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朱秀麗
CHU.SHIN-LI
論文名稱: 從語法出發的朗讀教學研究--以台中縣新平國小四年義班學生為例
指導教授: 黃陶陶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0
中文關鍵詞: 語法朗讀教學朗讀語文領域
外文關鍵詞: syntax, (oral) reading instruction, oral) reading, language domain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是由語法出發的朗讀教學研究,以研究者任教學校四年級三十二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在研究過程中,透過問卷、錄影、錄音、學生訪談、學生作品、協同伙伴間對話以及省思札記等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指導小朋友朗讀文章或課文,這些課文文章除了分段外,都是由句子組成,所以指導學生各類文章的讀法,是朗讀指導的基本功夫。句子中的停頓、輕重音與句子的結構語法有關,其中有所謂的語法重音,與主語、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及疑問代詞有關,所以,研究者嘗試從語法出發,從各類句子的教學開始,來指導學生朗讀國小課本內出現的各種文體。
    基此,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在對學生影響部分:
    (一)透過教學,學生能正確朗讀四種句類的語法停連與感情停連。
    (二)透過教學,學生在朗讀時能正確掌握句子中的輕聲。
    (三)透過教學,學生在朗讀時,除掌握輕聲外,進一步掌握語法重音與強調重音。
    (四)透過教學,學生在朗讀時能掌握各種文體的主題內涵。
    (五)透過教學,學生在朗讀詩歌時,突出詩歌語言的節奏與韻律美。
    二、在教師反省與成長部分:
    (一)教學是不斷反省、修正、行動的歷程。
    (二)提供朗讀教學情境,經營一個讓孩子勇於嘗試、勇於表達的學習氣氛。
    (三)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與示範,有助於學生朗讀能力發展。
    朗讀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朗讀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加藝術鑑賞力,並可陶冶性情,培養對語言詞彙細緻入微的體味能力。本研究因時間與人力限制,所研究的內容與範圍可能不夠完善,建議未來可以或採取單一個案進行朗讀教學的行動或實驗研究,或是向上延伸至以國小其他年級為研究對象,或開發語法教學的其他領域,讓朗讀教學能更加完整的呈現。

    關鍵詞:語法、朗讀教學、朗讀、語文領域


    Abstract
    This paper inquired the oral reading at the angle of syntax with the subjects comprised of 32 Grade-4 students whom the researcher teach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is study,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were conducted via questionnaires, video recording, tape recording,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students’ works, dialogues among the collaborated partners and reflection letters.
    The students were instructed to read articles or texts aloud. In addition to paragraphing, the texts and articles were comprised of sentences; therefore, it was the fundamental of oral reading to instruct students the manners to read various articles. In fact, the punctuation and accentuation relate to the syntax. Amidst, the syntactical accentuation associates to subject, predicate, attributive, adverb and interrogative pronoun. Consequently, the researcher attempted to inquire the issue via syntax. Employing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various sentences, the researcher instructed students to read a variety of texts in the elementary textbooks.
    Accordingly, this study acquir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Impacts on the students
       (1) Students are able to read accurately the syntactical and affective punctuation of 4 kinds of sentences via instruction;
       (2) Students are able to realize the light sound of sentences as reading via instruction;
       (3) Students are able to realize the syntactical stress and to accentuate the stress in addition to light sound realization as reading via instruction;
       (4) Students are able to grasp the themes and contents of various texts as reading via instruction; and
       (5) Students are able to highlight the beauty of rhythm and cadence in poetry and lyrics as reading them via instruction.
    2. Reflection and growth of teachers
       (1) Teaching / Instruction is a process of constant reflection, modification and action;
       (2) It is a teacher’s duty to offer children a situation proper for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to manage a learning atmosphere for children to try and express bravely; and
       (3) The proper instruction and demonstration shall be given to children for aiding them in developing the ability to read.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was confronted with some problems and hereby acquired some learned experience via problem solving.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instructional process and the findings of study, the researcher hence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to other researchers desiring to improve instructions and to be involved in relevant studies in the future as the direction to ponder upon and as the reference to the instructional applications and the future studies as well.
    Reading aloud is a critical form of the oral communications. It can advance the ability to read, increase the capacity for artistic appreciation, cultivate the disposition and educate people with the capability in vocabulary and language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manpower and time, this paper might not include all that should be studied and inquired concerning the content and extent. The future studies may engage in the action study or experimental study with a single subject for the oral reading research, or may extend the range of subjects to other grades in elementary schools, or may develop other domains relating to syntactical instruction, which may present the complete countenance of reading instruction.
    Key words: syntax, (oral) reading instruction, (oral) reading, language domain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朗讀與語文教學 6 第二節 國小朗讀教學現況 8 第三節 語法與朗讀教學 12 第四節 朗讀的相關研究 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8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28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研究人員 35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檢核 37 第四章 教學實踐歷程 40 第一節 輕聲字教學 40 第二節 句類教學 49 一、陳述句教學 50 二、疑問句教學 65 三、祈使句、感嘆句教學 81 四、嘆詞句、擬聲詞句教學 96 第三節 文體教學 113 一、記敘文體-敘事教學 113 二、記敘文體-記人教學 130 三、抒情文體教學 142 四、說明文體教學 154 五、應用文體教學 166 第四節 新體詩教學 182 第五章 教學成效與省思 196 第一節 學生學習成效 196 第二節 學生的學習態度與省思 20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206 第一節 結論 206 第二節 建議 211 參考資料 214 表 次 表2-1 發音與語調常見問題 11 表2-2 朗讀教學之文獻研究 26 表3-1 朗讀教學計畫大綱 33 表3-2 各種原樣資料編碼代表意義 39 表4-1 朗讀教學活動設計-輕聲字教學 40 表4-2 學習單評量與分析-輕聲字教學 46 表4-3 學習單填答結果-輕聲字教學 48 表4-4 朗讀教學活動設計-陳述句教學 50 表4-5 學習單評量與分析-陳述句教學 59 表4-6 學習單填答結果-陳述句教學 63 表4-7 朗讀教學活動設計-疑問句教學 66 表4-8 學習單評量說明與分析-疑問句教學 75 表4-9 學習單填答結果-疑問句教學 79 表4-10 朗讀教學活動設計-祈使句、感嘆句教學 81 表4-11 學習單評量與分析-祈使句、感嘆句教學 90 表4-12 學習單填答結果-祈使句、感嘆句教學 94 表4-13 朗讀教學活動設計-嘆詞句、擬聲詞句教學 97 表4-14 學習單評量說明與分析-嘆詞句、擬聲詞句教學 107 表4-15 學習單填答結果-嘆詞句、擬聲詞句教學 111 表4-16 朗讀教學活動設計-記敘文體-敘事教學 113 表4-17 學習單評量與分析-記敘文體-敘事教學 123 表4-18 學習單填答結果-記敘文體-敘事教學 127 表4-19 朗讀教學活動設計-記敘文體-記人教學 130 表4-20 學習單評量說明與分析-記敘文體-記人教學 136 表4-21 學習單填答結果-記敘文體-記人教學 140 表4-22 朗讀教學活動設計-抒情文體教學 142 表4-23 學習單評量說明與分析-抒情文體教學 149 表4-24 學習單填答結果-抒情文體教學 152 表4-25 朗讀教學活動設計-說明文體教學 155 表4-26 學習單評量說明與分析-說明文體教學 161 表4-27 學習單填答結果-說明文體教學 164 表4-28 朗讀教學活動設計-應用文體教學 166 表4-29 學習單評量說明與分析-應用文體教學 174 表4-30 學習單填答結果-應用文體教學 180 表4-31 朗讀教學活動設計-新體詩教學 183 表4-32 學習單評量說明與分析-新體詩教學 191 表4-33 學習單填答結果-新體詩教學 194 表5-1 前測問卷統計表 196 表5-2 後測問卷統計表 198 表5-3 教學成效 200 表5-4學生學習態度與心得 201 圖 次 圖3-1 研究流程 29 附錄 附錄一 給家長的一封信 217 附錄二 朗讀教學課程學習前問卷 218 附錄三 朗讀教學 課程學習後問卷 219 附錄四 學生朗讀教學學習後量表 220

    參考資料
    一、參考書目
    尤素曼(2001)。國中現代散文朗讀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宇紅(2002)。朗讀技巧。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吉姆‧崔利斯(2002)。朗讀手冊。(沙永玲、麥奇美、麥倩宜譯)台北:天衛文化(原著出版年:1979年)。
    朱自清(1924)。朱自清全集。台北:世一文化。
    何三本(1997)。說話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吳明清(200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出版社。
    吳金娥、季旭昇、林國樑、姚榮松、高秋鳳、張正男等(2003)。國音及語言運用。台北:三民書局。
    李紅岩(2005)。詩歌朗誦技巧。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李漢偉(1993)。國小語文科教學探索。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李錦芬 (2005)。朗讀在國小語文教學上的應用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文寶(1989)。朗頌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林佩蓉、蔡慧姿(譯)(2003)C. C. Papas,B. Z. Kiefer,L. S. Levstike著。統整是語文教學的理論與實務──行動研究取向。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葳葳(1997)。名家教你朗讀。台北:國語日報社。
    林葳葳(1997)。名家教你演說。台北:國語日報社。
    林葳葳(1999)。朗讀演說入門。台北:國語日報社。
    武滿華(2004)。國小朗讀教學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邱燮友(1991)。美讀與朗誦。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施仲謀(1987)。朗誦的技巧與訓練。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
    柯遜添(1991)。國語正音特殊教本。台北:國語日報社。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7月。
    胡幼慧(2003)。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胡裕樹(2005)。現代漢語。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孫海燕(2003)。口才訓練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高敏麗(2005)。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能力指標探討國小國語文閱讀教學。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1995)。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國家教育委員會師範教育司(2005)。教師口語。北京:語文出版社。
    張志公、劉蘭英與孫全洲(2000)。語法與修辭。台北:新學識文教中心。
    張頌(2004)。朗讀學。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張鴻苓(2000)。中國當代聽說理論與聽說教學。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張懿心(2006)。課文朗讀教學在國小低年級實施之現況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台北:教育部。
    梁實秋(1985)。雅舍散文。台北,九歌出版社。
    陳弘昌(2000)。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高雄: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惠邦(2003)。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邦、李麗霞(2002)。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程祥徽、田小琳(2002)。現代漢語。香港:三聯書局。
    黃瑞枝(2001)。說話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慶萱(1979)。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台北:師大書苑。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2000)。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苑。
    劉振清(1998)。小學語文朗讀要領與技巧。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潘淑滿(2004)。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明利(2003)。朗讀教學。台北:康軒文教。
    蔡敏玲、余曉雯(2004)。敘說探究──直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台北:心裡出版社。
    翰林出版(2007)國民小學國語教學手冊第五冊。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翰林出版(2007)國民小學國語教學手冊第六冊。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翰林出版(2007)國民小學國語教學手冊第七冊。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翰林出版(2007)國民小學國語教學手冊第八冊。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謝倫浩(2005)。名師教你朗誦。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羅秋昭(2003)。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蘇耀陽(2003)。朗讀的技巧與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參考期刊、網路資料
    王保新與王永海(2006)。淺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83。
    田本娜(1995,04月)。小學閱讀教學的基本理論。載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舉辦之「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4-237),台東。
    何翠華(1994)。淺談朗讀指導。華文世界,74,74–80。
    周建高(1996)。朗讀考察的內容與形式。貴州教育,5、30、32。
    林文寶(1999)。談朗誦的基本腔調。國文天地,15(4),7–13。
    林蕙君(1994)。朗讀教學的探究。竹師語文學報。1,226–237。
    林蕙君(1994)。朗讀教學的探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文學報,1,226-237。
    張玉書(2005)。再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文教資料,3,175。
    陳弘昌(1999)。朗讀比賽如何指導及獲勝關鍵。國教輔導,38(5),2–6
    陳雅玲(2004)。搶救台灣的中文力。商業週刊,2004年03月24日,取自http://www.nttclbs.tp.edu.tw/~jong/book14.htm
    曾家麒(2001)。朗讀教學訓練架構剖析。國文天地,18(6),100–103。
    黃保寧(2005)。淺談初中生朗讀能力培養。零陵學院學報,2。
    楊秋香(2001)。朗讀指導經驗談。南投文教,5,43–45。
    葉慈芬(2001)。兒童朗讀指導。國教輔導,40(5),19-22。
    劉力、李志強(1995,04月):聽說活動過程的心裡學分析及其對教學的啟示。載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舉辦之「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40-153),台東。
    劉嘉韻(2006)。語文教育不加強,台灣將從華文世界退場。中央社,2006年10月21日,取自http://www.gov.tw/news/cna/culture/news/200610/.html
    鄭傑麟(1995,04月):北平話連音變化的探討。載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舉辦之「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7-171),台東。
    戴成錦(1995)。如何考察學生的朗讀能力。小學語文教育,7、8、3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