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銘源
論文名稱: 帕特南論分析性與先驗性
指導教授: 鄭喜恆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哲學研究所
Philosoph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9
中文關鍵詞: 帕特南分析性先驗性分析/綜合區分先驗/後驗區分理性實證論者蒯因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帕特南關於「分析性」與「先驗性」的論點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基本上,帕特南對這兩個議題的論述,是來自於他對「分析/綜合區分」所做的考察。從哲學史來看,哲學家們對於「分析/綜合區分」抱持著各式各樣不同的立場,連帶地也產生了許多爭論,比如說:實證論者主張「分析/綜合區分」,而蒯因則反對這個區分。帕特南認為,雙方的爭論是因為他們誤解了「分析/綜合區分」。因此,帕特南試圖釐清「分析/綜合區分」,並嘗試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分析性定義。帕特南相信,他的分析性概念可以有效地解決過去關於「分析/綜合區分」的爭論。本論文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去說明帕特南的分析性概念,並論證「接受帕特南的理論是合理的」。

    除此之外,在對「分析/綜合區分」的研究中,帕特南還處理了一個衍生而出的議題,即:「先驗/後驗區分」。帕特南重新界定了先驗性概念,並論證「我們至少能夠有一個先驗真理」。帕特南認為有先驗真理的終極理由是:放棄先驗真理就是放棄「理性」。我們不難看出,帕特南主張有先驗性的理由與我們的理性相關連;因此,在這一部分的討論中,我們將會看到,帕特南是如何藉由說明他的理性概念來支持他的先驗性概念。


    緒論………………………………………………………………………1 第一章 分析/綜合區分的爭論:實證論者與蒯因……………………...4 第一節 實證論者的「分析/綜合區分」………………………………………….4 第二節 蒯因對「分析/綜合區分」的攻擊……………………………………….7 一、沒有令人滿意的分析性概念…………………………………………7 二、沒有陳述可以免於被修正……………………………………………9 第二章 分析/綜合區分的爭論:蒯因與帕特南……………………….13 第一節 帕特南談〈經驗論的兩個教條〉:從〈再論兩個教條〉開始…………..13 一、蒯因「循環定義」論證的問題………………………………………..14 二、「無論如何都能被驗證為真」的先驗性概念………………………..16 第二節 帕特南的分析性概念…………………………………………………19 第三節 帕特南的分析性理論…………………………………………………23 第四節 帕特南分析性理論的價值……………………………………………28 第三章 帕特南論先驗性………………………………………………32 第一節 「先驗性」與「不可修正性」……………………………………............32 第二節 至少有一個先驗真理…………………………………………………35 第三節 帕特南的「理性」觀點…………………………………………………40 第四節 合理的先驗性概念……………………………………………………45 第四章 帕特南論點的哲學意義………………………………………50 第一節 先驗性與脈絡上先驗…………………………………………………50 第二節 帕特南的「分析/綜合區分」…………………………………………...55 第三節 結論……………………………………………………………………57 參考文獻………………………………………………………………..58

    《交會與軌跡》:當代哲學名家訪談錄/費尼斯.厄本(S. Phineas Upham)編;傅士哲譯,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2007。

    Ayer, A. J. (1952). Language, Truth and Logic, 2nd edition: Dover Publications.

    Carnap, R. (1957). “The Elimination of Metaphysics through Logical Analysis of Language,” in Logical Positivism, edited by A. J. Ayer,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Inc.

    Grice, P. and Strawson, P. (1956). “In Defense of a Dogma,” Philosophical Review LXV 2:141-58.

    Putnam, H. (1975). “The Analytic and the Synthetic,” in Philosophical Papers, vol.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utnam, H. (1983a). “‘Two Dogmas’ Revisited” in Contemporary Aspects of Philosophy, ed. Gilbert Ryle (London: Oriel Press, 1976), pp. 202-213. Repr. in Realism and Reason (1983): 87-97.

    Putnam, H. (1983b). “There is at least one a priori truth,” in Philosophical Papers, vol.3,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utnam, H. (1983c). “Analyticity and apriority: beyond Wittgenstein and Quine,” in Philosophical Papers, vol.3,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uine, W.V.O. (1953/80). “Two Dogmas of Empiricism,” in 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 second ed.,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