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琪曄 CHEN,CHI-YEH |
---|---|
論文名稱: |
臺灣閩南語”一下”的語法研究及其教學應用 A Study On The Grammar of Taiwan Southern Min “Yi Xi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
指導教授: |
鄭縈
Cheng,Ying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0 |
中文關鍵詞: | 閩南語 、一下 、語義 、語法 、教學 |
外文關鍵詞: | 閩南語, 一下, 語義, 語法, 教學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閩南語「一下」在《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網路版將其分有三義,首先是表示極短的時間或是短時間的動作,例如:「小等一下」;再者是相當於華語「一……就……」的「一下……就……」的構式,亦即示兩個動作間的連續狀況,例如:「老母一下死,囡仔就大聲吼」;最後是相當於華語「得」,例如:「氣一下袂講話」。詞性為動詞後綴、副詞及助詞,這多義、多用途的「一下」,令人好奇而有深入探究之機,本文將以「採樣、判讀、歸納整理、方言比較、描寫」等步驟,以共時方法,先於《台語文語詞檢索》等採取「一下」例句,再進行判讀、歸納整理其句法結構,最後進行「一下」探討、描寫。
臺灣閩南語「一下」在語義上,以謝芳怡(2007)將華語「一下」分為「動量」、「時量」、「減弱、緩和」三類為基礎,探討臺灣閩南語「一下」表示「動作量」,如「拍一下」;「時間量」,如表瞬間「到中廳聽著人摔倒 ê 聲,一下續恬恬。」、狀聲詞「被黑槍『碰』一下」、表一段時間如「坐一下」;表示「緩和」的語用,如「拜託一下、借問一下」;另外增加臺灣閩南語「一下」表示構式「一下……(就)……」,如「船一下搖,逐家就開始暈船」,此構式是連續事件,且有前因後果以及具肯定形式,因此有緊隨性、因果性、易成性;表結果的「一下+S」構式,如「我痛一下大聲嚷、大聲叫」,如同華語「得」。
臺灣閩南語「一下」在語法探討上,鄭縈(2012)提到語法位置分別為「動詞之後(V+X)」如「拍一下」、「動詞之前(X+V)」如「一下續恬恬。」、「動賓之間(V+X+O)」如「ia̍t(招) 一下手」,另外再加上「一下仔飛懸,一下仔飛下」這種「一下(仔)……一下(仔)……」關聯詞語,並即時與華語做比較如:1臺灣閩南語「kā」的功能相當於華語的「把」,但兩者偏好的結構並不同;2臺灣閩南語不加時貌助詞「了、著、過」;3重疊式的不同。
根據語義、語法的探討,臺灣閩南語「一下」在句型教學架構分析與探討中,綜合「台語文語料庫」、「新竹市國民小學閩南語教材出現頻次」、「新竹市國民小學閩南語教學排序」以及「研究者建議的教學排序」,對臺灣閩南語「一下」的教學建議為「動作量>時間量>緩和之用>『一下……(就)……』>表結果的『一下+S』」。
本文為臺灣閩南語「一下」呈現了更為精密的解釋與教學語法的建議,期望能為日後的使用者更正確、清楚的運用,也替《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辭典》提供了修正的方向,但研究時,發現「等一下」已成為一個詞彙,其詞彙化是可以進一步去探討;臺灣閩南語「整理一下」與「整理理le」有其類似點,故可進一步探討動詞重疊式;「bat一下啥」、「你知一下啥」、「做一下」等等的「一下」,是指一個、全部還是無義的虛詞,也是值得探討的部分;最後在語法教學的部分,除了以「新竹市國民小學閩南語教材」為討論範籌外,建議可以從真平版、康軒版、南一版和全教會選編版等著手分析,上述現象目前尚未解決,實為遺珠,有待日後進一步研究。
臺灣閩南語「一下」在《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網路版將其分有三義,首先是表示極短的時間或是短時間的動作,例如:「小等一下」;再者是相當於華語「一……就……」的「一下……就……」的構式,亦即示兩個動作間的連續狀況,例如:「老母一下死,囡仔就大聲吼」;最後是相當於華語「得」,例如:「氣一下袂講話」。詞性為動詞後綴、副詞及助詞,這多義、多用途的「一下」,令人好奇而有深入探究之機,本文將以「採樣、判讀、歸納整理、方言比較、描寫」等步驟,以共時方法,先於《台語文語詞檢索》等採取「一下」例句,再進行判讀、歸納整理其句法結構,最後進行「一下」探討、描寫。
臺灣閩南語「一下」在語義上,以謝芳怡(2007)將華語「一下」分為「動量」、「時量」、「減弱、緩和」三類為基礎,探討臺灣閩南語「一下」表示「動作量」,如「拍一下」;「時間量」,如表瞬間「到中廳聽著人摔倒 ê 聲,一下續恬恬。」、狀聲詞「被黑槍『碰』一下」、表一段時間如「坐一下」;表示「緩和」的語用,如「拜託一下、借問一下」;另外增加臺灣閩南語「一下」表示構式「一下……(就)……」,如「船一下搖,逐家就開始暈船」,此構式是連續事件,且有前因後果以及具肯定形式,因此有緊隨性、因果性、易成性;表結果的「一下+S」構式,如「我痛一下大聲嚷、大聲叫」,如同華語「得」。
臺灣閩南語「一下」在語法探討上,鄭縈(2012)提到語法位置分別為「動詞之後(V+X)」如「拍一下」、「動詞之前(X+V)」如「一下續恬恬。」、「動賓之間(V+X+O)」如「ia̍t(招) 一下手」,另外再加上「一下仔飛懸,一下仔飛下」這種「一下(仔)……一下(仔)……」關聯詞語,並即時與華語做比較如:1臺灣閩南語「kā」的功能相當於華語的「把」,但兩者偏好的結構並不同;2臺灣閩南語不加時貌助詞「了、著、過」;3重疊式的不同。
根據語義、語法的探討,臺灣閩南語「一下」在句型教學架構分析與探討中,綜合「台語文語料庫」、「新竹市國民小學閩南語教材出現頻次」、「新竹市國民小學閩南語教學排序」以及「研究者建議的教學排序」,對臺灣閩南語「一下」的教學建議為「動作量>時間量>緩和之用>『一下……(就)……』>表結果的『一下+S』」。
本文為臺灣閩南語「一下」呈現了更為精密的解釋與教學語法的建議,期望能為日後的使用者更正確、清楚的運用,也替《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辭典》提供了修正的方向,但研究時,發現「等一下」已成為一個詞彙,其詞彙化是可以進一步去探討;臺灣閩南語「整理一下」與「整理理le」有其類似點,故可進一步探討動詞重疊式;「bat一下啥」、「你知一下啥」、「做一下」等等的「一下」,是指一個、全部還是無義的虛詞,也是值得探討的部分;最後在語法教學的部分,除了以「新竹市國民小學閩南語教材」為討論範籌外,建議可以從真平版、康軒版、南一版和全教會選編版等著手分析,上述現象目前尚未解決,實為遺珠,有待日後進一步研究。
甘智林 2005 <帶賓”V+一下1、V+一下2”格式的語序問題>,《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6卷第1期:P176~178。
朱軍2010 《漢語構式語法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呂叔湘 1999 《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秀萍 2007 <說”一下”>,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李珊 2003 《動詞重疊式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李櫻 1999 《臺灣話的語尾助詞:言談語用的分析》。台北市:文鶴出版社。
肖奚強 2009 《外國學生漢語句式學習難度及分級排序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國光、張林林2003《現代漢語語法理論與方法》。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頻 2008 <論”一下”>,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張衛國1992 《現代漢語實用語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曹保平2000 <母語教學語法的定位>,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陳玉華2000 <漢語願動詞「可以」之教學語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陳立芬 2002 <現代漢語副詞「才」與「就」的教學語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陳光 2003 <准形態詞”一”和現代漢語的瞬時體>,《語言教學與研究》第5期。
楊秀芳1991 《臺灣閩南語語法稿》。台北市:大安出版社。
劉丹青2001《試談漢語方言語法調查框架的現代化》,漢語語法研究和探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 1996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鄧守信 2009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台北市:文鶴出版社。
鄭縈 、曹逢甫1995 <閩南語「ka」用法之間的關係>,臺灣閩南語論文集,台北:文鶴出版社。
鄭縈 2009 <特殊的關聯詞語與構式語法 >,第十屆全華語言學研討會(NCL10),桃園元智大學,11月27-28日。
鄭縈 2011 <複合並列連詞”一會(兒)……一會(兒)……”的形成>,第七屆海峽兩岸漢語語法史研討會,浙江師範大學,8月18-19日。
鄭縈 2012 <閩南語短暫義時段詞初探>,第九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10月5-6日。
鄭縈、謝職全 2010<客語小稱詞與數量詞的搭配>,漢藏語言研究四十年。
謝芳怡 2007 <漢語「V一下」格式的探索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謝美鈺2007 <國小語文科教材能願動詞「能」之教學語法>,新竹: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蘇宗德1987 <句型教學與語文教育的關係──聆聽「國小國語課本句型分析」有感>,《華文世界》,第467期,29-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