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蕭佳雯 |
---|---|
論文名稱: |
張家界方言音韻系統研究 |
指導教授: |
張光宇博士
馬希寧博士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語言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0 |
中文關鍵詞: | 漢語方言 、湖南省 、張家界 、音韻系統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湘西地處西南官話區、瓦鄉話區及湘語區的交接地帶,其北面和西面都直接與西南官話相交。其西以雲貴高原緣連貴州,西北以武陵山脈毗四川,南枕南嶺山地與廣東、廣西相接,北擁濱湖山地與湖北相鄰,在長期的方言形成發展過程中,湘西方言與西南官話的相互影響和滲透從未間斷過。加上長期與該地區聚居的少數民族接觸,使得湘西方言因此帶有不同方言的過渡色彩。湖南境內方言研究近年蓬勃發展,不論是東部的客贛語、湘語、中南部的土話及西部土家語等研究均極為興盛,這對我們研究湘西方言是有極大的幫助。
本文主要是針對湖南省張家界市的方言現況作一初步的描寫及分析。張家界市原名大庸市,1994年4月正式更名為張家界市。張家界在秦時屬黔中郡為南蠻荒蕪之地,民國後已歸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但由於市內聚居大量的少數民族,故張家界市內通行的方言主要是以漢語及土家語為主,當地人通話以土家語,對外則以漢語為主。本論文分成五章節。第一章為前言,除初步了解湖南省境內方言及土家語外,並針對張家界市的地理、人口概況及歷史沿革做重點式的介紹。第二章是關於張家界方言的聲母系統,我們討論全濁聲母在漢語方言中的演變情形,並以不同方言接觸的角度討論張家界方言中全濁聲母的例外;此外,我們也討論精知莊章四組聲母的讀音情形及與介音間的互動情形;第三小節則是討論疑母字的演變及消失。第三章著重在張家界方言的韻母系統,針對韻尾問題及□介音及元音做一分析及討論。第四章是張家界方言的聲調系統,張家界方言有4個聲調,與一般官話方言的聲調數目相同。第五章總結。
參 考 書 目
丁邦新 1982 〈漢語方言區分的條件〉 《清華學報》 新14.1:257-274.
王臨惠 2001 晉南方言知庄章組聲母研究 《語文研究》 第一期:53-5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 1989 《漢語方音字匯》
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何大安 1988 《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安徽省地方志編撰委員會 1997 《安徽省志》 北京:方志出版社.
李方桂 1980 《上古音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新魁 1994 《李新魁語言學論集》 北京:中華書局.
李 榮 1989 〈漢語方言的分區〉 《方言》 第四期:241-259.
李敬忠 1995 《語言演變論》 廣州:廣州出版社.
李 藍 1997 〈六十年來西南官話的調查與研究〉 《方言》 第四期:249-257.
李如龍 2001 《漢語方言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連進 2000 《平話音韻研究》 廣西:人民出版社.
周振鶴、 游汝杰 1985 〈湖南省方言區畫及其歷史背景〉
《方言》 第四期:257-272.
侯精一主編 李藍編寫 1997 《貴陽話音檔》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 崔榮昌編寫 1997 《成都話音檔》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 張成材編寫 1997 《西寧話音檔》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 毛玉玲編寫 1997《昆明話音檔》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 高葆泰、張安生編寫 1997 《銀川話音檔》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 王森、趙小剛編寫 1997 《蘭州話音檔》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 劉丹青編寫 1997 《南京話音檔》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 盧甲文、郭小武編寫 1998 《鄭州話音檔》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 尹世超編寫 1998 《哈爾濱話音檔》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 邢向東編寫 1998 《呼和浩特話音檔》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 周磊編寫 1998 《烏魯木齊話音檔》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 李行杰編寫 1999 《青島話音檔》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 喬全生、陳麗編寫 1999 《平遙話音檔》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精一主編 楊自翔、國赫彤編寫 1999 《天津話音檔》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精一 2002 《現代漢語方言概論》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袁家驊 2003 《漢語方言概要》 北京:語文出版社.
陳澤平 1998 《福州方言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陳秀琪 2003 〈論梅縣方言的捲舌音〉
澳大利亞:第三十六屆國際漢藏語言學會議論文.
2005 〈知莊章聲母的捲舌音〉
台灣:第九屆國際暨二十三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張 琨 1982 〈漢語方言中聲母與韻母的關係〉 史語所集刊第53本:57-77.
張光宇 1991 〈漢語方言發展中的不平衡性〉 《中國語文》 第六期:431-438.
2001 〈論條件音變〉 《清華學報》 第四期:427-475.
2003 〈漢語方言音系的地理考察〉
澳大利亞:第三十六屆國際漢藏語言學會議論文.
2004 〈漢語方言滋絲音的一些觀察〉
瑞典:第三十七屆國際漢藏語言學會議論文.
張振興 1992 《漳平方言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節東 1984 〈文登榮成方言中古見系部分字的文白異讀〉
《語言學論叢》12:36-49.
馬希寧 1997 《徽州方言語音現象初探》 新竹:清華大學語言所博士論文.
曹志耘 1987 《嚴州方言研究》 東京:好文出版株式會社.
2002 《南部吳語語音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梅祖麟 1982 〈跟見系字諧聲的照三系字〉
《中國語言學報》 第一期:114-112.
楊時逢 1974 《湖南方言調查報告》 台北:中研院史語所.
楊秀芳 1989 〈論漢語方言中全濁聲母的清化〉
《漢學研究》 第七卷第二期:41-73.
黃雪貞 1986 〈西南官話的分區〉 《方言》 第四期:262-272.
黃柏權、覃章厚、戴楚洲 2003 《湘鄂西土家族》 湖北:民族出版社.
董同龢 1979 《漢語音韻學》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詹伯慧,張日昇 1994 《粵北十縣市粵方言調查報告》 廣州:暨南大學.
1998 《粵西十縣市粵方言調查報告》 廣州:暨南大學.
鮑厚星 1985 〈湖南省漢語方言地圖三幅〉 《方言》 第四期:273-276.
鮑厚星、顏森 1986 〈湖南方言的分區〉 《方言》 第四期:273-276.
葉德書、向熙勤 2001 《中國土家語地名考訂》 北京:民族出版社.
劉 伶 1988 《敦煌方言志》 甘肅:蘭州大學出版社.
劉勛寧 1995 〈再論漢語北方話的分區〉 《中國語文》 第六期:447-454.
劉綸鑫 1999 《客贛方言比較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鎮發、李如龍、李焱、段業廣 2004 《從方言比較看官話的形成與演變》
香港:藹明出版社.
錢乃榮 1992 《當代吳語研究》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羅安源、田心桃、田荊貴、廖喬婧 2001 《土家人和土家語》
湖北:民族出版社.
黎新第 1991 〈近代以來的北方方言中古莊章知組聲母的歷時變化〉
《語言研究增刊》 漢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熊正輝 1990 〈官話方言□□、□□的類型〉 《方言》 第一期:1-10.
Chen Matthew 1973 〈Cross-dialectal Comparison: A Case Study and 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 JCL 1.1: 38-63.
Zee Eric 1985 〈Sound Change in Syllable Final Nasal Consonants in Chinese〉 JCL 13.2: 21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