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惠文
論文名稱: 已婚國小女性教師角色衝突之研究
A Study on Roles Conflict for Married Female Teacher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 李文政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7
中文關鍵詞: 角色衝突角色衝突已婚國小女性教師
外文關鍵詞: role, conflict, role conflict, married elementary female teacher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多重角色衝突之情形、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多重角色衝突之原因、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家務分工現況,最後探討其面臨多重角色衝突時的因應之道。本研究針對五位已婚並育有子女的國小女性教師進行半結構深度訪談,所得資料採主題式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受訪者是家事與親職工作的主要負責人,而先生只是扮演替代性角色。
    二、受訪者在家庭中兼有母親、媳婦與妻子三種角色,由於角色期望無法
    同時被滿足而引起角色衝突。
    三、受訪者因為學校工作的需求而減少個人與家人團聚、社交活動的機
    會,因而引起角色衝突。
    四、受訪者面臨角色衝突的因應之道包括有身心性疾病的產生,工具性行
    為,以及再定義策略。
    為減少已婚國小女性教師所面臨的角色衝突,本研究建議:
    一、應與家人真誠溝通,打破男尊女卑的觀念,重新分配家務與親職等工
    作。
    二、應妥善規劃與分配教學時間,並加強親師之間的交流,減少教師角色
    衝突以營造優質教學團隊。
    三、政府應落實兩性工作平等法,廣辦親子講座,建立完善的婦女福利制
    度。

    【關鍵字】:角色;衝突;角色衝突;已婚國小女性教師


    The status of multi-roles conflict, reasons of multi-roles conflict, division of parenting and housework, and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multi-roles conflict of married elementary female teachers were the major goals of this study. Five married elementary female teachers who had children were studied through semi-structure in-depth interview. The following results from thematic analysis of interview data were found:
    1. The women in this study participated more in parenting and housework, whereas spouses played a substitute role.
    2. Because of the three role expectations for mother, daughter-in-law, and wife were not satisfied, the women in this study confronted roles conflict.
    3. The demand of school work decreased the family time and the opportunities of rushing, so the women in this study confronted roles conflict.
    4. The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roles conflict included psychosomatic illness, instrumental behavior, and redefinition strategy.
    For managing the roles conflict of married elementary female teachers, the study findings suggest that:
    1. The women in this study should sincerely communicate with family, convey the concept of gender equality, and re-divide housework and parenting.
    2. The women in this study should spend adequate time in teaching and strengthen communicating with parents to decrease teacher’s roles conflict and to build quality teaching team.
    3.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mote and implement the Gender Equality Employment Law, hold parent-child workshops, and build the best female welfare system.

    Key words:role; conflict; role conflict; married elementary female teacher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相關名詞界定 …………………………………………… 5 第四節 研究的重要性………………………………………………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教師角色的相關概念………………………………………7 第二節 角色衝突的理論 ………………………………………… 12 第三節 在家庭與學校中的角色衝突………………………………26 第四節 角色衝突之相關研究 ……………………………………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3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6 第三節 研究工具……………………………………………………48 第四節 研究流程……………………………………………………51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52 第六節 研究的限制與嚴謹性………………………………………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6 第一節 家務分工現況分析……………………………………56 第二節 親職壓力………………………………………………70 第三節 家庭中的角色衝突……………………………………81 第四節 學校中的角色衝突……………………………………94 第五節 角色衝突的因應之道…………………………………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7 第一節 結論……………………………………………………117 第二節 建議……………………………………………………126 參考文獻 …………………………………………………………… 130 附錄……………………………………………………………………137 【圖次、表次】 表2-3-1:兩性參與家庭勞務內涵與特質的分野……………………28 表3-3-1:五位受訪者基本資料………………………………………48 圖2-2-1:角色情節模式………………………………………………18 圖2-2-2:Kopelman的個人的工作與家庭衝突模式……………… 19 圖2-2-3:社會系統要素圖……………………………………………20 圖3-2-1:研究流程……………………………………………………51

    參考文獻
    一、中文
    井敏珠(1992)。告別壓力不容易-已婚職業婦女的壓力知多少。管理雜
    誌,215,5。
    尤詒君(1996)。雙工作家庭的家務事分工─一個質化的分析觀點。台灣
    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秋絨(1981)。國民中學組織環境對於教師角色壓力的影響。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美惠(1987)。已婚職業婦女之家務分工、性別角色態度、社會支援
    與婚姻滿意之研究。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朝茂(1992)。教師非理性信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舒芸(1995)。現代奶爸難為乎?-雙工作家庭中父職角色之初探。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行 莫藜藜(1996)。已婚男性的家庭價值觀及其對家庭的需求之探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32-46。
    王文科(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1-49)。高雄:麗文。
    方思文(1998)。影響台灣地區男女兩性家務參與因素之探討。國立台
    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方美玲(2005)。分析台灣雙薪家庭的家務分工-以教養子女的分工為例。
    南華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朱萸(2004)。已婚婦女參與學習之家庭角色衝突與婚姻滿意度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李長貴(1984)。社會心理學。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李寬芳(1994)。家務分工、夫妻家庭角色類型與婚姻品質之間的關係。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美玲、楊亞潔、伊慶春(2000)。家務分工:就業現實還是平等理念?。
    台灣社會學刊,24,59-88。
    吳秉恩(1991)。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吳宗立(1998)。國民中學組織衝突、外在壓力、行政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美玲(2000)。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期望與習得無助感相關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珍梅(2003)。國小女教師工作與家庭研究:女性主義觀點與沙圖象徵
    意涵之分析。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佳玲(2003)。觀光業職業婦女角色衝突、休閒阻礙與休閒活動參
    與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何淑禎(2001)。職業婦女工作與家庭生活調適之研究─以已婚國小女教師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呂玉瑕、伊慶春(2005)。社會變遷中的夫妻資源與家務分工:台灣七○年代與九○年代社會文化脈絡的比較。台灣社會學,10,41-94。
    林清江(1971)。教師角色理論與師範教育改革動向之比較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3,45-48。
    林清江(1989)。教師的社會責任。變遷與調適—社會變遷中的教師角色,15,72-84。
    林清江(1996)。教育理念與教育發展。台北:五南。
    周玟琪(1994)。影響臺灣地區家庭家務分工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唐先梅(1996a),什麼是家務工作?家務工作本質之初探。國立空中
    大學生活科學系生活科學學報,2,2-28。
    唐先梅(1998b),從家庭發展觀點探討雙薪家庭女性工作家事及休閒時間之分配。中大社會文化學報,6,75-111。
    唐先梅(1999c)。從家務工作的本質談雙薪家庭夫妻家事分。國立空大
    社會文化學報,6,75-111。
    時蓉華(1988)。《社會心理學辭典》,四川,成都出版。
    孫碧蓮(2001)。雙親家庭父親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涂燕玲(2002)。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衝突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徐宗林(1989)。博雅教育。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徐宗國譯(1997)。Strauss, A. and Corbin, J. 合著。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徐一帆(1999)。雙薪家庭中性別、家庭生命週期與家庭教育需求及阻礙之相關研究 : 以屏東縣雙薪家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高淑清(2000)。現象學方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運用。質的研究方法,(頁152-183)。高雄:麗文。
    張鐸嚴(1985)。國民小學教師與行政人員衝突管理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華葆(1989)。社會學。台北,三民。
    張家瑜(1996)。已婚女性家內勞動者工作與家庭協調之研究。國立政治
    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美智(2005)。已婚國小女教師多重角色衝突與調適之探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姚真(1988)。台北市國民中小學教師角色衝突的因應策略及有關變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鴻銘(1995)。國民小學教師之角色衝突及其因應策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秉璋(1985)。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陳奎熹(1998)。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嘉皇(199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衝突管理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亦盈(2006)。職業婦女的工作-家庭衝突、親職角色期望與其親職角色實踐之研究。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莫藜藜(1997)。已婚男性之家庭價值觀及其對家庭的需求之探究。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許寶源(1996)。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衝突與學校認同關係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敏如(2006)。後現代家庭的家務分工─以台北市雙薪家庭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彭懷真(1998)。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書局。
    黃怡瑾(1999)。從親職談「私」領域中的女性困境。「女性主義與台灣
    社會的關係─社會學的觀點」,女學會。
    黃詩萍(2004)。頭家娘的工作與家庭角色之衝突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
    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曾溫純(1986)。已婚職業婦女的角色壓力與婚姻適應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慧美(1998)。國小女性教師在工作、家庭、及進修角色之衝突及適應歷程分析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郭為藩(1971)。角色理論在教育學上之意義。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3,15-27。
    郭生玉(198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葉至誠(2000)。社會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
    葉姿利(2003)。國小已婚教師性別角色態度、家務分工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游肇賢(2002)。國中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賈馥茗(1995)。教育哲學。台北:三民。
    楊誌卿(1984)。團體經驗對大學新生個人適應態度之影響。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輔導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楊益風(2000)。國民中小學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之角色衝突及其
    因應。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趙善如、涂筱菁、鄭雅今(1999)。已婚職業婦女追求高等教育之壓力來源與調適方式。中華家政學刊,28,47-63。
    鄭世仁(1984)。國民中小學教師角色衝突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龍冠海(1986)。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一冊社會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蔡清田(1992)。從課程革新的觀點論教師的專業角色。輯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29-154)。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7)。新世紀的教育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劉默君(2005)。幼稚園園長工作與家庭生活角色調適之探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錢芷娟(1994)。師範院校巳婚婦女學生家庭—學生角色衝突及其相
    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金青(1992)。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美蘭(2001)。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生學習與工作衝突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薛芝蕙(2006)。主計人員角色衝突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二、英文
    Bem, S. L. (1974). 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y androgyn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2, 155-162.
    Brown,L.D.〈1984〉. Managing Conflict at interface organizational .
    Addision-WesleyPublishing Co.4.
    Brief, A.P., Schuler, R.S., & Van Sell, M. (1981). Managing job stress. Boston :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Baxter, J. O., & Rao. J. M. ,1997 ,. Balancing employment and fatherhood.,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8, 386-402.
    Edgar,E.E.(1965).Soci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N.Y.:The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Education,Inc.
    Ferree (1991). Teacher Roles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Moving fromTeacher as Director to Teacher as Facilitator.Computers in the Schools.Education, Economy, and Society,9(2/3)New York:Press.
    Fontana, A. & Frey, J. H.(2000). The Interview:From Structured Questions to Negotiated Text.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Eds), Th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2nd ed)(pp.645-672).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
    Hall, D. (1971),‘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areer subidentity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Vol: 6, 50-76.
    Hoy, W. K. & Miskel, C. G.(1987).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 Research,and Practice(3rd). New York:Random House.
    Jianling, L.(2000)Woman teachers’ role conflict and its management. Chiness
    Education & Society,33,pp.68-72.
    Kahn, R. L., Wolfe, D. M., Quinn, R. P. & Snock, J. D. (1964).Organizational Stress: Stydies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New York: JohnWiley & Sons.
    Lewicki, R., Litterer, J., Minton, J. & Saunders, D. (1994), Negotiation. Burr Ridge,I11. : IRWIN.
    Loder, T. L. & Spillane, J. P.(2005). Is a principal still a teacher?:US women administrators’ accounts of role conflict and role discontinuity.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25(3), 263-279.
    Melby,J.N(1993).Family context of adolescent academic competence.Paper
    Present at the Bienni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New Orleans,LA 25-28.
    Parsons, T. (1961), The School Class as a Social System – Some of Its Function in American Society. New York: Free Press.
    Perrone, K. M., Webb, L. K., & Blalock, R. H.(2005). The effects of role congruence and role conflict on work, marital, and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31(4), 225-238.
    Reitman, S.W. (1971). Role Strain and The American Teacher.School Review,545.
    Roxburgh and Susan(1999)Exploring the work and family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family,20,771-792.
    Sarbin, T. R. & Allen, V. L. (1968), Role Theory, edited by Lindzey, G. and
    Aronson, E.,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MA. : Addison-Wesley.
    Stryker, S., & Macke, A.S. (1978)Status inconsistence and role conflict. The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4, 69-90.
    Van Sell, M., Brief, A. P., & Schuler, R. S.(1981). Role Conflict and Role Ambiguity:Integration of the 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Human Relations, 34(1), 43-71.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