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潘月惠
PAN,YUE-HUI
論文名稱: 國小一年級學生實施生活管理課程之行動研究
The Action Research about Life Management Courses Implemented in First Grad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 詹惠雪博士
Hui-Hsueh Chan, Ph. D.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82
中文關鍵詞: 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管理生活管理能力
外文關鍵詞: family education, family life management, life management ability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生活管理不僅對個人習慣及生活經營關係密切,對課業學習及人際關係更是舉足輕重。本研究經家長對學生能力需求問卷調查後,針對飲食、物品收拾、自我學習、日常生活作息等主題,對國小一年級學生實施為期兩個月的生活管理課程。課程規劃涵蓋知識理解、概念分析到實踐運用,配合班級經營、課堂及返家實作等逐步養成學生生活管理能力。研究過程中利用前後測,請家長協助評估學生進步情形,透過觀察、訪談、家長回饋等多面向資料蒐集,呈現學生在生活管理認知、行為及情意的表現。
    根據上述,本研究主要結果與發現如下:
    一、依據需求問卷之調查結果,家長重視的生活管理能力順序為自我學習、日常生活作息、飲食、最後為物品收拾,以此規劃課程方案。
    二、課程安排由知識理解、概念分析到實踐運用,生活管理能力能有效養成。
    三、教學實施運用繪本、網路影片作初步引導,並配合問題討論,而實作的延伸學習讓教學活動更完善充實。
    四、教學實施及檢核需顧及學生家庭個別差異,除運用獎勵制度鼓勵,亦能透過親師合作,讓學生成長。
    五、課程除有效提升學生生活管理能力,對教師班級經營影響明顯,學生在問題解決及同儕關係都有所增進。
    六、研究者經生活管理課程的行動研究,對課程設計的專業、班級經營的規劃都有所成長。
    最後,研究者依研究的發現與結論,對學校行政、教師教學、家庭教育課程綱要、教科書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詞: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管理、生活管理能力


    Abstract
    Life manage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dividual habits and lifestyle management, and it also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learning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wo-month life management courses on diet, tidying up of articles, self-study and daily activities were carried out on first graders after the questionnaire of parents' demand for student abilities was conducted. The curriculum planning covered from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on, concept analysis to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an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of class and home practice, the life management abilities of students were gradually cultivated. Pre-test and post-test were adopted to request parents to evaluate the progress that students had made. Moreover,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uch as observation, interviews and feedback from parents, students' cognitive, behavioral and affective performance on life management was presented.
    The main results and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I. The results of the demand questionnaire showed that life management abilities parents valued the most was the habit of self-study, followed by daily activities, diet habits and tidying up of articles, and courses on life management abilities for first graders were plann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II. Curricular arrangement that covered from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on, concept analysis to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effectively developed life management abilities.
    III. Picture books and Internet videos were adopted for primary instruction along with discussions and practice to make instruction activities more complete and substantial.
    IV.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families shall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during instruction and examin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an incentive system, parents could cooperate with teachers to help students make progress.
    V. In addition to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life management abilities of students, the courses had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and peer relationship were improved.
    VI. The action research of the life management courses made the researcher of the study grow in the aspects of expertise in curriculum design and planning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suggestions related to school administration, instruction of teachers, syllabus of family education, textbooks and future research for reference.

    Keywords:family education, family life management, life management ability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7 第三節 名詞釋義…………………………………………………………………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家庭教育的意涵與推展……………………………………11 第二節 學校實施家庭教育的課程與教學……………………23 第三節 生活管理之相關研究…………………………………………5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3 第一節 採取行動研究的理由 ………………………………………63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研究架構 ………………………………………65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人員 ………………………………………………70 第四節 教學方案設計 ……………………………………………………74 第五節 資料蒐集及處理 ………………………………………………8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91 第一節 生活管理課程實施歷程……………………………………91 第二節 學生生活管理能力的表現………………………………164 第三節 教師的省思及專業成長……………………………………1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87 第一節 結論………………………………………………………………………187 第二節 建議………………………………………………………………………191 參考文獻…………………………………………………………………………………197 壹、中文部分 ………………………………………………………………………197 貳、日文部分…………………………………………………………………………202 參、西文部分 ………………………………………………………………………202 附錄………………………………………………………………………………………203 附錄一 生活管理課程方案教學活動設計……………203 附錄二 國小一年級學生日常生活管理能力需求調查(正式問卷)…………258 附錄三 國小一年級學生日常生活管理能力需求調查問卷之主題與能力表現內容261 附錄四 家長對孩子生活管理能力評估(前測)………………………263 附錄五 家長對孩子生活管理能力評估(後測)………………………265 附錄六 生活課程之家長通知單…………………………………………………267 附錄七 教學觀察表(教學者)……………………………………………………268 附錄八 教學觀察表(同儕較師)…………………………………………………269 附錄九 學生訪談大綱……………………………………………………………270 附錄十 家長回饋單………………………………………………………………271 附錄十一 教學省思記錄表…………………………………………………………272 附錄十二 兒童發展評估表(修訂版)評估紀錄-自理項…………………………273 附錄十三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目標檢核-自理與居家生活能力…………………275 附錄十四 國民教育幼兒班幼兒自理能力、常規及人際互動技巧發展紀錄表…280 附錄十五 小一新生應具備能力問卷之生活作息及自理能力,常規適應方面問題需 求………282

    参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天下雜誌 (2006)。家庭教育──贏的起點。台北:何琦瑜主編。
    王明玲(2011)。新加坡學校家庭教育計畫實施與啟示。家庭教育季刊。20, 2-5。
    王財印(2004)。產婆法與發問技巧。載於王財印、吳百祿、周新富等人編著,教學原理(157-17 0頁)。臺北市:心理。
    王連生(1989)。親職教育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王琤惠(2010)。學校實施家庭教育課程對國中階段青少年與父母關係之影響-以親子關係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臺北市。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2010)。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人民網。檢索日期:2013年10月25日。取自:http://acwf.people.com.cn/BIG5/11039471.html
    台北市家庭生活教育推廣協會 (2001)。日本家庭生活教育考察之旅成果報告。臺北市。
    朱芷君(2007)。食育革命—日本小學生的微笑餐桌。康健雜誌,101,242-245。
    任桂滿 (2005)。家庭教育的概念分析。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6。檢索日期:2013年9月15日。取自:http://society.nhu.edu.tw/e-j/46/46-30.htm
    何琦瑜(2006)。新加坡打造「親家庭環境」。載於何琦瑜(主編):家庭教育,贏的起點(32-41頁)。台北市:天下雜誌。
    何琦瑜、陳雅慧(2006)。家庭,未來的挑戰。載於何琦瑜(主編):家庭教育,贏的起點(18-26頁)。台北市:天下雜誌。
    何澍(2000)。討論教學法。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檢索日期:2013年10月13日。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8784/?index=11
    李玉貴(2001)。以「圖書」「故事」「書」培養寫作能力。研習資訊,18(5), 5-23。
    李淑娟(1996)。家庭生活的經營。載於賴保楨、杜政榮、唐先梅、林銳敏、張德聰、林達聰、陳玟秀、李淑娟、劉家年編著:家庭生活概論( 189-229頁)。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台北:五南。
    吳秋鋒、官湘玲、林玲、陳櫻元、黃劍陽 ( 2005)。國民小學實施家庭教育課程內涵與策略之研究。載於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編),第102期國小校長儲訓班專題研究(203-220頁)。臺北: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吳瑀嫺(2010)。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與父母教養類型之關聯(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臺北市。
    協康會(2010)。兒童發展評估表(修正版)-評估手冊。臺北,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周文敏(2005)。「創造性圖畫書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與繪畫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周麗端(2004)。美國的家庭生活教育。健康婚姻與家庭國際研討會會議手冊(349—370頁)。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林如萍(2003)。我國家庭教育發展之展望-知識體系之建構。家政教育學報,5,121-154。
    林如萍(2005)。家庭資源管理的發展。林如萍、周麗端、徐光達、柯澍馨、唐仙梅編著:家庭資源與管理(4-40頁)。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秀錦、王天苗(2004)。幼兒入學準備能力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6,89-108。林明良 (2005)。論述家庭教育。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9。檢索日期:2013年9月15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9/49-73.htm
    林淑玲(2003)。家庭教育的概念分析。載於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著。家庭教育學(57-97頁)。嘉義:濤石。
    林淑玲、黃秀珠(2003)。家庭教育的基礎—中小學家庭教育課程之內涵探討。師友,438,20-25。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五南。
    柯順議 (2004)。以學校為本位家庭教育方案之實施與評估:以親子關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1996)。學前教育課程指引。檢索日期:2103年9月17日。
    取自: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level-of-edu/preprimary/kg_guide_chi.pdf
    孫玉梅 (2013)。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教出守規矩、有創意、懂得團隊合作的好孩子。台北:野人文化。
    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2004)。嬰幼兒早期療育課程綱要:評估手冊。台北: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高淑清(2000)。美國地區家庭教育相關研究回顧。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教育學(321-349頁)。台北:師大書苑。
    高淑清(2001)。家庭生活教育與社區資源。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生活教育(83-116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高淑清(2004)。家庭教育與方案推展之多元思維模式芻議。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多元化的家庭教育(41-67頁)。臺北:師大書苑。
    郭美女(2004)。九年一貫生活課程所衍生問題之探究-以「藝術與人文」實施現況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5(1),97-126。
    張清濱 (2009)。教學原理與實務(46-98頁)。台北:五南。
    張瑋琦(2013)。走在消費者之前的JA。農訓雜誌,277,16-19。
    張鈿富、王世英、葉兆祺(2007)。美日德法英國家教育政策分析。教育資料集刊,36,121-152。
    張燕文(2007)。繪本應用於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台南市。
    教育部 (1990)。家庭教育工作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學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自理及居家生活能力(教師用)。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a)。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1)。幼稚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1a)。家庭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1b)。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家政教育議題。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1c)。100學年度國民教育幼兒班教師參考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家庭教育法施行細則。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 a)。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3)。家庭教育年-愛我們的家教育論述。檢索日期:2013年10月3日。取自:http://moe.familyedu.moe.gov.tw/front/bin/ptdetail. phtml?Part=12120044&PreView=1
    畢誠(1994)。中國古代家庭教育。臺北市:台灣商務。
    莊明貞 (1999)。「兩性教育」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綱要之規畫。教育研究資訊,7(4),28-47。
    許美瑞(2001)。家庭生活教育的本質。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生活教育( 1-28頁)。臺北:師大書苑。
    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
    曾端真(1993)。如何關心你的子女。台北市:天馬。
    曾端真(2006)。學校與家庭教育。載於台北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推行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參考材料【國高中篇】( 22-25頁)。臺北縣:教育局。
    黃光雄 (1996)。教育導論。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臺北:漢文。
    黃迺毓(1988)。家庭教育。台北:五南。
    黃迺毓(2004)。家庭生活教育的本質。載於黃迺毓、周麗端、鄭淑子、林如萍、陳若琳、唐先梅等編著:家庭生活教育導論(3-25頁)。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迺毓、郭筱雯(2004)。大陸、港、澳家庭生活教育初探。健康婚姻與家庭國際研討會會議手冊(287—304頁)。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黃富順(2003)。家庭教育法的研訂、內容及特色。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教育學(1-24頁)。台北:師大書苑。
    黃意舒(1992)。我國社會變遷中家庭教育的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3,381-396。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楊思偉(2004)。本土化與全球化課題之實踐—以日本社會科課程為例分析。「流變、重塑與再現:多元視角下的全球與地方」研討會。新竹市,國立新竹師院。
    楊思偉(2006)。日本推動新課程改革過程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2(1),29-58。
    葉連祺(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基本能力轉化。教育研究月刊,96,49-63。
    詹令后 (2007)。台灣家庭教育政策之發展─過去、現在與未來。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61。檢索日期:2013年9月15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1/61_68.htm
    詹建富(2011年5月9日)。4歲以後兒童自理能力 台灣輸美國。聯合新聞網。
    檢索日期:2013年04月26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509/2/2r75m.html
    廖永靜(2005)。國民小學的家庭教育。教師之友,2(46),21-32。
    臺北縣政府(2006)。臺北縣高級中等學校以下推行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參考教材【國小篇】。臺北:臺北縣政府。
    趙麗榮(2013)。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 教出堅強、獨立、寬容、節約好孩子。台北:野人文化。
    趙麗榮&愛立方專家顧問團(2013 a)。美國媽媽這樣教自信:教出樂觀、勇敢、有主見、自主學習的好孩子 。台北:野人文化。
    廖鳳池(1993)。小學如何加強親職教育工作。諮商與輔導,90,34-37。
    劉靜怡(2000)。臺北地區國小六年級兒童家庭生活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歐用生(1990)。課程改革。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哲華(2006)。國小學童書包管理、學習態度與生活管理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駱慧雯(2012年9月26日)。小學生做家事能力差 受傷比例升高。華人健康網。
    檢索日期:2013年05月11日。取自: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225
    鄭婷尹(2010)。小一新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0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台北:心理。
    蔡秋雄(2003)。家長學校--參訪廣州第十六中學親職教育的省思。師友,428, 72-75。霍利婷(2008)。新加坡學校家庭教育計畫。外國中小學教育,7,57-60。
    簡紅珠(2000)。練習教學法。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檢索日期:2013年10月13日。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3929/?index=1
    羅美慧(2005)。圖畫書創意教學策略對兒童藝術創造力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蘇振明(2002)。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載於徐素霞(主編):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覽(13-15頁)。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貳、日文部分
    文部科学省 (2008)。小学校学習指導要領。檢索日期:2013年09月25日。取自: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youryou/syo/index.htm
    文部科学省(2009)。教育振興基本計画。檢索日期:2013年09月25日。取自:http://www.mext.go.jp/a_menu/keikaku/index.htm
    文部科学省(2010)。『家庭教育手帳―ワクワク子育て』。檢索日期:2013年09月25日。取自:
    http://www.mext.go.jp/a_menu/shougai/katei/2006_techou/ mokuji.htm#2
    文部科学省網站 (2013)。幼児教育・家庭教育。檢索日期:2013年10月15日。取自:http://www.mext.go.jp/a_menu/01_b.htm

    參、西文部分
    Chen KL & Tseng MH.* (2010)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in daily function between
    Taiwanese and American children. an oral presentation at 2010 Annual Conference &
    Expo held in Orlando, Florida from April 29-May 2 and Pre-Conference Institutes on
    April 28.*corresponding author,
    Coon, B (1938).Some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teaching of hom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 report of a series of conferences with a group of college teacher Miscellaneous
    Bulletin 2119 ).Washinton,DC: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Office of Education.
    Gall, M. D.,& Gillett, M. (1981).The discussion method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19, 98-103.
    Piaget & Garcia,R.(1974).Weight and Its Compositions with Spatial Dimension,
    Understanding Causality, p85~94. New York : W.W. Norton & Company. Raths, L. E., Harmin, M., & Simon, S. B. (1978). Values and teaching: Working
    with values in the classroom. Columlus: Chares E. Merrile Pub. Co. (2nd ed.). Thomason, J., & Arcus, M. (1992). Family life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Family Relations, 41, 3-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