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秀娥
論文名稱: 妥瑞症青少年母親的親職壓力、社會支持與因應策略
指導教授: 何秀珠教授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母職壓力因應策略妥瑞症青少年社會支持
外文關鍵詞: coping strategies, pressure of motherhood, social support, tourette syndrome adolescents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探討妥瑞症青少年的母親之親職壓力、社會支持與因應策略,以立意抽樣取得研究對象,共訪談兩位妥瑞兒母親,運用半結構式訪談,採深度訪談法收集資料,進行資料編碼與敘說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親職壓力內涵包含(一)妥瑞症初期帶來高度的壓力感;(二)妥瑞症合併其他症狀且時好時壞使親職壓力倍增;(三)親職壓力感受因妥瑞兒的症狀及顯著情形有所不同;(四)親子互動產生困境與衝突;(五)配偶對妥瑞症的態度影響母親的親職壓力;(六) 公婆過度關心使情緒性支持效果反減;(七)害怕且擔憂處理妥瑞兒學校生活適應問題;(八) 擔憂外界異樣的眼光使母親與社會隔離;(九)妥瑞兒至青少年時期母親的親職壓力隨之減輕。
    針對上述之壓力內涵,妥瑞症青少年母親運用社會支持的情形為(一)良好醫病關係及明確醫療訊息可降低親職壓力;(二)配偶的支持與協助對母親是相當重要的(三)經濟收入穩定換取更多機會取得資源協助;(四)留職停薪制度有助母親照護妥瑞兒;(五)學校的包容及老師的肯定可降低母親的擔憂;(六)豐富及多樣性的社會支持能有效因應親職壓力;(七)社會支持的運用因應孩子妥瑞症的症狀及時間而不同。
    研究結果指出,妥瑞症青少年母親視其壓力來源擇取適當的因應策略,而壓力的性質與資源的多寡同時也影響因應策略結果。親職壓力之因應策略為:(一)優先以主動因應解決問題及尋求社會支持為親職壓力之因應策略;(二)視壓力性質及來源擇取適當的因應策略;(三)調整自我及教養認知及以正向態度評價壓力事件,是親職壓力之最佳因應策略。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發現,分別針對其他妥瑞兒母親、相關工作者或專業人員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作為進一步的提醒與參考。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arenting stress of parents,social support,coping strategies with Tourette syndrome adolescents by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two morhers. The research method used in this study included depth interviews and nar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data analysis, the major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Parenting stress connotation includes about (1) the initial of Tourette syndrome brings the height sense of pressure; (2) the change of family relationships, such as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conflict , spouses and family members did not support excessive care, etc.; (3) real-life difficulties continue, such as school adaptation and external strange looks like, etc.
    In the aspect of social support,The results found that mothers with Tourette syndrome adolescents use social support includeing(1) goo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a clear medical information;(2) spouse support and assistance; (3)economic income stability leave without pay system;(3)inclusive schools and teachers certainly;(5)inclusive schools and teachers certainly ;(6)a rich and diverse social support;(2) use depending on Tourette's syndrome symptoms and time different. Mothers may use emotional support, informational support, and insructional support in the same time during coping stress.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Mothers with Tourette's syndrome adolescents choose to take appropriate coping strategies depending on their sources of stress. Parenting stress of coping strategies have some stages, includeing (1) priority to the initiative in response to problem solving and seeking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rategies parental stress; (2)taking appropriate coping strategies depending on the sources, categories of stress;(3) Self-awareness and edu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tressful events in a positive manner is the best coping strategies of parenting stress.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reminding and suggestions are useful for other mothers with Tourette syndrome adolescents , related caring staff, and future researche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妥瑞症相關概念與議題 8 第二節 身心障礙青少年的母親之親職壓力 13 第三節 社會支持 19 第四節 因應策略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取向的選擇 29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30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2 第四節 研究歷程說明 33 第五節 研究倫理 3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8 第一節 擁抱不完美的阿香 38 第二節 為母則強的阿蘭 48 第三節 個案探討-阿香面對妥瑞兒-親職壓力與因應 61 第四節 個案探討-阿蘭面對妥瑞兒-親職壓力與因應 63 第五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65 第五章 結果與建議 8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6 第三節 後記 89 參考文獻 90 中文文獻 90 英文文獻 95 附錄 96 附錄一 研究邀請函 96 附錄二 研究參與同意書 97 附錄三 研究參與者檢核表 98 附錄四 研究參與者檢核回饋 99 附錄五 訪談大綱 101 附錄六 訪談札記 102

    中文文獻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牛格正(1991)諮商專業倫理。台北:五南。
    王聖強 葉啟斌(2010)。土瑞症。臺灣醫學,14卷4期416-419
    王煇雄(2001a)。兒童妥瑞症簡介。台灣兒科醫學雜誌,42(1),8-12。
    王煇雄(2001b)。又抖又叫-鬥陣妥瑞症。台北:新迪文化。
    王煇雄、魏美惠(2006)。妥瑞症兒童之認識與其學習適應問題之探討。特殊教育季刊,99,19-23。
    史家瑄(2008)。國中生的自我調節、壓力因應策略與學校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古淑薰(2005)。我不是搗蛋鬼-認識妥瑞症。人本教育札記,189,28-29。
    任文香(1995)。幼兒母親親職壓力、因應策略與親子關係滿意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依恬(2008)。疾風知勁草:身心障礙兒家庭韌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美銀(2002)。妥瑞症患童父母親職壓力、因應方式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李家琦(2008)。自閉兒母親的自我效能、社會支持與壓力因應歷程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桃園縣。

    李穎慧(2006)。身心障礙學童父母親親職壓力、休閒效益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何華國(2004)。特殊兒童親職教育。台北:五南。
    吳明玨(2005)。雙薪家庭幼兒父母親的婚姻滿意、親職壓力與共親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佳玲(2008)。台灣親職壓力相關研究之回顧與分析。台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刊,第七卷,頁63-89。
    吳佳賢(2001)。學前自閉症兒童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國盈(2010)。特殊需求兒童之手足生活壓力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桃園縣。
    林秀燕(2012)。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親職壓力與教養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周月清(1998)。身心障礙者福利與家庭社會工作-理論、實務與研究。台北:五南。
    周月清、葉安華(1997)。幫助受創傷的家庭(C. R. Figley著:Helping taumatized families)。台北:桂冠。
    周純玉(2009)。從心出發-自閉兒母親參與家長團體的歷程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邱富琇(2004)。兒童之親子溝通、壓力因應方式與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珮婷(2001)。過動兒母親壓力與因應策略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洪慧涓(2005)。認識抽動症學生-衡鑑與處遇考量。教育科學期刊,5(1),頁1-13。
    徐右任(2007)。我與妥瑞兒相處的一段時光:一個普通班級老師的輔導歷程。教師之友,48(4),頁69-77。
    徐愛華(2006)。新手父母的親職壓力與家庭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高淑清(2000)。現象學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高淑清(2008a)。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
    高淑清(2008b)。質性研究的18堂課:揚帆再訪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美玉(2010)。新移民女性的家庭地位、社會支持對文化認同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陳旺全(2011)。妥瑞症的診斷與治療。中醫藥研究論叢, 14卷1期。
    陳盈穎(2011)。以Kelly個人構念論談妥瑞氏症者之焦慮特質。諮商與輔導,第312期,頁11-15。
    陳亭妤(2012)。國小一般生和特教生母親親職壓力、因應策略和身心健康的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慧森(2001)。高職男生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之研究-以屏東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張明麗(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生活壓力源及壓力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二版)。台北市:東華。
    張淑雲 (2002)。國小教師面對九年一貫課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未出版。
    張惠婷(2012)。雙薪家庭中發展遲緩兒童的父母親角色分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縣。
    張憶純、古允文(1996)。家庭壓力、家庭資源與家庭危機形成之研究-以台灣省立台中育幼院院童家庭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3(1),95-139。
    彭素玲(2001)。妥瑞症常合併的過動、強迫、自殘、學障等問題。台灣兒科醫學雜誌,42,13-15。
    楊智凱(2010)。找出家庭韌力:以三個罕見疾病兒童家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潘淑滿(2005)。台灣母職圖像。女性學誌,20,41-91。
    蔡素美(2004)。國小學童課業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蔡素琴(2009)。從女性主義觀點解讀親子衝突歷程中的母職經驗-以一位家有青少年子女的母親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20,71-111。
    蔡蔚瑩(2010)。青少年階段智能障礙學生母親壓力因應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劉淑芬(2008)。視力受損者家庭韌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劉華真(2007)。妥瑞症青少年其父母之親職壓力內涵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大學,彰化市。
    劉麗文(2012)。妥瑞兒父或母的親職壓力調適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趙慈慧(2006)。三位身心障礙兒童的母親壓力因應之諮商改變要件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趙國玉、王輝雄、史麗珠(2008)。認識妥瑞症及其處理方式。護理雜誌,56卷5期69-74。
    謝玉玲、王煇雄(2008)。影響妥瑞兒生活品質因素之剖析。台灣醫界,第45卷第8期。
    魏美惠(2009)。一位注意力缺陷妥瑞兒之參與觀察個案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第33期,1-36。
    黎士鳴(譯)(2009)。心理學概論。台北市:雙葉書廊。(Santrock,John,W.,2003)
    賴妍妃(2008)。我痛我愛我再生-一位罕見疾病兼智能障礙兒童母親的心路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思吟(2009)。妥瑞症兒童的症狀與治療處遇方式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特教通訊42期,P29-35。


    英文文獻
    Abidin, R. R. (1990).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The stresses of parenting.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 19(4), 298-301.
    Aldwin,C. M.(1994).Stress,coping,and development: 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The Guilford Press.
    Billings, A. G., & Moss, R. H. (1984). Coping, stress,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ing adul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 877-891.
    Cobb, S. (1976)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38, 300-314.
    Folkman,S.,& Lazarus,R.S.(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Giorgi, A. (1997). The theory,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of the phenomenological method a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procedure. Journal of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28(2), 235-261.
    Justice,B.(1988). Stress, coping, and health outcomes. In M. L. Russell(Ed.), Stress management for chronic disease (pp. 14-29). New York : Pergamon Press.
    Khamis, V. (2007).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64, 850-857.
    Lin, N. (1986), Conceptualizing social support, In N. Lin, A. Dean, & W. Ensel(eds.), Social Support, 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Inc.
    Marsh, D.T.(1992). Families and mental retardation: new directions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 New York: Praeger
    Pauline,A.(1996). Obsessive Compulsion and Tics Linked to Sore Throats. The Medical Post.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Tourette's Syndrome and Tic Disorders. The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59(8),63-73.Retrieved October 23,200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aafp.org/afp/990415ap/2263.html
    Upadhyay,G.R. & Havalappanavar,.B.(2007). Stress among singal parent families of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Journal of the Indian Academy of Applied Psychology, 33(1), 47-51.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