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魏川智
論文名稱: 都市阿美族國小學童的學習歷程、生活適應與認同-以桃園縣一所國小為例
指導教授: 陳祥水
口試委員: 周德禎
陳中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台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Graduated Program of Taiwan Studies for in-service Teacher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阿美族學習歷程生活適應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試圖觀察都市阿美族國小學童在學校與家庭之間,都市與原鄉之間自我認同與學
    習適應情形。分別從原住民學童在都市地區的學校生活適應策略、適應歷程改變情形,探討
    原鄉文化以及都市文化對於學童在學習歷程上的改變情形。
    首先說明都市原住民學童的家庭背景,並從原住民學童的角度探討學童來到都市地區後
    在學校的生活適應情形。接著探討在學校的學習過程,傳統部落文化對於原住民學童學習態
    度的影響,包含了母語的使用、文化習俗的連續以及族群價值的傳遞。接著再延伸到都市文
    化對於學童學習歷程的影響,建構出原住民學童來到都市地區後的學習歷程及自我認同基礎
    模型。
    研究結果顯示,都市阿美族國小學童從原鄉來到都市地區,必須經過適應的過程,並改
    變其學習態度。但是對於習慣都市生活的原住民學童而言,原鄉文化代表著族群的認同與光
    榮,對於生活適應的影響逐漸降低,已成為情感上的歸依。而在都市的學習歷程中,家庭因
    素對於學童的影響最大,因此建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都市阿美族國小學童學習歷程與生活適
    應的必要條件。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和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3 第三節 研究地點簡介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時程 9 第五節 田野論述 13 第二章 社區結構與人口組成 17 第一節 社區結構 17 第二節 人口組成 24 第三節 都市阿美族國小學童家庭背景簡介 30 第三章 學童對學校生活與日常生活的適應 35 第一節 學校課程與作息 35 第二節 學校適應過程 50 第三節 影響適應之因素 61 第四節 都市原住民學童生活適應 74 第四章 都市文化與原住民部落文化對學童學習及認同的影響 83 第一節 都市文化脈絡下的學習經驗 83 第二節 原住民部落文化的認同情感以及對學童學習影響 107 第三節 身份與認同 120 第五章 結論 131 第一節 學童學習歷程與生活適應 131 第二節 族群認同的主觀意識 13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方向 134 第四節 對自我的期許 136 參考書目 137 附錄一 145 附錄二 146

    參考書目
    方宏仁、呂貞瑤
    2002 屏東縣排灣族民族數學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專題研究。

    毛國楠、陳慧娟
    2010 原住民學生家庭背景因素、知識信念與數學學習現況的探討。刊於2010原住民學生數理科教學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頁105-120。臺東:國立臺東大學。

    何美瑤
    2006 從家庭因素探討原住民父母教育觀及學業成就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1: 199-214。

    何惠蘭
    2010臺東縣國小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生活適應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何緯山
    2007 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清山
    2010 原住民學童學習成就表現分析。刊於「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電子報TASA News。http://tasa.naer.edu.tw/10epaper-2-detail.asp?id=23

    呂枝益
    2001 教科書中族群偏見的探討與革新。原住民教育季刊17:34-51。

    李佩芸
    2007 屏東縣學童閩南語教學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李淯竫
    2004 水與土地的交錯—大坵園的土地變革與空間想像。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新民
    2001 課後托育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

    李嫦薇
    2006 從多元文化看臺灣詔安客的族群認同—以雲林縣崙背鄉詔安客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論文。

    沈玉琴
    2007 原住民家庭父職教育方案之設計與評估。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亞磊絲•泰吉華坦/林秋妹
    2007 認識臺灣原住民族—崇嶺隱士玉山精靈布農族。臺北: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卓石能
    2004 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以高雄市原住民國小學生為例。原住民教育季刊35:77-108。

    周德禎
    2001 排灣族教育—民族誌之研究。臺北:五南。

    周德禎
    2001 教育人類學導論-文化觀點。臺北:五南出版社。

    林江義
    1996 談都市原住民的形成與一般生活概況。刊於原住民現代社會適應(二),蔡中涵主編,頁690-701。臺北:教育廣播電台。

    林志勇
    2007 屏東市國小課後補習班與安親課輔班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春鳳
    2008 從豐年祭談原住民之民族認同。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4:101~154。

    林梅香
    2003 從衛生教育觀點探討原住民的健康危害行為。長庚科技學刊2:65-73。

    林麗惠
    2001 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的認知風格、推理表現與問題解決表現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平地國小學童為例。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6:244-268。

    范信賢
    1995 文化霸權的運作機制:對國小教師學校生活世界的探討。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添福主編
    2011 國民小學社會第六冊。臺北: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柯美蓮
    2007 臺東縣國小原住民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
    2005 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性的探索(Cultural Anthropology)徐雨村譯。臺北:桂冠圖書。

    胡蕙萱
    2005 都市阿美族國小的都市經驗與認同。國立清華大學人類所碩士論文。

    范信賢
    1995 文化霸權的運作機制:對國小教師學校生活世界的探討。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右任
    2001和原住民學童玩數學:一個探究數學遊戲與數學態度的質性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永昇
    2004經濟依靠對外籍新娘的意義-田野訪談經驗。暨南大學東南所田野訪談記錄。

    徐敏容
    2004 原住民飲酒行為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14:10-15。

    高強華、戴維揚
    2001 族群融合的新境界-原住民教育文化。臺北:師大書苑。

    張佩瑜
    1997 原住民的都市集居現象及其生活適應-以樹林鎮西山里社區為例。臺灣人文1:157-197。

    張建成
    2000 臺灣地區的鄉土教育。刊於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張建成主編,頁63-102。臺北:師大書苑。

    張善楠、黃毅志
    1997 原漢族別社區與學童學業成績關聯性之因果機制。刊於少數族群和原住民教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東師院學院主編,頁67-78。臺東: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張進淮
    2003 平地學校原住民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以灣美國小(化名)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張雅婷
    2004 實踐的軌跡:安親班教學的脈落化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曉春
    1974臺北地區山地移民調適初步調查研究(上)(下)。思與言11(6):293~313。

    莊英章
    1994 家族與婚姻:台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莊啟文
    2000 都市原住民家長教育價值觀與其對子女教育期望之研究:以四個都市排灣族家庭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陳坤虎、雷庚玲、吳英璋
    2005 不同階段青少年之自我認同內容及危機探索之發展差異。中華心理學刊47(3):249-268。

    陳枝烈
    1996 都市原住民兒童適應問題之探討--二個兒童的晤談。原住民教育季刊1:33-57。

    陳淑麗、曾世杰、洪儷瑜
    2006 原住民國語文低成就學童文化與經驗本位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1(2):147-171。

    陳嘉甄
    2004都市地區客籍學童之客語教學與族群認同之相關因素探究。刊於「客家知識論壇:教育篇-客家教育的啟發」會議論文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編,頁143-160。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陳錫湖
    2000社會文化脈絡在數學教室裡的意涵--東部一所原住民小學的觀察。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華、劉美慧
    1999花蓮縣阿美族兒童的族群認同發展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9:177—226。
    陳麗華
    1999 臺北市阿美族學童族群認同發展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9(3):423-447。
    傅仰止
    2001 都市原住民概說。刊於臺灣原住民史--都市原住民史篇,蔡明哲主編,頁1-49。南投:臺灣文獻委員會。
    黃德祥
    2007 原住民學生數學學習的困境與突破。刊於2007臺灣原住民族教育新思維專輯論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編,頁7-1~7-12。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楊仁煌
    2007文化建構與復振之研究─以阿美族<Pancah>會所文化內涵與核心價值為例。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1: 67-102。
    鈴木質
    1992 臺灣原住民風俗誌。臺北:臺原。
    廖正宏
    1985 人口遷移。臺北:三民書局。

    劉千嘉、林季平
    2008臺灣原住民的回流及連續遷徙-2000 年戶口普查分析。地理學報54:1-25。
    劉佑彰
    2001 都市原住民學童的學習適應問題—傾聽弱勢族群孩子的聲音。國教天地144:34-44。

    蔡春蘭
    2005 都市原住民後代的族群認同-以十二位都市原住民後代為例。國立東華大學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瓊嬅
    2003 現代國家中的族群文化與族群認同─ 台灣族群現象的理論分析。資料取自於http://www.geocities.com/Paris/Cafe/9642/3tsai.html
    鄧淑慧
    1993 學校圍牆外的教室—礁溪鄉桂村中「安親班」之教育人類學民族誌報告。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遲慧敏
    1989 職業婦女的托育現況。社區發展季刊64(): 91-94。
    謝孟穎
    2003 家長社經背景與學生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9:255-287。

    鍾才元、王鳳敏
    1996國小師生對原住民的認知印象及對都市原住民學童的接納態度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8:159-186。
    譚光鼎
    2008 被扭曲的他者-教科書中原住民偏見的檢討。課程與教學季刊11(4): 27-50。
    蘇羿如
    2007 遷移中的臺灣「都市原住民」。社會科學學報15:153-175。

    Hewitt,John P.
    1991 Self and society :a symbolic interactionist social psychology.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chwebel, A. I., Barocas, H. A., Reichman, W. & Schwebel, M.
    1990. Personal adjustment and growth:A life-span approach. Iowa:W. C. Brown Publisher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