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賴靜屏 |
---|---|
論文名稱: |
民俗節慶活動融入國小低年級藝術教學之研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 |
指導教授: | 葉俊顯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民俗節慶活動 、低年級藝術教學 、藝術與人文 、大甲媽祖文化節 |
外文關鍵詞: | Folk Festival Activities, arts teaching in lowe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rts and humanities, Dajia Matzu Cultural Festival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論文藉由探討在大甲延續多年的「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嘗試在國小低年級藝術教學中融入民俗節慶活動,除探究「媽祖文化節」的內涵,並設計以「歡喜迎媽祖」、「媽祖文化節藝文華會」及「媽祖遶境嘉年華」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並實際教學。
本研究先採取文獻分析法分析「媽祖文化節」的意義與內涵,並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參與活動的情形,再經由研究者對「媽祖文化節」活動的親身參與觀察,設計一套結合地方民俗節慶活動的低年級藝術教學課程,並以行動研究法從實際的教學行動中,修正檢討融入民俗節慶活動的低年級藝術教學課程其適用性及可行性,將研究結果提供未來學校藝術教學課程與教師教學之參考。
本論文經綜合歸納,整理成以下的結論:
一、「大甲媽祖文化節」活動舉辦多年至今愈來愈趨國際化與藝術化且具深遠意義與功能,其舉辦應與教育相結合,將民俗節慶活動所帶來的藝術與人文素養注入校園。
二、「大甲媽祖文化節」的各項活動包括藝文表演、遶境陣頭、藝術相關比賽與藝術人文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透過研究調查、蒐集整理,都可轉化為豐富生動的藝術教材。
三、「媽祖文化節」課程實施後發現民俗節慶活動融入國小低年級藝術教學能掌握認知技能情意層面、符合低年級學生身心發展、學生接受度高、包含多樣的藝術技能學習、結合在地觀點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培養「勇於嘗試」的學生、衍生其他教育價值,是具體可行的課程。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針對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家長、學校、教育主管機關、地方行政機關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Abstract
O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to explore the culture essence of “Dajia Matzu Patrols and Pilgrimages” and integrate the cultural festival into lower grades art courses in elementary school. This research includes: 1. deeper study of “Matzu Cultural Festival”; 2. involving theme activities like “Greeting Matzu”, “Artistic Activities of Matzu Cultural Festival”, and “Matzu Patrols and Pilgrimages Carnival” into practical teaching.
This study utilizes the documentary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essence of “Matzu Cultural Festival”, and uses questionnaire for students to find out how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Matzu Cultural Festival”. With our participating in the diverse activities of “Matzu Cultural Festival”, a series of art courses with the local folk festival activities for the lower grades students are devised; observations fro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also help us to modify the courses with higher applicability and possibility when adopting the cultural festival into the lower grades art courses of elementary schools. We also provide our results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ies and practical teachings. Our conclusions are:
1. “Dajia Matzu Cultural Festival” is one of Taiwan’s historical activities, and it gets more and more globalized and artistic. “Dajia Matzu Cultural Festival” has its own profound meaning an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ociety, so i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education, and thus it can inject the art power and humanities cultivation into schools.
2. Activities in “Dajia Matzu Cultural Festival” include art performances, Dajia Matzu Patrols and Pilgrimages, and art competitions. All of them have strong connections with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By integrating those activities into teaching and analyz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se activities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rich and vivid arts teaching material.
3.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ajia Matzu Cultural Festival” courses, integrating the cultural festival into the arts teaching in lowe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can raise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cognitive, skills, and affective dimensions, and it suits with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Besides, students’ acceptance of this course is high, and in this kind of course, students can learn more art skills in diverse aspects. By combining local perception with the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s, it can nurture students that love to challenge new things. This course can create a lot of educational value, and it’s a concrete and feasible program.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is action research provides useful suggestions for course design, instruction, parents, schools, education authorities, local administr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台北:五南。
王耘、葉忠根、林崇德(1995)。小學生心理學。台北:五南。
王文信(2002)。國小教師實施表演藝術戲劇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真麗(2003)。國民小學低年級生活課程相關理論之探究。屏東:屏東師院學報,18 期。
古秋平(2003)。國小二年級應用社區資源的「藝術與人文」課程與教學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江婉婷(2004)。澎湖縣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實施現況與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阮昌銳(1988)。如何讓傳統節慶與現代生活結合。民俗周刊第2號,稻鄉出版社。
李亦園(1992)。文化的圖像(下)。台北:允晨出版社。
呂桂生(1994)。台灣地區國小兒童美勞科人物繪畫與塑造表現能力研究。1994
年亞洲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立師院。
吳冠勳(1994)。屏東市「慈鳳宮」建築及裝飾藝術在美勞科教學上的應用。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編輯。美勞科鄉土教材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81-114。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李淑娟、吳佩真、洪正軒(1994)。東隆宮宗教藝術與活動在美勞教學上的應用。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編輯。美勞科鄉土教材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137-154。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吳淑女(1995)。淺談慶典觀光與推展觀光之道。觀光教育,第六卷,第四十五期,p.2-6。
吳福蓮(1999)。婦女與民俗文化。台灣省政府文化處,兩岸民俗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吳騰達(2004):高蹺技藝研究。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呂燕卿(2000)。如何落實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國立編譯館通訊,48期,2-9。
呂燕卿(2000b)。生活課程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367-398。台北:桂冠。
呂燕卿(2001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之特色與實施策略。顏國樑等著。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與做法。81-107。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李雅婷(2002)。論藝術統整課程的新思維。教育研究資訊,10卷5期,69-85。
李雅婷(2003)。論藝術統整課程的理論與實踐。中等教育,54期1卷,58-71。
李培菁(2006)。民俗節慶活動認同感與贊助意願之研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
林曼麗(2000)。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課程理念之思考。美育,第113 期。台北:藝術教育館。
邱美嬌(2000)。國小鄉土美勞課程與教學研究—以高雄市光武國小美勞科教學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周淑卿(2001)。藝術與人文教材的理念與做法。康軒教育雜誌季刊,第45期。台北:康軒。
林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138,232。台北:揚智文化。
林鶴貞(2003)。國小五年級視覺藝術色彩教學研究-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之應用。
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屏東師院。
林秀芬(2004)。應用社區文化的幼兒視覺藝術教學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茂賢(2004)。大甲媽祖進香團陣頭之研究。大甲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後實錄。1-3-1。台中: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
林坤隆(2005)。鄉土藝術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之研究 - 以布袋戲教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楚欣等編著(2006)。媽祖廟.種子幼稚園的鄉土文化課程。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元紅(2009)。國小藝術課程與社區節慶認同之研究--以石門國小「藝氣風發」課程發展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林小玉等編著(2009)。藝術與人文第一階段教學參考手冊。臺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洪嘉蕙(2007)。鄉土藝術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之課程設計-以「雞籠中元祭」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秀菊(2002)。藝術統整課程設計原理與實務。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401-435。台北:桂冠。
郭金潤(1988)。大甲媽祖進香。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陳武鎮譯(1990)。兒童知覺的發展與美術教育。台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Elliot W. Eisner 原著。
陳國強編著(1990)。媽祖信仰與祖廟。福建教育出版社。
郭禎祥譯(1991)。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文景書局。Elliot. W. Eisner 著。
陳正義編著(1993)。認識傳統布袋戲。屏東縣: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陳勝利(1994)。國民小學美勞科應用民俗題材之設計教學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編輯。美勞科鄉土教材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33-245。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張永強(1994)。國民小學利用民間傳統習俗活動指導欣賞及創作研究。國立
屏東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編輯。美勞科鄉土教材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165-177。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陳朝平(1994)。鄉土美勞教材與教學的研究發展方向。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編輯。美勞科鄉土教材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8-56。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陳朝平與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張全成(1996)。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趨勢研究。新竹:新竹師院。
郭禎祥(1999)。廿一世紀藝術教育的展望。美育雙月刊,106,1-9。
陳文輝(1999)。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統整概念與研修發展歷程。教育研究
資訊,7(4),48-78。
張建成(2000)。台灣地區的鄉土教育。張建成主編。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63-102。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陳瓊花(2001)。從美術教育的觀點探討課程統整設計之模式與案例。視覺藝術,4卷,97-126。
陳榮瑞(2002)。社區取向藝術教育統整課程設計研究-以台北市北投地區公共藝術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專班藝術教育教學碩士班碩
士論文。
郭禎祥、趙惠玲(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玲玲,王家珠著(2003)。媽祖回娘家。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c)。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陳郁秀(2004)。媽祖與台灣文化專題1-1-1。大甲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後實錄。台中: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
陳子騰(2004)。結合地方文化資源之藝術課程設計—以彰化縣湖東國小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郭淑芬(2004)。國小高年級社區取向視覺藝術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以桃園市都市景觀為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郭金潤(2005)。鎮瀾宮志。鎮瀾宮財團法人董監事會。
陳柏份(2006)。導入文化觀光於節慶活動評估之研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巧采(2008)。節慶活動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探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
許晶瑩(2008)。吉祥圖案應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研究-以節慶活動教材為例。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壬來(1993)。兒童美術作品評量規準之批判。美勞師資培育學術研討會專輯(169-199)。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黃壬來(1993)。國小美勞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
黃譯瑩(1998)。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人文及社會科學,8(4)616-633。
臺北:文景書局。
黃光雄、楊龍位(2000)。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台北:師大書苑。
黃丁盛(2003)。台灣的節慶。臺北縣新店市:遠足。
黃鏡可(2005)。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中節慶活動教材之分析。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勇雄(2005)。台北縣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社區資源運用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碧華(1999)。大型觀光節慶活動效益之評估---以台北燈會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興華(2000)。我國國小推行課程統整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正寬(2005)。大甲媽祖文化觀光價值與應用之研究。2005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中:台中縣政府文化局。
萬象犇騰迎媽祖2009台中縣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導覽手冊暨國內外
表演團隊簡介(2009) 。台中縣。
趙欣玫(2002)。葫蘆藝術在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課程之應用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豐榮(1986)。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市:水牛圖書出版。
劉振源(1998)。造型教育兒童美學與腦力開發,頁104-164,244-272。
劉得劭(1998)。造形遊戲之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出版社。
蔡曉芬(1996)。臺灣地區公立兒童劇團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劉豐榮(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劉姿廷(2007)。社區文化資源應用於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教育之研究--以台北市保安宮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淑慎(1997)。「石」在花蓮地區國小美勞科鄉土教學之應用—以花師附小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筱青(2003)。後現代藝術教育服務學習方案的理念與實例設計。屏東:屏東師院學報,18 期。
簡惠貞(2001)。觀光型廟宇公關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保安宮節慶活動為例。
羅彩月(2003)。國小美勞科應用後現代藝術教學設計的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屏東師院。
二、英文部分
Berk, L. E. (1989). Child development.Boston, MS: Allyn&Bacon.
三、參考網路資料
大甲鎮瀾宮全球資訊網(2006)。http://www.dajiamazu.org.tw/html/homepage.htm
文建會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2011.4.8)。http://children.cca.gov.tw/topic/detail.php?id=201011B01
台中縣大甲鎮大甲國民小學:http://163.17.212.3/homepage/
台中縣大甲鎮文昌國小網站:http://www.wcps.tcc.edu.tw/
張全成(2003.07.07)。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趨勢研究。
http://home.gigigaga.com/e2225396/aesthetic01.htm,(2009.11.06)。
萬象犇騰迎媽祖2009台中縣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
http://mazu.taichung.gov.tw/(200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