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純玲
論文名稱: 國小童詩教材與童詩創作之修辭研究
指導教授: 黃陶陶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4
中文關鍵詞: 童詩教材童詩創作修辭格
外文關鍵詞: teaching materials for child poem, creative writing for child poem, rhetoric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童詩的欣賞、教學與創作應是九年一貫課程語文領域中值得開拓的一環,而各年級各版本教材中也編選了不少篇的童詩供學生欣賞學習。童詩用的是精練的語言。精練的語言常會運用各種修辭的技巧。
    本研究分析九年一貫語文領域童詩教材與台中市三十、三十一輯兒童文學童詩創作輯,二者運用修辭方式的情形,並比較二者的差異。最後依據研究所得提出結論與建議供教材編選及實際教學者參考。
    本研究章節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限制,研究方法與工具,並解釋名詞。

    第二章分析九年一貫語文領域童詩教材。先舉例說明各版本各年級的童詩教材之修辭,再分析各年級童詩教材運用修辭格的種類與頻率,列出常用十種修辭格的趨勢圖,最後比較翰林、南一、仁林、康軒四家版本修辭格種類和頻率的差異。

    第三章分析台中市第三十、三十一輯兒童文學創作徵選得獎童詩之修辭方式。先舉例說明三十、三十一輯兒童文學創作徵選得獎童詩之修辭,再分析三十、三十一輯各年級童詩創作運用修辭格的種類與頻率,列出學生使用頻率20﹪以上或近20﹪的修辭格比較圖說明二者的差異。

    第四章三十、三十一輯學生童詩創作修辭之綜合分析。依一百五十五首學生童詩創作修辭格運用頻率的高低,詳細分析各項修辭格所常運用的修辭格細目,並舉例說明。

    第五章比較各年級童詩教材與童詩創作。將一百一十首九年一貫語文領域童詩教材和一百五十五首童詩創作二者運用修辭格種類與百分率的差異作相互比較,列出比較圖並加以說明。

    第六章結論和建議。
    低、中、高年級的學生在創作童詩時,運用修辭的方式差異不大,集中於「譬喻」、「轉化」、「類疊」、「對偶」、「排比」幾項,修辭方式在童詩創作時佔有重要的地位,童詩教材和學生運用修辭方式二者之間雖有關聯,但沒有必然絕對的關係。
    本研究建議教材編選者注意選擇童詩教材時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規定、把所選童詩教材的來源完整說明,並出版補充教材。
    實際教學者可參考本研究學生常用的修辭格從一年級逐步安排學生學習,從課文中的佳句作適當的舉例和練習,組成教學團隊提昇教學效果。
    關鍵字:童詩教材、童詩創作、修辭格


    Abstract
    Relishing, teaching, and creative writing of Child Poem is a worthwhile subject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in th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ection of nine-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while the existing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already incorporated quite a few child poem in many versions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every grades. Child poems are often composed by sophisticated languages which employ many rhetoric techniques.
    This study covers child poem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nine-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s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section, and 30th and 31st Taichung City Child Literature’s Child Poem Writing Collection for conduction a compare and contrast analysis on rhetoric techniques. And thus concluding the following results as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edition and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teaching faculties in practice.
    This study is chaptered as follows:
    I. Introduction: Introducing study motives, objectives, limitation, the subscribed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definition for key words.
    II. Analysis on child poem teaching materials for Nine-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s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ection section. Instances were taken, for rhetoric in all versions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child poem in each grade, followed by analysis on categories and frequency in each sort of rhetoric that were deployed in teaching materials in each grade. Ten main rhetoric were identified and charted to demonstrates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teaching materials versions of Han-lin, Nan-yi, Ren-lin, Kang-Hsuan.
    III. Analysis on rhetoric techniques found in winning child poems from Taichung City 30th, 31st Child Writing and Literacy Award. Rhetoric in the award-winning child poems were taken as examples that are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to rhetoric categories, and frequency found in each grade from 30th, and 31st Award. Rhetoric categories that were frequently adopted by students at the rate of 20% were listed and charted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 in between over all, and grade-specific rhetoric adaptation.
    IV. Combined analysis on rhetoric found in 30th, 31st Child Poem and Writing Collection. 155 child poems from students’ writing creation were analyzed to detail the rate of recurrence of each rhetoric terms, in detail, and examples.
    V. Comparison o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reative writing for child poem. Rhetoric items and percentage of adaptive recurrence found in 110 child poems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Nine-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s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ection, and 155 child poem creative writing were compared, charted, and described.

    VI.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Students from Lower, Medium, and Higher grades are indifference in terms of rhetoric item usages which was found concentrated in “metaphor”, “invert”, “resemble”, “antithesis”, and “alignment”. Although rhetoric items are vital for creation of child poem, and there are vivi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hild poem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student adoption of rhetoric items, there is no absolute relationship and consequence between the two.
    This study advises the editor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o cheery-pick the appropriate child poem teaching materials in accordance to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details the sources fully and comprehensively with supplement teaching materials. As for the teaching faculties in practice, in order to boost the optimal teaching result, they are encouraged to take as reference from the identified frequent adopted rhetoric items by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and arrange appropriate example-citing, and practice accordingly in the class.
    Key words:teaching materials for child poem 、 creative writing for child poem.
    、rhetoric

    論文目錄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與限制……………………………02 第三節 解釋名詞 …………………………………………………0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21 第二章 九年一貫語文領域童詩教材……………………………26 第一節 前言………………………………………………………26 第二節 九年一貫語文領域童詩教材各版本修辭分析舉例……28 第三節 結果與討論………………………………………………93 第四節 本章小結 ………………………………………………108 第三章 台中市第三十輯、三十一輯兒童文學創作徵選之童詩得獎作品之修辭分析……………………………………………………110 第一節 前言 ……………………………………………………110 第二節 台中市第三十輯、三十一輯兒童文學創作徵選之童詩得獎作品 修辭分析舉例……………………………………………111 第三節 結果與討論 ……………………………………………154 第四節 本章小結 ………………………………………………163 第四章 兩輯學生童詩創作修辭格運用之綜合分析……………164 第一節 學生童詩創作修辭格運用之綜合分析與舉例 ………164 第二節 本章小結 ………………………………………………175 第五章 各年級童詩教材與童詩創作修辭運用情形之比較……177 第一節 各年級童詩教材與童詩創作修辭運用情形之比較 …177 第二節 本章小結……………………………………………… 19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98 第一節 結論………………………………………………………198 第二節 建議………………………………………………………199 附錄:參考資料…………………………………………… 201

    附錄資料
    一、 參考書目
    王秀芝(1911)。中國兒童文學。台北市:台灣書店
    王萬清(1997)。國語科教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師大書苑。
    布裕民,陳漢森(1993)。寫作語法修辭手冊。台北市:書林書局。
    朱介凡(1978)。中國兒歌。台北:純文學出版社。
    江惜美(1998)。國語文教學論集。台北:萬卷樓圖書。
    宋筱蕙(1989)。兒童詩歌的原理與教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何元亨(1996)。童思童詩。臺北市: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杜萱(1993)。童詩廣角鏡。台北市:正中書局。
    杜榮琛(1996)。拜訪童詩花園。台北:五洲出版社。
    杜榮琛(2002)。寫給兒童的好童詩。台北:小魯出版社。
    杜淑貞(1994)。兒童文學與現代修辭學。台北縣:富春文化出版社。
    杜淑貞(1994)。兒童文學析論。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杜淑貞(1998)。小學生文學原理與技巧。高雄市:高雄復文出版社。
    杜淑貞(2000)。現代實用修辭學。高雄市:高雄復文出版社。
    杜淑貞(2001)。小學作文教學探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吳當(1993)。楊喚童詩賞析。台北市:國語日報社。
    吳鼎(1989)。兒童文學研究。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李慕如羅雪瑤編著(2000)。兒童文學。高雄市:高雄復文出版社。
    李慶榮(2002)。現代實用漢語修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沈謙(2000)。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民89
    林文寶(1991)。兒童詩歌研究。高雄市:高雄復文出版社。
    林文寶(1991)。兒童文學論述選集。台北市:幼獅文化。
    林文寶(1995)。兒童詩歌論集。高雄市:高雄復文出版社。
    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合著(1996)。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林文寶,林政華(1997)。兒語三百則與理論研究。台北縣:駱駝出版社。
    林文寶(1991)。兒童文學論述選集。台北市:幼獅文化。
    林仙龍(1983)。快樂的童詩教室。台北市:民生報出版。
    林守為(1991)。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林良(1989)。淺語的藝術。台北市:國語日報。
    林建平編著(1997)。創意的寫作教室。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崇善(1989)。兒童詩初步。台北市:千華出版公司。
    邱雲忠(2002)。童詩創作園。台北縣:寶島社。
    洪中周(1987)。兒童詩欣賞與創作。台北市: 益智書局。
    洪志明(1999)。兒童文學評論集。台中市:中市文化 民88
    洪志明(1999)。用新觀念學童詩1、2。板橋市:螢火蟲出版社。
    胡性初(1998)。修辭助讀。台北市:書林出版社。
    胡性初(2001)。中文實用修辭學教程。香港:三聯書店。
    胡森永主編(2001)。第五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富春文化出版社。
    柯錦鋒(1992)。童詩寫作技巧。台北縣:欣大出版社。
    徐芹庭(1984)。修辭學發微。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
    陳木城、凌俊嫻(1983)。童詩開門(一)敲門篇 。 台北市:錦標出版社。
    陳木城、凌俊嫻(1983)。童詩開門(二)開門篇 。 台北市:錦標出版社。
    陳木城、凌俊嫻(1983)。童詩開門(三)進門篇 。 台北市:錦標出版社。
    陳木城﹒謝敏修著(1986)。童詩的秘密。 台北市:民生報出版。
    陳正治(1995)。兒童詩寫作研究。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陳正治(2003)。修辭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陳弘昌(2000)。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 。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陳望道(1989)。修辭學發凡。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張弓(1993)。現代漢語修辭學。河北省:河北教育出版社。
    張清榮(1991)。兒童文學創作論。台北縣:富春文化出版社。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
    黃基博(1994)。兒童寫作技巧百招。台北市:國語日報社。
    傅林統(2000)。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台北縣:富春文化出版社。
    黃政傑主編(1997)。當代師資培育的課程教材教法。台北市:漢文書店。
    馮輝岳(1980)。兒歌研究。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黃慶萱(2004)。修辭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黃麗貞(1999)。實用修辭學。台北市:國家出版社。
    葛琳(1986)。兒童文學創作與欣賞。臺北市:康橋出版社。
    葉詠琍(1986)。兒童文學。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雷僑雲(1998)中國兒童文學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董季棠(1988)。修辭析論。台北市:益智書局。
    趙天儀編著(1991)。大家來寫童詩。台北市:欣大出版社
    趙天儀編著(1991)。如何寫好童詩。台北市:欣大出版社
    趙天儀 (1999)。兒童文學與美感教育。台北縣:富春文化出版社。
    鄭同元、鄭博真(1997) 。作文修辭指導。台南市:漢風出版社。
    蔡尚志(1999)。探索兒童文學。嘉義市:嘉市文化。
    鄭明進主編(1990)。認識兒童詩。台北市:中華民國兒童學會。
    黎運漢、張維耿(1991)。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市:書林出版社。
    劉靜敏(2003)。實用漢語修辭。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羅秋昭(1998)。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關紹箕(1993)。實用修辭學。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二、參考期刊
    李慕如(1997)。兒歌教學的理論與實作研究。兒童文學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0-77。
    杜淑貞(1994)。兒童詩歌的八種獨特創意。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5(3),61-86。
    杜淑貞(2001)。用「形象思維」打破寫詩僵局—如何教兒童寫詩。國文天地,17(6)
    林加春(1991)。玩出趣味來—我的兒童詩教學。東師語文學刊,4,314-336。
    邱燮友(2002)。兒童詩的特色。中國語文,536,78-82。
    徐守濤(1986)。童詩教學的探討。國教天地,67,15-20。
    徐守濤(1991)。兒童詩歌的教育觀。東師語文學刊,4,121-144。
    徐守濤(1997)。童詩的教學理論與實際。師友,363,74-76。
    許義宗(1983)。童詩教學基本觀念的探討。國教月刊,30(11),39-43。
    許木林(1991)。取材自生活、發揮於生活—童詩創作教學之探討。國教之友,43(1)
    黃尤君(1996)。淺論「兒童詩歌教學」。國教之聲,29(4),69-73。
    陳清俊(2002)。國小童詩教材中的兒童形象初探。台北師院語文集刊,7,119-146。
    歐宗智(1996)。提昇童詩的文學價值。中國語文,469,72-74
    鄭蕤(1991)。兒童詩的賞析。東師語文學刊,4,210-265。
    劉麗娟(1994)。具體、抽象和比喻法在童詩教學中的運用。國文天地,9(10),36-41。
    劉炳彪(1998)。國語科混合教學法與創造思考法在童詩創作教學中之探討。國教輔導,37(5),23-25。
    羅秋昭(2000)。面向新的語文學習—談九年一貫課程語文教材的趨勢。台北師院語文集刊,5,113-130。
    三、參考論文
    田瑞卿(2002)。神話在國小課程上的運用。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陳明發(2003)。國小五年級讀寫結合修辭技巧合作學習教學方案之行動研究。
    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春玉(2002)。林煥彰童詩研究。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東市。
    梁欽隆(2003)。童詩修辭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靜萩(2001)。童心話童年---國小低年級兒童詩歌教學歷程之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金漳(2002)。創造性童詩寫作教學之探究—以國小五年級一班為例。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四、參考教科書
    南一書局(2003)。國民小學國語課本及教師手冊第一冊(一上)〜第十冊(五下)。台南:南一書局。
    康軒書局(2003)。國民小學國語課本及教師手冊第一冊(一上)〜第十冊(五下)。台北:康軒文教。
    仁林書局(2003)。國民小學國語課本及教師手冊第一冊(一上)〜第十冊(五下)。台中:仁林文化。
    翰林書局(2003)。國民小學國語課本及教師手冊第一冊(一上)〜第十冊(五下)。台南:翰林書局。
    J3
    五、研究文本
    陳義平總編輯(2003)。台中市兒童文學創作專輯第三十輯童詩篇。
    台中市:中市府。
    陳義平總編輯(2004)。台中市兒童文學創作專輯第三十一輯童詩篇。
    台中市:中市府。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