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徐小涵 Hsu, Hsiao-Han |
---|---|
論文名稱: |
專利登記對抗制度之重行檢視─以專屬授權為核心 Re-examination of Article 59 of the Taiwan Patent Act: Focus on the Issues of Exclusive Licensing |
指導教授: |
范建得
Fan, Chien-Te 李素華 Lee, Su-Hua |
口試委員: |
王怡蘋
Wang, I-P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法律研究所 Institute of Law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0 |
中文關鍵詞: | 專利權 、專屬授權 、登記對抗制度 、繼承保護法理 、權利瑕疵擔保 |
外文關鍵詞: | Patent rights, Exclusive license, Registration, Concept of succession right, Warranty against defects of title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專利權未必是由發明人自行實施,透過授權交易使人類智慧財產之利用效益增大,對此,專利授權交易之秩序更顯重要,而專利法第59條登記對抗制度乃關於專利權異動之規定,即牽涉專利授權交易之秩序,惟專利法第59條所謂「未經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之法律效果,在解釋上存有諸多爭議,影響交易當事人之權利義務關係,故本文嘗詴提出合適的解釋以解決爭議。
因專屬授權之性質較讓與及非專屬授權複雜,本文即以專利專屬授權之類型來檢視專利登記對抗效力。透過國內外學說及判決整理分析,首先確立專利專屬授權之內涵及性質,再進行專屬授權之一重交易及二重交易之爭議分析。對於一重交易之爭議,本文贊同司法院決議及學說見解;對於二重交易之爭議,本文認為債權效力說、瑕疵行為說及權利行使說各有其短處,故提出應類推適用著作權法第37條第2項規定之見解,適用繼承保護法理,漠視登記之效力,優先保護第一重權利人,以利公益之維護。職是,無論何者為授權登記,第一重權利人皆取得專屬被授權人之地位,而善意之第二重權利人得主張專利權人應負民法第349條權利無缺擔保責任。本文見解符合專利法立法本旨,並調和第一重權利人及第二重權利人之間的權益差距,穩定專利交易秩序。
Licensing to practice the issuing patents could enhanc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utiliz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refore, the order of patent license transactions is very important. Art. 59 of the Taiwan Patent Act is a provision related to the system of changes in patent rights which substantially influences the order of patent license transactions. However, disputes arise concerning the legal effect of Art. 59, which is unclear and controversial. Accordingly, this dissertation attempts to provide an appropriate interpretation of ways to resolve disputes regarding the legal effect of Art. 59.
The disputes would be focused on exclusive patent licensing because the attributes of exclusive licensing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of assignment and non-exclusive licensing. Through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related foreign and domestic literature, the definition and attributes of exclusive licensing would be established, firstly. Then the disputes of one transaction and double transactions of exclusive licenses would be analyzed. Regarding the issue of one transaction, in my point of view, the judiciary resolution and scholars’ opinions are favorable. With regard to the issue of double transactions, it shall be applied to Art. 37, para. 2 of the Taiwan Copyright Act (which is called “the concept of succession right”) by analogy for public interest. Consequently, whether registered or not, the first licensee can maintain his/her exclusive legal status; and the bona fide second licensee cannot assert rights against the first, but can claim warranty against defects of title to the patentee (licensor) based on Art. 349 of the Civil Code.
一、中文部分
(一) 專書
1.王澤鑑,民法物權,台北:王慕華發行,2009年7月。
2.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台北:王慕華發行,2009年12月。
3.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三冊,台北:王慕華發行,2004年10月。
4.王澤鑑,民法總則,台北:王慕華發行,2005年9月。
5.王澤鑑,債法原理: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契約、無因管理,台北:王慕華發行,2009年9月。
6.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上),瑞興圖書,2003年,修訂2版。
7.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上),元照,2008年8月,初版。
8.陳自強,民法講義II:契約之內容與消滅,新學林,2007年9月,初版第3刷。
9.陳添輝著,民法系列-買賣,三民書局,2006年11月,初版。
10.曾陳明汝,兩岸暨歐美專利法,新學林,2004年2月,修訂2版。
11.黃立主編,民法債編各論(上冊),元照,2002年7月,初版。
12.黃茂榮,買賣法(增訂版),植根法學叢書,2004年12月,增訂6版。
13.楊芳賢等著;黃立主編,民法債編各論(上),元照,2006年2月,初版第4刷。
14.楊崇森,專利法理論與應用,三民書局,2007年1月,修訂2版1刷。
15.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法逐條釋義,2009年4月,初版第2刷。
16.劉春堂,民法債編各論(上),三民書局,2006年6月,初版第2刷。
17.劉國讚,專利實務論,元照,2009年4月,初版1刷。
18.蔡明誠,專利法,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7年2月,初版1刷。
19.蔡明誠,發明專利法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2000年3月,3版1刷。
20.鄭中人,專利法規釋義,考用,2009年3月,初版1刷。
21.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上冊),三民書局,1992年10月,15版。
22.鄭玉波(黃宗樂修訂),民法物權,三民書局,2007年,修訂15版。
23.戴修瓉,民法債編各論,三民書局,1995年3月,3版。
24.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新學林,2009年6月,修訂4版。
25.謝銘洋,智慧財產權法,元照,2008年10月,初版。
26.羅明通,著作權法論(II),台英商務法律,2009年9月,第7版。
(二) 期刊
1.王文宇、鄭中人,從經濟觀點論智慧財產權的定位與保障方式,月旦法學雜誌,第147期,2007年8月,頁167-200。
2.史尚寬,瑕疵擔保責任之研究,法學叢刊,5卷4期,1960年10月,頁11-25。
3.白杰立,專利授權登記制度之探討,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42期,2010年10月,頁5-32。
4.吳博文,無權處分與善意取得,月旦法學教室,第33期,2005年7月,頁16-17。
5.林鴻達,專利授權契約—我國與美國授權實務之比較觀察,月旦法學雜誌,2007年10月,頁5-19。
6.許忠信,從德國法之觀點看我國專利權侵害之損害賠償責任,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1期,2007年3月,頁79-110。
7.黃茂榮,準占有,植根雜誌,25卷4期,2009年4月,頁155-160。
8.黃銘傑,「登記對抗主義」輓歌——評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658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54期,2008年3月,頁233-251。
9.黃銘傑,從專利授權之法律性質與定位論專利法修正草案授權規範之問題點與盲點,月旦法學雜誌,第176期,2010年01月,頁97-118。
10.劉宗榮,無權處分及交易安全,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13卷第2期,1984年6月,頁269-275。
11.蔡明誠,從法院判決探討著作財產權之授權,法官協會雜誌,5卷1期,2003年6月,頁1-26。
12.蔡明誠,預告登記之意義及效力,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4期,2002年5月,頁127-132。
13.鄭冠宇,無權占有人之使用利益—評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1537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07期,2004年4月,頁210-221。
14.謝銘洋,從相關案例探討智慧財產權與民法之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3卷2期,2004年3月,頁207-240。
(三) 碩博士論文
1.王清峰,專利之國際授權,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施智謀指導,1977年7月。
2.白杰立,專利專屬授權制度之比較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潘維大指導,2010年7月。
3.余昭蓉,專利授權契約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謝銘洋指導,民國2009年1月。
4.李素華,從公共衛生之觀點論醫藥專利權之保護與限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謝銘洋指導,2006年6月。
5.洪健樺,有關專利權中授權問題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唐豫民指導,1987年5月。
6.賴文智,智慧財產權與民法的互動─以專利授權契約為主,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謝銘洋指導,民國1999年。
(四) 實務案例及司法判決
1.智慧財產法院97年度民專上字第19號民事判決
2.智慧財產法院97年度民專訴字第47號民事判決
3.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民專訴字第40號民事判決
4.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民專訴字第66號民事判決
5.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民專訴字第95號民事判決
6.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刑智上訴字第44號刑事判決
7.智慧財產法院99年度民專訴字第191號民事判決
8.司法院98年智慧財產法律座談會提案及研討結果民事訴訟類第17號決議
9.司法院98年度智慧財產法律座談會提案及研討結果民事訴訟類第15號決議
10.最高法院58年台上字第3141號民事判決
11.最高法院59年臺上字第4368號民事判例
12.最高法院72年度台上字第736號民事判決
13.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1308民事號判決
14.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63號民事判決
15.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1039號民事判決
16.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733號裁定
17.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1447號民事判決
18.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字第2093號民事判決
19.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658號民事判決
20.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2593號民事裁定
21.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2331號民事判決
22.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597號民事判決
23.臺灣高等法院84年度上字第741號民事判決。
24.臺灣高等法院85年度上易字第3316號刑事判決
25.臺灣高等法院86年度上易字第6727號刑事判決
26.臺灣高等法院90年度上字第397號民事判決
27.臺灣高等法院96年度重上字第248號民事判決
28.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5年度智上易字第18號民事判決
29.臺灣士林地方法院96年度訴字第194號民事判決
30.臺灣士林地方法院97年度簡上字第130民事號判決
31.臺灣板橋地方法院93年度智字第27號民事判決
32.臺灣板橋地方法院94年度重智字第21號民事判決
33.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96年度訴字第334號民事判決
34.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5年度簡上字第192號民事判決
35.臺灣高雄地方法院97年度智字第8號民事判決
36.臺灣彰化地方法院88年度易更(1)字第1號刑事判決
37.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民國88年9月7日(88)智法字第88007117號函釋
38.經濟部智慧財產局90年3月28日(90)智法字第09086000310號函釋
39.內政部著作權委員會82年9月9日台內著字第8223989號函釋
40.內政部著作權委員會85年2月13日台內著會發字第8501501號函釋
41.行政院臺訴字第0970090674號訴願
42.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97年7月17日公處字第097096號
(五) 網路資源
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9年12月3日專利法草案對照表院會通過版http://www.tipo.gov.tw/ch/AllInOne_Show.aspx?path=2769&guid=45f2e9ed-6a50-488e-8514-47a78e3cc320&lang=zh-t
2.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業務統計98年年報http://www.tipo.gov.tw/ch/Download_DownloadPage.aspx?path=1647&Language=1&UID=10&ClsID=16&ClsTwoID=24&ClsThreeID=0
3.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我國專利侵害鑑定要點第二章第二節http://www.tipo.gov.tw/ch/AllInOne_Print.aspx?guid=af253442-f923-4ee3-9606-a2f8e691806d&lang=zh-tw
4.科技產業資訊室/專利情報,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查通過「專利法」修正草案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2011/pclass_11_A097.htm
5.科技產業資訊室/專利情報,取得LED螢光粉授權又一樁,立□電子可能取得日根化學授權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pclass_A011.htm
6.法源法律網http://db.lawbank.com.tw.nthulib-oc.nthu.edu.tw/FLAW/FLAWDOC01.asp?lsid=FL001351&lno=759-1
7.MBA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zh-tw/%E6%9C%BA%E4%BC%9A%E6%88%90%E6%9C%AC
二、外文部分
(一) 專書
1.Brent A. Olson, Judith M. Kline & Chris M. Amantea, California Business Law Deskbook (2010).
2.Hiroya Kauaguchi, The Essentials of Japanese Patent Law---Cases and Practice (2007).
3.Janice M. Mueller, An Introduction to Patent Law (2006).
4.JEROME ROSENSTOCK, TRANSFERRING INVENTION RIGHTS: EFFECTIVE AND ENFORCEABLE CONTRACTS (2009).
5.UNCTAD‐ICTSD, Resource Book on TRIPS and Develop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http://ebooks.cambridge.org.nthulib-oc.nthu.edu.tw/ebook.jsf?bid=CBO9780511511363
6.William H. Francis & Robert C. Collins, Cases and Materials on Patent Law, 6th Ed (2007).
(二) 期刊
1.William F. Lee et al., When an Exclusive License is not an Exclusive license: the Standing of “Exclusive” Patent Licensees to Sue After Ortho Pharmaceutical Crop. v. Genetics Institute, INC., 7 Fed. Circuit B.J. 1 (1997)
(三) 司法判決
1.Intellectual Prop. Dev., Inc. v. TCI Cablevision of Cal., Inc., 248 F.3d 1333 (Fed.Cir.2001).
2.Nicolson Pavement Co. v. Jenkins, 81 U.S. (14 Wall.) 452, 20 L.Ed. 777 (1871).
3.Ortho Pharmaceutical Co. v. Genetics Institute, Inc., 52 F.3d 1026 (1995).
4.Prima Tek II, L.L.C. v. A-Roo Co., 222 F.3d 1372 (Fed.Cir.2000).
5.Sicom Systems, Ltd. v.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427 F.3d 971, 76 U.S.P.Q.2d 1933, 2005 WL 2649295 (Fed. Cir. 2005).
6.Vaupel Textilmaschinen KG v. Meccanica Euro S.P.A., 944 F.2d 870 (Fed. Cir. 1991).
7.Waterman v. Mackenzie, 138 U.S. 252, 255, 11 S.Ct. 334 (1891).
8.Western Electric Co. v. Pacent Reproducer Corp., 42 F.2d 116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