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儲鍵
Chu-Chien,Hsieh
論文名稱: 析論綠道政策制定過程與滿意度-以台中市西區為個案分析
On Policy Making Process of Greenways and Its Satisfaction:A Case Study of the Western Area in Taichung City
指導教授: 鄭國泰
Kuo-Tai,Che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5
中文關鍵詞: 綠道政策制定滿意度台中市
外文關鍵詞: greenways, policy making, satisfaction, Taichung City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目的係在藉由公共部門深度訪談來瞭解綠道現今發展政策之方向與困境,並利用問卷調查統整居民對於政策發展的認知,並加以分析使用者滿意度與各項綠道政策之關係。本研究主要選取台中市西區三條發展較為完善之園道作為研究地區,調查使用者對於政策發展的重視與認同程度,並與現況發展情形相互比較。本研究發現,未來政府公共部門在發展綠道及提升品質時可參考的政策建議如下:管理維護權回歸各社區組織、實施獎勵(經費補助)制度、組織義(志)工團體、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合作或合夥經營、舉辦綠道文化觀光祭等。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greenways policies and its difficulties by the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public servants. Moreover, the research has tried to integrate greenway users’ cognition of policies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cy formulation and users’ satisfaction. this research used Taichung city as a case study. In Taichung city, three major better-developed greenways in West Section are selected for the analysis. Users and inhabitants near these greenways were asked to evaluate their understanding with government’s greenway policies, and to compare it with the present greenway conditions. In the end, this paper is argued that, in order to develop greenways and enhance its quality in the future, there are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hat policy makers can adopt: to return the right of management back to local communities, to carry out the award system, to organize the volunteer groups, to establish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o take place the greenway cultural activities .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二章 文獻回顧………………………………………………………7 第一節 開放空間……………………………………………………7 第二節 城市公園綠地發展…………………………………………10 第三節 永續發展理念………………………………………………28 第四節 政策評估理論………………………………………………33 第三章  國內、外城市綠地政策規劃分析……………………………39  第一節  日本札幌河道納入綠道系統之規劃政策…………………39  第二節  巴西綠道發展之重建景觀規劃之政策……………………43 第三節 倫敦市綠道模式之規劃政策………………………………46  第四節  英國政府改善綠地品質之分析……………………………51  第五節  台中市綠道發展現況………………………………………59 第四章  研究設計………………………………………………………62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62 第二節 研究對象……………………………………………………66 第三節 研究方法……………………………………………………66 第四節 研究工具……………………………………………………67  第五節  資料收集與處理……………………………………………69 第六節 研究程序……………………………………………………71 第五章 訪談結果與實證研究…………………………………………72 第一章 訪談結果分析………………………………………………72 第二節 研究樣本背景變項概述……………………………………79 第三節 政策制定與使用滿意度之相關分析………………………83 第四節 背景變項與政策發展之相關分析…………………………93 第五節 使用綠道民眾背景變項與滿意度之相關分析……………10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06  第一節  結論…………………………………………………………106 第二節 建議…………………………………………………………112 附錄…………………………………………………………………………118 參考文獻……………………………………………………………………150

    期刊論文
    內政部,1996,〈全國公園綠地研討會總結報告〉,《台北:內政部》。
    王小璘,2000,〈都市綠園道遊憩活動特性與環境屬性之研究-以臺中市經 國園道為例〉,《造園學報》,6(1/2):1-18。
    王小璘、毛漢新,2000,〈都市公園水景設施之使用後評估--以臺中市中山與中正公園為例〉,《東海學報》,41(農學院):133-147。
    王小璘、詹欣琪,1999,〈都市綠園道遊憩活動特性與環境屬性之研究-以台中市經國園道為例〉,《戶外遊憩研究》,6(1/2):1-18。
    王秀娟,1999,〈公園綠地發展計畫規劃與實施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2(3):63-77。
    台南市政府,2005,〈台南市健康城市白皮書〉
    台南市政府,2004,〈健康城市學刊第一期〉,《國立成功大學健康城市研究中心》
    台南市政府,2004,〈健康城市學刊第二期〉,《國立成功大學健康城市研究中心》
    台南市政府,2004,〈健康城市學刊第三期〉,《國立成功大學健康城市研究中心》
    台南市政府,2004,〈健康城市學刊第四期〉,《國立成功大學健康城市研究中心》
    李素馨,2004,〈民眾對台中市公園綠地的需求及滿意度研究〉,《造園季刊》,52:37-44。
    李麗雪,1995,〈現行都市公園相關法規探討〉,《戶外遊憩研究》,8(3):91-101。
    吳守從、方乃玉,2004,〈遊客對都市公園休憩設施之重視度與滿意度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2):72-88。
    吳玉成,2005,〈台灣當前社區健康環境與空間營造的問題與可能性〉,《國立成功大學健康城市學刊第三季》。
    吳玉成,2005,〈從先進永續策略與方案看台南市健康城市的環境提升計畫〉,《國立成功大學健康城市學刊第三季》。
    林忠孝,2001,〈社教文化機構經營-公立博物館辦理委外開發投資BOT及經營OT之檢討與評估-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為例〉,《社教雙月刊》,101:44-47。
    林寶秀、林晏州,2001,〈都市公園分布型態與居民遊憩品質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4(2):41-61。
    林晏州、陳惠美、顏家芝,1998,〈高雄都會公園遊客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1(4):59-71。
    胡淑貞、蔡詩薏,2005,〈WHO健康城市概念〉,《健康城市季刊》,12:1-7。
    侯錦雄、姚靜婉,1997,〈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3):1-17。
    侯錦雄,1999,〈休閒生活態度與鄰里公園使用行為之不同層級程式比較-以台北、台中、彰化市居民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2(2):55-69。
    侯錦雄、郭彰仁,1998,〈公園遊客之環境態度與不當行為管理策略認同之關係〉,《戶外遊憩研究》,11(4):17-42。
    郭瓊瑩,1998,〈都市公園綠地基本計畫之操作-以鶯歌鎮為例〉,《營建季刊》,8(1):28-63。
    桂家悌、歐聖榮,2002,〈公園綠地系統區位分布模式之研究〉,《興大園藝》,27(1):67-81。
    孫本初、鄭國泰、鄭春發,2007,〈英國公私合夥政策之分析〉,《人事月刊》,45(4):4-22。
    翁樹陽,1999,〈英國綠帶(Green Belt)規劃與管制政策之探討〉,《人與地》,182:41-52。
    陳肇琦,1991,〈都市公園系統規劃設計準則之探討〉,《營建季刊》,2(3):33-40。
    陳昭蓉、林晏州,1996,〈鄰里公園使用者滿意度影響因素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9(2/3):1-22。
    張俊彥,2000,〈城鄉居民對休閒綠地需求研究〉,《觀光研究學報》,5(2):57-69。
    張俊彥,2000,〈以塊區形狀進行公園綠地評估之應用研究〉,《造園學報》,6(1):117-131。
    储亦婷、顾远英、杨学军、唐东芹,2005,〈POE方法在桂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3(2):192-197。
    廖德淘、朱瓊芬,2001,〈台中公園綠地經營現況與未來發展〉,《造園季刊》,38:28-36。
    謝偉勳,2000,〈歐斯曼調整式都市計畫之探討〉,《都市與計畫》,1(1):1-17。
    蘇美玲、林晏州,1999,〈都市公園使用者休閒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2(1):61-86。
    Joan Twiss, MA, etl. 2003 .“Community Gardens: Lessons Learned FromCalifornia Healthy Cities and Communi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3(9).
    Marlon G, Boarnet . 2006 . “Planning's Role inBuilding Healthy Cit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72(I).
    Marisa T. Mamede Frischenbruder, Paulo Pellegrino. 2006.”Using greenway to reclaim nature in Brazil citie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75):125-142
    Marco Amati & Makoto Yokohari. 2006. “Temporal Changes and local Vari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ondon’s green belt.”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75):125-142.
    Shoichiro Asakawa & Kesuike Yokohari &Kazuo Yabe. 2004. “Perceptions of urban stream corridors within the greenway system od Sapporo, Japan.”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68):167-182
    Won Sop Shin et al..2005. “Urban forest park use and psychosocial outcome:A case study in six cities across South Korea.”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0:441-447.
    Tom Turner, 1995. “Greenways , bluways, Skyways and other ways to a better London.”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33):269-282

    碩、博士學位論文
    何建銘,2003,《市廣場開放空間使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為例》都,台北: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坤平,2000,《地方基礎建設民間財源籌措可行性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弘哲,2000,《以環境行為觀點探討都市開放空間之使用-以彰化文化中心開放空間為例》,台中:東海大學建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中憶,2004,《從綠資源環境價值角度探討土地使用對健康城市的實踐-以台南市東區農地為例》,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蔚宏,2004,《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制度分析》,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蔡淑瑩,1981,《都市廣場之研討─以臺北市為例》,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設計技術學程建築設計組碩士論文。
    鄭文瑞,1991,《從本土發展現況探討公共開放空間事務之推動:以臺灣臺北市為例》,台北:淡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韻如,2007,《居民對都市中不同戶外休閒空間使用性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伯昌,1995,《都市開放性空間模式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路資料
    台北市政府,〈公園綠地計畫〉,台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局網頁:http://www.bp.ntu.edu.tw/cpis/cprpts/NANTOU/NAN-A/A-DOC/15/1501.doc
    台中市政府計畫處,〈第十六屆第二次大會施政總報告〉,計畫處網頁:http://www.tccg.gov.tw/sys/SM_theme?page=43321981
    聯合國,〈健康城市-永續發展理念〉,世界衛生組織:http://www.who.int/en/
    台中市政府,〈台中市文化局中程施政計畫〉,台中市政府計畫處網頁:http://vh.tccg.gov.tw/intro/institution/plan/midplan/activity.pdf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台灣永續發展指標〉,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http://lsdpg.rdec.gov.tw/PDF/20033066.pdf
    專書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台中市政府,2003,《公園綠地(綠園道)發展計畫》,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朱志宏、丘昌泰,1995,《政策規劃》,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允傑、丘昌榮,1999,《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空中大學。
    李允傑、丘昌泰,2003,《公共政策-政策執行與評估(修訂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吳定,2003,《公共政策,初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odge, G., & Greve, C. 2005. The Challenge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Lincoln Y. S & Guba E .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Newburry Park: CA. Stage.
    Nachimias,D.1979.Public Policy Evaluation: Approaches and Method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NAO. 2006. Enhancing Urban Green Space. London: NAO
    NAO. 2000. The final analysis for the London underground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London: NAO.
    Rossi, Peter & Freeman,H.E.1982.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
    William N Dunn & Rita Mae Kelly. 1992. Advances in Policy Studies – since 1950. New Brunswick and London: Transactor Publishers.
    Whyte W.H. 1968. The last landscape. Doubleday, N.Y.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