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彥廷
Liu, Yen-Ting.
論文名稱: 基於核心能力與系統關聯分析之價值主張辨識法
Identification of Business Value Proposition based on Core Capability and System Association
指導教授: 許棟樑
Sheu, Dong-Liang
口試委員: 張元杰
王瑞德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1
中文關鍵詞: 企業流程分析核心能力價值主張關聯系統
外文關鍵詞: Business process analysis, Core Capability, Value Proposition, Associated system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價值主張是一間公司之商業模式中的關鍵要素之一。辨識價值主張則可以透過辨識創新產品/服務來達成。本研究建構一個完整的系統性辨識新價值主張的流程,而公司現有的的應有的核心能力則是辨識潛在新價值主張的篩選指標。本研究使用十四種關聯系統將現在提供的產品/服務擴張到新的產品/服務,使用Neubauer and Solomon 的環境評估分析矩陣去找出對應到目前公司策略的事件與趨勢,進而辨識目前公司策略下的機會與威脅。
    本研究的貢獻為: (1) 基於十四種關聯系統與環境分析提出一套新產品/服務的辨識方法;(2) 使用環境分析來辨別應有的核心能力,並整合現有核心能力以篩選找出來的新的價值主張。


    Value proposition i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of a company’s business model. Identification of value proposition can be achieveed by innovative new product/service identification. This research established a set of processes to systematically identify new value propositions based on system association thinking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 The identified potential new value propositions are screened by company’s current and desirable core capabilities. The research used 14 types of associated systems to expand from current product/service offerings to new product/service offerings. Neubauer and Solomon(1977) Environmental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new events and trends against company’s exis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identify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company’s strategies.
    The contributions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 1) Proposing a set of systematic methods for new product/service idetification based on fourteen associated systems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 2) Using the Environmental Analysis to identify desirable core capability along with existing core capability for screening of identified new valus propositions.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II 第一章 緒論 13 1.1 研究背景 13 1.2 研究目的 13 1.3 論文架構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2.1系統性創新與關聯系統分析 15 2.1.1 系統性創新 15 2.1.2 創新機會辨識 16 2.1.3 多屏法與關聯系統分析 17 2.2企業現有商業模式辨識與環境分析 20 2.2.1 商業模式與價值主張分析 20 2.2.3 企業環境分析 21 2.3核心能力 22 2.3.1 核心能力定義 22 2.3.2 核心能力特性、類型或準則 23 2.3.3 辨識核心能力 25 2.4企業流程 29 2.4.1 核心流程 29 2.4.2 SIPOC模型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3.1研究流程 33 3.2「現有核心能力辨識」階段 34 3.2.1 企業商業範圍確立 34 3.2.2 辨識現有核心能力 35 3.3企業環境分析 36 3.3.1 內部分析 37 3.3.2 外部分析 38 3.3.2.1企業環境掃瞄 38 3.3.2.2利害關係者的期望分析 39 3.3.2.3趨勢分析 40 3.3.3使用環境評估矩陣分析機會或威脅 41 3.3.4 利用機會或威脅衍生價值主張與核心能力 42 3.3.5目標企業核心能力統整 43 3.4「價值主張擴張」階段之關聯系統分析 43 3.4.1 利用關聯系統聯想價值主張 43 3.4.2關聯系統巨觀與微觀 43 3.4.2.1正關聯系統 44 3.4.2.2反關聯系統 46 3.4.3關聯系統擴張 48 3.4.3.1競爭系統 48 3.4.3.2準競爭系統 49 3.4.3.3互補系統 50 3.4.3.4準互補系統 52 3.4.3.5類推系統 53 3.4.3.6同值系統 54 3.4.3.7異類系統 56 3.4.3.8功能面多屏法 57 3.4.3.9相反功能的系統 58 3.4.3.10阻礙功能的系統 60 3.4.3.11修正功能不足的系統 62 3.4.3.12破壞系統 63 3.4.3.13修正/補強系統 64 3.4.3.14缺點面多屏法 65 3.5 親和圖整合類似的想法 66 3.6「以核心能力過濾擴張機會」階段 66 3.7「擴張機會」的行動方案 67 第四章 案例驗證 68 4.1案例一、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 68 4.1.1目標企業簡介 68 4.1.2檢視現況商業模式 68 4.1.3辨識現有核心能力 69 4.1.4 企業環境分析 72 4.1.5利用關聯系統擴張價值主張 81 4.1.5.1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的競爭系統 81 4.1.5.2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的準競爭系 82 4.1.5.3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的互補系統 82 4.1.5.4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的準互補系統 84 4.1.5.5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的類推系統 85 4.1.5.6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的同值系統 86 4.1.5.7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的異類系統 87 4.1.5.8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的功能面多屏法 88 4.1.5.9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的相反功能的系統 88 4.1.5.10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的阻礙功能的系統 90 4.1.5.11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的修正功能不足系統 90 4.1.5.12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的破壞系統 91 4.1.5.13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的修正/補強系統 92 4.1.5.14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的缺點面多屏法 93 4.1.6親和圖整合後的價值主張擴張機會 93 4.1.7擴張機會可行性評估 94 4.1.8擴張機會評比 95 4.1.9機會下的行動方案 96 4.2案例二、YouBike微笑單車公司 97 4.2.1目標企業簡介 97 4.2.2檢視現況商業模式 97 4.2.3辨識現有核心能力 98 4.2.4 企業環境分析 101 4.2.5利用關聯系統擴張價值主張 108 4.2.5.1YouBike微笑單車公司的競爭系統 108 4.2.5.2YouBike微笑單車公司的準競爭系 108 4.2.5.3YouBike微笑單車公司的互補系統 109 4.2.5.4YouBike微笑單車公司的準互補系統 110 4.2.5.5YouBike微笑單車公司的類推系統 111 4.2.5.6YouBike微笑單車公司的同值系統 112 4.2.5.7YouBike微笑單車公司的異類系統 113 4.2.5.8YouBike微笑單車公司的功能面多屏法 114 4.2.5.9YouBike微笑單車公司的相反功能的系統 115 4.2.5.10YouBike微笑單車公司的阻礙功能的系統 116 4.2.5.11YouBike微笑單車公司的修正功能不足系統 116 4.2.5.12YouBike微笑單車公司的破壞系統 117 4.2.5.13YouBike微笑單車公司的修正/補強系統 118 4.2.5.14YouBike微笑單車公司的缺點面多屏法 119 4.2.6親和圖整合後的價值主張擴張機會 119 4.2.7擴張機會可行性評估 121 4.2.8擴張機會評比 121 4.2.9機會下的行動方案 122 4.3案例三、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 123 4.3.1目標企業簡介 123 4.3.2檢視現況商業模式 123 4.3.3辨識現有核心能力 124 4.3.4 企業環境分析 126 4.3.5利用關聯系統擴張價值主張 133 4.3.5.1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的競爭系統 133 4.3.5.2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的準競爭系 133 4.3.5.3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的互補系統 134 4.3.5.4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的準互補系統 135 4.3.5.5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的類推系統 136 4.3.5.6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的同值系統 137 4.3.5.7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的異類系統 138 4.3.5.8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的功能面多屏法 140 4.3.5.9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的相反功能的系統 140 4.3.5.10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的阻礙功能的系統 141 4.3.5.11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的修正功能不足系統 142 4.3.5.12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的破壞系統 143 4.3.5.13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的修正/補強系統 144 4.3.5.14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的缺點面多屏法 145 4.3.6親和圖整合後的價值主張擴張機會 145 4.3.7擴張機會可行性評估 146 4.3.8擴張機會評比 147 4.3.9機會下的行動方案 148 4.4案例四、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 149 4.4.1目標企業簡介 149 4.4.2檢視現況商業模式 149 4.4.3辨識現有核心能力 150 4.4.4 企業環境分析 152 4.4.5利用關聯系統擴張價值主張 159 4.4.5.1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的競爭系統 159 4.4.5.2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的準競爭系 159 4.4.5.3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的互補系統 160 4.4.5.4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的準互補系統 161 4.4.5.5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的類推系統 162 4.4.5.6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的同值系統 163 4.4.5.7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的異類系統 164 4.4.5.8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的功能面多屏法 165 4.4.5.9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的相反功能的系統 166 4.4.5.10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的阻礙功能的系統 167 4.4.5.11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的修正功能不足系統 167 4.4.5.12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的破壞系統 168 4.4.5.13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的修正/補強系統 169 4.4.5.14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的缺點面多屏法 170 4.4.6親和圖整合後的價值主張擴張機會 170 4.4.7擴張機會可行性評估 171 4.4.8擴張機會評比 172 4.4.9機會下的行動方案 174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 175 5.1結論 175 5.2未來研究方向 176 參考文獻 177 中文參考文獻 177 英文參考文獻 179 網路參考文獻 181

    中文參考文獻
    1. 曾孝文(2007)‧運用企業系統規劃架構於研發流程改善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 ‧臺灣臺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研究所。
    2. 鄭夙君(2009)‧中國星級酒店之核心能力與競爭策略─以浙江省酒店為例(碩士論文) ‧臺灣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管理科學組。
    3. 陳芃婷(2006)‧主動培養核心能力以創造競爭優勢:以鴻海企業為實證案例(博士論文)‧臺灣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所。
    4. 胡淑貞(2007)‧企業核心能力辨識方法建構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桃園: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5. 張義成(1999)‧企業流程與核心能力之搭配(碩士論文)‧臺灣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6. 方筱詩(2014)‧系統化的創新策略地圖展開(碩士論文) ‧臺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
    7. 陳星義(2005)‧以SIPOC流程導向方式執行ISO 90012000品質管理系統
    -以採購管理為例(碩士論文)‧臺灣新竹:交大管理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程。
    8. 張聖彥(2010)‧顧客導向價值創新之研究以滿足顧客價值主張推導實務模型(碩士論文) ‧臺灣臺北: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
    9. 簡盈安(2009)‧以自有技術開發產品之轉型方式及組織的因應—以傳統產業為例(碩士論文) ‧臺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
    10. 陳政魁(2017)‧系統化專利強化辨識機會與解題流程(碩士論文) ‧臺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
    11. 張惠敏(2012)‧藍海策略下的創新產品機會辨識手法(碩士論文)‧臺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
    12. 鄧國星(2017)‧晶圓代工產業的成長維度與高階人才策略:以台積電為例(碩士論文) ‧臺灣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事業經營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13. 龔念弘(2015)‧未來智慧商城的商業模式之關鍵成功因素(碩士論文)‧臺灣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
    14. 吳梅寶(2005)‧知識型組織的設計與建構(碩士論文)‧臺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高階主管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15. 許棟樑(2011)‧萃智創新工具精通(上篇)‧臺灣新竹:亞卓國際股份有限公司。ISBN: 9789868579521。
    16. 許棟樑(2013)‧系統化創新產品機會辨識與分析‧臺灣新竹:亞卓國際顧問股份有限公司。ISBN:978-986-85795-4-5。
    17. 吳盛齡(2014)‧電腦輔助系統化創新產品與服務機會辨識工具(碩士論文)‧臺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
    18. 蔡佳璋(2015)‧系統化創新產品及技術策略展開(碩士論文) ‧臺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
    19. 許熾榮(2000)‧組織核心技術能力辨識研究(碩士論文)‧臺灣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所。
    20. 高顥軒(2015)‧基於衝突辨識的系統化創新產品機會辨識(碩士論文)‧臺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

    英文參考文獻
    1. Coates, D. (1996). Putting core competency thinking into pract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11, Nos.3/4. DOI:10.1504/IJTM.1996.025443
    2. Gallon, M.R., Stillman, H.M. & Coates, D. (1995). Putting Core Competency Thinking into Practice,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p.20~28. DOI: 10.1080/08956308.1995.11674264
    3. Hafeez, Khalid., Zhang, YanBing., Malak, Naila. (2002). Determining Key Capability of a Firm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76(1):39-51. DOI: 10.1016/S0925-5273(01)00141-4
    4. Javidan, M. (1998). Core Competence: What does it mean in practice? Long Range Planning, 31(1):60-71. DOI: 10.1016/S0024-6301(97)00091-5
    5. Lanning, M.J & Michals, E.G(1988). A business is a value delivery system. McKinsey staff papers, No 41, June
    6. Mann, D. L. (2007). Hands on systematic innovation. Belgium: CREAX. ISBN:9789077071021
    7. Neubauer, F. Friedrich., Solomon, Norman B. (1977). A managerial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Long Range Planning, 10(2):13-20. DOI: 10.1016/0024-6301(77)90116-9
    8. Osterwalder, A. & Pigneur, Y.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Inc. ISBN:9780470876411
    9. Pande, P.S. & Holpp, L (2002). What Is Six Sigma? New York:McGraw Hill Professional.ISBN:9780071381857
    10. Petts, Nigel (1997) Building growth on core competences — a practical approach. Long Range Planning, 30 (4): 551-561. DOI: 10.1016/S0024-6301(97)00034-4
    11. Prahalad, C.K. & Hamel, G (1990).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8(3):79-91. DOI:10.1007/3-540-30763-X_14
    12. Tampoe, M. (1994). Exploitin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Your Organization.Long Range Planning, 27(4):66-77. DOI: 10.1016/0024-6301(94)90057-4

    網路參考文獻
    1. 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網站。關於學會。民107年8月8日,取自https://www.ssi.org.tw/CINDEX.htm
    2.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 TSMC(官方網站) 。關於台積公司。民107年7月1日,取自http://www.tsmc.com.tw/chinese/aboutTSMC/index.htm
    3. 方格牌毛巾-維有棉織工業有限公司。關於我們-企業經營。民107年6月22日,取自http://www.hi-co.com.tw/about.asp
    4. 盧懿娟(2014)。YouBike轉虧為盈的關鍵因素。民107年8月8日,取自https://innoservice.org/1812/youbike%E8%BD%89%E8%99%A7%E7%82%BA%E7%9B%88%E7%9A%84%E9%97%9C%E9%8D%B5%E5%9B%A0%E7%B4%A0/
    5. 劉藝惠、蘇子芸(2014)。Youbike 的微笑吸引力。民107年8月8日,取自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4/10/2014102714465327.pdf
    6. 吳佩穎、陳雅琳、鄭伊涵(2016)。Ubike 微笑單車營運模式之探討。民107年8月8日,取自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6/04/2016040112411321.pdf
    7. 呂家君、李欣樺、彭蘊醇(2015)。微笑 Say「Bike」- 微笑單車 YouBike 經營策略與使用者滿意度之探討。民107年8月8日,取自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5/11/2015111312553753.pdf
    8. 李冠頤、謝雅筑、蕭詠潔(2015)。Youbike 微笑單車趨勢探究。民107年8月8日,取自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5/11/2015111321590654.pdf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