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建源 |
---|---|
論文名稱: |
國小代理教師對教師專業認同、工作滿意度及離職意向之相關研究 A Study on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Job Satisfaction, Turnover Intent of Substitute Teach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
指導教授: | 古明峰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國小代理教師 、教師專業認同 、工作滿意度 、離職意向 |
外文關鍵詞: | elementary school substitute teachers,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job satisfaction, turnover intent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代理教師的教師專業認同、工作滿意度及離職意向之相關性。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100學年度新竹縣、市國小代理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包括「教師專業認同量表」、「教師工作滿意度量表」和「離職意向量表」,並將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小代理教師的教師專業認同與工作滿意度均呈現中上程度,而離職意向偏低。
二、在教師專業認同部份,性別、代理年資、專業背景及職務等變項有差異。
三、在教師工作滿意度部分,性別、代理年資、職務及學校所在地等變項有差異。
四、男性代理教師、有教師證者、師培科系者離職意向較高,而代理年資五年以上者的離職意向最低。
五、國小代理教師的教師專業認同與工作滿意度具有正相關。
六、國小代理教師的教師專業認同與離職意向具有負相關。
七、國小代理教師的工作滿意度與離職意向具有負相關。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分別針對代理教師和學校提出相關具體建議,並提供後續研究者未來研究可行之方向。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s’ substitu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intent.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elementary schools’ substitute teachers during the 2011 school year in the metropolitan of Hsinchu county. Data were collected with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ventory, the Measurement of Teachers’ Job Satisfaction Inventory, and the Turnover Intent Inventor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for data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ed.
1. The studied elementary schools’ substitute teachers have higher degre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job satisfaction. However, their average turnover intent is significantly lower.
2. On the aspec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ppear in variables of gender, substitute teaching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position.
3.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so are observed in the aspect of job satisfaction, including variables of gender, substitute teaching experience, position, and areas of school.
4. Among the male gender, substitute teachers who have completed formal training in education and received certificates have higher turnover intent. Teachers whose teaching experience is more than five years have the lowest turnover intent.
5. Positive correlation appears between aspect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job satisfaction.
6.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turnover intent is reversely correlated.
7. Reverse correlation also appears between teachers’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intent.
Based on results stated as abov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provided in this thesi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珍(2007)。高高屏地區國中小特殊教育教師離職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王百合(2003)。高雄縣市已婚女性代課教師不連續就業之歷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百合、游美惠(2003)。教育界的勞動後備軍-已婚女性代課教師之初探性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9(4),61-92。
王國揚(2002)。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探討—以財政部台灣省中區國稅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王綉蘭(1998)。臺灣地區社工「督導」員專業認同、工作滿足與留職意願之研究。社會福利,139,55-66。
王麗容(1980)。我國社會工作員專業認同與專業滿足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王儷靜、邱淑玫(2002)。成為教師--師院生的專業認同。教育研究,99,58-72。
石宜家(2008)。高雄縣市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生命意義感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石淑惠(1997)。公共圖書館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4(4),422-450。
朱建平(2003)。組織成員的政治知覺對離職傾向之影響:工作滿足的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江秋玫(1997)。國小教師專業承諾自我效能感與專業踐行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市。
何信儀(2008)。中等學校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困境:代課教師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市。
余新富(2005)。國小代理教師透過同儕對話對數學教學 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吳容茹(2011)。國中教師專業認同與教師角色踐行之相關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慎慎(2003)。教師專業認同與終身學習:生命史敘說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呂正芳(2010)。臺中市國小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呂玉琴、陳瑞發(2004)。直觀規律對國小代課教師數學解題的影響。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34,66-87。
宋珮綺(2003)。角色楷模對專業教師生涯歷程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巫珮瑜(2009)。高科技產業員工專業認同對離職及離業意圖影響之研究:身心健康知覺干擾效果探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文惠(2007)。學校中的臨時工/吉普賽人--國中代理代課教師工作處境及專業認同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俐穎(2008)。駐足的過客-國小代理教師社會化歷程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荔華(2009)。教師工作滿意度、心理契約、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間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立德大學,台南市。
李新鄉(1993)。國小教師教育專業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周淑卿 (2004)。我是課程發展的專業人員?--教師專業身分認同的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57,9-16。
周淑淑(1989)。新聞從業人員心理變數,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林玉芬(2011)。完全中學教師背景變項、工作滿意度與學校氣氛對工作投入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昭仁(2008)。教育界的游牧民族,逐教缺而居-國民小學代理教師處境與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邱明昌(1989)。國小代課教師問題的探討。師友月刊,260,24-26。
邱思瀛(2009)。桃園縣國小低年級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施孟君(2004)。組織政治知覺後果模型之跨產業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洪啟方(2003)。工作滿足與員工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洪雅苓(2011)。國民小學長期代理代課教師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洪錫欽(2006)。國民小學教師退休態度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胡孟珠(2008)。屏東縣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范姜巧儒(2006)。國小教師教學成敗歸因、教學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孫志麟(1992)。生手如何才能成為專家呢? ﹣教師專業表現之探討。師友月刊,297,21-25。
孫志麟(2001)。師資培育制度變革下職前教師的專業認同。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2),59-89。
孫愛霓(2010)。國小級任教師內外控人格特質、教學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師資培育法(1994年12月18日)。
徐貴裡(2009)。桃園縣公立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徐睿紳(2009)。視障巡迴輔導教師離職傾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翁進勳(2002)。台北市國民中小學校警工作滿意與服務士氣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崔宇華(2000)。代課教師師資培育與因應之道。師友月刊,396,35-37。
張民杰(2009)。師資培育歷程外一章:一位國中初任代理教師的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1),59-90。
張峰旗(2006)。工作滿意、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聯性之研究—以中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豊儒(2000)。女性代課教師的生命史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張榕枝(1987)。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員工離職意願及離職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張錚如(2009)。臨床心理師的工作壓力、專業認同及對心理健康、離職意圖及轉業意圖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台中市。
張靜怡(2008)。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找生命出口-中學長期代理教師之生涯觀及生涯調適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教育部(2007)。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95年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98年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國中小一年級新生預測人數。未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 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956
教育部(2011)。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99年版。台北:教育部。
梁畢玲(2006)。國小教師生活型態、專業認同與職涯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莊順天(1999)。工作特性、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意願之探討─以高雄市公民營銀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莊靜宜(2000)。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從業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氛- 文獻探討與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35, 13-16。
許士軍(1997)。管理學,台北:東華。
許英瑜(2010)。公立幼稚園代理教師工作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許涵茜(2009)。公立幼稚園代理教師之求職經驗與生涯規劃之探究-以雲嘉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金容(1971)。應改善國小代課教員的待遇。台灣教育,246,20。
陳威良(2008)。台北縣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滿意與專業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羿蓁(2009)。教師信念與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以中等學校代理代課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海鳴、辛秋菊 (1995)。生涯發展、離職傾向及其關係之研究--以製造業及服務業為研究對象。淡江學報,34,213-238。
陳素娟(2010)。國小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效能與工作滿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彩(1994)。工作生活品質、工作滿足與離職意願關聯性研究:以高科技產業專業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陳淑真(2009)。臺北縣國中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及專業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湘琬(2004)。教師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相關性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陳嵩 (1997)。績優專校工科教師工作滿意度、工作倦怠與組織承諾的關係之實證研究。技術學刊,12(4),539-549。
陶惠芬(1999)。專科學校圖書館館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傅聖坤(2007)。桃園縣國小教師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游美惠、王百合(2007)。已婚女性代課教師不連續就業之歷程探究。教育與社會研究,14,119-152。
黃有志(2004)。師資培育政策的批判與省思。政大社科院政策論壇,125。2010年6月15日取自http://policyforum.nccu.edu.tw/composition/041015/soc_g_041015.htm
黃怡(1993)。教育制度下的犧牲短打:國小代課老師面面觀。人本教育札記,51,8-29。
黃彥超(2007)。我國國小教師社會地位知覺與專業認同相關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黃珮瑜(200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生涯滿意度與生涯承諾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黃萬居(1999)。培育國小代課教師為STS教師之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3-22。
黃靖蓉(2006)。實習教師專業認同發展歷程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麗靜(2009)。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認同、社區意識與專業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巧玲 (2008)。教育改革對教師專業認同之影響:五位國中資深教師的探索性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3(1),25-54。
楊明磊(2001)。資深諮商工作者的專業發展--詮釋學觀點(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楊益民(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評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楊朝鈞(2009)。幼稚園教師的角色壓力、幸福感與離職意向之關係:以東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楊賀凱、黃毅志 (2009)。影響教師專業認同之因果機制探討:以台東縣國中教師為例。中正教育研究,8(2),75-114。
溫文正(2007)。高雄縣國小資訊教師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科,台南市。
葉一明(1999)。國民小學學校組織結構、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師專業角色踐行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葉玉珠(1999)。代理(課)教師批判思考教學專業知識、個人教學效能及教學行為之現 況及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8,55-84。
葉偉崧(2007)。不確定職場-代課教師之經驗及心路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台北市。
葉連祺、李承華(1997)。國小教師教育專業信念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40(6),46-63。
雷新俊(2010)。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專業認同、制控信念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台東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鄞惠君(2002)。海陸輪調制度對海陸勤人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相關探討─以A公司海陸勤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劉建宏(2005)。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兼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劉玲君(2005)。我的變與辯:一位國小女性代課老師追尋教師專業認同的生命敘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樊景立(1978)。紡織廠女作業員離職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歐陽玲(1994)。工作生活品質與臨床護理人員離職意願之研討:以台南地區綜合醫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蔡雯靜(2008)。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外籍教師跨文化適應、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蔡碧璉(2004)。建構實習教師進行優質實習歷程影響因素之探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7(2),283-305。
蔡碧璉(2004)。建構優質實習輔導情境與認可教師職級制度相關因素之探討。教育研究集刊,50(2),211-240。
鄧運林(1979)。「代課教師」需要職前訓練嗎。教與學,5,15-16。
蕭偉池(2004)。國小英語教師教育專業信念與任教意願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蕭靜芳(2005)。教學過客--代理教師的學生適應問題。師說,186,12-13。
戴文青(2005)。從深層結構論臺灣幼兒園教師專業認同轉化的可能性。南大學報教育類,39(2),19-42。
藍瑞霓(1998)。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1,55-79。
顏良益(2007)。國小代理教師轉換跑道訓練需求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顏祺倫(2009)。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嚴玉梅(2008)。高校教師職業認同、工作滿意度與離職意向的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湖南師範大學,大陸湖南省。
蘇國勳(2008)。國小代理教師情緒經驗之描述與解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饒邦安(1991)。台北市國小教師行政兼職與工作滿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Beijaard, D., Meijer, P. C., & Verloop, N. (2004). 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2), 107-128.
Campbell, J. P., Dunnette, M. D., Lawler, E. E., & Weick, K. E. (1970). Managerial behavior, performance,and effectiveness. New York, NY: McGraw-Hill.
Carsten, J. M., & Spector, P. E. (1987). Unemploy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 A meta-analytic test of the Muchinsky mode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2(3), 374-381.
Cribbin, J. J. (1972). Effective managerial leadership. New York, NY: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Fournet, G. P., Distefano, M. K., & Margaret, W. P. (1966). Job satisfaction : Issues and problems. Personnel Psychology, 19(2), 165-183.
Hinshaw, A. S., Smeltzer, C. H., & Atwood, J. R. (1987). Innovative retention strategies for nursing staff.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 17(6), 8-16.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NY: Harper & Brothers.
Kelchtermans, G. (2000). Telling dreams, a commentary to Newman from a European Contex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3(2000), 209-211.
Kennedy, J.J., Cruickshank, D.R., & Myers, B. (1976).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 in relation to school lo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69,167-172.
Locke, E. (1969). What i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 309-336.
Locke, E. A. (1973).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ory among white collar and blue collar employe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8, 274-298.
Locke, E. A. (1976).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297-1349.
Locke, E. A. (1976).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Dunnette, M. D. (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Miller, H. E., Katerberg, R., & Hulin, C. L. (1979). Evaluation of the Mobley, Horner and Hollingsworth model of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4(5), 509-517.
Mobley, W.H. (1977). 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Mobley, W.H., Horner, S.O., & Hollingsworth, A.T. (1978). An evaluation of precursors of hospital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3(4), 408-414.
Newman, C. S. (2000). Seed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pre-service teachers: A study of their dreams and go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3(2), 123-217.
Porter, L. W., & Steers, R. M. (1973). Organizational, work, and personal factors in employee turnover and absenteeism.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0(2), 151-176.
Price, J. L. (1977). The study of turnover. Iowa, IA: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Price, J. L. (2001). Reflections on the determinants of voluntary turnov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22(7), 600-624.
Seashore, S. E. & Taber, T. D. (1975). Job satisfaction indicator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3), 333-368.
Smith, P. C., Kendall, L. M., & Hulin, C. L. (1969).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o: Rand McNally.
Van Den Berg, R. (2002). Teachers’ meanings regarding educational practic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2(4), 577-625.
Wexley, K. N., and Yukl, G. A. (197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 psychology.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Williams, L. J., & Hazer, J. T. (1986).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and commitment in turnover models: A reanalysis using latent variable structural equation method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2), 21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