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洪敬媛 Hung, Ching-Yuan |
---|---|
論文名稱: |
生態、生死與階級──遲子建小說主題研究 Ecology, Life and Death, and Class: A Study of Themes in Chi, Zi-Jian’s Novels |
指導教授: |
蔣興立
Chiang, Hsin-Li |
口試委員: |
丁威仁
Ting, Wei-Jen 蘇敏逸 Su, Min-Y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華文文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Sinophone Studies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畢業學年度: | 11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7 |
中文關鍵詞: | 遲子建 、生態觀 、生態中心主義 、女性主義 、生態女性主義 |
外文關鍵詞: | Chi, Zi-Jian, ecological view, ecocentrism, feminism, ecofeminism |
相關次數: | 點閱:37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遲子建為中國東北的小說家,經常以故鄉的人文歷史與自然風景作為創作的材料,她善於書寫各種篇幅的小說,小說中展露出她對自然萬物的溫情,以及對小人物濃厚的關懷。本論文以遲子建的小說作為研究對象,以文獻分析法與文本細讀法,探究遲子建小說的三個主題,分別是生態書寫、生死觀點與階級意識。此外,筆者亦納入三個理論:生態中心主義、女性主義與生態女性主義,作為主題研究時的參考。
在遲子建小說的生態書寫研究領域中,部分研究呈現出遲子建小說中萬物有靈與萬物平等的特色,亦有研究表示遲子建為生態女性主義之作家。本論文納入遲子建於各階段創作的小說,綜合探討上述的觀點,發現遲子建的小說雖富有萬物有靈的觀點,但萬物之間卻並未呈現出平等的關係,反而與人類相似,隱含著階級文化。此外,本研究亦發現遲子建的小說雖呈現出生態女性主義的表象,但其核心理念反而更加接近生態中心主義的論點。在生死觀點的研究中,遲子建的小說以豐富的敘述筆法書寫死亡,其小說中的死亡敘事並非放大人類對死亡的恐懼,而是透過凝視死亡,找尋到生命更富含意義的可能。另外,在遲子建小說的階級意識研究中,除了發現遲子建小說對於小人物細緻的描寫與特殊的關懷,亦覺察到遲子建小說中的弱者人物形象與自然之間的特殊關係,對於小說中的弱者人物而言,自然萬物富有療癒身心的果效,故在本研究中詳細說明之。
Chi, Zi-Jian, a novelist from Northeast China, frequently employs the cultural history and natural scenery of her hometown as the foundation for her writing. She is adept at crafting novels of varying lengths, within which she reveals her deep affection for the natural world and her profound concern for ordinary people. This thesis examines Chi, Zi-Jian's novels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lose reading methodologies to explore three primary themes: ecological writing, perspectives on life and death,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Additionally, the study incorporates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s—ecocentrism, feminism, and ecofeminism—as references for thematic analysis.
In the domain of ecological writing in Chi, Zi-Jian's novels, some studies highlight characteristics of animism and equality among all beings, while others identify her as an ecofeminist writer. This thesis synthesizes perspectives from Chi, Zi-Jian's works across different stages of her career, uncovering that although her novels are rich in the concept of animism, they do not fully depict equality among all beings. Instead, they reflect a class culture analogous to that of human society.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while Chi, Zi-Jian's novels superficially exhibit ecofeminist traits, their core ideology is more closely aligned with ecocentrism.
Regarding perspectives on life and death, Chi, Zi-Jian employs sophisticated narrative techniques to depict death. Her narratives do not amplify human fear of death; rather, they seek to uncover deeper meanings in life through the contemplation of death. In the exploration of class consciousness, Chi, Zi-Jian's novels are noted for their meticulous portrayal of ordinary people and special concern for them. The study also identifies a uniqu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iction of marginalized characters and nature in her novels. For these characters, nature provides a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ir minds and bodies, a relationship thoroughly elucidated in this research.
一、 遲子建著作(按照出版時間排列)
遲子建,《越過雲層的晴朗》,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8月。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遲子建,《白雪烏鴉》,臺北:聯經出版社,2012年3月。
遲子建,《滿州國》,臺北:聯經出版社,2013年5月。
遲子建,《群山之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1月。
遲子建,〈空色林澡屋〉,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7年5月。
遲子建,《燉馬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11月。
遲子建,《候鳥的勇敢》,臺北:麥田出版社,2019年12月。
遲子建,《鎖在深處的蜜》,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22年1月。
遲子建,《我的世界下雪了》,杭州:浙江文藝出版,2022年1月。
遲子建,《煙火漫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9月。
二、 專書(按照姓氏筆畫排列)
Bryan L. Moore. Ecological Literature and the Critique of Anthropocentrism, Palgrave MacMillan, 2017.
Eleonora Federici. Why Ecofeminism Matters Narrating/translating ecofeminism(s). Università di Ferrara, 2022.
Warren Karen. Ecofeminism: Women, Culture, Nature.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7.
Allan G. Johnson著、成令方、王秀雲、游美惠、邱大昕、吳嘉苓譯,《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新北:群學出版社,2008年3月。
Juliane Frisse著、趙崇任譯,《女性主義》,臺北:平安文化出版社,2020年11月。
Loan M. Lewis著、鄭文譯,《中心與邊緣:薩滿教的社會人類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7月。
方守金,《北國的精靈:遲子建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孟盛彬著、孟慧英主編,《達斡爾族薩滿教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人文分社, 2019年2月。
宋秋雲:《極地、遠方:遲子建文學創作論》,(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7年9月)。
李會君:《遲子建的鄉土世界與敘事精神》,(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年12月)。
孟慧英,《中國北方民族薩滿教》,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12月。
莊吉發,《薩滿信仰的歷史考察》,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2月。
郭淑雲、王宏剛主編,《活著的薩滿──中國薩滿教》,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
富育光、郭淑雲,《薩滿文化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5年9月。
黃鐵:《中國當代小說的生態批判》,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8月。
管懷國:《遲子建藝術世界中的關鍵詞》,(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的理論與流變》,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20年4月。
三、 單篇論文(按姓氏筆劃排序)
Bron Taylor, Guillaume Chapron, Helen Kopnina, Ewa Orlikowska, Joe Gray, and John J. Piccolo. The need for ecocentrism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Volume 34, No. 5, Conservation Biology, 1089, 1089 (2020).
Suzanne C. Gagnon Thompson and Michelle A. Barton, Ecocentric and Anthropocentric Attitudes Toward the environment, 14,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49,156 (1994).
王萌,〈遲子建小說的女性文學視角〉,《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年第3期,頁46-47。
尹曉琳、劉冰琪,〈論遲子建《白雪烏鴉》死亡書寫的雙重性〉,《西部學刊》,2022年第23期,頁119-122。
申霞艷,〈當神應鈺建現代性──遲子建論〉,《文藝爭鳴》,2011年第14期,頁111-117。
安平,〈人類學視域下鄂溫克族紀錄片中的生態美學思想〉,《傳媒論壇(文化傳播與審美)》,2022年第1期,頁82-85。
江旻蓉,〈論遲子建《群山之巔》多重視角下的歷史敘事與自然關懷〉,《雲漢學刊》,2020年第40期,頁46-80。
何平,〈從歷史拯救小說──論《額爾古納河右岸》和《群山之巔》〉,《中國文學批評》,2017年第1期,頁15-25。
李伊寧,〈論遲子建近期小說書寫及其新變〉,《長江小說鑑賞》,2013年第28期,頁82-86。
李君君、張麗軍,〈凝結著愛與美的冰雪敘事──遲子建小說論〉,《文藝評論》,2016年,第1期,頁21-25。
李玫,〈遲子建寫作中的生命意識〉,《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頁1-4。
李景平,〈自然寫作:中國生態文明的文化自覺──《草原》主編賈翠霞訪談錄〉《中國生態文明》,2021年第4期,頁81-86。
李雲飛,〈萬物有靈亦有情:論遲子建1980年代的抒情小說〉,《台北大學中文學報》,2021年第30期,頁467-500。
李會君,〈遲子建小說中的文學生態意象〉,《美學藝術學》,2010年第五期,頁125-134。
宋偉杰、李育霖,〈環境人文、生態批評與自然書寫芻議〉,《中國現代文學》,2019年第36期,頁1-6。
林予涵,〈論遲子建《群山之巔》的人物書寫〉,《奇萊論述:東華文哲研究期刊》,2016年第1期,頁115-138。
易巧巧,〈為自然附魅──遲子建小說中的生態美學研究〉,《時代文學(下半月》,2014年第11期,頁140-141。
吳明益,〈天真智慧,抑或理性禁忌?關於原住民族漢語文學中所呈現環境倫理觀的初步思考〉,《中外文學》,2008年第4期,頁126-127。
吳明益,〈戀土、覺醒、追尋,而後棲居-台灣生態批評與自然導向文學發展的幾點再思考〉,《臺灣文學研究學報》,2010年第10期,頁45-79。
金鈺,〈遲子建小說研究綜述(上)〉,《傳媒與教育》,2016年第2期,頁43-48。
苗欣雨,〈崇尚自然──遲子建小說印象〉,《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頁159-161。
洪雨涵、喻曉薇,〈論遲子建作品中的獨特女性意識〉,《長江叢刊》2015年第27期,頁62-66。
紀駿傑,〈生態女性主義:連結性別壓迫與物種壓迫女性主義觀點〉,《女學雜誌》,2003年第16期,頁295-321。
高小焱、趙俊霞,〈論遲子建小說的天人合一觀念〉,《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頁122-125。
栗軍,〈阿來作品中的自然生態觀探尋〉,《民族文學研究》,2022年第5期,頁120-124。
時悅,〈寒冷也是一種溫暖──遲子建對生命和死亡的觀照〉,《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第2期,頁111-113。
修磊,〈論遲子建小說的薩滿文化因素──以《額爾古納河右岸》為例〉,《福建論壇》,2013年第4期,頁128-132。
斯仁巴圖、伊蘭琪,〈鄂溫克族神話中的生態觀念〉,《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22年第1期,頁27-30。
張東麗,〈論遲子建小說的生命意識〉,《濟南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頁51-56。
張嵐,〈論遲子建作品的生態女性主義意蘊〉,《浙江海洋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頁56-62。
黃嘉怡,〈論遲子建小說中的死亡意識〉,《名作欣賞》,2023年第8期,頁141-143。
馮慧瑛,〈自然與女性的辨證:生態女性主義與台灣文學/攝影〉,《中外文學》,1996年第5期 ,頁78-103。
鄔坤如,〈莊子的生死觀〉,《哲學與文化》,1994年第7期,頁584-591。
楚金波,〈一幅詮釋生態美學思想的文學畫卷,論遲子建《候鳥的勇敢》〉,《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23年第1期,頁64-70。
楊迎平,〈論遲子建近期小說的生態書寫及其新變〉,《汕頭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頁35-39。
劉傳霞,〈遲子建與女性主義文學〉,《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頁14-17。
樊星,〈在武漢經歷「封城」〉,《中華衛生應急電子雜誌》,2020年第1期,頁27-28。
蔣興立,〈論《丁莊夢》及《白雪烏鴉》的生死書寫〉,《高雄師大國文學報》,2016年第24期,頁49-73。
閻機超,〈論遲子建喜說的生命意識〉,《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2015年第22期,頁15-16
謝佳燕,〈余華與遲子建作品的死亡敘事比較〉,《北方文學》,2019年第17期,頁14-16。
藍建春,〈自然烏托邦中的隱形人-台灣自然寫作中的人與自然〉,《台灣文學研究學報》2008年第6期,頁225-271。
羅佳,〈以「平等」為最終訴求──論《候鳥的勇敢》中的女性主義立場〉,《安康學院學報》,2020年第1期,頁63-100。
蘇童,〈關於遲子建〉,《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1期,頁55-56。
四、 學位論文(按姓氏筆畫排序)
(一)臺灣地區
王光傑,《台灣自然書寫中的烏托邦樣貌》,中興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李玲怡,《劉克襄少年小說的生態書寫研究》,臺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年。
林予涵,《歷史·民間·人性──遲子建長篇小說研究》,成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林芳儀,《當代台灣女性書寫者的生態意識──以洪素麗、黃美秀、朱天心為主要探討對象》,東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林洋毅,《吳明益小說研究》,成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奚昊晨,《文化距離、地理距離以及國內生產總值對於中國大陸文化產業商品出口額的影響》,臺北藝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陳怡秀《草木為知己—凌拂植物書寫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陳婉容,《吳明益自然書寫的主題、結構與拓展:從散文到小說》,中正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陸雅文:《論父權社會與性侵害犯罪之關聯 ——以《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為例》(高雄,高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張露瓊,《新世紀黑龍江生態書寫研究──以中長篇小說為例》,哈爾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3年。
張儷禛,《排灣族作家亞榮隆.撒可努作品研究。》,中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黃秋萍,《李潼小說的自然書寫》,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蔣雯琇,《遲子建長篇小說的人物命運觀研究》,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劉又萍,《劉克襄與夏曼.藍波安生態文學之環境倫理觀比較》,臺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一) 中國地區
巴音花,《論賈平凹小說中的動物神秘書寫》,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22年。
戈麗琴,《論遲子建小說中的風景敘事》,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5年。
包絮云,《論遲子建小說中的萬物有靈書寫》,廣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20年。
李姣,《論現代性困境中遲子建小說反現代性的人文關懷》,閩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21年。
何文婷,《生態美學視域下遲子建小說的兒童形象研究》,溫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9年。
孟美妤,《遲子建小說中的動物敘事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6年。
徐日君,《黑土地的守望者──遲子建小說研究》,東北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13年。
徐倩,《論遲子建小說中的植物書寫》,西安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22年。
袁雪,《遲子建小說中的女性書寫及女性意識》,西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22年。
畢曉蕾,《遲子建小說中的生態書寫研究》,雲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22年。
張煒慧,《吉本芭娜娜與遲子建的小說中月意象的比較研究》,貴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21年。
陶瓊波,《論張煒小說創作的自然主義思想》,雲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20年。
張曉芹,《中國當代生態文學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8年。
揭曉昀,《遲子建小說中的動物形象研究》,西藏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20年。
楊瑤,《生態美學視域下的遲子建作品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7年。
褚紫玲,《生態美學視域下的遲子建作品研究》,南京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2017年。
廖思琦,《人與自然的雙重變奏──生態倫理視域下的遲子建小說》,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9年。
劉嘉欣,《論遲子建小說的生死書寫》,遼寧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22年。
盧芝秀,《生態批評視閾下張承志作品中的自然書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22年。
叢領,《生態女性視域下的遲子建小說》,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譚睿,《敘事學視域中《群山之巔》的研究》,延邊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8年。
鐘村,《遲子建小說的動物敘事研究》,吉首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6年。
五、 其他(按姓氏筆畫排序)
韋衍行:〈文藝星開講〉,《人民網-文化頻道》,2020年10月14日。網站:http://sd.people.com.cn/BIG5/n2/2020/1014/c386915-34349537.html,2024年2月18日上網。
遲子建:〈白釉黑花罐與碑橋〉,《小說月報》,2022年10月21日。網站:https://m.fx361.com/news/2022/1021/10666203.html,2024年2月18日上網。
遲子建:〈喝湯的聲音〉,《今日頭條》,2023年01月14日。網站: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88420101329306151/?wid=1714139478710,2024年4月26日上網。
遲子建:〈你是我春天最深切的懷念〉,《搜狐》,2023年04月03日。網站:https://www.sohu.com/a/662569095_121124776,2024年5月4日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