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俐文
論文名稱: 跨境者人口分類與流動治理:國際機場入境管制分析
指導教授: 古明君
口試委員: 曾嬿芬
蘇碩斌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社會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6
中文關鍵詞: 入境管制人口分類流動治裡治理性國際機場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國家施展其主權的角度來看,國際機場作為邊界,是權力施展的界線、起始點或終點,其作用對象是入出境的人群。他們的流動、入境難易度總是牽涉到一套分類系統、檢查制度與管理模式。在此意義下我們可以說,機場空間中存在一套對「流動」(flow)的治理方法:決定哪些人被允許跨境、哪些人被擋在邊界外或遣返出境;哪些人可以快速通關、哪些人則被迫接受進一步調查;被區分成不同群體的人們拿著不同的身份文件、經由不同的流程安排以「合法」入出國境,跨界人群的流動並非恣意蔓延,而是受到國家權力的制度性規整。在此同時,由於台灣在國際上的特殊地位與兩岸歷史情勢,始自1949年的入出境管制史一直有著軍警管轄、以中國居民為主要思考目標的治理遺緒。解嚴後,機場脫軍管自由市場化、入出境管制脫警察化與法制化,既有組織的延宕與新治理方式之間存在張力,在這個治理性的轉變與延續過程中,可以看出台灣曖昧的國家地位如何影響其看待、管理入出境人流的方式,同時,流動治理不僅牽涉到針對人群流動的治理,也包含透過界定何謂「合法」的流動試圖治理眾多入境人口。對流動進行治理、與透過流動治理,兩者分別展現了國際機場作為國際交通節點與國家邊界的兩種空間性質。

    本文希望描述這個治理性的變化,透過資料蒐集、訪談與田野觀察等方法,了解在國際機場這個跨境流動的斷面上,國家權力如何對人群流動產生影響,對於特定人群來說,這樣的影響甚至一路延伸至境內。這個問題包含幾個子題,首先,是透過哪些法規制度、流程、技術安排以落實治理。其次,是當中牽涉哪些不同的公、私機構,彼此之間有著怎樣的張力與交纏。第三,是關於入境流動人口的人群分類如何被確立,有哪些相關的知識生產。


    第一章 緒論:國際機場中的跨境人口流動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與提問 1 第二節 概念脈絡 3 1-2-1研究定位 3 1-2-2跨境流動 4 1-2-3跨境人口分類與身份治理 5 1-2-4治理性、認識論與治理實踐體制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9 第四節 國際機場內的跨境人口流動 10 第二章 機場空間中的國家權力:跨境人口治理形式的轉變 16 第一節 台灣入出境管制脫軍警與機場空間解嚴 16 第二節 國家權力的隱形與改扮 22 2-2-1跨境人口治理上的公/私合作 22 2-2-2「事先」審核流動身份的治理連續體 26 2-2-3查驗空間上的一線/二線分工 29 第三章 機場中的動線安排與跨境人口分類 32 第一節 國籍作為初分基礎 32 第二節 不完全的國籍分類:廣義國人 35 第三節 親屬與國族的動線安排 38 第四節 階級與國族的動線安排:「團進」的流動方式 42 第四章 台灣跨境人口治理的制度性限制與治理遺緒的沿用 45 第一節 模糊的國家主權與空間治理遺緒:國際線上面談室 45 第二節 國際線上面談中的警察遺緒 49 第三節 疊床架屋下的三不管地帶:外籍移工的流動治理 54 第五章 治理性與流動規範:連結內/外邊界的治理連續體 57 第一節 遊客面相學:物件邏輯與人口分類邏輯的交會 58 第二節 跨境流動者的自我治理 66 第三節 「合理」的流動與「真實」的跨境流動身份 68 第四節 疾病管制期與流動人口分類 74 第六章 結論 78 參考文獻 84

    王志弘(1991)流動、論述與權力——台北「交通黑暗期」與KTM的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
    王志弘(2007)風險地理、恐懼地景與病理化他者:台灣SARS治理之空間/權力分析。中國地理學會會刊,38:24-43。
    成露茜(2002)跨國移工、台灣建國意識與公民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48:15-44。
    陳美華(2010)性化的國境管制:「假結婚」查察與中國移民/性工作者的
    排除。台灣社會學,19:55-105。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與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 45-92。
    梁仕昌(2006)我國警察機關與入出國移民署辦理外籍勞工管理業務移撥過
    程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
    張歆宜(2008)真實或虛構?:中國籍配偶的「虛偽結婚」跨界行動記述。
    清華大學社會所。
    曾嬿芬(2006)誰能打開國界之門:台灣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台灣社會研
    究季刊,61期: 73-108。
    廖元豪(2006)全球化趨勢中婚姻移民之人權保障。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
    學雜誌,44(3): 81-129。
    趙彥寧(2004)現代性想像與國境管制的衝突——以大陸女性配偶為研究案
    例。臺灣社會學刊,32: 59-102。
    趙彥寧(2005)社福資源分配的戶籍邏輯與國境管制的限制:由大陸配偶的
    入出境管控機制談起。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9: 43-90。
    藍佩嘉(2006)合法的奴工,法外的自由:外籍勞工的控制與出走。台灣社
    會研究季刊,38:59-90。
    Appadurai1, Arjun.(1996). Disjuncture and Difference in the Global Cultural
    Economy. Modernity at larg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 (Pp.27-47.)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Brubaker, Rogers. (1989). Membership without Citizenship: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Rights of Noncitizens, in Immigr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Citizenship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Castles, Stephen & Alastair Davidson. (2000). Citizenship and Migration:
    Globaliz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Belonging. Linda Bosniak, Citizenship
    Denationalized, 7 Ind. Global Legal Stud. 447 .
    Dean, Mitchell. (1999). Governmentality: Basic Concepts and Themes.
    Governmentality: Power and Rule in Modern Society.(Pp.9-39.)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Foucault, Michel.(1991). Governmentality. In G. Burchill, C. Gordon and P.
    Miller(Eds), The Foucault Effect: Studies in Governmentality.(Pp.87-104.)
    Hemel Hempstead: Harvester Wheatsheaf.
    Kymlicka, Will & Wayne Norman. (2000). Citizenship in culturally diverse
    societies: Issues, contexts, concepts. In Will Kymlicka and Wayne
    Norman(Eds), Citizenship in diverse societies.(Pp.1-41.)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nn, Michael. (1987). Ruling Class Strategies and Citizenship, Sociology
    21(3):339-354.
    Marshall, T.H. (1992 [1949]). 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 in T.H. Marshall and
    Tom Bottomore, 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 Part I, London and Concord,
    MA: Pluto Press, 3–51.
    Rose, Nikolas & Peter Miller. (1992). Political power beyond the state:
    problematics of government.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43(2),
    173-205.
    Suzuki, Nobue (2006). 跨國境婚姻:再現與「國土安全」。倪世傑譯。跨界
    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上冊)。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Stalker, Peter. (2003). 國際遷徙與移民:解讀離國出走。蔡繼光譯,書林出版。
    Sassen, Saskia. (1999) Guests and Aliens. New York: New Press.
    Soysal, Yasemin. (1994). Limits of Citizenship: Migrants and Postnational
    Membership in Europe.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Turner, Bryan S. (1993). Contemporary Problems in the Theory of Citizenship,
    Citizenship and Social Theory, Pp.1-18.
    Young, Iris. (1994). Polity and Group Difference: a Critique of the Ideal of
    Universal Citizenship, in Citizenship: Critical Concept, Pp.386-408.
    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官方網頁http://www.taoyuanairport.gov.tw/chinese/
    內政部移民署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index_ch_main.asp
    法源法律網http://www.lawbank.com.tw/index.php
    聯合知識庫http://udndata.com/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