%E5%AD%B8%E6%B3%95
邱紹雯 (2017)。藝術創客教育推動者唐富美:用藝術破框,才能創造動人作品。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4319-/
教育部 ( 2015 )。全國法規資料庫。藝術教育法。查閱時間:2017年10月。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70037
教育部 ( 2015 )。全國法規資料庫。國民中小學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查閱時間:2017年10月。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GL001120&KeyWordHL=%E8%AA%B2%E7%B6%B1。
教育部 ( 2017 )。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劃。取自https://www.edu.tw/News_plan.aspx?n=D33B55D537402BAA&page=3&PageSize=20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 2014 )。國民教育社群網。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artHuman-source.php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0466,c1174-1.php?Lang=zh-tw
盧秋珍 ( 2013年5月1日)。藝術學習在教育上的意義。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63期。取自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63&content_no=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