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淑秀
Chiu, Shu-Hsiu
論文名稱: 園長帶領老師進行主題教學變革之行動研究
Leading Change Toward Thematic Teaching: A Preschool Director's Action Research
指導教授: 丁雪茵
Ting, Hsueh-Yin
口試委員: 劉慈惠
Liou, Tsyr-Huey
保心怡
Pao, Hsin-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Master Program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 In-service Practitioners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9
中文關鍵詞: 主題教學教學領導教學變革
外文關鍵詞: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thematic teaching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了提升本園的教學品質,我帶領園內老師進行主題教學變革,目的為將本園之教學模式從單元教學轉變為主題教學。我採用行動研究方式,探討本園進行主題教學變革歷程中所遭遇的挑戰與克服挑戰之因應策略,以及我在主題教學變革歷程中之轉變與成長。
    面對變革歷程中的挑戰,我採取的因應策略包括藉助專家輔導、教學研討會議、進班觀察、讀書會、個別化專業成長、教學示範與同儕觀摩。蒐集的資料包括輔導記錄、會議記錄、進班觀察記錄、讀書心得摘要、教學省思與教案設計等文件檔案。蒐集資料的方式有錄影、錄音與拍照,並將影音資料部份逐字轉譯。
    本研究行動歷程前後歷時三個學期,包括102學年度上下學期的初始階段,與103學年上學期的實踐階段。初始階段主要目的為嘗試進行主題教學,未正式蒐集資料。實踐階段開始正式蒐集資料,主要目的為在實踐中學習主題教學相關知能,提升主題教學內涵,而為了便於分析資料,我將實踐階段分成一、二、三期。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初始階段運用專家輔導、教學示範策略,可以有效帶領老師邁出主題教學之第一步;其後專家輔導貫穿整個研究期程,逐步協助我提升教學領導能力與主題教學專業知能;教學研討會議與讀書會等團隊學習策略,則讓我得以帶領老師從做中學,協助老師理解理論,達到理論與實務結合之目的。
    我在教學變革行動歷程中所實踐的教學領導策略以及所轉變的溝通交流方式,有助於我持續帶領老師們邁向主題教學模式。最後根據我的研究發現,對欲進行教學變革之園長提出建議。


    The current action research explored how a preschool director led teachers from traditional unit teaching toward thematic teaching for improving instructional quality.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hallenges I encountered, the solution strategies I applied, and the leadership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 gained during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e solution strategies used in this study included a preschool mentoring program, teaching seminar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 study circle, individu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s and peer observations. The main methods I used to collect data were video recording, audio recording and photographing followed by transcribing part of the video and audio files. The collected data included the records of mentoring meetings, teaching seminar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the reflection of reading and teaching, and the researcher’s reflective journals.
    This action research lasted for three semesters, including the initial stage in the 102 academic year and the three practical stages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the 103 academic year.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initial stage was to try to implement thematic teaching in our preschool without formally collecting data. The three practical stages which were the main sources of the data focused on how to learn knowledge of thematic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thematic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leading change was also discussed as well.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ound that a preschool mentoring program and teaching demonstration were the most crucial strategies for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teaching to thematic teaching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mentor professor guided me to enhance my teaching leadership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competence of thematic teaching throughout the entire research process. The team learning strategies, including teaching seminars and a study circle, could lead the teachers to learn by doing and to understand the theories of thematic teaching for the purpose of combining theories with practice.
    Th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 learned during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can help me to continue leading teachers toward thematic teaching. Based on my research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the directors who attempt to change teaching practices.

    目錄 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一、個人理念的改變 1 二、本園現況與理想的差距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一、研究目的 6 二、研究問題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主題教學之意涵 9 一、主題教學的意義 9 二、主題教學的實務 10 第二節 幼兒園教學變革之意義與歷程 10 一、課程與教學變革主觀意義 10 二、課程與教學變革之客觀意義 11 三、課程與教學變革之歷程 11 第三節 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變革之挑戰與領導策略相關研究 12 一、五項修練對課程與教學變革的啟發 13 二、課程與教學變革之挑戰 14 三、課程與教學變革之領導策略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23 第一節 行動研究 23 一、行動研究之定義 23 二、行動研究之特徵 23 三、行動研究的歷程 24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對象 24 一、本園地理環境與內在環境 25 二、本園人員介紹 26 三、課程與教學之狀況 28 四、本園組織文化 30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31 一、研究架構 31 二、研究流程 32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2 一、資料的蒐集 33 二、資料的分析 33 三、可信賴度 35 四、研究倫理 35 第四章 初始階段-啟動變革 37 第一節 起始狀態 38 一、我的領導 38 二、老師教學 38 第二節 策略運用 39 一、教授入園輔導 39 二、教學研討會議 40 三、教學示範 40 四、讀書會 40 第三節 行動後省思 40 一、行動後結果 40 二、行動後浮現之問題 45 三、下一階段因應策略 46 第四節 小結 47 第五章 實踐階段一 49 第一節 重要行動歷程 50 一、提升對主題教學的理解:主題選擇兼重興趣與目標 50 二、加強個別成長輔導:陪伴白白老師提升說故事的基本能力 52 三、個別輔導新進教師:陪伴安安老師填寫教學品質評估表 57 四、透過閱讀討論轉變老師看待教學的角度-從傳統到建構 57 第二節 行動後省思 61 一、行動後改善結果 61 二、行動後浮現之問題 62 三、下一階段策略 64 第六章 實踐階段二 67 第一節 行動歷程 67 一、發現問題:主題需連結生活經驗、提供具挑戰性活動,引導思考與解決問題 68 二、將輔導建議於教案研討中深入討論 72 三、於教室中實踐主題教學計畫:欣欣老師和安安老師的教學 74 四、深入思考主題與真實生活經驗的連結:郵差與水餃皮餅乾的研討 77 五、透過教學省思表格來引導老師教學省思 80 六、透過閱讀討論理解建構主義:以多元方式在真實活動中的評量 85 七、持續個別輔導,帶領新進老師實踐主題教學的精神:從職業、蘿蔔蹲、到寄信 88 八、提升自己的教學領導能力:運用案例、提問、與同儕觀摩學習 90 第二節 行動後省思 95 一、行動後改善結果 95 二、行動後浮現之問題 97 三、下一階段策略 98 第七章 實踐階段三 99 第一節 重要行動歷程 99 一、發現問題:主題活動需選擇真實生活且對幼兒有意義的主題 100 二、於教室中實踐主題教學計劃:安安老師和欣欣老師的教學 102 三、將輔導建議於教學研討會議中深入討論:依據真實生活意義選擇新學期主題 105 四、給予肯定:建立老師們的信心 106 第二節 行動後省思 108 一、行動後改善結果 108 二、行動後浮現之問題 109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一節 教學變革過程中之挑戰、因應策略及改善結果 111 一、初始階段-啟動變革 111 二、實踐階段一 111 三、實踐階段二 112 四、實踐階段三 112 第二節 各種策略對教學變革之幫助 113 一、專家輔導-提升主題教學專業知能、我的教學領導能力 113 二、教學研討會議-落實教授建議、降低園長權威、增進溝通技巧、增強轉變的信心 114 三、讀書會-增進對主題教學理論之認識 115 四、園長親自做教學示範-可提高老師接納新的教學方式的意願 115 五、提供個別化成長協助-鼓勵老師接受改變的挑戰 115 六、設計新的填空式省思表格-提升教學省思內涵 116 七、進班觀察-瞭解老師們實踐主題教學之情形 116 第三節 整體變革成果之檢核 116 第四節 我的成長與轉變 118 一、從毫無主題教學經驗到具備主題教學基本專業知能 118 二、從權威式領導到民主理性溝通 119 三、從實事求是到心理支持 119 四、提供個人化專業成長之協助 119 第五節 研究建議 119 一、針對主題教學專業知能不足的問題 120 二、針對園長教學領導的問題 120 三、教育部適性輔導計畫是幼兒園啟動變革很好的起始點 120 第六節 後記 121 參考文獻 125 一、中文 125 二、英文 127 附錄 129 附錄一 課程與教學領導相關策略之整理 129 附錄二 樓層配置圖 131 附錄三 102學年上學期及103學年上學期各班作息表 133 附錄四 實踐活動各階段所進行各項活動之日期及參與人員 136 附錄五 行動歷程各階段面臨之挑戰與因應策略 138

    一、中文
    丁雪茵(2008)。組織文化與幼兒教育-未來研究方向之思考。當代教育研究,16(1),1-39。
    丁雪茵(2012)。組織文化與幼稚園變革之輔導歷程:一所公立幼稚園之長期個案研究(第2年)研究成果報告(完整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98-2410-H-134-006-MY2。
    王金國(2002)。淺談教育行動研究。靜宜大學地方教育輔導通訊,6,1-9。
    王為國(2005)。課程領導方式之研究-以一位私立幼稚園園長為例。華人教育學術研討會「華人世界近年教育改革之檢討」,80-103。
    林蔡麗雪(2006)。園長帶領全園教師進行主題概念教學歷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曜聖、簡宏江、李永烈(譯)(2010)。Michael Fullan著。教育變革新意義(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台北:華騰。
    江滿堂(2007)。邁向轉型的課程領導:課程領導的理念與實踐。學校行政雙月刊,49,68-83。
    吳采燕(2005)。托兒所啟動本位課程改革之行動研究~一個所長的築夢記。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吳樎椒、張宇樑(2006)。統整課程中的主題教學對幼兒教育的啟示。As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Humanity Sciences,1(1),131-146。
    吳樎椒、張宇樑(2009)。幼稚園教師對主題統整課程的知覺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3(2),81-105。
    吳樎椒、張宇樑(2018)。運用同儕教練促進幼教師對數概念教學之專業成長-以主題教學為進路。臺灣數學教育期刊,5(1),65-96。
    吳碧惠(2007)。幼兒園改變歷程中園長領導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吳佳宜、李淑惠(2007)。幼兒園轉型對教師影響之研究。南臺灣保育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美和技術學院,屏東縣。
    李文正(2004)。一位幼兒園園長領導風格之個案研究。臺東大學學報,15(2),217-246。
    邱玟馨(2004)。幼稚園推動組織學習之研究-以一所私立幼稚園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周淑惠(2017)。STEM教育自幼開始-幼兒園主題探究課程中的經驗。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169-176。
    柯秋桂(2003)。幼兒園邁向學習型組織之行動研究-以教師關注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胡秀瑜(2011)。幼兒園園長課程轉型領導歷程研究-以一所實施光譜取向課程轉型之幼兒園為例。台灣首府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紀美惠(2012)。園長在教授入園輔導課程轉型歷程中建構其角色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幼稚園教師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唐忠義(2005)。校長教學領導在偏遠國小的實踐-以金竹國小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38,131-141。
    徐超聖(2005)。課程領導與教學領導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1),129-154。
    孫扶志、鄧慕詩(2019)。幼兒園輔導計畫中學習區規劃與主題課程實施之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17(1),115-140。
    凌曉俊(2020)。試論幼兒園探究主題課程的理論及實踐要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122-126。
    陳淑琴(2002)。教育改革意義、過程與學校文化因素探討。台中師範學報,16,309-319。
    陳淑琴(2007)。幼兒教師主題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1(2),27-52。
    陳慈娟(2003)。幼稚園園長課程領導-以一所幼稚園本位課程發展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美君(2011)。採動踏板的力量-幼兒園園長在課程轉型歷程中施行激勵策略之探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陳惠邦(2003)。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許碧勳、吳青蓉(2008)。一所幼兒園主題教學創意世界的蛻變。育達學院學報,15,62-85。
    許明珠(2011)。幼稚園園長課程領導行為之個案研究。幼兒教育,305,41-57。
    許淑菁(2011)。園長課程轉型領導與課程轉型之行動研究-以台中市一所私立幼稚園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弘勳、蔡淑苓、沈繻淯(2012)。幼托園所運用創新理念在行政管理、課程和教學和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79,116-154。
    黃瓊秋、魏惠貞(2006)。幼稚園主題課程模式之探究。國教新知,53(2),8-17。
    楊于萱、周淑惠(2009)。台灣幼兒園園長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教育資料集刊,45,27-57。
    楊靜怡(2009)。學前教育機構/園所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楊振富(譯)(2002)。P. M. Senge等人著。學習型學校:第五項修練教育篇,獻給教育工作者、父母以及關心教育的每個人(上)(Schools that learn: A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 for educators, parents, and everyone who cares about education. )。臺北:天下遠見。
    葉連祺(2002)。中小學教師行動研究策略之探討。現代教育論壇,6,53-61。
    蔡美華(譯)(2008)。Geoffrey E. Mills著。行動研究法-教師研究者的指引(Action Research: A Guide for the teacher Researcher)。台北,學富。
    劉玉燕(2003)。傳統到開放—佳美主題教學的發展歷程。簡楚瑛策劃主編:幼教課程模式第二版(頁121-168)。台北,心理。
    鄭雅丰(2006)。幼稚園教室中的主題教學發展歷程。教師之友,47,80-87。
    謝明昆、賴素惠、楊麗娜、袁麗珠(2009)。主題開放教學-孩子與社區融合的課程與教學。台北:華騰。
    簡楚瑛、林麗卿(1998)。幼稚園課程轉型之相關因素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21,251-274。
    簡宏江(2008)。變革領導理論對幼稚園園長領導的啟示。育達學院學報,16,98-115。
    簡青儀(2012)。幼稚園輔導方案之研究-以彰化市一所幼稚園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蘇慧貞、簡楚瑛(2004)。幼兒園園長領導之個案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7(3),429-456。

    二、英文
    Fullan, M. (2001).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3rd ed.).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