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盛曉蕾 |
---|---|
論文名稱: |
有氧舞蹈對ADHD國中生體適能、動作協調能力之影響 The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Motor Coordin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ADHD |
指導教授: | 謝 錦 城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9 |
中文關鍵詞: |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體適能 、協調性能力 |
外文關鍵詞: |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physical fitness, motor coordin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目的:比較ADHD學生經過八週有氧舞蹈教學後,體適能與協調性能力的變化。方法:以一至三年級ADHD國中生為實驗對象,共計30名,隨機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各15名,以有氧舞蹈為課程介入的方式。有氧舞蹈分為暖身運動、主要運動、緩和運動等三個部份。課程活動強度以功能性保留心跳率的60~80% HRmax為主。施測的部分為體適能與協調性能力。體適能是根據體適能指導手冊中的檢測項目為主;協調性能力以Movement ABC-2工具為主。實驗組以每週三次、每次一小時的課程活動,為期八週;對照組不進行任何運動訓練。兩組皆採用前、後測的檢測,將所得的資料以共變數分析統計進行兩組的分析比較,所有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顯著水準定在α=.05。結果:體適能部分立定跳遠、800/1600公尺跑走皆達顯著水準(p<.05);協調性能力部分手部精細動作、平衡,以及總分皆達顯著差異(p<.05)。結論:本研究證實有氧舞蹈教學確實會影響ADHD國中生部分體適能、部分動作協調能力。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motor coordin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ADHD. Method: There were a total number of 30 ADHD subjects in this study, ranging from 7th to 9th grader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each contained 15 subjects. The courses were intervened by teaching aerobic. Aerobic dance contained three parts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warm-up, main exercise and cool-down. The intensity of exercises in the courses was set to maintain 60% to 80% maximum heart rate of students. The testing was including physical fitness and motor coordination. The items to be tested in physical fitness were based on the items in the physical fitness manual; on the other hand, Movement ABC-2 was used to measure motor coordination. Subjec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instruction three times a week, once an hour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n’t. Analyses of covariance (ANCOVA)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All the results were shown as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e significant level of α =.05 was set. Results: Two items in physical fitness, standing long jump and 800/1600 meters running or walking, both reach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5); besides, manual dexterity, static and dynamic balance, as well as the total score of motor coordination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5).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it indicated that the intenvention of aerobic dance would partially affect physical fitness and motor coordin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ADHD.
丁翠苓、王秀銀、黃碧月(2005)。十二週有氧舞蹈課程對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文化體育學刊,3,119-122。
毛淑芬(2009)。自我管理策略對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行為問題輔導成效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李翠娥(2009)。參照回饋對中低體適能學生之體適能與成就動機的影響。大專
體育學刊,13(2),141-148。
李玉齡(2003)。00 與 11 的對話---輪椅運動舞蹈的玩美轉化世界(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曉薔(2011)。台北縣國中普通班教師教導過動症學生之教學困擾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雅燕、黃月嬋(2008)。體適能教育模式應用在國小體育課程對學童養成規律
運動之研究。身體文化學報,7,155-182。
宋維村(1982)。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候群:綜論。中華民國神經精神醫學會會刊,
8(1), 12-21。
宋維村、侯育銘(1996)。過動兒的認識與治療。台北市:正中。
何善欣(譯)(2002)。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R. A. Barkley 著:Taking Change
of ADHD)。台北市:遠流。
沈朝銘(2006)。融合式適應體育之直排輪教學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之成效。
屏師特殊教育,12,37-45。
余攸寧(2011)。有氧舞蹈課程導入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65
吳湘涵(2010)。水中運動對於ADHD 兒童反應時間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吳柏慧(2011)。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人際關係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顥照、邱秀官(2004)。有氧舞蹈對能量消耗與身體組成的影響。中華體育季
刊,18(1),21-27。
吳湘涵、何金山、詹元碩(2010)。ADHD 兒童動作表現與訊息處理之探討。臺
灣體育論壇,1,61-68。
林正常(1993)。運動科學與訓練---運動教練手冊。台北縣:銀禾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
林佑修(2007)。瑜珈運動對國小學童動作協調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林晉榮、王建權(2006)。兒童動作協調能力不良對運動友誼品質之影響。大專
體育學刊,8(1),59-70。
林素君、黃立婷、林春鳳(2011)。有氧體適能課程對改善兒童注意力之個案研
究。屏東教大體育,14,423- 435。
林金蘭(2007)。有氧運動對醫院坐式工作型態女性員工健康體適能與健康生活
品質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市。
林文岳、陳湘(1997)。十二週有氧舞蹈訓練對女性體適能之影響-以景文工商
專校教職員為例。體育學報,24,193-204。
卓俊辰(主編)(2004)。國中體適能教學手冊(教師專用)。台北市:中華民國
體育學會。
卓俊辰(2001)。大學生的健康體適能。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美國有氧體適能協會(主編)(2001)。基本運動指導基準與方針。台北市:美國
有氧體適能協會台北事務局。
66
洪儷瑜(1998)。ADHD 學生的教育與輔導。台北市:心理。
胡巧欣(2003)。有氧運動與概念宣導對婦女健康體適能及運動行為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洪儷瑜、張郁雯、丘彥南、蔡明富(2002)。問題行為篩選量表指導手冊:注意
力缺陷過動症學生學校輔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侯堂盛、黃邦仁、張言司(2007)。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體適能之相關研究。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6(2),36-45。
侯堂盛、任秀林、侯均穎(2009)。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體適能之研究。嘉
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1),165-176。
郭美滿(2004)。ADHD 兒童的不順從行為。國小特殊教育,34,61-65。
郭慎、王偉文、黃鑫雄、李豐章(2006)。大專體育(一)。台北市:華興。
孫世恆、林秀真、吳昇光、張玲瑛(2000)。學齡前聽障兒童的靜態平衡能力-初
步研究。中華治療誌,25(2),88-95。
陳新儀(2011)。注意力缺陷過動兒(ADHD)之行為運動處方。屏東教大體育,
14,88-99。
陳俊忠(1997)。殘障者的體適能。國民體育季刊,22(2),25-31。
陳俊湰(2004)。感覺統合活動與應用。台北縣:群英。
陳全壽(2002)。由性別差、地域差看兒童大肌肉活動能力、小肌肉活動能力、
學科學習能力之發達傾向與相關。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
報告。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陳佩欣(2010)。知覺動作訓練對於ADHD 男童平衡控制能力之影響(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陳亭君、潘倩玉(2010)。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與一般學生移動性與操作性技巧之
差異性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5(1),19-37。
67
陳文鶴、郭黎、馬俊傑、林岳軍(2004)。長期木蘭拳練習對中老年人平衡調節
的影響。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8(1),68-71。
陳玫潔、詹元碩、呂莉婷、詹美玲、孟範武(2013)。探討健身運動對ADHD兒童
認知功能之效益。中原體育學報,2,50-57。
陳銘正(2007)。六週戰鬥有氧課程對身體組成與耐力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陳定雄(1993)。健康體適能。國立台灣體專學報,2,1-4。
陳定雄、曾媚美、謝志君(2000)。健康體適能。台中:華格那書局。
婁靖平(2004年12月16日)。棒球打開過動兒林哲瑄另一扇窗。民生報。自取
http://ndap.dils.tku.edu.tw:8080/ndap/querynews2.jsp?id=208019
費薇娜、張自治(2009)。體適能理念下大學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模式創新
初探。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5(3)。
高淑芬(2006)。停不住的小馬達~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台大醫網,31,25-26。
張君賢(2007)。動作協調能力之初探。國北教大體育,2,196-201。
張碧凰(2000)。運用遊戲治療於一位過動兒之經驗。護理雜誌,6,88-94。
張言司、侯堂盛(2009)。亞斯伯格症兒童運動技能與健康體適能之研究。嘉大
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2),199-205。
張景盛、陳素月、藍宜亭、黃俊英(2010)。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之治療。北
市醫學雜誌,7(1),87-92。
梁月春(2009)。女性休閒運動自我效能、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涉入之關
係研究─以高雄市參加有氧舞蹈休閒運動課程之學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義雄(譯)(1997)。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台北:國立編譯館。
68
許玫琇(2010)。12 週體適能課程介入對五專女性新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以美
和技術學院為例。屏東教大體育,13,1-8。
許雅惠(2010)。負重有氧舞蹈介入對高身體質量指數女性大學生身體意象、身
體組成及生理指標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正修科技大學運動健康與
休閒研究所,高雄市。
許芳卿(2003)。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認知行為親子團體治療方案療效評估(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許雅雯、蔡佳良(2009)。發展協調障礙孩童視知覺與視覺動作統合特性之探討。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2(2),111-138。
許雅雯、蔡佳良、吳昇光、謝振東(2008)。不同性別之發展協調障礙兒童身體
活動參與量及身體質量指數之探討。大專體育學刊,10(1),163-173。
黃文俊(1999)。國小五年級男童通學方式與身體活動在健康體適能之影響分析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鈺芸(2005)。有氧舞蹈課程對生活品質之影響─以新竹科學園區─高科技公
司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黃心怡(2007)。感覺統合系統與舞蹈表現之相關。大專體育,90,128-131。
黃凱琳、劉美珠(2008)。身心動作教育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影響之探討。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術研究會(頁 195-200)。台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
黃瓊瑱(2010)。體操運動訓練對發展協調障礙之青少年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大學,新竹市。
麥秀英、卓俊辰(1984)。有氧舞蹈訓練對成年婦女心肺適能與身體組成的影響。
體育學報,6,135-141。
莊育芬(2008)。發展協調障礙兒童功能類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彭郁芬(2002)。流行有氧 EASY GO。中華體育,16(3),16-22。
69
曾美惠、鄒國蘇、丘彥南、林亮吟(1996)。注意力缺失及過動對學童動作能力
的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曾照勳(2001)。中國舞蹈道具運用之探討。藝術學報,69,69-80。
解德春、蔡輝炯、洪至祥(2009)。排球課程對大專女學生體適能之效益分析-
以開南科技大學為例。嶺東體育暨休閒學刊,7,1-10。
詹美玲、孟範武(2008)。高低衝擊有氧舞蹈課程教學設計與編排。大專體育,
98,1-6。
詹元碩、何金山、吳湘涵 (2011)。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的心理生理機轉與運
動訓練效益。大專體育,114,69-75。
楊雅琳(2006)。生命之舞-《鳥與水舞集》。藝術欣賞,2(1),9-11。
廖志綺(2008)。舞蹈對兒童動作協調能力之效益。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廖家祺(2001)。中等強度有氧舞蹈訓練對女性身體組成、血液生化值及抗氧化
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廖華芳、王天苗(1998)。兒童知覺動作發展。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23(4),
56-70。
廖南凱、游進達(2009)。運動介入對學童肥胖影響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
期刊,8(2),271-277。
鄭信雄(1994)。突破孩童學習障礙:暴動、好動不安兒童的感覺統合治療實務。
台北市:遠流。
鄭信雄、葉子成、盧信宏、莊銘爐、顏樂美、方慧琴等(2006)。功能性磁振造
影顯示密集式感覺運動訓練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的療效。特殊教育季刊,
101,9-16。
蔡宜廷(2008)。有氧舞蹈介入精神病患者健康生活品質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70
劉得鈞(2004)。桌球教學對國小學童手眼協調、敏捷與反應能力之影響(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劉昱志、劉士愷、商志雍、林健禾、杜長齡、高淑芬(2006)。注意力缺陷過動
症中文版 Swanson, Nolan, and Pelham, Version IV(SNAP -IV) 量表之常模及
信效度。台灣精神醫學,20(4),290-304。
謝秋雲(2003)。我國八歲至九歲學童動作協調能力之一年追蹤評估(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謝錦城(1998)。運動、體適能與健康的認知。國民體育季刊,27(2),20-26。
謝錦城(2000)。體適能與全人健康的理念。學校體育,10(4),9-15。
謝淑芳(2003)。有氧舞蹈訓練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男生體適能的影響(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謝秀美(2009)。有氧舞蹈訓練對大學女生健康體能的影響。中華體育,9(3),
111-118。
謝幸珠(1995)。高低衝擊階梯有氧之下肢生物力學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魏正(2009)。十八週有氧舞蹈課程對大學學生健康體適能影響之研究。屏東教
大體育,12,75-87。
羅鈞令、陳威勝(2002)。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之平衡功能。台灣醫學,6(6),
81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