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詩芳
Chen,Shih-Fang
論文名稱: 視覺藝術素材融入幼兒園語文學習區之個案研究
Case Study on Integrating Visual-Art Materials into the Language Learning Area of Kindergartens
指導教授: 余季音
Yu, Chi-Ying
口試委員: 蕭銘芚
SHIAU, MING-TWEN
黃銘祝
HUANG, MING-CH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藝術學院 - 藝術與設計學系美勞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of Arts Education for Teachers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視覺藝術素材故事桌語文學習區
外文關鍵詞: visual-art Materials, story table, language learning areas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幼兒園中的語文區是教保人員常規劃的學習區之一,而語文區內的故事更是幼兒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者嘗試以視覺藝術素材融入語文區中,讓藝術與語文跨領域結合,探討幼兒使用藝術素材製作故事玩物來說、演,兩者結合後對幼兒產生的影響和意義以及在學習區說故事的過程,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三:
    一、探討幼兒園視覺藝術結合語文區的意義和內涵。
    二、探討視覺藝術素材融入語文區對個案幼兒的影響。
    三、分析個案幼兒操弄視覺藝術素材說故事歷程。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以四名幼兒為研究觀察之個案,且根據課程主題及學習區觀察記錄、教學省思、教師及幼兒的訪談回饋等資料歸納出研究結果,並整理出以下結論:
    一、視覺藝術的融入提升了語文區的參與度。
    二、藝術素材的加入促進幼兒在語文區互助合作的經驗。
    三、操弄自製故事玩物說、演故事帶給幼兒想像空間。
    四、使用藝術素材說故事的歷程能讓幼兒發展出美感偏好。
      本研究所得到結果與提供的建議,希望能給在幼兒園的教保服務人員實施語文區活動有更多元的方向。


    The language area in kindergarten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learning areas planned by educators and caregivers, and stories in the language area ar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ldren's daily lives.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attempted to integrate visual arts into the language area, creating a cross-disciplinary combination of art and language. The main focus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and significance of adding visual arts into the language area, observing how children used art materials to create storytelling props and act out stories, and examining the process of storytelling in this area. The study aimed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objectives:

    1.To investigate the meaning and implications of integrating visual arts with the language zone in nursery schools.
    2.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adding visual arts media to the language zone on young children's engagement.
    3.To analyze the story-telling process of children manipulating visual art materials.
    This research adopts case-study framework, taking four young children as cases to study and to observe. After conducting a four-month study, the research findings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observation records of curriculum themes, learning areas,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well as feedback from teachers and childre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 from the study:

    1.The integration of visual arts enhances participation in the language area.
    2.The inclusion of art materials promotes children's experiences of mutual help and cooperation in the language area.
    3.Using self-made storytelling props encourages children's imagination.
    4.The process of storytelling using art media helps children develop aesthetic preferences.

    The study's results and recommendations aim to provide more diversified direc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nguage area program by preschool educator in kindergarten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6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五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幼兒園視覺藝術 10 第二節 幼兒園語文區內涵 17 第三節 相關研究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3 第一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33 第二節 學習區規劃 36 第三節 資料分析與驗證 47 第四節 研究倫理 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53 第一節 幼兒操弄視覺藝術素材的說故事歷程 53 第二節 視覺藝術素材融入語文區對個案幼兒的影響 84 第三節 幼兒園視覺藝術融入語文區的意義 98 第五章 結論 10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3 參考書目 115 附錄一 語文區故事桌觀察紀錄表 119 附錄二 訪談大綱 120 附錄三 語文區故事桌評量表 121

    Ball,Pearl Satarawala (2013).Enhancing Language Experiences through Storytelling and the Story Basket. Montessori life, 25(2), 26
    Lasky & Mukerji-Bergeson (2004).Resources for Exploring the Creative Arts with Young Children.YC young children, 29(4), 58-59
    Lowenfeld & Brittain J (1987).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7TH ED.),by V.Lowenfeld and W.L.Brittai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24(2),140
    J.E.Johnson,J.F.Christie,T.D.Yawkey(2003)。兒童遊戲。(吳幸玲、郭靜晃,譯)。揚智。(原著出版於1999年)
    Jonathan Gottschall(2014)。故事如何改變你的大腦?透過閱讀小說、觀看電影,大腦模擬未知情境的生存本能(李宗義、許雅淑,譯)。木馬文化。(原著出版於2012年)
    Sharifa Oppenheimer(2017)。地球上的天堂:華德福幼兒教育經典入門書,全方位感官教育發展。(徐明佑,譯)。小樹文化。(原著出版於2006年)
    王永慧(2014)。水與植物的多領域學習Part II-語文區、藝術工作區、裝扮
      區、積木區。四季兒童教育專刊,41,38-48。
    王玉麟(2004)。研究倫理的相關議題。教師之友,45(3),85-93。
    王麗婷(2016)。學齡前兒童對話式閱讀介入的主動參與度(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護理健康大學。
    朱瓊如(2009)。蒙氏幼兒園教室裡語文區的師生互動(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
    江孟娟(2019)。混齡班幼兒在學習區之社會互動行為與教師介入策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五南。
    吳心楷、宋曜廷、簡馨瑩(2010)。錄影分析在教育研究的應用。教育科學研究期
      刊,55(4),1-37。
    吳幸玲(2018)。兒童遊戲與發展。揚智。
    吳孟庭(2021)。學齡前兒童數位說故事玩具之設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成功大學。
    吳美瑤(2018)。文本訊息呈現策略對幼兒口語理解影響之探討。幼兒教育年刊,
    29,19-38。
    吳庶深、魏純真(2010)。幼兒繪本的生命力-幼兒生命教育繪本的內涵及教學指
      標之初探。幼兒教保研究,4,19-33。
    吳逸喬(2021)。幼兒園美感領域視覺藝術媒介之協同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巫佳玫(2020)。幼兒園主管改進語文區環境規劃之行動研究-以一所私立幼兒園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
    巫怡嫻(2016)。說故事有「撇步」。語文教育論壇,10,1-4。
    汪素榕(2001)。幼兒教師學習區規劃理念與實務關係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師範學院。
    汪培珽(2013)。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
    林文寶(2000)。敘述、敘事與故事。兒童文學學刊,3,20-63。
    林廷華(2019)。兩位新手幼兒教師學習區規劃之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
      (5),184-210。
    林秀慧(2008)。幼兒故事重述之內容分析研究。幼兒保育學刊,6,97-115。
    林佩蓉(2013)。幼兒園語文教學的迷思。國教新知,60(4),3-19。
    林玫君(2021)。幼兒園美感教育。心理。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
      心障礙研究季刊,3(2),122-136。
    林珮伃(1999)。幼教工作者的一項專業挑戰:肯定自由遊戲在幼兒園課程之地位與價值。幼兒教育年刊,6,157-172。
    林真美(1999)。在繪本花園裡: 和孩子共享繪本的樂趣。遠流。
    林真美(2010)。繪本之眼。天下雜誌。
    林曼麗(2001)。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課程改革論文集。藝術
      館。
    邱郁慧(2015)。轉角遇到「ㄓㄨ」~ 活化幼兒園教室語文區的學習經驗(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
    邱淑惠、黃惠雯(2010)。讓故事更生動!探討引導學齡前幼兒創作數位故事之策
      略。幼兒教育年刊,21,165-194。
    邱鳳珠(2022)。華德福教育之美感元素於聖誕節活動的應用:以融入式英語教學
      為例。兒童語文教學,3(3),5-17。
    施宜煌、賴碧慧、王郁雯(2017)。幼兒與藝術相遇。經國學報,33(9),117-
      130。
    洪慈敏(2010)。圖畫書中帶有恐懼情緒角色藝術元素呈現。美學與視覺藝術學
      報,2(7),70-85
    胡郁珮(2018)。取徑SECI模式實踐美感教育之研究-以視覺藝術教學為例。高雄
      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45,121-155。
    胡郁珮、魏美惠(2011)。調色盤裡的狂想曲─以創造思考教學為導向的兒童視覺
      藝術教育之探究。課程與教學,14(1),63-89。
    唐富美(2013)。四季藝術幼兒園的統整性創意課程。幼兒教育,312,6-11。
    孫聖芸(2021)。繪本的藝術教育與讀書治療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大學。
    徐明珠(2013)。當視覺藝術遇到文創-談視覺藝術教育。藝術欣賞,9(1),64-
      73。
    徐德成(2009)。走出教室-走入幼兒視覺藝術創作的有機學習空間。美育,172,24-29。
    常雅珍(2009)。幼保系學生說故事之學習歷程。長庚科技學刊,11,101-121。
    常雅珍(2010)。引導孩子上台說故事。師友月刊,515,103-105。
    張宛婷(2019)。主題資源在學習區的收納與運用。四季兒童教育專刊,50,40-
      46。
    張碧雲(2000)。以紙偶說故事。師友月刊,397,75-77。
    教育專刊,(41),38-48。
    教育部(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教育部(2019)。幼兒學習評量手冊。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教育部(2021)。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曹湘玲、施淑娟(2017)。當蒙特梭利教育與全語文概念相遇。清華教育學報,
      34(2),45-94。
    陳李綢(1996)。個案研究。心理。
    陳芊蓉(2020)。幼兒說故事活動之歷程及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大學。
    陳孟秦、鄭雅婷、陳采伶(2020)。鷹架作用對幼兒利社會行為之助益。臺灣教育
      評論月刊,9(10),145-149。
    陳怡君(2006)。學習區經營法則。四季兒童教育專刊,21,15-17。
    陳淑敏(2016)。幼兒遊戲。心理。
    陳淑琴、謝明昆、薛婷芳、林佳慧、謝瑩慧、魏美惠(2007)。幼兒課程與教學:
      理論與實務。華都。
    陳韻如、吳麗媛(2011)。幼兒同儕互動與藝術學習之探究–以提供美勞區藝術媒材為例。教育研究學報,45(2),29-57。
    游惠茹(2020)。營造幼兒園美勞區的環境。幼兒教育,330,68-74。
    黃又青(2021)。故事角落。阿布拉教育文化。
    黃壬來(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心理。
    黃玉娟、林榮禾、黃蘭茜(2020)。幼兒園推動美感教育:幼兒視覺藝術素養教育之初探。慈惠學報,16,107-123。
    黃秋華、李逸菁(2019)。幼兒園教保專業品質:系統化運作的觀點。國教新知,
      66(1),33-49。
    黃意舒(2012)。兒童行為觀察。心理。
    黃瑞琴(1993)。幼兒的語文經驗。五南。
    黃瑞琴(2021)。質性教育研究方法。桂冠。
    黃曉星(2003)。邁向個性的敎育一位留英美學者解讀華德福敎育。中文大學。
    黃寶園(2007)。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華立。
    楊斯涵(2018)。假設-活化幼兒想像力。師友雙月刊,608,78-81。
    楊雅惠、呂佳容/坤玲(2021)。紙芝居的正面與背面-創作與展演說明。兒少文學與文化,7,287-294。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37(4),17-23。
    葉重新(2017)。教育研究法。心理。
    廖宜筠(2010)。家長觀點與幼兒表徵遊戲之中文語言溝通能力研究-以雙語班與
      半美班個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趙金婷(2007)。幼兒對不同版本故事書的文本互織反應之探究。新竹教育大學教
      育學報,24(1),1-27。
    趙惠玲(2016)。跨領域美感課程之理念、類型與發展策略。載於王姿翔(主編)。融藝:跨領域美感課程之理論與實踐(頁3-31)。華藝學術。
    趙惠玲、高震峰(2017)。視覺藝術教育領域之熱門及前瞻研究議題分析:2006
      至2016。藝術教育研究,33,1-31。
    劉金花(2019)。兒童發展心理學。五南。
    劉家妤、白慧娟(2010)。歌德式美學在華德福幼兒園的呈現-以臺中市某托兒所
      爲例。教育科學期刊,9(1),51-70。
    潘世尊(2013)。說故事能力培育課程之探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7,139-
      171。
    鄭雅婷、陳孟秦、林美杏、莊宗倩、陳采玲(2020)。幼兒遊戲情境中利社會行為
      之研究。中科大學報,7(2),127-150。
    盧美貴、郭美雲(2008)。幼兒生命“故事”的編織-幼稚園繪本教學策略的運
      用。台灣教育,654,2-9。
    蕭瑞麟(2020)。不用數字的研究:質性研究的思辯脈絡。五南。
    蕭嘉惠、黃瓊仙(2021)。寫給忙碌父母的育兒百事:一本搞定,專家認證有效,
      對孩子最重要。先覺。
    鍾鳳嬌(2010)。幼兒自發性扮演遊戲之內容分析。屏東師院學報,17,1-34。
    簡佳甄(2020)。美勞區使用鬆散素材提升幼兒合作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顏志龍(2020)。傻瓜也會寫論文(量化+質化增訂版)社會科學學位論文寫作指南
      。五南。
    魏妤珊(2014)。桌上遊戲融入視覺藝術課程。師友月刊,567,100-103。
    魏美惠、林思騏(2009)。從藝術的窗口啟發幼兒心智談幼兒藝術教育及其思潮之
      變遷。高醫通識教育學報,4,45-69。
    蘇郁惠(2014)。運用繪本實施兒童藝術創作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蘇愛秋(2003)。學習角與大學習區。載於簡楚瑛(主編),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頁55-119)。心理。
    鐘梅菁、呂碧漪、蘇珊、羅素琴、何宣其(2020)。幼兒園階段師資生美感素養培
      育課程之探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1),20-2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