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女性早期活在傳統的社會規範裡,他們沒有自主權,沒有發言權,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教育的普及,客家女性在家庭裡的地位有所提升,女性主義更帶動客家女性開始思考「自我」存在的意義。女性生命周期的三個最重要的階段就是爲人女,爲人妻,和爲人母階段。女性可能單一的也可能是同時扮演著這些角色,而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心路歷程。
本創作研究將以「客家子女」、「女性」與「家庭」為三大主軸來探討:
一、 探討客家子女與土地的關係:
客家子女尤以客家女性,與土地的關聯甚至比男性更加密不可分,筆者自幼身長在山村,無可避免需要從事部分農事勞動工作,本創作研究便嘗試以筆者自身經驗來探討客家女子與土地的關係。
二、 探討女性的生命歷程與家庭:
本創作研究跨越年限頗長,筆者也從為人女的階段跨入為人妻的階段,並且在協助教養他人子女的機會中,體驗為人母的角色,因此筆者將這些體悟列為創作目的之一。
三、 「自我」的心靈探索:
即使身為現代客家女性,拜時代變遷觀念改革之賜,客家女性已不像過去那般委曲求全,但仍無可避免遭受部份傳統價值觀的束縛,以及來自家庭生活的種種壓力,在這些壓力之外,更需要冷靜思考「自我」的存在意義。
關鍵字:客家、女性、家庭
In the early days, Hahka ladies were locked in the old traditions, they didn’t have self-rights and were not allowed to have speaking rights in the society or family. But now time has changed and education has become more popular for woman, Hahka ladies family position is raising up, the modern Woman Rights has also helped these ladies to start to think about Themselves.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stages in a woman’s life which are as a daughter, as a wife, and as a mother. A woman could play one or more than one of those three roles at once. Each role contains different story.
My research is focused on “Hahka children”, “woman”, and “family”: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hka children and land:
Hahka ladies have even more strong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farm than man. I grew up in a hilly farming town, I always have to help to do some farm work,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my own experience to discuss Hahka children and land relationship.
2. Woman’s life cycle and family:
This research covers quiet long ages, I am also from a daughter’s position going to be a wife, and also teaching children through my career, which lets me have chance to understand a mother’s r role. So I decide to put my own experience into my art research.
3. “self” soul discovery:
Even though now is a modern age, time has changed lots of human ideas, Hahka ladies are different with the ancient woman, they can have their own voice now, but in some ways they are still tied up with some old traditions and family pressure. Modern Hahka woman has to calm down and think about Herself under stress.
Key words: Hahka, woman, family.
一、中文書目
王秀滿譯(2006)。最新現代藝術批判(重譯版)。台北:韋伯文化。Pam Meecham‧Julie Sheldon, Modern Art:A Critical Introduction.
朱侃如譯(2007)。榮格心靈地圖。新北市:立緒文化。Murray Stein(1998), JUNG’S MAP OF THE SOUL.
朱恩伶、石大青譯(2005)。她─身體的故事(初版)。台北市:女書文化。Cortney Davis, I KNEW A WOMAN:The Experience of the Female Body.
吳咏梅譯(2004)。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終結(初版)。北京:商務印書館。上野千鶴子。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終結。
吳建芝(2011)譯。女性、母性、慾望無止盡的「成為女性」(初版)。高雄市:無境文化。Jacques Andre(無),Le deuenir-bemme sans bin.
吳瑪俐譯(2000)。點線面(再版)。台北市:藝術家。Kandinsky, Punkt und Linie zu Fläche.
吳瑪俐譯(2006)。藝術的精神性(11版)。台北:藝術家。Kandinsky, Uber das Geistige in der Kunst.
李長俊譯(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二版)。台北市:雄獅圖書。Rudolf Arnheim,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a psychology of the creative eye.
李銀河(2009)。生育與村落文化(初版)。內蒙古: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周麗瑞、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編著)(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初版)。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柯適中(2013)。界域─柯適中2013作品集互滲‧穿越‧逃離(初版)。台中市: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紀宗仁(2002)。紀宗仁畫集(初版)。台北市:世華藝術中心。
高千惠(策展)(2005)。女人香─東西女性形象交流展(初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張典婉(2004)。台灣客家女性(初版)。台北市:玉山社。
梁錦鋆譯(2012)。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二版)。台北市:遠流出版。Herbert Read, The Meaning of Art.
陳銀輝(2002)。陳銀輝畫集(初版)。台北市:世華藝術中心。
游惠貞譯(1995)。女性,藝術與權力(初版)。台北市:遠流出版。Woman, Art, and Power and Other Essays.
馮錦松(2002)。新屋家大夥房(初版)。屏東內埔:六堆印刷。
黃才郎(發行)(2005)。竹凳的移動─李錦繡紀念展(初版)。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廖婉如譯(2010)。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台北市:心靈工坊。James A. Hall, M.D. Jungian Dream Interpretati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Practice.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1985)。說文解字注。新北市:漢京文化。
謝鴻均等譯(1998)。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擴充論述(I)(初版)。台北市:遠流出版。
二、論文與期刊
孟慶媛(2000),馬克‧托貝─融合東西藝術精神的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崇慧,〈布列東的娜底雅─超現實主義〉,《師大學報》,47卷第1期,2002年。
邱稚惠(2007)。回春樂園-喚醒潛意識心靈記憶之影像創作。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陸緋雲(2002)。性別與族群─客家婦女社會地位的反思與初探。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
曾曬淑,〈女性主義觀點的美術史研究〉,《人文學報》,第十五期,1997年
游美惠、易言嬡,〈男性/陽剛特質(masculinity)& 女性/陰柔特質(femininity)〉,《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十八期,2002年。
劉敏貞(2011)。台灣客家女性諺語中的文化意涵研究。台北:台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台灣文化所碩士論文。
蔡宜娟(2011)。母女間的親密與衝突:新世代客家女性的婚姻態度。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
謝淑玲(2003)。傳統客家客家諺語中有關婦女美德、角色與地位初探。桃園:第三屆「客家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三、網路資訊
ARTSPY藝術眼。http://www.artspy.cn/html/index.shtml
小畫廊。http://showgallery166.blogspot.tw/2013/02/126224.html
全球華人藝術網。http://blog.artlib.net.tw/author_personal.php?ename=YHC
全球藝評。http://artmagazine.com.tw/ArtCritic/article183.html
色影無忌。http://vision.xitek.com/famous/201108/04-68465.html
非池中藝術網。http://artemperor.tw/talks/153
首度藝術中心。http://www.capitalart.com.tw/index.asp
郭佳馥(2004)。現代台灣客家女性。行政院客家委員會。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7758&ctNode=479&mp=1
湯震(2009)。堯舜禹的後裔姓氏概述。湯氏會社。http://www.tangshi.org/view.php?file=show&contentid=3078
視覺素養學習網。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index.html
雄獅美術知識庫。http://km.lionart.com.tw/DictView.aspx?id=5745
董建明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a81570101d325.html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
網易新聞。http://news.163.com/07/1201/07/3UK1K9H9000120GU.html
藝術天堂。http://life.fhl.net/Art/art/art_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