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馨文
論文名稱: 字族文結合圖像識字教學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之個案研究
指導教授: 邴尚白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8
中文關鍵詞: 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圖像識字教學字族文識字教學
外文關鍵詞: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pictographic words instruction, the radical-group-text teaching strategy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字族文結合圖像識字教學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之個案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字族文結合圖像識字教學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影響,研究對象為一位就讀國小普通班二年級的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方式進行,透過字族文結合圖像識字教學來提昇學童識字能力,並探討其接受字族文教學的歷程。研究歷經五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期間,進行文件資料的蒐集、訪談教師及家長之外,利用字族文結合圖像識字教學,進行每週的教學介入,與個案密切互動,以獲得個案的學習反應資料,並從中體驗字族文結合圖像識字教學的優點及限制,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字族文結合圖像識字教學對於字音念讀的幫助不大。
    二、字族文教學有助於特殊障礙學童對中國文字的了解及記憶,並能促進其閱讀
      理解。
    三、字族文結合圖像識字教學運用於補教教學時,可配合原班的課程內容,以降
      低學生的負擔。
    四、字族文教學有其效益,亦有其應用上的限制。
    五、學童的人際適應問題,連帶影響其學習動機及行為。
    六、教師要能設計活潑有趣的教材,才能提高學童的學習動機。
    五、字族文結合圖像識字教學對字義理解能有快速連結,但與造詞關聯性不高。
    六、學童受限於自身的條件限制,因此在字族文教學中,能聯想的生字量有限。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做為普通班教師、學校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字: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圖像識字教學、字族文識字教學


    A Cas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Radical-Group-Text Teaching and Pictographic Word Instruction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the radical-group-text teaching and pictographic word instruction strategies on a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The case study method is adopted here in this study. The participant is a grade two student in a regular class. In an attempt to improve the word recognition ability of the student, the radical-group-text teaching and pictographic word instruction strategies are applied. The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twice a week. A thorough documentation on the process of the five-month-experiment, the performance and feedback of the student and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and parents are provided.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listed below.
    1. The radical-group-text teaching and pictographic word instruction does not help the student much in terms of sound reading.
    2. The radical-group-text teaching can help the child with special needs understand and memorize Chinese characters while enhancing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3. The radical-group-text teaching and pictographic word instruction strategies are applicable to a remedial teaching class. It can go with the curriculum of the regular clas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student.
    4. The radical-group-text teaching strategy has its own strengths. Yet is has some restrictions as well.
    5.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have some impacts o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of th student.
    6. Interes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an increas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7. The radical-group-text teaching and pictographic word instruction is effective with the comprehension of word meaning, but it is not helpful in phrase-making.
    8. The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of the child has resulted in the limited volume of word production during the experiment.

    The study concludes with some suggestions to homeroom teachers, school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the radical-group-text teaching strategy, pictographic words instruction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4 第一節 研究動機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智能障礙學生語文學習特性 12 第二節 中文識字歷程及教學法探討 14 第三節 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教學之相關研究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6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6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4 第四節 教學方案設計 3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5 第六節 信度與效度 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8 第一節 字族文結合圖像識字教學之設計與調整 48 第二節 個案在字族文結合圖像識字教學中的學習行為 55 第三節 個案對字族文結合圖像識字教學的改變歷程 62 第四節 影響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因素 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建議 73 參考文獻 75 附錄一 字族文結合圖像識字教材 80 附錄二 家長同意書 98

    參考文獻
    1.中文著作
    (1)專書
    朱榮智、黃春貴、許怡貞、張正男、楊如雪、陳美琪、傅武光、邵曼珣、柯華葳‎(2009)。實用華語文教學概論。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何華國(1999)。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何華國(2004)。啟智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李天心(1992)。國字演變卡。台北:童年書店。
    李樂毅(2011)。漢字圖解1000例。香港:商務。
    吳甦儀(2011)。圖解說文解字:畫說漢字。中國:陝西師範大學。
    林惠芬(2006)。智能障礙者教育。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137-161)。台北市:五南。
    ‎南兆旭(2009)。文字故事一本通。台北:幼福文化。
    陳英三(1981)。臨床學習心理學。台北市:大洋。
    陳麗雲(2014)。識字真容易。台北:小兵。
    陳榮華(1992)。智能障礙研究。台北:師苑。
    曾志朗(1991)。華語文的心理學研究,本土化的沉思。載於楊中方主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台北:遠流。
    黃沛榮(2006)。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樂學書局有限公司。
    黃秀霜(2001)。中文年級認字量表。台北:心理。
    黃瑞琴(200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許慎撰(2009)。說文解字。清‧段玉裁注。臺北:洪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萬雲英(1991)。兒童學習漢字的心理特點與教學。載於楊中方主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台北:遠流。
    羅秋昭(2002)。有趣的中國文字。台北:五南。
    羅秋昭(2013)。字族識字活用寶典。台北:小魯。
    (2)單篇論文
    老志鈞(1994)。兩種有利於漢字教學的方法──分析比較。國文天地,10卷2期,‎頁51-55。‎
    老志鈞(2000)。掌握漢字特點的識字教學法—分析比較。跨世紀學科教育—中國語文、歷史與地理教學研討會論文集,59-68。
    吳世雄(1998)。論認知心理學的記憶原理對漢字教學的啟迪。華文世界,89,46-54。
    劭慧綺(2003)。視知覺能力與聲韻能力對閱讀障礙者識字學習之影響。特殊教育季刊,87,27-33。
    李宏鎰(2009)。認字困難學童之文字表徵。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2(1),51-66。
    林千惠、林惠芬(2003)「實用語文能力診斷測驗」之編製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7期,121-146。
    林怡君(2001)。建構教學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數概念應用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
    周碧香 (2009)。圖解識字教學原理探討。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3(1),55-68。
    周碧香 (2009)。從學習理論談漢字形似字教學。聯大學報,6(1),79-98。施仲謀(1994)。識字教學初探。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中心,頁127-132。‎
    周台傑、黃雪慧 (1991)。圖片與心像對國中智能不足學生語句記憶效果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7,149-163。
    胡永崇(2001)。不同識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三年級閱讀障礙學童教學成效之比較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179-218。
    胡永崇 (2002)。學習障礙學生之識字教學。屏師特殊教育,3,17-24。
    胡永崇(2003)。國小四年級閱讀困難學生識字相關因素及不同識字教學策略之教學成效比較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9,177-216。
    胡志偉、顏乃欣(1995)。中文字的心理歷程。載於曾進興主編,語言病理學基礎,第一卷(頁29-76)。台北市:心理。
    馬文駒(1994)。大陸識字教學新進展。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中心,頁109-120。‎
    馬從義(1991)。整理聯想,快速識字,提早讀寫──識字教學法簡介。漢字漢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吉林教育出版社,頁339-345。‎
    陸莉、黃玉枝、林秀錦、朱慧娟(2000)。智能障礙學生輔導手冊。教育部特殊教育小組主編。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印製。
    秦麗花 (2002)。從漢字的特性與學習談兒童識字能力發展的相關研究。屏師特殊教育,3,1-8。
    許嘉璐(1995)。漢字結構的規律性與小學識字教學──兼評幾種小學識字教學法。‎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東師範學‎院,頁401-411。‎
    張田若(1995)。「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卓有成效的新體系。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東師範學院,頁711-781。‎
    游淑媛(2007)。增進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識字量的教學應用實例。國小特殊教育,44,56-64。
    黃秀霜(1999)。不同國語成就學生認字能力與其他認知能力之關係。台南師院學報,32,27-59。
    黃琬清、葉毓貞、邱惠姿(2009)。不同識字教學法對智能障礙學生識字學之探討,特教園丁,24(3),22-26。
    劉振平(1991)。快速循環識字法簡介。漢字漢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吉林教‎育出版社,頁334-338。‎
    鄭昭明(1981)。漢字認知的歷程。中華心理學刊,23(2),137-153。
    盧正體、鄢文俊 (1994)。字族文識字教學實驗研究,教育研究,172,49-53。
    鍾淑慧 (2005)。基本字帶字教學結合象形文字圖示法對國小三年級識字困難學生識字成效之探討。台東特教 (12), 23-32。
    (3)學位論文
    呂美娟(1999)。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成效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沈麗惠(2002)。普通班教師改善學習障礙兒童學習適應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巫玉文(2006)。圖解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學童識字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李允文(2008)。刺激褪除策略結合文字象形化圖片之電腦多媒體對 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台中。
    林欣儀(2008)。時間延宕策略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功能性詞彙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林寶貴、張正芬、黃玉枝(1992)。台灣區智能不足學童語言障礙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涂福賜(2011)。造字原理融入識字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生識字能力之影響。國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連君瑋(2012)。比較基本字帶字結合部首圖象化和部首表義識字教學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之教學成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教育教學碩士論文,台北。
    許嘉芳(2000)。基本字帶字加部首表義教材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
    塗秋薇(2005)。部首帶字識字教學法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之成效。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楊曉逸(2012)。字族識字教學法融入國小五年級生字教學之行動研究。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論文,台北。
    葉淑欣(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低年級低成就學生認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嘉義。
    劉駿畿(2008)。漢字部件併詞彙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兒童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南。
    盧龍興(2011)。運用漢字的源流與演變在國小識字教學的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
    韓孟蓉(2002)。不同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
    薄雯霙(2003)。綜合高效識字法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生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3)網路資料
    吳婉君(2007)。提升國小閱讀障礙學生的識字教學策略與實例。2013年7月9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5/65-43.htm。
    漢典(2010)。線上漢語字典-田2014年7月19日,取自http://www.zdic.net/z/1e/zy/7530.htm
    (3)報章雜誌
    五十六號。〈國語日報週刊初階版〉。《國語日報》,第906-933期(2012年6月-12月)A6版。
    (依作者姓名筆畫編排)
    2.英文文獻
    Mahan,V(1993).Memonics and the learning disabled child.B.C.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17(2),157-16(6)
    Thomas, C.H.,& Patton, J.R.(1994)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s with milder forms of retardation. In M. Beirne-Smith, J.R.Patton & R. Ittenbach(Eds.),Mental Retardation(4th ed.,pp.205-240).New York:Macmillan College Publishing Co.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
    Roberts, J. E.,Mirrett,P.,& Burchinal,M.(2001).Receptive and expressive communnication development of young males with Fragile X syndrome.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106, 216-230.
    ShaoLan Hsueh (2014)Chineasy: The Easy Way to Read Chinese. Thames & Hudson Ltd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