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盈志 |
---|---|
論文名稱: |
桃竹苗四縣市特色學校創新經營現況、阻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The Study of Current State, Differentive Factors and Strategies of Innovative Management of Featured schools |
指導教授: | 林志成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9 |
中文關鍵詞: | 特色學校 、創新經營 |
外文關鍵詞: | featured schools, innovative management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竹苗四縣市特色學校創新經營現況、阻力與因應策略,目的在瞭解桃竹苗四縣市特色學校創新經營現況、阻力與因應策略,並分析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在桃竹苗四縣市特色學校創新經營現況、阻力與因應策略的差異情形,最後,探討桃竹苗四縣市特色學校創新經營現況、阻力與因應策略的預測作用。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並輔以半結構式訪談。以桃竹苗四縣市特色學校教師為研究對象,共計414名為研究樣本,回收有效樣本為365份,佔回收總樣本數的88.16%。所蒐集的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多元逐步迴歸等方法進行資料的分析。
主要研究結論歸納如下:
一、特色學校教師所知覺到的創新經營現況為中等程度。
二、特色學校教師所知覺到的創新經營阻力為中低程度。
三、特色學校教師所知覺到的創新經營因應策略為中等程度。
四、男性、30歲以下及51歲以上、校長及主任、桃園縣和新竹市、100年歷史以下學校之特色學校教師,所知覺的學校創新經營現況程度較高。
五、新竹縣與苗栗縣之特色學校教師,其所知覺的創新經營阻力較大。
六、苗栗縣、101年以上歷史之特色學校教師,其所知覺的創新經營因應策略較低。
依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壹、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方面
一、積極增能,學習批判反省思考能力,強化特色課程與教學的智慧。
二、透過專業客觀的評鑑機制,對於績優之學校,適度給予經費支援。
貳、國民小學行政方面
一、建立學校特色發展方向,並尋求、建立長期的合作機制與策略聯盟。
二、提升校長專業智能,透過創新經營思考與批判反省,提升創新效能。
參、國民小學教師方面
一、積極獎勵與推動學校創新經營,並協助學校形塑與創建特色學校。
二、不斷學習成長,建構專業自我,充實班級與課程教學的創新知能。
This research aims to study on innovative management in current state, differentive factors and strategies of featured schools and analysis the contingency among teachers’ individual difference and school environment in Taoyuan county,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Finally, we discuss on the predicted action for these school on innovative management in current state, differentive factors and strategies.
There are 414 samples coming from 29 public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li county with 365 valid return questionnaires reaching 88.16% effective rate. Methods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 were conducted by semi-structure interview and survey.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for the hypothesis test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he t-test, one-way ANOVA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here are the summary of our findings:
1. Teachers in the characteristic school perceive innovative management in current state with mid-level.
2. Teachers in the characteristic school perceive innovative management in differentive factors with below mid-level
3. Teachers in the characteristic school perceive innovative management in strategies with mid-level.
4. The male principals and chief with the age of 30 under and 51 over in below century old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Hsinchu County perceive innovative management in current state more.
5. Teachers in Hsinchu and Miaoli County characteristic school perceive innovative management in differentive factors more.
6. Teachers in century old characteristic school in Miaoli County perceive innovative management in strategies les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we have some suggestion:
1 Perspective for official authorities:
1.1 The official authorities should strongly support and award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school and assist to create characteristic school.
1.2 School with highly innovativ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should awarded donation from official under justice estimate mechanism.
2 Perspective for the administrators in elementary school:
2.1 The characteristic direction needs to be firm. Then we suggest seeking the long term partnership and strategy alliance.
2.2 Enhancing principal professional intelligence is the way to improving innovation efficiency.
3 Perspective for teachers:
3.1 Teachers need to have the ability with innovation management through study and professional dialogue.
3.2 Teachers need to strengthen creature thinking and continuous enhance self-ability, professional skill and experience.
壹、中文部分
中華創意發展協會(2008)。Innoschool 2008全國學校創新經營獎簡章。2008/10/20取自http://www.ccda.org.tw/。
方琇瑩(2001)。知識經濟的崛起與影響(專訪嘉大楊國賜校長)。教育研究月刊,89,9-12。
王欣蘭(2008)。台北縣特色學校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台北縣政府(2007)。趣學校-台北縣特色學校資源手冊。
朱佳敏(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明清(1997)。發展學校特色理念與做法。北縣教育,18,21-26。
吳思華(2002)。從製造台灣到知識台灣。載於金誠(Kim,W.Chan)等著,應小端譯,創新,1-10。台北:天下遠見。
吳浚碩(2006)。論藍海策略對學校創新經營之啟示。教育趨勢導報,22,台南。
吳浚碩(2006)。藍海策略對學校創新經營的省思。南投文教,25,62-65。
吳清山(2004)。學校組織創新經營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國立東華大學學校革新專題課程系列講座活動,2008/10/12取自http://www.edu.ndhu.edu.tw/note/notebook/92-2/sch2_(04)930410.pdf
吳清山(2005)。學校創新經營方案之建構。中等教育,56(3),4-26。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吳清山、賴協志(2006)。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成效、阻力與因應途徑之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41,58-74。
吳淑芬(2006)。國民小學經營學校特色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管所學校行政組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李芳真(2007)。國民小學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芳茹(2006)。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李瑞娥(2005)。學校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4(1),屏東。
周玉霜(2006)。藍海策略模式活化學校創新經營。學校行政雙月刊,46,220-232。
林文毅(2007)。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創新經營之關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明地(2004)。創意的學校經營。張玉成(主持人),創意學校經營內涵及可行策略。現代教育論壇:面對新世紀學校創意經營國際學術論壇研討會,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
林明地(2008)。知識管理在學校創新經營之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54,73-93。
林進山(2006)。特色學校的教育建構與應用-以平溪國小為例。北縣教育季刊,57,17-20。
林煥民(2008)。知識管理在學校創新經營之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54,73-93。
林志成(2001)。反教育的學校行政之哲學省思。學校行政雙月刊,14,19-28。
林志成(2004)。教師會組織運作與學校文化。現代教育論壇,10,529-551。
林志成(2005)。藍海策略的重點與啟示。桃園縣政府教育局電子報第1期。
林志成、林仁煥(2008)。增能創價、策略聯盟與特色學校經營。學校行政,58,1-20。
林志成、童鳳嬌(2005)。教育經營創新之行動智慧。載於國立政治大學之「2005年教育政策與行政學術團體聯合年會論文集」,頁21-32。
林志成、童鳳嬌(2006)。以創意辦教育 讓學習更美麗。載於「學校行政論壇第十七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3-138。
林新發(2005)。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知識延續管理對學校創新經營影響之研究-- -以台灣北部三縣市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4-2413-H152-006),未出版。
林筱瑩(2005)。台北市國民中學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榮昭、王元珊(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推手-Innoschool學校創新經營獎。教師天地,134,73-82。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23-150。
翁翠萍、劉嘉韻(2005)。少子化效應教育部擬教育政策白皮書。大紀元2005/06/25,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5/6/25/n965638.htm。
高淑真(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玉文譯(2000),P.F.Drucker著。知識管理。台北:聯電。
張明輝(2003)。卓越校長的關鍵力。收錄於九十二年度學校行政人員專業發展:精緻學校經營研習班手冊,37-43,台北:台北教師研習中心。
張明輝(2006)。創新管理與學校經營。教育研究月刊,145,41-47。
張明輝、顏秀如(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2008年10月8日取自http://web.ed.ntnu.edu.tw/%7Eminfei/artical/schoolinnovationmanagement.pdf
張憲庭(2006)。特色學校經營之理念與策略。北縣教育季刊,57,32。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4)。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6)。活化偏遠小型學校,中央地方齊步走。2008年9月6日取自http://epaper.edu.tw/news/950906/950906c.htm。
教育部(2007a)。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活化校園空間暨推動特色學校計畫。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7b)。教育部96年特優學校特色遊學發表暨學術論壇專輯。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8)。各級學校校數、班級數、學生及畢業生人數、教師人數及生師比。2008年8月20日,取自http://win.dgbas.gov.tw/dgbas03/bs7/calendar/calendar.asp?&ShrField=ShrKnd&OrderList=OrgId&AnnuPrd=&KeyWrd=&Mode=A&SelOrg=9&fyear=2008&fmonth=1。
莊立民(2002)。組織創新模式建構與實證之研究:以台灣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許士軍(2002)。導讀。載於巫宗融譯,突破性思考。P. Drucker等原著。台北:天下文化。
郭雄軍(2006)。經營特色學校。台北:坪林鄉漁光國民小學。
陳盈志(2008)。等著關門大吉嗎?建立特色學校並行銷其特色。竹縣文教,37,27-31。
陳瑜沂(2007)。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知能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麗秋、林佳宜(2006)。魚骨圖在學校創新經營的應用。國教新知,53(3),42-52。
陳麗惠(2007)。我國特色學校品牌管理與品牌行銷策略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彭成君(2008)。台北縣特色學校方案學校經營困境及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坤輝(2007)。臺北縣「特色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偏遠小學的危機或轉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俊凱(2006)。平凡中的創新與用心—台北縣特色學校之實踐與省思。北縣教育季刊,57,52-54。
湯志民(2005)。永續校園與學校綠規劃。論文發表臺北縣政府主辦之「臺北縣九十四年學校總務知能進階研習」研習會,臺北縣。
湯志民(2006)。政大附中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45。60-72。
辜皓明(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識分享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辜皓明(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識分享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馮益宏(2008)。學校創新策略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馮清皇(2002)。創新管理在國民小學校務經營的意涵。教師天地,117,32-42。
黃世昌(2008)。高雄縣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黃怡真(2008)。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僕人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建翔(2007)。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彥超(2006)。從學校創新經營談特色學校。南投文教,25,50-53。
黃哲彬、洪湘婷(2005)。創新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1,211-232。
黃海山(2008)。台南縣市國民小學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雅琪(200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韻如(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懿嬌(2007)。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嘉玲(2008)。台北市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瑪利(2005)。臺灣7-ELEVEN創新行銷學。台北:天下文化。
詹棟樑(2002)。學校教育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廖傳結(2008)。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劉富明(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團隊組織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復興(2003)。中小學創建特色學校的策略與選擇。當代教育科學,2003,7。2008年10月8日取自http://219.239.238.40/200406/ca526975.htm。
蔡純姿(2005)。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蔡淑玲、郭雄軍(2008)。在地遊學。台北:聯經。
蔡進雄(2007)。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管理成效、實踐困難與有效途徑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7,1-26。
鄭志隆(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人格特質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鄭崇趁(2006)。學校創新經營的積極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45,50-58。
鄭福妹(2006)。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以臺北縣特色學校方案參與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延根(2004)。國民教育階段學校創新經營的限制因素與解決策略之探究。人文與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2),76-87。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薛德永(2008)。澎湖縣國民小學推動特色學校發展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謝明昇(2008)。台北縣國民小學品牌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紅珠(2007)。教學創新的省思。教育研究月刊,157,5-11。
顏秀如(2007)。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顏童文(2007)。優質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47,92-112。
貳、英文部分
Amabile, T. M. (1988).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 10, 123-167.
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Boulder, Conan: West view Press.
Bernacki, E. (2002). Create a freewheelin’ creative climate. New Zealand Management, 98(10), 36-45.
Bharadwaj, M. (2000). Making innovation happen in organizations: Individual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ganization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 both? Journal of Producti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17, 424-434.
Brown, A. (1992). Design experiments: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in creating complex interventions in classroom settings. The Journal of The Leaning Sciences, 2(2), 141-178.
Brown, M. (1994). Introduction to innovation-managing ideas into action. Henley Management Center/Price Waterhouse.
Certo, S. C. (2003). Modern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Charles, W. L. H., & Gareth, R. H. (1998).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4th ed. Houghton Miff Company.
Hodge, B. J., Anthony, W. P., & Gales, L. M. (1992). Organization theory a strategic approach. New-Jersey: Upper Saddle River.
Hyder, S., & Eriksson, L. (2005). Success is not enough: the spectacular rise and fall of a strategic alliance between two multinational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34(8), 783-796.
Lyles, N. B. (2009).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adership styles of Blue Ribbon School leader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pella, MI.
Mang, P. Y. (2000). Strategic innovation: Constantions markides on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4(3), 43-45.
Porter, M. C. (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Inc.
Raudsepp, E. (1987). Establishing a creative climat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41(4), 50-53.
Rich, J. M. (1992).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reformer sand their critics(6th). Boston: Allan and Bacon.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Robbins, S. P., & Coulter, M. (2002).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4th.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Rogers, C. H. (2004). Leading a school to excellence: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of a blue ribbon principal. 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pella, MI.
Tang, H. K. (1998). An intergrative model of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 Technovattion, 18(5), 297-309.
Tushman, M. L., & Nadler, D. A. (1986). Organizing for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8(3), 74-92.
Wassweatein-Warnet, M. M., & Klein, Y. K. (2000). Principals’ cognitive strategies for changes of perspective in school innovation.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20(4), 43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