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范憶慈
Fan, Yi-Zi
論文名稱: 新竹縣市國小導師運用社交應用軟體 進行親師溝通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Using Social Applications to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in Hsinchu City and Hsinchu County
指導教授: 林志成
Lin, Chih-Cheng
口試委員: 陳寶山
Chen, Bao-Shan
顏國樑
Yen, Kuo-L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English)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1
中文關鍵詞: 社交應用軟體親師溝通LINE
外文關鍵詞: LINE, social applications,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了解教育現場的國小導師和學生家長運用社交應用軟體來進行親師溝通的現況,並探究此溝通方式是否可以提升親師溝通成效以及了解運用上所面臨的困境,期望可以歸納出國小導師和學生家長在運用社交應用軟體來進行親師溝通的參考方向,讓更多老師可以運用社交應用軟體來提升親師溝通的成效。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問卷共發出342份,回收336份,回收率98.8%,有效樣本為323份,並用SPSS.22.0進行統計分析,所得結論如下:
    一、新竹縣市有82%國小導師運用社交應用軟體進行親師溝通。
    二、運用社交應用軟體進行親師溝通呈現高度知覺。
    三、不同最高學歷之導師、不同學校規模之導師以及不同地區之導師運用現況知覺情形有顯著差異。
    四、導師運用社交應用軟體進行親師溝通困境呈現中高度知覺。
    五、導師運用社交應用軟體進行親師溝通解決策略呈高度知覺。
    六、運用社交應用軟體之導師解決策略平均得分高於溝通困境。
    七、新竹縣市有18% 國小導師未運用社交應用軟體進行親師溝通。
    八、不同背景之國小導師未運用之成因知覺情形無顯著差異。
    九、導師未運用社交應用軟體之主要成因為:傳統親師溝通方式已非常足夠;次要成因為:擔心生活品質降低。
      根據研究發現及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以供導師、學校、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相關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社交應用軟體、親師溝通、LIN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omeroom teacher, use social applications with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The researcher explores whether this way can improve the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nd know the difficulties of using applications. Then, the researcher can summarize that elementary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use social applications to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homeroom teachers. Finally, more teachers can use social application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 communicatio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1.82% of elementary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in Hsinchu County use social applications for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2.Social applications for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shows a high degree of awareness.
    3.Homeroom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highest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homeroom teachers of different school siz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pres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ituation of instructors.
    4.The instructors use social applications to present the medium-high perception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5.The homeroom teachers use social applications to perform the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solution strategy is highly aware.
    6.The instructor using social applications solves the strategy with a high average score. Due to communication difficulties.
    7.18% of elementary school tutors in Hsinchu County did not use social applications for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8.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ense of cause and cause of elementary school tuto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at were not used.
    9.The main reason why the instructor did not use the social application software: the traditional way of communicating with the teacher is very sufficient; the secondary reason: worry about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Based on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mentors, school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gencie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Keywords: LINE, social applications,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社交應用軟體的涵義及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親師溝通的涵義及相關研究 23 第三節 社交應用軟體與親師溝通相關研究 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實施流程 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取樣方法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之編製 51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59 第一節 運用現況分析與討論 59 第二節 不同背景之導師運用差異情形分析與討論 68 第三節 未運用之現況與差異情形分析與討論 102 第四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6 參考文獻 121 壹、中文部分 121 貳、西文部分 125 附錄 127 附錄一 新竹市國小108學年度普通班學生數暨班級數 127 附錄二 新竹縣國小108學年度普通班學生數暨班級數 128 附錄三 專家內容效度問卷 130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38

    HoliBear哈利熊(2019年10月4日)。2019還不知道就落伍的數據!Facebook、Instagram、YouTube…全球活躍運用人數。取自https://www.holibear.com/%E7%A4%BE%E7%BE%A4%E5%AA%92%E9%AB%94%E8%A1%8C%E9%8A%B7%EF%BD%9C2019%E9%82%84%E4%B8%8D%E7%9F%A5%E9%81%93%E5%B0%B1%E8%90%BD%E4%BC%8D%E7%9A%84%E6%95%B8%E6%93%9A%EF%BC%81facebook%E3%80%81instagram/
    LINE Corporation(2019年1月6日)。公司沿革。LINE Corporation官方網站。取自https://linecorp.com/zh-hant/
    王予萱(2018)。ClassDojo用於親師溝通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王宥鈞(2016)。國中教師使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親師溝通之行為意圖及滿意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王淑俐(1994a)。親師間為什麼難以啟齒?-親師溝通(一)。師友月刊,321,24-29。
    王淑俐(1994b)。親師間為什麼難以啟齒?-親師溝通(二)。師友月刊,322,28-32。
    王淑俐(1994c)。現代教師溝通的迷思與障礙。師友月刊,328,15-18。
    王淑俐(1995)。為師最樂—現代師生倫理與溝通技巧—。臺北市:南宏。
    王淑俐(2000a)。做個「教學溝通」的智者。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淑俐(2000b)。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市:三民。
    王淑俐(2004)。人際關係會影響教學嗎?。臺灣教育,626,41-43。
    王淑俐(2007)。你的溝通有沒有用—教師與父母的說話效能。臺北市:心理。
    王淑靜(2014)。教師使用即時通軟體建立親師溝通平臺之研究-以LINE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市。
    王雅薇(2016)。國小導師使用社群資訊平臺進行親師溝通意願與行為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王韻齡(2015)。親師溝通怎麼LINE?創造雙贏的4個使用重點。親子天下,74。取自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1828
    朱潔茹(2016)。以即時通訊LINE作為國小低年級親師溝通媒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江岱蓉(2013)。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親師溝通情況與因應溝通障礙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何淑禎(2004)。從渾沌理論的觀點看親師溝通。國教輔導,43(4),48-51。
    余紫均(2016)。國小學童家長對親師衝突成因的認知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市:五南。
    呂孟蘋(2009)。臺灣網路社群系統行動化發展之市場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交通大學,新竹市。
    宋敏琪(2016)。親師溝通輕鬆做。師友月刊,583,56-59。
    李君儀(2018)。國小初任教師親師溝通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清華大學,新竹市。
    李宏敏(2013)。國小教師透過Facebook進行親師互動之意願探討—以嘉義縣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李佳凌(2013)。臺東縣國小親師溝通、家長對親師溝通滿意度、家長對教師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東大學,臺東市。
    李孟隆(2014)。南投縣國小親師溝通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宗鴻(2002)。尊重是互動的開始-班級親師溝通的方式。師友月刊,415,75-77。
    李宛霖(2016)。影響國中小教師使用行動通訊軟體LINE於親師溝通之成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李俐瑩(2014)。教師課題–親師衝突與對策理論與實例分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84-90。
    阮惠華(2002)。國小親師溝通之行動研究--以一個班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東大學,臺東縣。
    周立勳(1997)。不好做但必要做的工作-談如何做好親師溝通。班級經營,2(1),21-25。
    周新富(2016)。班級經營。臺北市:五南。
    林秀芳(2012)。臺南市國小級任教師親師溝通積極度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香河、林進財(2015)。圖解班級經營。臺北市:五南。
    林祐如(2014)。國小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實施與決定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莉玲(2016)。國小教師透過LINE進行親師溝通之研究─以嘉義縣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逸青(2013)。學校行政溝通。載於吳清基(主編),教育政策與學校行政(179-196)。臺北市:五南。
    林鳳婷(2010)。親師溝通對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華大學,花蓮縣。
    林穎蓵(2015)。非都市型小學應用LINE於班級經營及親師溝通之成效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南投縣。
    林錦華(2015)。「剌蝟老師」我拒當、親師關係不緊張。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4),153-156。
    凃保民、黃月琴(2017)。行動即時通訊LINE與親師溝通――探究影響教師接受之正、負向影響因子。資訊社會研究,33,115‒146。
    胡惠君(2015)。察覺App使用者之心智模式-以即時通訊軟體LINE為例。設計學報,20,25-42。
    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18)。2018 年臺灣網路報告。取自https://report.twnic.tw/2018/
    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19)。2019 年臺灣網路報告。取自https://report.twnic.tw/2019/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19年12月26日)。2019 年第 3 季行動通訊市場統計資訊。行動通訊市場統計資訊。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aspx?site_content_sn=3773
    教育部(2020年2月2日)。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延至2月25日開學。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430DC0E892811A6
    許瓊文(2015)。家長認知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影響親師溝通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市。
    郭淑芳(2014)。新世代專業教師的省思與前瞻。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7),47-70。
    陳幼琪(2016)。國小教師使用LINE做為親師溝通管道之行為意向及其對班級經營成效之影響-以家長參與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建國科技大學,彰化縣。
    陳盈宏(2014)。我國小學教育階段不同社經地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情形之初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3),90-95。
    陳展宇(2016)。親師溝通的困境,老師可以這樣做。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4575
    陳桂凰、蘇育令(2020)。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教學信念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幼兒教保研究,22,49-78。
    陳碧玲(2014)。「怪獸家長」我不怕,親師溝通有良方。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3),78-80。
    彭杏珠(2018年7月11日)。全臺滲透率82.6% LINE是好友還是敵人?取自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402603
    曾明鳳(2015)。教師不得不重視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4),173-175。
    黃于鳳(2020)。桃園市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運用LINE APP進行親師溝通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縣。
    黃瓊慧(2018)。國小透過社交媒體進行親師溝通現況及使用效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楊麗櫻、陳棟樑、陳俐文(2019)。國小學童家長運用即時通訊軟體LINE進行親師溝通行為意圖與滿意度之研究。兩岸職業教育論叢,3(1),44-57。
    趙品灃、莊梅裙(2019)。Line進行親師溝通、家長參與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工業科技教育學刊,12,115-132。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0年1月15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取自https://www.cdc.gov.tw/Disease/SubIndex/N6XvFa1YP9CXYdB0kNSA9A
    鄭涵栩(2016)。學校社工師工作壓力、同儕社會支持、與臉書社群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戴曉雯(2020)。幼兒接受評估前的親師溝通。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7),155-159。
    羅興發、林淑碧(2016)。建立家長正向參與校務與活動機制提升學校教育效能。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4),108-111

    Campbell, A. J. (1997). Relationship marketing in consumer markets: A comparison of managerial and consumer attitudes about information privacy.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11(3), 44-57.
    Ellison, N. B. (2007). Social network sites: Definition, history, and scholarship.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13(1), 210-230.
    Emmer, E. T., Evertson, C. M., & Anderson, L. M. (1980) .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chool year.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0(5), 219-231.
    Feezell, J., Conroy, M., & Guerrero, M. (2009). Facebook is... fostering political engagement: A study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groups and offline participation. Fostering Political Engagement: A Study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Groups and Offline Participation.
    Jere, E. B. (1983).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4), 264-285.
    Kujath, C. L. (2011). Facebook and MySpace: complement or substitute for face-to-face interaction? Cyber 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4(1-2), 75-78.
    Olsen, G. W., & Fuller, M. L. (2012). Home and school relations: Teachers and parentsworking together. Boston, MA: Pearson.
    Savacool, J. L. (2011). Barriers to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the pre-Kindergarten classroo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519173)
    Simon, H. A. (1957).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 A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2nd ed). New York : Macmillan.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1). American 2000! An education strateg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4).Goals 2000:Educate America Act.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2).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van Dijck, J. (2013). The culture of connectivity: A critical history of social medi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