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宜君
Hsieh, Yi-Chun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教師正向領導對學生幸福感影響之研究: 以學生學術樂觀為中介變項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 Positive Leadership and Student Well-be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Student Academic Optimism as a Mediator
指導教授: 謝傳崇
Hsieh, Chuan-Chung Ph. D.
林和春
Lin, Ho-Chun Ph. D.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4
中文關鍵詞: 教師正向領導學生幸福感學生學術樂觀
外文關鍵詞: student academic optimism, student well-being, teacher positive leadership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教師正向領導與學生學術樂觀,是影響學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了解國民小學教師正向領導、學生學術樂觀與學生幸福感的現況,並分析三者相關情形。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與苗栗縣公立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共發出1001份問卷,回收率89.7%,有效樣本共822份。問卷回收後,分別以描述性統計與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根據研究結果,將結論分析歸納如下:
    一、 學生對教師正向領導現況中「建立正向的關係」具高度知覺。
    二、 學生對幸福感現況中「人際家庭的和諧」具高度知覺。
    三、 學生對學術樂觀現況中「師生信任感」具高度知覺。
    四、 「學生學術樂觀」對整體學生幸福感具有預測效果。
    五、 國民小學教師正向領導、學生學術樂觀對學生幸福感具有相互影響的關係,學生學術樂觀是教師正向領導與學生幸福感的部分中介。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論,提出幾點建議提供教育行政單位、國民小學教師與未來相關研究者作為參考。


    Teacher positive leadership and student academic optimism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the student well-being.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circumstance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positive leadership, student academic optimism and student well-being.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d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urvey objects were elementary school 6 grades students among Taoyuan County,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The study issued a total of 1001 questionnaires, with the return rate of 89.7%, among which there were 822 questionnaires valid.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finding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teacher positive leadership perceived by students is good.
    2.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student well-being perceived by students is good.
    3.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student academic optimism perceived by students is good.
    4." Student academic optimism " have a high explanatory power on student well-being.
    5.It is mutually influential between the teacher positive leadership and student academic optimism to student well-being. Student academic optimism has the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teacher positive leadership and student well-be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reference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unit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and research staff engaged in future related research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教師正向領導之意涵 15 第二節 學生幸福感之意涵 19 第三節 學生學術樂觀之意涵 25 第四節 教師正向領導、學生幸福感與學生學術樂觀之相關研究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3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5 第一節 國民小學教師正向領導、學生幸福感與學生學術樂觀現況分析 與討論 65 第二節 國民小學教師正向領導對學生幸福感影響之研究:以學生學術樂觀為中介變項之結構模式驗證 7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 結論 80 第二節 建議 84 參考文獻 89 中文部分 89 西文部分 94 附錄 97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97 附錄二 專家審題意見及修正情形彙整表 108 附錄三 正式問卷 121

    方紫薇、陳學志、佘曉清、蘇嘉鈴(2011)。正向情緒及幽默有助於國中生之科學問題解決嗎?。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56(4),43-68。
    王以仁、陳靖允(2008)。溝通觀念以有效推展校園正向管教。研習資訊,25(1),33-38。
    王玉美(2014)。國民小學教師正向領導與學生學習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王仲星、王欣星、張涵、周偉(2009)。信任、心理控制源對醫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17(2),143-144。
    王佳禾、侯季宜、張進上(2008)。國小學童幸福感量表之編製。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4,57-85。
    王淑俐(2010)。積極正向的教學。臺灣教育,666,38-41。
    包媖子(2013)。在家自行教育與學校教育學生學習適應、幸福感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佐斌、張陸(2007)。學習目標和人際關係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5(1),37-39。
    何家瑞(譯)(2014)。學生學術樂觀: 驗證性因素分析 (上) (原作者:Tschannen-Moran, M., Bankole, R. A., Mitchell, R. M., & Moore, D. M)。教育研究月刊,241,102-121。
    何家瑞(譯)(2014)。學生學術樂觀: 驗證性因素分析 (下) (原作者:Tschannen-Moran, M., Bankole, R. A., Mitchell, R. M., & Moore, D. M)。教育研究月刊,242,115-138。
    何琦瑜、賓靜蓀、張瀞文(2012)。十二年國教新挑戰:搶救「無動力世代」。親子天下,33,134-143。
    吳明清(2007)。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9)。結構方程模式:AMOS的操作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12)。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淑敏(2005)。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教育學程大學生幸福感之效果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8(1),21-47。
    吳清山(2013)。正向領導。教育研究月刊,230,136-137。
    吳清山、林天祐(2008)。正向管教。教育研究月刊,176,133-133。
    李勇緻(2012)。新北市國小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清榮(2005)。高雄市國小教師領導類型、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瑞熒(2014)。以正向心理學的觀點談提升學習低成就學童希望感的輔導策略。諮商與輔導,343,51-56。
    周淑華(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孟慧、梁巧飛、時艷陽(2010)。目標定向、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心理科學,1,96-99。
    官柳延(2014)。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生學術樂觀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沛霖(2012)。身心障礙學生行為問題的功能評量與正向行為支持計畫介入成效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坤輝(2013)。正向行為支持對國小自閉症不專注行為處理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倩瑜(2008)。國小學童師生關係與學習態度、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純燕、賴志峰(2014)。國民小學新住民子女學校適應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學校行政,30(2),83-104。
    林淑惠、黃韞臻(2008)。高中職學生學校生活與主觀幸福感關係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30(2),83-104。
    林新發(2009)。正向氛圍促進學校邁向卓越。國民教育,50(3),1-6。
    林新發(2010a)。正向領導的意涵與實施策略。國民教育,50(3),1-5。
    林新發(2010b)。校長正向領導的策略與技巧。國民教育,50(6),1-7。
    林新發(2010c)。正向領導的理論基礎。國民教育,51(1),1-6。
    林新發(2011)。論述正向領導表現的例子。國民教育,51(3),1-7。
    林維芬(2012)。「修訂 Enright 寬恕治療歷程模式」團體介入方案對國小兒童寬恕態度、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2(4),591-612。
    林維芬、徐秋碧(2009)。正向情緒輔導介入方案對國小學童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幸福感之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5 ,131-178。
    施建彬(1994)。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夏麗鳳(2011)。澎湖縣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翁麗芳(2008)。少子化時代的兒童教育與照顧:日本經驗的啟示。幼兒教保研究,1,1-11。
    張杏瑜(2014)。國民小中學教師正向領導、肯定式探詢與學生希望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芳全、夏麗鳳(2011)。新移民子女的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0,73-101。
    張奕華、許正妹、顏弘欽(2011)。分散式領導、教師學術樂觀與學生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8-2410-H-004-011),未出版。
    張婉莉(2013)。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寬恕與幸福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張琇珺(2010)。國小學童之學業成績社會比較與自尊、自我效能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張雅惠(2012)。青少年家庭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新北市。
    張雯婷、曾瑞蓉、黃雅君、蘇祐萩(2009)。正向行為支持有效介入特殊學生拒學問題之案例探究。特教論壇,6,48-59。
    連廷嘉(2007)。學生管教輔導的議題與省思--正向心理學觀點。教育研究月刊,164,16-23。
    郭淑珍(2010)。正向心理學的意涵與學習上的應用。銘傳教育電子期刊,2,56-72。
    陳思縈(2011)。教孩子學會正向思考。臺灣教育,670,40-41。
    陳啟榮(2011)。正向心理學對教育的啟示。新北市教育,12,65-68。
    陳騏龍(2010)。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 8(3),115-137。
    傅清雪(2012)。「幸福感教學」我們可以怎麼做?―英國社會與情緒發展學習方案 (SEAL) 的省思。教育研究月刊,218,120-129。
    彭怡真(2014)。臺灣地區幼兒園主任肯定式探詢、組織氣氛與學教師學術樂觀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曾文志(2007)。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常識概念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8(4),417-441。
    黃曼琳(2010)。高雄地區國小教師正向管教與學生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德祥、邱紹一(2012)。教育幸福感的要素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220,44-54。
    黃韞臻、林淑惠(2012)。父母婚姻關係、教養方式、個體休閒滿意度與大學生幸福感之相關探討-以臺中市六所大專院校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 人文藝術類,26(1) , 99-122。
    楊胤甲(2006)。愛好自行車休閒運動者之流暢體驗、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靜宜大學,臺中市。
    鄧堅陽、程雯(2009)。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其增進策略。教育科學研究,4(1)70-72。
    賴進龍(2010)。屏東縣國小教師正向管教知覺與班級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賴聲川、丁乃竺譯(2007)。Matthieu, R. 著。快樂學:修練幸福的24堂課。臺北市:天下雜誌。
    謝傳崇(2011a)。校長正向領導對教師教學影響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1,59-42。
    謝傳崇(2011b)。校長正向領導激發學校超越表現。師友,529,51-55。
    謝傳崇(2012)。校長正向領導–理念、研究與實踐。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傳崇(2013a)。卓越領導的核心信念: 校長學術樂觀。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5),30-32。
    謝傳崇(2013b)。十二年國教的挑戰: 找回學術樂觀。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3),25-34。
    謝傳崇(2013c)。學生學術樂觀 正向力量讓他再站起來。師友,553,50-54。
    謝傳崇(2014)。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對教師學術樂觀影響之研究―以學校創新文化為中介變項。學校行政,91,33-56。
    謝傳崇(譯)(2011)。正向領導(原作者:Kim Cameron)。 臺北市:巨流。
    謝傳崇、許文薇(2014)。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肯定式探詢策略與教師希望感關係之研究。南大教育研究學報,48(1),67-86。
    羅婉娥、古明峰、曾文志(2013)。正向情緒課程對國中生生活適應及情感狀態效果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4(3),609-628。
    羅婕予(2011)。正向行為支持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改善課堂行為問題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Andrews, F. M., & Withey, S. 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American’s perception of life quality. New York, NY: Plenum.
    Argyle, M. (2013).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London and New York: Methuen.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Freeman.
    Beard, K. S., Hoy, W. K., & Woolfolk Hoy, A. (2010). Academic optimism of individual teachers: Confirming a new construc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6(5), 1136-1144.
    Cheney, D., Blum, C., & Walker, B. (2004). An analysis of leadership teams' perceptions of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and the outcomes of typically developing and at-risk students in their schools. Assessment for Effective Intervention, 30(1), 7-24.
    Diener, E. (2000).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34-43.
    Diener, E., & Chan, M. Y. (2011). Happy people live longer: Subjective well‐being contributes to health and longevity. 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3(1), 1-43.
    Diener, E., Tay, L., & Oishi, S. (2013). Rising income and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n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4(2), 267-276.
    Forsyth, P. B., Adams, C. M., & Hoy, W. K. (2011). Collective trust: Why schools can't improve without It.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Hoy, W. K., Tarter, C. J., & Woolfolk-Hoy, A. (2006). Academic optimism of school: A force for student achievement.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43(3), 425-446.
    Kelloway, E. K., Weigand, H., McKee, M. C., & Das, H. (2013). Positive leadership and employee well-being. 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 20(1), 107-117.
    Luthans, F., & Youssef, C. M. (2007). Emerging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Management, 33 (3), 321-349.
    Mascall, B., Leithwood, K., Straus, T., & Sacks, R. (200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academic optimis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6(2), 214-228.
    McGuigan, L., & Hoy, W. K. (2006). Principal leadership: Creating a culture ofacademic optimism to improve achievement for all students. Leadership andPolicy in Schools, 5(3), 203-229.
    Preacher, K. J., & Leonardelli, G. J. (2001). Caculation for the Sobel test: An interactive calculation tool for mediation tests. Retrieve from http://quantpsy.org/sobel/sobel.htm
    Seligman, M. E. P., & Csikszentmihalyi, M. (2000).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2), 5-14.
    Seligman, M. E., Ernst, R. M., Gillham, J., Reivich, K., & Linkins, M. (2009). Positive education: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lassroom interventions.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35(3), 293-311.
    Vogelgesang, G., Clapp-Smith, R., & Osland, J. (20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global mindse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leadership. 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 21(2), 165-178.
    Wu, J. H. (2012).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academic optimism,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Taiwan elementary schools(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Ohio.
    Youssef, C. M., & Luthans, F. (2012). Positive global leadership.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47(4), 539-547.
    Youssef-Morgan, C. M., & Luthans, F. (2013). Positive leadership: Meaning and application across culture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42(3), 198-20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