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貽琇
Chang Yi-Hsi
論文名稱: 國小資源班教師對電腦化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系統使用滿意度與功能性調查研究
The using satisfaction and function survey study of computer assisted IEP system for elementary resource room teachers
指導教授: 孟瑛如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特殊教育學系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0
中文關鍵詞: 資源班特殊教育個別化教育計畫IEP電腦化IEP系統使用滿意度功能性特教科技
外文關鍵詞: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rogram(IEP), computer assisted IEP system,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資源班教師對電腦化個別化教育計畫(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rogram,簡稱IEP)系統使用滿意度與功能性之情形,以自編之「國小資源班教師電腦化IEP系統使用滿意度與功能性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並輔以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調查研究。本研究以分層抽樣方式辦理研習,分成北區、中區、以及南區三區進行,限定對象為國小資源班教師,採自由報名的方式參加。各區選擇不同縣市地點舉辦兩場研習,總計發出問卷278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為247份,可用率為88.85%。本研究之主要結果論述如下:
    一、國小資源班教師目前以文書處理軟體編製IEP者佔85.8%。
    二、國小資源班教師能在1個小時內熟悉電腦化IEP系統者佔了68.8%;能在2小時內編製完成1份IEP者佔了87.4%。
    三、國小資源班教師在電腦化IEP系統各量表之滿意情形:不同普通班任教年資、系統使用經驗、學校所在地區、以及熟悉系統時間者,在「系統操作性」分量表上有顯著差異;不同擔任教師年資和系統使用經驗者,在「系統功能性」分量表及「總量表」上有顯著差異。
    四、國小資源班教師在電腦化IEP系統各向度之滿意情形:
    1.不同學校所在地區及熟悉系統時間,在「系統操作性-安裝層面」有顯著差異;
    2.不同普通班任教年資、系統使用經驗、及學校所在地區,在「系統操作性-操作層面」有顯著差異;
    3.不同普通班任教年資、系統使用經驗、學校所在地區、IEP製作份數、熟悉系統時間、及完成IEP時間,在「系統操作性-其他層面」有顯著差異
    4.不同任教年資及學校所在地區,在「系統功能性-記錄或描述個案目前接受特殊教育的情形」有顯著差異;
    5.不同任教年資、資源班任教年資、系統使用經驗、及學校所在地區,在「系統功能性-學習目標和主題資料庫的應用」有顯著差異;
    6.不同任教年資在「系統功能性-學年學期目標執行效果評估」有顯著差異;
    7.各變項在「系統功能性-IEP與法令及部訂相關課程綱要之連結」皆未達顯著差異;
    8.不同系統使用經驗在「系統功能性-IEP與教學及親師溝通之連結」有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及結論,本研究對系統發展者、國小資源班教師、法令制度、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相關單位、人員與研究者參考。


    The major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investigate the using satisfaction and function of computer assisted IEP for elementary resource room teachers in Taiwan. The researcher self-edited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elementary resource room teacher’s level of the using satisfaction and function of computer assisted IEP”,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used to compile data. To attend seminar for elementary resource room teachers through stratified sampling. In total, 278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and 247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gained. The main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I. There are 85.8% elementary resource room teachers editing IEP with Word Processing.
    II. There are 68.8% elementary resource room teachers familiarity computer assisted IEP in one hour, and 87.4% teachers editing IEP with it in two hours.
    III. Using satisfaction has different variants of common teaching seniority, using experiences, school areas, and familiarity time. Function and whole satisfaction have different variants of teaching seniority and using experience.
    IV. On the three using and five function satisfaction dimensions:
    A. ”Install” has different variants of school area and familiarity time.
    B.“Operate” has different variants of common teaching seniority, using experience, and school area.
    C.“Others” has different variants of common teaching seniority, using experience, school area, editing IEP document, familiarity time, and editing IEP time.
    D.“Present levels of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has different variants of teaching seniority and school area.
    E.“Modifiable goals and objectives” has different variants of teaching seniority, resource teaching seniority, using experience and school area.
    F.“Assessment of short- and long-term progress” has no different variant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G.“Link to laws and the general curriculum” has different variants of using experience.
    H.“Link to teaching and parents” has different variants of
    More results and detailed analyses have given in the paper.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 perspective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目次 摘要 I 目次 V 圖次 VII 表次 VIII 附錄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IEP於國小資源班實施之意義與沿革 11 第二節 電腦化IEP系統之發展與實施現況 32 第三節 影響電腦化IEP系統使用者滿意度與功能性之相關研究 5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8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5 第一節 國小資源班教師之基本資料與軟體系統操作素養 87 第二節 國小資源班教師之電腦化IEP系統使用情況與滿意情形 92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資源班教師電腦化IEP系統滿意度的差異分析 107 第四節 訪談資料結果之探討 130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3 第一節 結論 153 第二節 建議 162 參考書目 167 圖次 圖2-2-1 EdNet’s Technologies, LLC的IEP Planner系統 34 圖2-2-2 Tera Systems, Inc.的IEP管理系統 35 圖2-2-3 屏東基督教勝利之家IEP應用程式系統架構圖 37 圖2-2-4 IEP個別化教育-操作介面 38 圖2-2-5 特教支援服務管理程式-個案管理介面 39 圖2-2-6 臺灣省特殊教育網路中心-網路IEP系統介面 40 圖2-2-7 有愛無礙電腦化IEP系統5.1版介面 43 圖2-3-1 科技接受模式 53 圖3-3-1 研究架構圖 69 表次 表2-1-1 IEP在美國與我國法令中之5W模式 16 表2-1-2 資源班於各年代所面臨的問題 23 表2-1-3 國內資源班IEP實施現況之相關研究 26 表2-2-1 國內IEP電腦化的系統發展簡介 36 表2-2-2 使用電腦化IEP系統之相關研究 49 表2-3-1 Bailey 和Pearson(1983)39個影響使用者滿意度的因素 56 表2-3-2 Ives、Olson和Baroudi(1983)13個影響使用者滿意的因素 58 表2-3-3 Doll和Torkzadeh(1988)12個影響使用者滿意的因素 59 表2-3-4 羅綸新(1994)32個影響使用者滿意的因素 60 表3-2-1 北區、中區、南區縣市分布表 70 表3-2-2 預試問卷對象 71 表3-2-3 正式問卷對象 72 表3-2-4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統計表 72 表3-3-1 問卷各變項之內容、題號、及參考來源 75 表3-3-2 專家評鑑名單 77 表3-3-3 預試問卷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系統操作性 78 表3-3-4 預試問卷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系統功能性 79 表3-3-5 調查問卷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82 表3-3-5 各向度及總量表之Pearson相關係數表 83 表4-1-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統計表 88 表4-1-2 研究對象之電腦使用現況統計表 89 表4-1-3 研究對象之軟體系統的操作素養統計表 91 表4-2-1 研究對象之電腦化IEP系統使用情況統計表 93 表4-2-2 國小資源班教師希望電腦化IEP系統新增之功能 96 表4-2-3 系統操作性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及排序 98 表4-2-4 系統功能性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及排序 100 表4-2-5 問卷填答得分較高的五題 101 表4-2-6 問卷填答得分較低的五題 102 表4-2-7 各向度及總量表之平均得分情形 103 表4-2-9 國小資源班教師對電腦化IEP系統最滿意之處 104 表4-2-10 國小資源班教師對電腦化IEP系統最不滿意之處 105 表4-3-1 不同擔任教師年資的國小資源班教師在電腦化IEP系統滿意度之差異比較 110 表4-3-2 不同普通班任教年資的國小資源班教師在電腦化IEP系統滿意度之差異比較 112 表4-3-2 不同普通班任教年資的國小資源班教師在電腦化IEP系統滿意度之差異比較 113 表4-3-3 不同資源班任教年資的國小資源班教師在電腦化IEP系統滿意度之差異比較 114 表4-3-4 不同有愛無礙電腦化IEP系統使用經驗的國小資源班教師在電腦化IEP系統滿意度之差異比較 117 表4-3-5 不同學校所在地區國小資源班教師在電腦化IEP系統滿意度之差異比較 119 表4-3-6 不同IEP製作份數的國小資源班教師在電腦化IEP系統滿意度之差異比較 123 表4-3-7 不同熟悉系統時間的國小資源班教師在電腦化IEP系統滿意度之差異比較 125 表4-3-8 不同完成IEP時間的國小資源班教師在電腦化IEP系統滿意度之差異比較 128 表4-5-1 差異分析達顯著之變項整理表 148 附錄次 附錄一 授權書 179 附錄二 問卷初稿 180 附錄三 專家意見調查表 184 附錄四 專家評鑑問卷內容之意見彙整 190 附錄五 預試問卷 196 附錄六 正式問卷 200 附錄七 訪談題綱 204 附錄八 訪談同意書 205 附錄九 開放式問答填答意見 206

    王天苗(1983)。國中小資源教室實施狀況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季刊,10,14-25。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臺北市:五南。
    王振德(1987)。我國資源教室方案實施現況及其成效評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振德(1991)。資源教室之班級經營。特殊教育季刊,40,1-6。
    王振德(1992)。資源教育理論與實務。國教之聲,25(4),12-21。
    王振德(1998)。台灣省國民中小學資源班實施現況與改進策略之研究。新竹師院特殊教育學報,2,44-77。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臺北市:心理。
    王華沛(2002a)。IEP網路化。特殊教育電子報,18。2005年9月11日,取自:http://enews.aide.gov.tw/doc/talk/020505.htm
    王華沛(2002b)。網路化IEP的發展現況。特殊教育電子報,33。2005年9月11日,取自:http://enews.aide.gov.tw/doc/talk/ 020818.htm
    何華國(1988)。個別化教育問題與構想。載於國立臺灣教育學院特教中心(主編),個別化教學方案指導手冊-啟智篇。臺北市:國立臺灣教育學院特教中心。
    吳東光、孟瑛如(2001)。LDAP-based學習障礙學生個案管理暨電腦化IEP系統之研究與實作。特殊教育季刊,79,1-10。
    吳東光、孟瑛如(2002年5月)。建置一個支援學習障礙教學與研究之資訊系統。第十三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私立淡江大學。
    吳東光、孟瑛如(2003)。LDAP & XML-enabled學習障礙學生個案管理暨電腦化IEP系統之研究與實作(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91-2614- S-159-001),未出版。
    吳東光、孟瑛如(2004)。資源班教師對IEP電腦化之接受度與應用現況探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6,61-87。
    吳東光、孟瑛如、邱鈺真(2001年4月)。XML-enabled學習障礙學生個案管理暨電腦化IEP系統之研究與實作。第十六屆全國技術及職業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
    吳東光、孟瑛如、有愛無礙研究小組(2005)。電腦化IEP系統使用手冊5.1。臺北市:教育部。
    吳東光、孟瑛如、魏光民、簡吟文(2000年11月)。LDAP-based學習障礙學生個案管理暨電腦化IEP系統之研究與實作。2000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吳俐俐(2001)。國小資源班教師對個別化教育計畫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李翠玲(1999)。特殊教育法修訂實施後桃竹苗地區個別化教育計畫實施現況調查。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李翠玲(2000)。個別化教育計畫納入特教法強制項目後實施現況調查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3,65-100。
    李德高(1983)。資源教室。特殊教育季刊,10,1-2。
    李慶良(2004)。特殊教育行政與法規。臺北市:心理。
    杜正治(1989)。從美國94-142公法展望九○年代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季刊,31,5-6。
    汪文聖(2004)。高雄縣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及其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周天賜(1994)。特殊教育相關服務的問題與趨勢。特殊教育季刊,53,1-7。
    孟瑛如(2000)。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臺北市:五南。
    林月盛(1998)。資源教室方案的現況與改進。特殊教育季刊,67,27-29。
    林仲川(2002)。花蓮地區國民中小學資源教室經營現況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坤燦(1999)。資源教室經營。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林坤燦、蕭朱亮(2004)。個別化教育計畫實施現況及內容檢核之研究-以高雄市國小啟智班為例。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6,1-32。
    林幸台、林寶貴、洪儷瑜、楊瑛、陳紅錦(1994)。我國實施特殊兒童個別化教育方案現況調查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0,1-42。
    林素貞(1999)。如何擬訂「個別化教育計畫」:給特殊教育的老師與家長。臺北市:心理。
    林淑玲(2003)。高雄市國小資源班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胡永崇(1994)。輕度障礙學生安置於普通班之探討。特殊教育季刊,9(3),26-30。
    胡永崇(2000)。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及改進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屏東師院學報,13,75-110。
    胡永崇(2002)。啟智班IEP實施狀況及啟智班教師對IEP態度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6,135-174。
    胡永崇(2003)。個別化教育計畫的困境與檢討:接受問卷調查的啟智班教師之書面陳述意見分析。屏東師院學報,18,81-120。
    張英鵬(1995)。國立臺北師輔導區國小特殊班使用個別化教育方案電腦軟體之成效及其相關研究。臺北師院學報,8,413-450。
    張英鵬(1998)。個別化教育方案的設計與撰寫。載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八十六學年度個別化教育方案研習成果彙編(頁25-31)。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教中心。
    張郁樺(2004)。桃園縣國民中小學資源班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私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張素貞(1994)。台北縣國民小學辦理資源班之問題與需求研究。臺北縣汐止鎮長安國小。
    張蓓莉(1999)。從個別化教育計畫實施概況談未來應努力的方向。特教新知通訊,6(2),1-4。
    張蓓莉(2001)。個別化教育計畫的緣起與理念。載於張蓓莉、蔡明富(主編),量生訂做-IEP的理念與落實(1-14頁)。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教育部(1984)。特殊教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4a)。國民中學資源班輔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4b)。國民小學資源班輔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7)。特殊教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8)。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9)。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特殊教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a)。各縣市國小階段身障類學生統計(含特教學校)。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05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set.edu.tw/ frame.asp
    教育部(2005b)。各縣市國小特教設置概況。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05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set.edu.tw/frame.asp
    教育部(2005c)。特殊教育設施及人員設置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莊志彥(1997)。資源教室方案之本質及我國實施現況之探討。特殊教育論文集。臺中市:國立台中師院特教中心。
    許天威(1986)。學習障礙者之教育。臺北市:五南。
    陳小娟(2003)。啟智學校高職部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推廣實施現況調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教學研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麗如(2004)。特殊教育論題與趨勢。臺北市:心理。
    彭震宇(2004)。特教支援服務管理程式。九十三年度特殊教育通報縣市管理人員培訓研習手冊,臺北縣政府。
    黃瑞珍(1998)。資源教室的經營與管理。臺北市:心理。
    黃碧玲(2002)。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新竹市(2000)。新竹市辦理身心障礙特殊教育資源班實施要點。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楊惠琴(1998)。身心障礙兒童教育的品管:IEP。國教之聲,31(4),49-54。
    楊惠甄(2000)。台北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楊鏸容(2004)。雲林縣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葉秀香(2003)。高雄縣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運作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董媛卿(1998)。補救教學-資源教室的運作。臺北市:五南。
    詹育嘉(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資源班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劉侃、彭日貴(1991)。個別化教學計畫撰寫應用程式 操作手冊(再版)。屏東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勝利之家。
    蔡秉燁、王華沛、蘇俊鴻(2002)。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系統的設計與發展。國立嘉義大學九十一年度特殊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蔡秉燁、蘇俊鴻(2003)。特殊教育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系統之規劃與發展。特殊教育季刊,89,17-23。
    盧台華(1982)。「個別化教育方案」有關觀念之澄清。特殊教育,7,15-17。
    盧台華(1994)。個別化教學計畫的設計與撰寫。載於啟智教育教師工作手冊(5.17-5.37頁)。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教中心。
    盧台華、張靖卿(2003)。個別化教育計畫評鑑檢核表之建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4,15-38。
    謝建全(1999)。身心障礙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IEP)之探討。國教之聲,32(4),15-22。
    羅綸新(1994)。電腦軟體使用者滿意度之因素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2-0301-H130-008),未出版。
    蘇怡安(2001)。國民小學教師網路使用動機、滿意度與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蘇俊鴻(2002)。建構網路化個別化教育計畫系統。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蘇雅芬(2004)。宜蘭縣國小資源班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Anastasi, A. (1982). Psychological testing(5thed.).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Bailey, J. E., & Pearson, S. W. (1983). Development of a tool for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computer user satisfaction. Management Science, 29(5), 519-545.
    Bateman, B. D. (1996). Better IEPs(2rd Ed). Longmont, CO: Sopris West.
    Brown, L. F., Kiraly J. J., & McKinnon, A. (1979). Resource rooms: some aspects for special educators to ponder.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2(7), 56-58.
    Cyert, R. M., & March, J.G. (1963). 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 New Jersey: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Davis, F. D. (1986). A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empirically testing newend-user information systems: Theory and results,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Cambridge, MA.
    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4, 319-340。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Doll, W. J., & Torkzadeh, G. (1988). The measurement of end-user computing satisfaction. MIS Quarterly, 12(2), 259-274.
    EdNet Technologies. (2002).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planner (Version 8.0) [Computer Software]. North Branch, NJ: EdNet Technologies, LLC.
    Elman, N. M. (1981). The resource room primer.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Enell, N. C. (1984). A cost comparison of preparing special education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s(IEPs) with and without computer assistanc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48667)
    Evans, J. (1976). Measures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productivity key information interviews, Tech Report , APR-20546/TR-5.
    Fetterman, L. P. (1985). Hand-written versus computer-generated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6(6). (PQDD, No. AAT8516251)
    Gartin, B. C., & Murdick, N. L. (2005). IDEA 2004: The IEP.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26(6), 327-331.
    Geradi, R.J., Grohe, B., Benedict, G. C., & Cooldge, P. G. (1984). IEP-more paperwork and wasted time. Contemporary Education, 56(1), 39-42.
    Goodman, J. F., & Bond, L. (1993). Th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a retrospective critique.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6(4), 408-422.
    Harris, W. J., & Mahar, C. (1975). Problems in implementing resource programs in rural schools. Exceptional Children, 42, 95-99.
    Harris, W. J., & Schultz, P. N. (1986). The Special Education Resource Program. Columbus: Merrill Publishing, Co.
    Howard, J. A., & Sheth, J.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2004). http://www.vesid. nysed.gov/specialed/idea, Retrieved Sep. 11th, 2005.
    Igbaria, M., Zinatelli, N., Cragg, P., & Cavaye, A. L. M. (1997). Personal computing acceptance factors in small firm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MIS Quarterly, 21(3), 279-305.
    Ives, B., Olson, M. H., & Baroudi, J. J. (1983). The measurement of user information satisfaction.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6(10), 785-793.
    Jackson, J. R. B. (1985). The effects of two training programs on the attitude and anxiety levels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toward using computers(IEP, Programming).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6(7). (PQDD, No. AAT8519625)
    Jenkins, J. R., & Mayhall, W. F. (1973). Describing resource teacher programs. Exceptional Children, 43, 21-29.
    Jenkins, M. W. (1987). Effect of a computerized individual education program(IEP) writer on time savings and quality.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8(3), 55-66.
    Kelly, W. B. (1986). A comparison of teacher-written and computer-generated individual education programs for the behavioral disordered, learning disabled and educable mentally handicapped in missouri.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7(5). (PQDD, No. AAT8618013)
    Khalil, O. E. M., & Elkordy, M. M. (199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r satisfaction and systems usag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egypt. Journal of End User Computing, 11(2), 21-28.
    Margolis, H., & Free, J. (2001). Computerized IEP programs: a guide for educational consulta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12(2), 171-178.
    Marling, C. D. (1985). Perceptions of the usefulness of the IEP by teachers of learning disabled and emotionally disturbed children.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2, 65-67.
    McLoughlin, J. A., & Kelly, D. (1982). Issues facing the resource teacher.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5(1), 18-64.
    Price, M., & Goodman, L. (1980).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s: a case study. Exceptional Children, 46, 446-458.
    Reynolds, M.C. & Birch, J. W. (1982).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in all American school. Reston VA: 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Ryan, L. B. (1984). Computerized vs. noncomputerized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s(administratio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6(2). (PQDD, No. AAT8508762)
    Ryan, L. B., & Rucker, C. N. (1986). Computerized vs. noncomputerized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s: teachers’ attitudes, time, and cost.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8(1), 5-12.
    Silver, P. G. (1979). Teaching reading to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 Columbus, Ohio: Charles E. Merrill.
    Spindler, E. C. (1981).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special education resource teachers in Montana.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ontana.
    Tera Systems. (1986). IEP manager [computer software]. NJ: Tera Systems Inc.
    Vroom, N.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Wiley.
    Wanous, J. P., & Lawler, E. E. (1972). 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Application Psychology, 56(2), 95-105.
    Wiederholt, J. L. (1992). The resource program: a model for inclus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sessment of exceptional children, 373-384.
    Wiederholt, J. L., Hammill, Donald D., & Brown, Virginia L. (1993). The resource teacher(2rd ed.) Boston:Allyn & Bacon.
    Wilson, G. L., Michaels, C. A., & Margolis, H. (2005). Form versus function: using technology to develop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s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20(2), 37-46.
    Yining, C. O., & Hao, L. (2002).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a groupware application. Journal of End User Computing, 14(4), 1-16.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