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祐竹
Wu, You-Zhu.
論文名稱: 國民中學正式與代理教師生涯自我效能與幸福感 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Well-being of Formal and Substitut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County,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指導教授: 李安明
Li, An-Min
口試委員: 顏國樑
蔣偉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English)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6
中文關鍵詞: 國中教師正式教師代理教師未具備教師證之代理教師生涯自我效能幸福感
外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Formal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ubstitut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ubstitut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ithout license, Career Self-Efficacy, Well-being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正式與代理教師生涯自我效能與教師幸福感關係的實際情形,分析生涯自我效能與教師幸福感之間的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有效問卷回收數941份,透過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問卷,將資料分析之結果歸納如下:
    一、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正式與代理教師生涯自我效能現況呈現中高度的知覺度,代理教師其生涯自我效能知覺度高於正式教師。
    二、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正式與代理教師幸福感現況呈現中高度的知覺度,正式與代理教師幸福感無顯著差異。
    三、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正式與代理教師之生涯自我效能會因學校地區、學校位置、學校規模、年齡、婚姻狀況、教師資格、教育背景、任教職務和服務年資等,有顯著差異。
    四、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正式與代理教師之幸福感能會因學校地區、學校位置、學校規模、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師資格、教育背景、任教職務和服務年資等,有顯著差異。
    五、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教師生涯自我效能與幸福感具有顯著的典型相關。
    六、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教師生涯自我效能能有效預測幸福感。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對教育行政機關、正式教師、代理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國中教師、正式教師、代理教師、未具備教師證之代理教師、生涯自我效能、幸福感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well-being of formal and substitut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o- yuan County,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The number of 941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o implement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The data analysis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resent a medium-high degree of career self-efficacy perception in Tao-yuan County,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and the degree of career self-efficacy of substitut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formal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2.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resent a medium-high degree of well-being perception in Tao- yuan County,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formal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substitut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3.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areer self-efficacy perception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formal and substitute teachers with diverse backgrounds in Tao-yuan County, Hsin- 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4.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well-being perception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formal and substitute teachers with diverse backgrounds in Tao-yuan County,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5. There is a distinctive cano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well-being in Tao-yuan County,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6.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areer well-being can be definitely predicted by teacher’s career self-efficacy in Tao-yuan County,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formal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ubstitut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future studies, hopefully providing references.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Formal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ubstitut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ubstitut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ithout license, Career Self-Efficacy,
    Well-being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桃竹苗國中正式與代理教師概況分析 13 第二節 生涯自我效能之意涵 15 第三節 幸福感之意涵 22 第四節 教師生涯自我效能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9 第四節 實施程序 58 第五節 資料處理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1 第一節 國民中學正式與代理教師生涯自我效能與幸福感之現況分析 6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正式與代理教師生涯自我效能現況之差異情形 70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正式與代理教師幸福感現況之差異情形 94 第四節 生涯自我效能和幸福感各層面之典型相關分析 122 第五節 生涯自我效能各層面對幸福感之預測力 125 第六節 綜合討論與分析 126 第五章 結果與建議 147 第一節 結論 147 第二節 建議 153 參考文獻 157 壹、中文部分 157 貳、西文部分 161 附錄 163 附錄一 調查問卷授權同意書-生涯自我量表 163 附錄二 調查問卷授權同意書-教師幸福感量表 164 附錄三 專家效度問卷 165 附錄四 專家意見與修正內容對照表 177 附錄五 正式問卷 184

    于曉平、林幸台(2010)。角色楷模與生涯發展。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1),27-61。
    于曉平、林幸台(2010)。角色楷模課程對高中數理資優女生性別角色、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1),27-61。
    王俐尹(2014)。高中職工業類群女學生性別內隱認知、學校幸福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市。
    王淑女(2011)。國中教師自我復原力、教師效能感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市。
    田秀蘭、郭乃文(2002)。「成人生涯認知量表」之發展及其效度研究。測驗年刊,49(1),19-37。
    田秀蘭、郭乃文(2005)。成人生涯認知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市:心理。
    余民寧、許嘉家、陳柏霖(2010)。中小學教師工作時數與憂鬱的關係:主觀幸福感的觀點。教育心理學報,42(2),229-252。
    吳欣倫(2011)。碩士生五大人格特質、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調適力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吳淑芬(2013)。嘉義縣國小教師社會支持、幸福感、校長領導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博士班(未出版博士論文),嘉義縣。
    吳清山、林天祐 (2009)。偏鄉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 90,177-178
    吳翊君(2014)。經濟弱勢家庭高中職五專生之社會關係、幸福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關聯研究:以家扶基金會為例。銘傳大學應用統計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佳諭(2012)。優勢取向生涯探索團體對高中女生幸福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影響探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詠秋(2001)。原住民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阻礙因素之關係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市。

    周曉虹(譯)(1995)。社會學習理論(原作者:A. Bandura)。台北:桂冠。(原著出版年:1977)
    孟祥傑(2014) 。若能選擇3成老師不願再教書【新聞論壇】。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12000900-260106
    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林秀勤(2011)。理工學系大學生生涯選擇模式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博士論文),台北市。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10)。生涯輔導。台北市。心理。
    林萃芃 (2010)。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社會支持與教學效能、幸福感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裕堯(2012)。國小輔導人員生命意義感、生涯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
    金樹人、田秀蘭、吳芝儀、王玉珍、侯志瑾(2011)。生涯發展師學習手冊。台北市:測驗。
    洪偉瑜(2010)。焦點解決取向生涯團體諮商介入策略對高中生幸福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成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市。
    柯永河(1993)。心理治療與衛生。台北:張老師。
    秋美華、董華欣(1997)。生涯發展與輔導。台北市:心理。
    翁若雲(2011)。大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成熟與心理幸福感之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市。
    徐光志(2006)。國軍志願役士兵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國防大學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袁育玲(2014)。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郭明惠(2013)。高中生的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和父母教養態度的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民杰(2012)。過渡的日子-代理教師生涯發展困擾之分析權。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6(2),1-24。
    張豐儒(2000)。女性代課教師的生命史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花蓮市。
    許淑穗、張德榮(1999)。生涯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對大學生生涯選擇影響之徑路分析。長榮學報,3(1),124。
    教育部(2010)。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98年版)。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99年版)。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100年版)。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101年版)。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102年版)。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5)。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103年版)。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6)。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104年版)。台北市:教育部。
    陳錦錫(2016)。大專生生涯自我效能、復原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
    彭慧玲、蔣美華、林月順(譯)(2009)。成人生涯發展-概念、議題及實務(原作者:Spencer G. Niles)。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2002)
    曾素秋(2011)。當老師的學生:在職師資生生涯發展歷程敘說研究。高雄市:麗文文化。
    黃惠香(2008)。青少年生涯自我效能量表編製之研究。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東市。
    楊玉君(2016)。學校幸福感、校外實習滿意度對生涯自我效能之影響研究-以屏東某專科學校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縣。
    楊淑涵、田秀蘭、吳欣倫、朱惠瓊(2015)。職場工作者生涯自我效能、生涯調適力與工作適應之因素模式驗證。輔導與諮商學報,37(1),21-42頁。
    楊碧珠(2013)。國小長期代理教師生活處遇與權益之研究。台灣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溫妃玲(2013)。新北市板橋區國小長期代課教師與正式教師幸福感之比較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詹俊成(2012)。大專運動員社會支持、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過修齊(2004)。國民小學教師生涯承諾、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協助需求相關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
    劉秀惠(2013)。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幸福感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
    劉念琪(2013)。員工幸福感:由抽象到具體。經濟部人才快訊,取自:http://itriexpress.blogspot.tw/2013/10/blog-post_769.html。
    劉淑利(2006)。國民小學教師子女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蔡明秀(2013)。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教師完美主義與幸福感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
    蔡明霞(2008)。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其角色衝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賴協志(2012)。提升教育大學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的輔導策略。新北市教育季刊,4,56-59。
    賴威岑(2002)。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心理幸福特質之探討-與其他職業做比較。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東市。
    謝森騰(2017)。台中市國中學生生涯自我效能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HEXACO人格特質為干擾變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市。
    顏國樑、徐美雯(2012)。國中教師追求快樂取向、主觀幸福感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8,93-126。
    Austin, A. (2002). Prepa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faculty: Graduate school associalization to the academic career.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73, 94-122.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Betz, N. E., & Hackett, G. (1981). The relationship of career-related self-efficacy expectations to perceived career options in college women and men.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8(5), 399-410.
    Betz, N. E.(1992).Counseling uses of career self-efficacy theory.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41,22-26.
    Gysbers, N. C., & Moore, E.J. (1975). Beyond career development: Life career development. Personnel & Guidance Journal, 53, 647-652.
    Hackett, G., & Betz, N. E. (1981). A self-efficacy approach to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wome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8, 326-339.
    Lent, R. W., Brown, S. D., & Hackett, G. (1996). Career development from 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 In D. Brown & L. Brook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pp.373-422).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Luzzo, D. A. (1996). Career assessment and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scales.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4 (4), 413-428.
    McDaniels,C.(1978).The practice of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INFORM, 7(1), 1-2 ,7-8.
    Lent, R. W., & Hackett, G.(1987). Career self-efficacy : Empirical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0(3), 347-382.
    Super, D. E. (1976).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Washington, DC: 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SOE.
    Taylor, K. M., & Betz, N. E. (1983). 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2, 63-8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