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余媛宜
Yu,Yuan-Yi
論文名稱: 教學檔案對國小實習教師在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專業成長之研究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Portfolio on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tern Teacher in Arts and Humanity Instruction
指導教授: 葉忠達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8
中文關鍵詞: 教學檔案藝術與人文實習教師同儕教師專業省思
外文關鍵詞: teaching portfolio, Arts and Humanity, intern teacher, peer teacher, professional consideration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學檔案對實習教師在藝術與人文領域專業成長與轉變,為了瞭解實習教師對實施教學檔案的心理接受度,及教學檔案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進而作為學校協助實習教師建立教學檔案的成效評估。本研究採質化研究,研究對象為參與教學檔案之實習教師,透過與同儕教師的互動,透過教學檔案之資料蒐集等原始資料,相互驗證、整理與分析後,獲致下列結論:
    一、在教學歷程中,造成實習教師心理接受度轉變的主要因素是「自信」。實習教師的心情,從初期「焦慮」、「不安」與「期待」,到後期「愉悅」的感受。對同儕教師的接受度上,從教學初始之「被檢視」、「被偷窺」的不適應,到「維繫持續教學的動力」及協助「培養教師專業自主」等,說明同儕教師以「良師兼益友」的伙伴關係。
    二、透過從教學檔案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中發現,實習教師在「教學準備」、「課程規劃」、「班級經營」、「教學策略」、「師生互動」、「教學評量」及關注的「學生反應」等項目上有明顯行為的改變。
    三、在實施教學檔案的限制中發現,實習教師的心理及專業上皆缺乏自信,在協調教師共同時間也較為困難。對教師成長助益而言,可藉由觀察工具、同儕合作、專業對話中瞭解自己的教學能力、班級經營、教學策略及教學技巧等發展,並藉由專業省思深層思索教學及自身的優缺點及反省修正內在的思維。
    依據上述之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實務工作、實習輔導老師、藝術與人文教學、一般教學與未來研究等方面之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portfolio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acceptance and changes of teaching behavior and to give suggestions to schools to assist interns by establishing teaching portfolio.
    Qualitative approach was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 Interaction with the intern’s mentor and teaching portfolio established by the intern were collected as original data. After organiz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the findings below can be taken as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school execution, intern mentors, Arts and Humanity education and regular education.
    (1)Self-confidence is the main factor for interns to transform their psychological acceptance. The intern changed from anxious, unstable and expecting in the early stage to pleasure in the latter stage. As for the acceptance to his intern mentor, at the first beginning, the intern felt she was monitored, and gradually she became to feel the power to insist on teaching and assistance from his intern mentor.
    (2)The teaching behaviors of intern such as teaching preparation, curriculum planning, classroom management,teaching strategie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s,instructional assessment and feedbacks from students have been changed obviously.
    (3)As the finding showed, interns lack confidence on psychological and professional level, and have difficulty on coordinating schedule to discuss teaching affairs with other teachers. Interns can reflect their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aching behaviors by observing and discussing with colleagues to realize their teaching abilities, classroom management,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 ……………………………………………4 第五節 名詞詮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的專業成長 ……………………………………9 第二節 藝術與人文教師的專業成長………………………20 第三節 教學檔案的理論內涵及相關研究…………………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53 第二節 研究工具……………………………………………57 第三節 研究者………………………………………………59 第四節 研究程序……………………………………………60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64 第四章 教學歷程之轉變 第一節 內在心理認同之轉變………………………………71 第二節 外在教學行為之改變………………………………83 第三節 關注學生行為之轉變 ……………………………123 第四節 結果摘要 …………………………………………131 第五章 實施教學檔案之成效 第一節 教學檔案的建立 …………………………………135 第二節 自我省思的成長 …………………………………144 第三節 同儕教師的影響 …………………………………153 第四節 結果摘要 …………………………………………16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65 第二節 建議 ………………………………………………17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75 西文部分 ……………………………………………………182 附錄 附錄一 認識自己認識學生 ………………………………183 附錄二 課程設計與實施 …………………………………186 附錄三 班級經營計畫與執行 ……………………………188 附錄四 教學觀察與回饋 …………………………………191 附錄五 教學行為觀察記錄表 ……………………………193 附錄六 學習評量計畫與執行 ……………………………194 附錄七 教師專業省思展望表 ……………………………200 附錄八 教師反省手札 ……………………………………202 附錄九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第二階段中三、四年級之分段能力指標 ………………………………203 附錄十 課程設計(實例) ………………………………204 附錄十一 認識自己認識環境(實例) …………………206 附錄十二 課程設計省思表(實例) ……………………209 附錄十三 班級經營計畫與執行(實例) ………………211 附錄十四 教師專業省思展望表(實例) ………………212 附錄十五 教室觀察記錄(廣角鏡)(實例)………… 214 附錄十六 實習教師反省手札(實例) …………………215 附錄十七 同儕教師反省手札(第一次會議後) ………216 附錄十八 會議記錄(摘錄) ……………………………217

    一、中文部分
    房柏成(2003)。國小學習型教師團隊建立教學檔案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第二期諮議報告書。
    宋茂生(2001)。我對「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的一些建言。花師院刊,36,8-11。
    江雪齡(1995)。教學成效的依據—教學檔案的建立。成人教育,24,41-44。
    呂燕卿(1999)。國民教育階段藝術學習領域綱要之精神內涵。http://www.aerc.nhctc.edu.tw/,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小美勞教師進修網站,2004.10.10。
    呂燕卿(2000)。如何落實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http://www.aerc.nhctc.edu.tw/,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小美勞教師進修網站,2004.10.10。
    李 珀(1999)。利用教學視導系統提昇教師之教學品質。課程與教學季刊,2(2),49-70。
    李 珀(2000)。利用教學視導制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公教資訊季刊,4(2),6-14。
    李真文(2003)。論「反省性教學」之意涵及困境。教育資料與研究,54,132-138。
    李順詮(2001)。國小初任教師發展教學歷程檔案經驗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俊達(1997)。教師教學品質。有效能的學校,1,37-51。
    李春芳(2000)。當前台灣地區中小學實習教師教育實習之探究。教育研究資訊,8(5),1-14。
    余媛宜(2003)。發展性教學檔案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影響:以一位藝術與人文教師為例。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219-239。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宋銘豐(2003)。建構同儕合作情境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珍琬(2002)。國小實習教師輔導需求與問題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台中師院),10,193-205。
    邱兆偉(1995)。質的研究的訴求與設計。教育研究,4,1-33。
    林傳生(1990)。實習困擾的分析與化解之道。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師範教育政策與問題,169-184。台北:施大書苑。
    林素芬(1998)。教師專業實踐知識的發展歷程:一位研究生/國小教師的自述。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進材(1999)。邁向教師教學專業成長。國教之友,51(3),3-8。
    林碧珍(2001)。發展國小教師學生數學認知知識:理論結合實務研究取向的教師專業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林炎旦(2003)。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新課程銜接問題之初探。教育資料與研究,52,8-11。
    吳和堂(1995)。高雄市國小教師接受教學視導之意願調查。高市鐸聲,6(1),64-66。
    吳和堂(2000)。在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吳婷婷(1998)。地方性教師在職進修機構:縣市教師研習中心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麗君(2003)。實習教師的專業發展:文化的觀點。教育資料集刊,28,109-128。
    周崇儒(199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崇儒(2000)。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策略之分析。中等教育,51(5),74-84。
    袁汝儀(2001)。國民教育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思考。國教天地,143,32-40。
    孫維屏(2003)。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教學反省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論文,未出版。
    高震峰、陳秋瑾(2002)。教育學與藝術教育。載於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藝術與人文教育,255-286,台北:桂冠圖書。
    陳聖謨(1999)。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反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春蓮(2003)。國小教師教學歷程檔案對教學反省影響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玉(1997)。師生合作反省的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15,35-41。
    陳美玉(1998 a)。札記反省法在教師專業發展上應用之探討。中等教育,49(5),60-71。
    陳美玉(1998b)。教室觀察—一項被遺漏的教師專業能力(上)。研習資訊,15(5),49-54。
    陳美玉(1998c)。教室觀察—一項被遺漏的教師專業能力(下)。研習資訊,15(6),60-69。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之探討:以教師專業經驗合作反省為例。教育研究資訊,7(2),80-99。
    陳朝平(2001)。從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暫行綱要看藝術教育的趨向。國教天地,143,24-31。
    陳惠萍(1999)。教學檔案在教師專業發展上之應用。教育改革、師資培育與教學科技:各國經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17-50。
    陳仕宗(2000)。美國特許學校的發展狀況及其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花蓮師院學報,10,127-143。
    陳嘉彌(2000)。另類的教師成長:師徒式專業成長構念之探析。花蓮師院學報,10,27-46。
    陳文俊(2001)。不要因為8000元,讓實習教師成為學校的客人。師友,404,23-27。
    陳國泰(1999)。成長路上--輔導實習教師專業成長的新取向。師友,387,33-36。
    陳斐卿、陳曉麗(2001)。實習老師的真實震撼經驗--第一季分析。教育研究資訊,9(2),107-124。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1-13。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梁坤明(2000)。建立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指標。教育資料與研究,34,37-39。
    郭生玉(200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黃昆輝(1993)。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書局。
    黃文樹(1998)。淺談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公教資訊季刊,2(1),70-77。
    黃政傑(1997)。從課程角度看教師專業發展。輯於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漢文書局,157-166。
    黃瑞琴(2001)。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彭寶旺、余媛宜、劉志宏、林書儉、朱金鳳(2002)。以教室觀察為焦點之同儕視導模式對建立學校本位教學輔導制度的可行性之研究。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補助(計畫編號91-補012),未出版。
    張美玉、羅美惠(2000)。國小實習教師歷程檔案評量工具發展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8(3),225-249。
    張德銳(1996)。如何從「師資培育法」提昇教師專業素質。教師天地,83,27-31。
    張德銳(1998)。以教師同儕合作化解教學專業的危機。教師天地,93,12-16。
    張德銳、李俊達(1999)。以學校為中心的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資訊,16(6),25-31。
    張德銳(2000)。教學檔案在國小師資培育教育實習課程應用之初探。初等教育學刊,8,219-240。
    張德銳(2001)。共譜教師專業成長的新樂章:談同儕教練。中等教育,52(2),134-143。
    張德銳、吳林輝、 賴佳敏、余瑞陽、邱春堂、楊士賢、張清楚(2001)。臨床視導在國小實習教師教學輔導之需求性研究。初等教育學刊,9,1-22。
    張德銳(2002)。以教學檔案提昇教師教學效能。教育研究月刊,104,25-31。
    張德銳(2003a)。中小學初任教師的教學輔導與考核。課程與教學季刊,6(3),67-86。
    張德銳(2003b)。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學檔案。國教新知,49(4),60-68。
    張德銳、江啟昱、李伯佳、李俊達、許籐繼、陳順和、蔡秀媛、蔡美錦(2001)。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張德銳、陳輝誠、林秀娟、江啟昱、康心怡、楊士賢、黃柏翔、蔡美錦、鄧玉芬、卓美月、管淑華、高紅瑛、邱馨儀、黃旭鈞、高婉妃、李俊達(2002)。發展性教學檔案。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張德銳、李俊達、蔡美錦、陳輝誠、林秀娟、楊士賢、康心怡、黃柏翔、卓美月、鄧玉芬、管淑華、高紅瑛、邱馨儀、黃旭鈞、高婉妃、江啟昱、張淑娟(2004)。教學檔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景媛、呂玉琴、何縕琪、吳青蓉、林奕宏(2002)。多元思考教學策略對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之影響暨教師專業成長模式之建構。教育心裡學報,33(2),1-22。
    張碧蘭(2002)。國小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全成(1998)。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趨勢研究。研習資訊,15(6),9-29。
    鄒慧英(2002)。教師評鑑與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學檔案。台南師院學報,35,131-154。
    楊馥如(2001)。從「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綱要中美術課程的改變--談美術教師的因應策略。美育,119,91-96。
    楊振昇(1999)。我國教育視導制度之困境與因應。課程與教學季刊,2(2),15-30。
    楊惠琴、吳純萍(2000)。實習教師教學內容知識之內涵及其建構歷程的探討。教育研究資訊,8(6),132-149。
    歐用生(1994)。做一個有反省能力的教師。研習資訊,11(5),1-6。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蔡清華、張麗麗、林能傑(1995)。個人教學檔案在國小實習教師專業成長與評鑑上的應用。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大綱。
    蔡志鏗(2004)。一位實習教師的專業成長故事:臨床視導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宇樑(2000)。國小教師建立教學檔案經驗之個案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6,183-225。
    劉淑雯(2003)。教師建立教學檔案之實務與經驗分享。教師天地,122,32-37。
    賓玉玫、單文經(2000)。學生+老師=?─實習教師的角色認知。臺灣教育,591,2-7。
    謝端榮(1999)。教師成長團體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薛瑞君(2001)。教育專業檔案的建立。國教之友,53(1),30-44。
    蘇振明(2000a)。20世紀美術教育史的回顧與啟示--『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相關思考。美育,117,84-92。
    蘇振明(2000b)。「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相關問題的思考。文教基金會會訊,48,5-7。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饒見維(2000)。如何培養教師之課程設計能力以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教育資料與研究,34,1-17。
    顏慶祥(2000)。我國中學實習輔導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資訊,8(1),98-119。
    顏玉雲(1997)。師範教育的新取向:反省的教學。教育研究(高雄師大),53,39-49。

    二、英文部分
    Dewey,J (1933).How we think: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g to the educative process.Chicago,IL:Henry Regnery Company.
    Freeman,J.J.(1998).The teaching portfolios as a vehicle for professional growth(portfolios).PH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Rosenshine,B.& Furst,N.(1973).The use of direct observation to study teaching.In R.Travers(ed.)Secon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p122~183.Chicago:Rand McNally.
    Shulman, L. S.(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Shulman,L.S.(1992).Portfolios for teacher education:A component of refl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San Francisco.
    Snyder,J.,Lippincott.,A & Bower,D.(1998).The inherent tensions in the multiple uses of portfolios in teacher education.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25(1),45-60.
    Stone,B.A.(1998).Problems,pitfalls and benefits of portfolios.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 25(1), 105-114.
    Wolf, K.,Lichtenstein,G., Stevenson, C.(1997).Portfolios in teacher Evaluation.In J.H.Stronge (Ed.), Evaluating teaching: A guide to current thinking and best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Corwin Press.
    Wolf,K.& Dietz,M.(1998).Teaching portfolio:Purposes and possibilities.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25(1),pp9-22.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