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羅心慧 Lo,Hsin-Hui |
---|---|
論文名稱: |
台灣華德福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及幸福感調查研究 The study of teaching beliefs, teaching efficacy and well-being perception of Waldorf School teachers in Taiwan |
指導教授: |
林紀慧
Lin, Chi-Hui |
口試委員: |
薛曉華
李翠玲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華德福教育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Master’s Program in Waldor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畢業學年度: | 11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2 |
中文關鍵詞: | 華德福教育 、教學信念 、教學效能 、幸福感 |
外文關鍵詞: | Waldorf education, teaching beliefs, teaching efficacy, well-being percep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華德福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效能與幸福感之現況及關聯性。利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包含不同的十七個背景變項以及自行編製之「華德福教師教學信念量表」、「華德福教師教學效能量表」及「華德福教師幸福感量表」三個量表。研究之母群體為2021年台灣26所華德福學校,以普查方式進行,樣本數總計約495位,發出線上問卷,共回收292份問卷,獲得研究結論如下。
壹、 在台灣華德福教師教學信念方面,本研究發現主要有:
一、華德福教師教學信念整體平均數為3.95。各層面平均數依序為師生關係(4.32)、教師專業成長(4.05)、教師人格特質與自我角色(3.89)、教師與家長社群的關係(3.42),有較高的傾向。
二、不同的17個背景變項中,在「年齡」、「學歷」、「年資」、「學校類型」、「子女是否就讀華德福學校」、「華德福教育相關師資養成訓練」、「是否有教師證」、「曾任教於一般體制內學校教學年資」、「是否教授主課程」、「是否教授1~2年級」等10個變項有顯著差異
貳、在台灣華德福教師教學效能方面,本研究發現主要有:
一、華德福教師教學效能現況分析採用認知及體現兩種層面,其教師教學效能的認知程度較高,教學效能體現程度體現與部分體現也超過一半以上。
二、教學效能38題目中有32題在17個不同背景變項中有達到顯著差異,其題項內容值得教師作為教學效能自我評鑑及反思。
參、在台灣華德福教師幸福感方面,本研究發現主要有:
一、華德福教師幸福感整體平均數為3.77。依序為生活滿意度與人際關係(4.13)、家長溝通(3.68)、身心健康(3.49)、工作壓力(3.41),有較高的傾向。
二、不同的17個背景變項中,在「性別」、「年齡」、「學歷」、「年資」、「是否有教師證」、「曾任教於一般體制內學校教學年資」、「是否教授社團」、「是否教授6-8年級」等8個變項有顯著差異:
肆、「教師專業成長信念」、「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體現程度」及「教學效能認知程度」能顯著預測幸福感總滿意度,而其中以「教師專業成長信念」最具預測力,其他依序為「人格特質」、「教學效能體現程度」及「教學效能認知程度」。
最後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和後續研究者參考。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rrelation of Waldorf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s, teaching efficacy and well-being perception in Taiwan.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he study included seventeen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s well as the self-developed "Waldorf Teacher Teaching Belief Scale", "Waldorf Teacher Teaching Efficacy Scale" and "Waldorf Teacher Well-being perception Scale" three scale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26 Waldorf schools in Taiwan in 2021. The total number of samples was about 495.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was sent out, and a total of 292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Regarding the teaching beliefs of Waldorf teachers in Taiwan,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1.1 The overall mean value of Waldorf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s is 3.95. The average values at each level are,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4.32),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4.05), teacher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elf-role (3.89), and teacher-parent community relationship (3.42), with a high tendency.
1.2 Among the 17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10 variables:“age”, “education”, “experience”, “school type”, “whether children attend Waldorf schools”, “Waldorf education-related teacher development training” , “Whether you have a teacher’s certificate”, “Teaching years in schools under the general system”, “Whether you teach the main course”, “Whether you teach grades 1~2”, etc.
2. In terms of the teaching efficacy of Waldorf teachers in Taiwan,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2.1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ldorf teachers’ teaching efficacy adopts two levels: cognitive and embodied. The cognitive level of teachers’ teaching efficacy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degree of embodied and partial manifestation of teaching efficacy is more than half.
2.2 teaching efficacy. 32 of the 38 question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17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content of the questions is worthy of teachers' self-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eaching efficacy.
3. Regarding the well-being perception of Waldorf teachers in Taiwan,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3.1 The overall average value of Waldorf teachers’ well-being perception is 3.77. The order is life satisfac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4.13), parent communication (3.68),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3.49), and work stress (3.41), with a high tendency.
3.2.Among the 17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ight variables including:"gender", "age", "education background", "years of experience", "whether you have a teaching certificate", "years of teaching in schools under the general system", "whether clubs are taught" and "whether grades 6-8 are taught":
4."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beliefs", "personality traits", " teaching efficacy reflection degree" and " teaching efficacy cognitive level"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the total well-being perception satisfaction, among which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beliefs" have the most predictive power , and the others in order are "personality traits", "level of teaching efficacy reflection" and "level of cognition of teaching efficacy ".
Finally, 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for reference by relevant units and subsequent researchers.
壹、中文部份
丁乙芸(2019)。台灣華德福教育下青少年學習內、外在動機之比較與自我感知之中 介效果。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jx52am
王俊(譯)(2017)。R. Steiner 著。自由的哲學。宜蘭: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王恭志(2000)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8,84-98。
王智弘(2018)。華德福靈性教育的時代意義。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w9yv6p
白慧娟(2017)。如何讓我看見你:華德福教育觀點下氣質對學生的影響之探究。教育科學期刊,16(1),1-17。
余佳瑋(2020)。一位國小附幼教師運用華德福課程中偶劇故事歷程、困境及解決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t2hs9f
余振民(譯)(1997)。R. Wilkinson 著。教育的藝術。台北:光佑。
吳俊儀(2018)。探討國民中小學學校護理人員角色功能、專業認同及現行健康促進計畫之關係:以華德福實驗學校為例。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t8375s
吳珮甄(2020)。當華德福遇到台灣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宜蘭慈心幼兒園個案研 究。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rk7bun
宋宜珮(2020)。臺東縣原住民地區幼兒園教師族語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 立臺東大學進修部公共與文化事務碩士專班(假日)碩士論文,台東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68w9e9
李仁豪、余民寧(2016)。心理幸福感量表簡式中文版信效度及測量不變性:以大學生 為樣本並兼論測量不變性議題。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46,127-154。
李宜珊(譯)(2019)。R. Steiner 著。華德福教育的本質:華德福創始人Steiner 暢「身心靈全人教育」的思考與初心。新北:小樹文化。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秦璇(2018)。華德福教師之經驗學習歷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qky9uv
周新富(1991)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
林玉珠(2003)。娃得福幼教課程模式之理論與實踐。載於簡楚瑛(主編),幼教課程模式(頁 245-315)。台北:心理。
林志賢(2013)。家長選擇另類學校動機研究-以華德福教育山峰國小為例。僑光科技大學國際貿易運籌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edqhe5
林育菁(2014)。華德福評量。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雲林 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ayn26n
林尚頤(2019)。幼兒園教師教室空間意象之探究 —以宜蘭縣私立慈心華德福幼兒園 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633wcy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一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
林雅真(2009)。華德福學校教育理念與實踐之研究─以宜蘭慈心華德福實驗學校為 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台東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h7see
林靜芬(2017)。一位幼教老師追尋華德福教育之敘說探究。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幼教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f73596
芮虎、李澤武、廖玉儀(譯)(2014) 。R. Steiner 著。作為教育學基礎的人的普遍智識。宜蘭: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邱凡(2019)。在藝術中遇見自己——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對靈性的啟發。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qscn6s
洪秋如(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班級經營策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 學信念、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師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d7s9vs
洪晉毅(2019)。一所公辦公營華德福實驗小學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ez878y
洪湘慧(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英語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苗鈞富(2014)。《路》動畫創作論述-以華德福精神探討幼兒教育方式。南臺科技大 學數位內容與應用設計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qpu89c
范信賢(2016)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網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 國教課程改革的DNA>.教育脈動,5,1-7。
范信賢(2017)。慈心華德福學校課程的美學探究。課程與教學,20(4),55-77。doi:10.6384/CIQ.201710_20(4).0003
倪鳴香、邱奕叡(2021)。椅子上的遐思:共同攜手走一條無人問津的道路。宜蘭: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孫志麟(1991)。國民小教師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徐孟利(2014)。華德福教育性戲劇課程之「轉化」意涵及教師實踐歷程探究。國立 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thw96y
徐維翎(2019)。國小教師差異化教學信念與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教育學系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9w66d3
高強華(1992)教師信念研究及其在學校教育革新上的意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集刊,34,85-114。
張文政(2013)。偏遠地區學校之組織變革:山峰華德福的個案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雲林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6ur369
張令宜(2013)。華德福教育之The Extra Lesson形線畫與溼水彩活動對國小多重障礙 學童運筆技巧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取 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n3cjm
張明惠(2013)。德國華德福教育之在地化過程-以雲林山峰華德福學校為例。南華 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np44c
張郁婷(2018)。國小英語教師自我教學效能與教學成效之探究一以屏東縣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張純淑(2020)。辦學作為一種文化社會運動: 慈心華德福社群建構與新公民意識的 崛起。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yrsny8
張雅筑(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知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張瑋佳(2019)。實驗教育學校教學信念、創造力自我效能、學習環境、學習滿意度 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屏東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k89n3k
張瑜彥(2021)。彰化縣沿海地區國民小學教師之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明道大學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e8c78c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德銳(2004)國小初任教師教學檔案對教學省思與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C92-2413-H133-022)。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張頴瑜(2013)。蒙特梭利教育、華德福教育及其相關因素與幼兒氣質、社會能力之 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6s5ddz
梁鳳珠(2011)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莊欣宇(2016)。與天命相遇:一位華德福幼兒教師的生命故事。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buvv9
許宗永2018)·澎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其教學效能之相關研 究-以性別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許金鳳(2012)。一位華德福教育工作者經驗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 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dg6t87
郭晏輔(2016)。「相遇」在慈心:華德福學校師生關係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學習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dez83
郭鈺羚(2015)。家長教育選擇權與家長參與之研究 ─以南部一所華德福小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hy7x5g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評鑑量表編製之研究。藝術學報,61,
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臺北市:揚智。
陳佑綾(2021)。華德福教育晨圈團體活動對國民小學低年段學童的助益。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gfz3nf
陳君米(2017)。成為華德福教師—教學實務知識之敘說探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xby7w
陳怡茜(2019)。「夢幻」與「醒覺」之間〜 一位華德福幼教工作者的敘事探究旅 程。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dv8ze5
陳雅萍(2015)。華德福幼兒園師資培育對教師生命成長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幼兒 保育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b99943
游小旻(2020)。體制內教育與華德福教育-相似與差異。科學教育月刊,(432),2-16。doi:10.6216/SEM.202009_(432).0001
游奕晴(2019)。金屬工藝創作課程與實施探索--以華德福教育理念之工藝教案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w563e9
游春生(2002)。華德福教育課程與教學方法之探究。國教輔導,41(4),45-52。
華德福教育(無日期)。在維基百科。檢索於2021年7月12日https://zh.wikipedia.org/zh- tw/%E5%8D%8E%E5%BE%B7%E7%A6%8F%E6%95%99%E8%82%B2
馮珮綝(2017)。華德福教師美感素養養成與教學體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dpvk6e
馮朝霖編(2016年9月)。華德福教育。另類教育,4。台北:台灣另類教育學惠。
黃淑貞(2018)。探究華德福的故事教育。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兒文所碩士班(台北夜間)碩士論文,台東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99xw5x
黃淳敏(2020)。一位Super教師獎教師的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個案研究。靜宜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y7w53
慈心教師團隊(,2020)。慈心華德福高中辦學計畫書。宜蘭: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楊千慧(2020)。幼兒教師從華德福模式轉換到主題教學之調適歷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zdkk57
葉佩君(2017)。家長選擇子女就讀華德福學校因素之研究。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92u9h
葉愛憫(2018)。一所華德福學校教育在地化實踐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63t2ct
葉鳴和(2018)。50+5的意外人生_一個新手華德福老師的自我敘說。國立清華大學藝 術與設計學系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tjw587
廖玉儀(譯)(2011)。Rudolf Steiner著。神智學。宜蘭: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滴水(譯)(2015)。R. Steiner 著。人智學啟迪下的兒童教育。宜蘭: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劉欣敏(2012)。華德福教育形線畫課程運用於學生中文書寫能力之研究―以新竹縣東安國小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xq9ugq
劉建國(譯)(2019)。NPO法人京田邊華德福學校撰。家長與老師共同打造的學校:日本京田邊華德福學校十二年的學習。台北:北市人智學教育推廣學會。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蔡佩純(2020)。華德福學校品牌形象建構與推廣之個案研究。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vuww7r
蔡佳穎(2013)。透過藝術的語言教育在華德福學校實踐之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6392b4
鄧麗君、廖玉儀(譯)(1998)。F. Carlgren 著。邁向自由的教育。台北:光佑。
鄭家琪(2019)。華德福教育在臺灣-以臺中市善美真華德福小學為例。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亞太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嘉義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ddbrh
鄭歆柔(2019)。雲林縣國小英語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ncr36
鄭鼎耀(譯)(1997)。R. Wilkinson 著。善、美、真的學校—華德福教育入門。台北:光佑。
鄭鼎耀譯,Roy Wilkinson,1997。善、美、真的學校。台北:光佑。
魯木‧伊木伊(2013)。尋找讓孩子自由學習的烏托邦-探索宜蘭華德福媽媽之「另類 教育」觀點。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64b2ne
蕭珮瑜(2014)。華德福式故事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專注力影響之行動研究。大葉 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pe899
蕭雅卉(2014)。一位國小教師教學信念變遷之研究-華德福教學信念的影響。東海大 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ceas45
賴志峰(2008)。華德福學校的三元組織架構及評析。學校行政,(55),1-14。 doi:10.6423/HHHC.200805.0001
賴韋光(2017)。公辦公營華德福實驗小學之家長個案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kz7zy7
賴湘樺(2018)。華德福社區在台經營機會與危機。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r2hxq
薛曉華(2022)。臺灣華德福教育實徵研究之探析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8(3), 61-117。取自https://journal.naer.edu.tw/periodical_detail.asp?DID=vol070_03
謝佩芸(2019)。音樂環境對幼兒音樂發展之影響——以一所華德福幼兒園為例。臺 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m9gw9u
謝易霖(2015)。人智學啟迪下之華語文課程圖像 --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實踐經驗之敘說反思。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er9ba
鍾全寶(2020)。無痕山林融入環境教育課程對環境態度之研究--以古坑華德福學校為 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e9ctc
鍾詠若(2013)。遊戲在華德福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中的內涵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sm2yy2
羅敏君(2014)。跨越教育的圍籬─公立教師兼行政人員生涯轉換至華德福學校之歷 程探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v4ew7
羅靜琪(2019)。華德福中學英語教師多元評量信念與實踐之個案研究。國立雲林科 技大學應用外語系碩士論文,雲林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dwmkv
蘇鈺楠(2007)。從心開始:斯泰納對心靈世界的觀點及其啓示。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2),77-101。doi:10.6769/JENCUE.200712.0077
蘇鈺楠(2007)。斯泰納的生平及其人智學的思想淵源。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16),77-97。doi:10.7038/JETP.200712.0078
蘇鈺楠(2016)。R. Stener的教育階段論對華德福課程之蘊義及省思。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40),1-17。
蘇鈺楠、梁可憲(2015)。R. Steiner的自由哲學及教育蘊義。臺北市立大學學報,46 (2),29-52。doi:10.6336/JUT.4602.002
鐘培妤(2019)。華德福學校教師實施藝術性課程的探究 :一個觀察者在美感教育上 的省思。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5a5ur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貳、英文部分
Abingdon: Routledge. Rawson, M., & Avison, K. (2013). Towards Creative Teaching. Notes to an evolving curriculum for Steiner Waldorf class teachers. Edinburgh: Floris Books.
Ines Graudenz, Jürgen Peters, &Dirk Randoll.(2013)What it’s like being a Waldorf teacher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survey . Hosted at www.rosejourn.com, RoSE - Research on Steiner Education. 4 (2) ,104-114. 取自https://www.rosejourn.com/index.php/rose/article/view/161
Keller, G. (2019). Task and importance of waldorf education in a global age. 清華教育學報, 36(1), 1-25. doi:10.6869/THJER.201906_36(1).0001
Mitchell, David. .( 2011).THE ART OF ADMINISTRATION:Viewpoints on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in Waldorf Schools. The Association Of Waldorf Schools of North America.取自https://leadtogether.org/wp-content/uploads/2014/01/Art-of-Administration-D-Mitchell-et-al..pdf
Rawson, M. (2010). Educational quality Development. Eindhoven, NL. Mercurius International.
Rawson, M. (2020). Using artistic, phenomenological, and hermeneutic reflective practices in waldorf. (steiner) teacher education. 清華教育學報, 37(1), 125-162. doi:10.6869/THJER.202006_37(1).0004
Rawson, M. (2020c). Waldorf Education Toda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Rawson, M., & Richter, T. (2000). The Educational Tasks and Content of the Steiner Waldorf Curriculum. Forest Row, UK: Steiner Schools Fellowship Publications
Rawson, M., Richter, T.,& Avison K. (2014). The Tasks and Content of the Steiner-Waldorf Curriculum. Rudolf Steiner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