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又慈
Liu, You-Cih
論文名稱: 學習扶助實施歷程之研究—以花園國中為例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for implementation Of Remedial Instruction-A Case of Garden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李安明
Lee, An-Min
口試委員: 江志正
Chiang, Chih-Cheng
林志成
Lin, Chih-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English)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8
中文關鍵詞: 困境與策略組織支持學習扶助學習動機
外文關鍵詞: Dilemmas and strategies,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roject for implementation Of Remedial Instruction, Learning motivation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新竹市花園國中為例,從教師的角度探討花園國中學習扶助實施歷程,採用質性研究中的個案研究法,藉由文獻探討、訪談個案學校中學習扶助任課老師與相關人員、研究者進入現場所得之觀察紀錄表與反省札記,輔以文件分析,逐步形成研究議題,以期從教師的角度觀察花園國中學習扶助歷程,來瞭解教師知覺學習扶助學校組織支持現況,探討花園國中教師協助學生提升學習扶助學習動機過程以及教師在學習扶助執行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困境與解決策略。

    本研究經資料整理與分析後,歸納結論如下:
    一、花園國中學習扶助教師能夠知覺學校組織的支持,透過行政、情感、專業等多面向支持促進學習扶助實施效果
    二、花園國中學習扶助教師能有效利用不同方式和用心經營師生間關係,藉此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三、花園國中學習扶助在實施歷程中發展出可解決「執行」、「學生」、「課堂」困境的策略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學校行政單位應適時向校內教師、學生及家長宣導學習扶助的目標與施行方式,也應主動邀請教師或團隊到校分享成功經驗與教材教法強化教師專業。
    二、政府相關單位應縮減學習扶助課堂人數限制,開設符合現場需求之研習課程,並


    This study uses the case study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Project for implementation Of Remedial Instruction(PRIORI) in Garden Junior High School from the teacher's perspective, using documentary research,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and related personnel in the case school, and observation sheets and reflective journals obtained by the researcher in the field, supplemented by documentary analysis, to gradually develop research ques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awareness of the organizational support for PRIORI in school, and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how to assist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s well as the dilemmas and strategies that teachers may encounter in the process of PRIORI.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after data collation and analysis:
    1. Garden Junior High School PRIORI teachers are aware of the school organization's support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ORI through administrative, emotional and professional support.
    2. Garden Junior High School PRIORI teachers are able to effectively use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mana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3.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ation, Garden Junior High School has developed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dilemmas of "implementation", "students" and "classroom".
    Based on the above study conclusion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1.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should promote the goals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IORI to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in the school in a timely manner, and should als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invite teachers or teams to the school to shar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to strengthen teachers' professionalism.
    2. Government agencies should reduc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PRIORI classes, offer study course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field, improv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resources, and rethink the purpose of screening tests and better ways to implement them.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議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學校組織支持之意涵探究 9 第二節 學生學習動機之意涵探究 16 第三節 學習扶助的困境與解決策略 24 第四節 學習扶助的相關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場域 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0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3 第四節 研究者角色 45 第五節 研究工具 46 第六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50 第七節 研究倫理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55 第一節 黎明前的引路,校園中的力量 55 第二節 白晝時的繽紛,教室中的景象 67 第三節 日暮後的迷茫,黑夜中的微光 80 第四節 綜合分析討論 1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一節 結論 111 第二節 建議 114 參考文獻 117 一、中文部分 117 二、英文部分 121 附錄 123 附錄一 花園國中學習扶助任課老師訪談大綱 123 附錄二 花園國中學習扶助承辦人訪談大綱 124 附錄三 花園國中學習扶助導師訪談大綱 125 附錄四 花園國中家長知情同意書 126 附錄五 守門人知情同意書—任課老師 127 附錄六 守門人知情同意書—花園國中校長 128

    王一勝(2018)。高雄市國小補救教學實施差異化教學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王斯嫻(2019)。澎湖縣國小教師推動補救教學方案工作困擾與解決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任晟蓀(2010)。學校行政實務:處室篇、法規篇。臺北市:五南。
    吳苓瑜(2009)。教育部「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執行現況與成效之研究-以苗栗縣天恩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呂雅鈴(2012)。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知覺親師衝突與行政支持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小玲(2019)。混成學習模式對偏遠地區國中英語科補救教學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艾倢(2017)。國民小學低年級補救教學教師參與補救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南華大學,嘉義縣。
    李秀貞(2015)。高雄市國小教師知覺學校對「補救教學實施方案」行政支持與補救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李佳怡(2000)。知覺組織支持對員工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李芳章(2016)。南投縣國中教師對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方案現況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鳳珠(2009)。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行政支援與新移民子女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巧文(2018)。臺南市國小補救教學教師混齡班級教學信念、教學困境與解決方式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玉華(2017)。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支持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侯雅云(2019)。應用個別化教學策略於小學英語科補救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施婷婷(2014)。國民小學學校行政支持與教師專業發展成效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洪苾瑄(2016)。補救教學實施困境及其改善策略之個案研究:以宜蘭縣一所小學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洪淩玉(2011)。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之家長抱怨、學校行政支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克銘(2008)。彰化縣學校行政支持與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倦怠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曼玲(2016)。桃園市國民中學數學領域補救教學實施現況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莊瓊姝(2013)。教育部《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實施現況與執行成果之研究-以臺中市Y國小為例。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仁貴(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補救教學現況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智彥(2020)。新北市國民小學兼行政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以行政支持為調節變項。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稚芊(2021)。弱勢學生參與補救教學學習態度之個案研究。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陳慧芳、李安明(2015)。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代理代課教師知覺組織支持、心理契約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學校行政,(100),238-261。
    彭鈺茹(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課程認識及學校行政支援與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新北市
    曾偉苙(2020)。高雄市國民中小學教師參與創客教育聯盟學校行政支持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曾勝任(2009)。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研究─以臺中市國民小學為例。東海大學,臺中市。
    曾馨儀(2008)。國民小學學校行政支援與新住民子女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昱嵐(2013)。基隆市國中實施攜手計畫成效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詹于瑱(2019)。國民小學英語教師實施混齡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廖秀靜(2017)。雙北市國中校本資優方案教師對學校行政支持看法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庭儷(2020)。提升國民中學低成就學生參與國文補救教學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以青春國中九名參與者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廖珮琪(2017)。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補救教學實施方案」行政支持與教師參與態度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蔡芸軒(2013)。國中導師工作壓力、學校行政支持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蔡政忠(2017)。原住民重點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素養、補救教學理念 與補救教學成效之探討。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蔡珮琪(2017)。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補救教學實施方案」行政支持與教師參與態度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蔡慧美(2015)。臺中市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實施現況之研究。南華大學,嘉義縣。
    鄭文淵(1997)。桃園縣國民中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政策執行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鄭筱燕(2015)。新北市國小教師推動補救教學實施方案 之工作困擾與解決方式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宜家(2017)。臺北市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到校諮詢輔導推動困境與因應策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以芸(2008)。特殊教育學校國小部教師教學需求奥其知覺學校行政支援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羅惠珍(2019)。花蓮縣補救教學成功關鍵因素之個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Atkinson, J. W., Bastian, J. R., Earl, R. W., & Litwin, G. H. (1960). The achievement motive, goal setting, and probability preferences.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1), 27–36.
    Cobb, S. (1976).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38(5), 300–314
    Eisenberger, R., Huntington, R., Hutchison, S., & Sowa, D. (1986).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3), 500–507
    Kristen Ferguson, Colin Mang, Lorraine Frost (2017). Teacher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Usage. Brock Education Journal, 26(2).
    Harel, Y., Shechtman, Z., & Cutrona, C. (2011). Individual and group process variables that affect social support in counseling groups. 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5(4), 297–310.
    Landy, J. F., Jia, M. (Liam), Ding, I. L., Viganola, D., Tierney, W., Dreber, A., Johannesson, M., Pfeiffer, T., Ebersole, C. R., Gronau, Q. F., Ly, A., van den Bergh, D., Marsman, M., Derks, K., Wagenmakers, E.-J., Proctor, A., Bartels, D. M., Bauman, C. W., Brady, W. J., … Uhlmann, E. L. (2020). Crowdsourcing Hypothesis Tests: Making Transparent How Design Choices Shape Research Result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46(5), 451–479.
    Mourlam, Daniel. (2014). Social Media and Education: Perceptions and Need for Support. Journal on Schoo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9 n3 p23-28 Dec 2013-Feb 2014
    Pintrich, P. R., & de Groot, E. V. (1990).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33–40.
    Stipek, D. J., & Ryan, R. H. (1997).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preschoolers: Ready to learn but further to go.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3(4), 711–723.
    Weiner, B. (1979). A theory of motivation for some classroom experienc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1(1), 3–25.
    Woolfolk, A. E. (1978). Student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under varying conditions of teacher verbal and nonverbal evaluative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0(1), 87–94.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