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守道
Chen Shou Tao
論文名稱: 在家庭、信仰與教育實踐中渴望長大的人
A Man Desiring to Grow up in Family, Faith and Education
指導教授: 成虹飛
Horn-Fay Cher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7
中文關鍵詞: 自我敘說自我探究成長家庭信仰教育實踐
外文關鍵詞: Self-narrative, Self-inquiry, Grow up, Family, Faith, Educ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這是一篇自我探究的敘說論文。

    將近而立之年的男子,何以仍然渴望長大?而一個人究竟要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才能算是「長大」呢?在論文中我分別從自己的家庭、信仰以及教育實踐三個面向去追尋屬於自己成長的證明。

    在探究的過程,破除了自己小時候的自以為和恐懼,也越來越清楚自己對於「長大」的圖像,追求獨立、追求肯定、追求公義、追求自我實現。

    最終發現,「長大」並非達到一個靜止的狀態,而是不斷的突破與正視自己的狀態。


    This is a life narrative self-inquiry.

    Why a man almost 30 years old still desiring to grow up? What kind of status we called it “Grow up” ? In this thesis I try to find the proof of growth from family, faith and education.

    In the inquiry process, I broke out my fear and opinionated, and the picture of grow up become more clearly, to pursue independent, recognition, justice and self-realization.

    Finally, find that “Grow up” is not quiescent condition, but constantly face own status and Self-Breakthrough.

    與敘說相遇………………………………………………………………………1 第一章:家庭─孕育我的地方 …………………………………………8 第一節 我的家人………………………………………………………………8 第二節 我和母親…………………………………………………………… 13 第三節 我和父親 ……………………………………………………………14 第四節 父母之間的愛 ………………………………………………………16 第五節 我和我的雙胞胎兄弟 ………………………………………………17 第六節 我的姐妹…………………………………………………………… 21 第七節 我的成長過程……………………………………………………… 22 第二章:基督信仰 ……………………………………………………… 29 第一節 單純的信靠………………………………………………………… 29 第二節 大學的服事………………………………………………………… 30 第三節 信仰的反思………………………………………………………… 33 第三章:教育實踐的過程 …………………………………………… 37 第一節 竹大教育夢工廠…………………………………………………… 37 第二節 粘巴達假日學校…………………………………………………… 39 第三節 經驗回觀…………………………………………………………… 42 第四章:點亮童年寶貝班……………………………………………… 44 第一節 天外飛來的大禮…………………………………………………… 44 第二節 未來的挑戰………………………………………………………… 47 第三節 寶貝班第二年……………………………………………………… 50 第四節 和孩子相處………………………………………………………… 55 第五節 寶貝班之於我……………………………………………………… 56 第五章:不同的生命經驗……………………………………………… 62 第一節 可愛樹蛙遊諸羅……………………………………………………62 第二節 我和籃球………………………………………………………… 64 第二節 「咬指甲」 ……………………………………………66 第二節 走在社會運動的道路上……………………………………………69 最終章…………………………………………………………72

    聯合聖經公會出版,《新標點合和本聖經》。香港:香港聖經公會,
    1996。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原著,孟祥森譯(1983再版)。愛的
    藝術。臺北市:志文出版社。
    保羅‧弗雷勒(Paulo Freire)原著,方永泉譯(2003)。受壓迫者
    教育學。臺北市:巨流。
    哈里利‧紀伯倫(Kahlil Gibran)原著,鄭乃萍譯(1992)。先知。
    臺北縣:世茂出版社。
    天韻(2003)。這一條路。天韻創作專輯17等你願意【CD】。
    臺北市:救世傳播協會。
    雷‧波爾茲(Ray Boltz)(1988)。Thank you。【CD】
    美國:Diadem Music。
    粘峻熊(2003)。我和我的那些小野獸。臺北市:一家親。
    弗雷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原著,錢春綺譯(2014)。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新北市:大家出版社。
    郭淑惠(2002)。左手與我的故事─一個生命教育的自我探索。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培元(2008)。我僅僅是只一個胖子—記述一段朝向自在的歷程。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雅鈴(1999)。圓一個另類教學的夢:我陪一個學習困難學生成長的故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錦達(2014)。唵─死亡,我最厚重的禮物。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守道(2011)。真實的臉孔。台灣行動研究協會:「主體生成‧
    差異對話‧社會學習」第二屆敘說與行動探究研討會
    暨家庭經驗工作坊。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