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慧君 Hui-Chun Chen |
---|---|
論文名稱: |
郭芝苑創作作品研究與分析-創作民歌篇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Works by Chih-Yuan Kuo – Folk Songs |
指導教授: |
蘇凡凌
Fan-Ling Su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13 |
中文關鍵詞: | 郭芝苑 、閩南語 、民歌 |
外文關鍵詞: | Chih-Yuan Kuo, Southern Min, folk songs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本論文研究範圍為已出版的《郭芝苑臺語歌曲集(獨唱.合唱)》、《郭芝苑臺語歌曲集(獨唱.合唱)○2》兩本中之閩南語創作民歌,而其民歌編曲及藝術歌曲則不在本論文研究之範圍。
論文內容自郭芝苑先生的生平談起,從他在臺受教育、留日至返臺之後再度赴日進修,探討其所受到的教育、歷史時空、社會背景,在其作曲生涯、創作技法及樂曲風格所產生的影響。進而探究臺灣民歌之發展起源、郭芝苑先生創作民歌的時代背景,並闡述民歌唱詞的結構、旋律與歌詞的關係及調式。之後針對郭芝苑先生之閩南語創作民歌進行音樂分析,並做歸納與整理,以表達郭芝苑先生閩南語創作民歌作品之內涵。
最後結論對郭芝苑先生的閩南語創作民歌作品的研究探討,歸納出創作特色及音樂藝術風格如下:
一、 以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五聲音階創作。
二、 注重閩南語語言聲調旋律。
三、 調式與調性交融,合併中西風格,具有創作性及現代感。
四、 這些民歌作品非常適合作為國民中小學之鄉土音樂教材。
Abstract
This research paper focuses on the Southern Min folk compositions featured in two published books – ‘Taiwanese Songs by Chih-Yuan Kuo (Solo and Ensemble’ and ‘Taiwanese Songs by Chih-Yuan Kuo 2 (Solo and Ensemble)’; it does not consider the musical arrangements of the folk songs, nor the art songs in the books.
It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Chih-Yuan Kuo’s life, noting the divers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rising from his travels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during his studies. This discussion demonstrates how his education and sociohistorical background influenced his compositional techniques and choice of song genres. The paper then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Taiwanese folk songs, in particula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ose composed by Chih-Yuan Kuo. Interpretations of the folk song’s libretto structures, the modes of,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lodies and the lyrics, are also provided.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content of Chih-Yuan Kuo’s Southern Min folk compositions, a musical analysis of his works is conducted.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discussion and presents the following musical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h-Yuan Kuo’s Southern Min folk compositions:
1.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entatonic scales in the compositions.
2. Emphasis on the sound and tone of the Southern Min language.
3. Coordinated mode and tonality; the integration of Oriental and Western styles to
create compositions with a modern feel.
4. The compositions are very suitable material for teaching schoolchildren about folk
music.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王力(1981)。漢語音韻學。北京:中華書局。
王子妙(2002)。臺灣音樂發展史。臺南:長榮高級中學。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朱介凡(1985)。中國兒歌。臺北:純文學。
吳玲宜(2002)。郭芝苑—野地的紅薔薇。臺北:時報文化。
吳瀛濤(1975)。臺灣諺語。臺北:臺灣英文出版社。
吳疊(1998)。中國民歌的旋律結構與調式。臺北:全音樂譜。
呂鈺秀(2003)。臺灣音樂史。臺北:五南。
李筱峰(1999)。台灣史100件大事(下,戰後篇)。臺北:玉山社。
李筱峰(2002)。快讀台灣史。臺北:玉山社。
李獻璋(1936)。臺灣民間文學集。臺北:臺灣新文學社。
周鎮(1998)。臺灣鄉土鳥誌。南投:臺灣省立鳳凰谷鳥園。
林明輝(1992)。中國音樂創作的新方向。高雄:復文。
金關丈夫主編,林川夫編譯(1990)。民俗臺灣。臺北:武陵。
施福珍(2003)。臺灣囝仔歌一百年。臺中:晨星。
胡萬川(1993)。沙鹿鎮閩南語歌謠(三)。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康原、施福珍、王灝(1994a)。臺灣囝仔歌的故事一。臺北:自立晚報。
許常惠(1986)。現階段臺灣民謠研究。臺北:樂韻。
許常惠(2000)。臺灣音樂史初稿。臺北:全音。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郭芝苑著,吳玲宜編(1998)。在野的紅薔薇—作曲家郭芝苑的音樂手札。臺北:大呂。
陳郁秀(1999)。穿紅鞋的人生:永懷祖恩的郭芝苑先生。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陳郁秀(2001)。郭芝苑—沙漠中盛開的紅薔薇。臺北:時報文化。
陳俊斌(1997)。臺灣福佬系民歌。載於陳郁秀(主編),臺灣音樂閱覽。臺北:
玉山社。
曾慧佳(1998)。從流行歌曲看臺灣社會。臺北:桂冠。
游素凰(2000)。臺灣現代音樂發展探索 1945-1975。臺北:樂韻。
黃友隸(1975)。中國風格和聲與作曲。臺北:正中書局。
廖漢臣(1980)。臺灣兒歌。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編印。
臧汀生(1995)。臺灣閩南語歌謠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謝重光(2002)。畬族與客家福佬關係史略。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簡上仁(1990)。臺灣音樂之旅。臺北:自立晚報社。
簡上仁(1992)。臺灣民謠。臺北:眾文圖書。
簡上仁(1996b)。臺灣的囝仔歌第二集。臺北:自立晚報。
簡上仁(1998)。臺灣福佬系民謠一老祖先的臺灣歌。臺北:漢光文化。
眾文圖書。
簡上仁(2001)。臺灣福佬語一語言聲調與歌曲曲調的關係及創作之研究。臺北:
顏綠芬(2008)。臺灣的真情樂章—郭芝苑。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羅其祥(1985)。中國調式研究。臺北:生韻。
二、研究論文
蔡玉媚(2004)。臺灣地區福佬與客家童謠比較研究。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謝長生(2001)。臺灣福佬與客家民歌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三、期刊
李哲洋(1985,12月)。四十年來臺灣的音樂期刊。全音音樂文摘,84。
郭芝苑(1979,1月)。我戰後返臺的音樂經歷。全音音樂文摘。
郭芝苑(1982)。NHK電臺作曲比賽。音樂生活。
黃雅蘭(2004,12月)。解嚴後看臺灣現代音樂創作中的本土化現象。關渡音樂學刊創刊號。
蔡靜曄(2009)。大師音樂聆賞會感動登場。聚和通訊,32。
四、樂譜
阮文池編(2003)。郭芝苑臺語歌曲集(獨唱.合唱)。臺中縣:靜宜大學人文
科。
阮文池編(2008)。郭芝苑臺語歌曲集(獨唱.合唱)○2。臺中縣:靜宜大學
人文科。
五、節目單
廖瑞銘(2006,6月11日)。用最美麗的方式保存台語。郭芝苑臺語作品選集,男高音阮文池獨唱會,音樂會節目單解說。臺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
六、影音資料
郭芝苑(2003)。郭芝苑臺語歌曲集【CD唱片】。台中縣:靜宜大學人文科。
七、網際網路
王力。Phonology。2009年9月2日,取自
http://editthis.info/phonology/%E7%8E%8B%E5%8A%9B。
台美基金會。2009年12月25日,取自http://www.tafaward.com/。
北管音樂介紹。2009年12月18日。取自
http://content.edu.tw/primary/music/tp_ck/2003/2003north_page.htm。
台灣福佬系民謠的歷史情事。2010年1月27日。取自
http://www.ym.edu.tw/~lmlin/1280x800-Thursday/handout.htm。
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前輩音樂工作者資料庫數位計畫-高約拿。2009年12月25
日。取自http://www.egretfnd.org.tw/senbai/main.php?wker=l&obj=a&page=1。
白鷺鷥音樂館。2009年12月25日。取自
http://folkartist2.e-lib.nctu.edu.tw/collection/Egret/inSide.html。
呂泉生文教基金會。2009年2月5日。取自http://kjeaf.org/。
林摶秋-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2009年2月5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6%91%B6%E7%A7%8B。
南管。2009年12月18日。取自http://donsiau.net/tw/nankuan.htm。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010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ncfta.gov.tw/ncfta_ce/main/index.aspx。
陳泗治-音樂家畫像-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09年1月25日。取自
http://www.ntso.gov.tw/musician01.aspx?id=3。
景星勳章。2009年12月25日,取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50403993。
黃友棣音樂數位博物館。2010年1月5日。取自
http://mim.khcc.gov.tw/hyl/1_1index.asp。
黃自。2010年1月5日。取自 http://teacher2.hkjh.kh.edu.tw/studentweb/9416/%E9%BB%83%E8%87%AA.htm。
黃得時。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2009年9月2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83%E5%BE%97%E6%99%82。
新台灣新聞周刊。2010年05月02日。網址: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23024。
新竹市政府客家網。2009年10月31日,取自
http://hakka.hccg.gov.tw/web/SG?pageID=24417&FP=41477。
賴和條目。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2009年4月20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