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美幸 Tsai, Mei Shing |
---|---|
論文名稱: |
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對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 ---以新竹縣國小自然科教師為例 Th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regard to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an example from Hsinchu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
指導教授: |
許春峰
Shey, Chunfeng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5 |
中文關鍵詞: | 互動式電子白板 、教師專業成長 、教學效能 |
外文關鍵詞: | interactive whiteboard,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eaching effectiveness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竹縣國小自然科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影響,研究係採問卷調查方式進行,針對新竹縣八十六所國小,約400位自然領域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研究結果如下:
一、新竹縣自然科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現況
(一)新竹縣自然科教師有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人數比率高達63%
(二)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經驗在一年以下的教師高達77.4% ,而每週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時數與使用經驗成正相關
(三)有61%的教師認為互動式電子白板應搭配白板較佳
(四)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優點多於缺點,且使用經驗越久的教師,認同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優點越多
(五)教師未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最大因素就是電子白板的數量不足
二、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對新竹縣自然科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效能有正面的效益
三、「E化學習環境示範推廣學校」的教師在專業成長及教學效能都有較佳的表現
四、整體教師專業成長與整體教學效能不會因教師背景變項不同有所差異,但部分項度間則有所差異,惟並無一致趨勢
五、教師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使用經驗不同其教師專業成長亦有差異,經驗三年以上教師有較好的表現;教師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使用經驗不同其教學效能亦有差異,但並無一致趨勢
六、每週僅使用1-2小時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教學之教師其專業成長、教學效能顯著低於每週使用超過2小時的教師
七、新竹縣自然科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影響顯著高於對「教學效能」的影響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on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in Hsinchu County.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survey administered to about 400 science teachers in 86 elementary schools in Hsinchu County.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Current usage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among science teachers in Hsinchu County:
(1)The ratio of science teachers who have integrated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to their instructions reached 63%.
(2)77.4% of the teachers reported to have less than one-year experience of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an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existed between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s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and usage experience.
(3)61% of the teachers mentioned that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should better be used with whiteboards.
(4)Interactive whiteboards had more benefits than drawbacks, and teachers with longer usage experiences could recognize more of their benefits.
(5)For teachers with no usage experience, the major barrier was insufficiency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2.Usage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science teachers in Hsinchu County.
3.Teachers in “schools demonstrating and promoting e-learning environments” exhibited better performance in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4.Despite some differences in a portion of dimensio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verall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as observed among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5.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varied by experiences of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Teachers with more than three-year usage experience exhibited more professional growth.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lso varied by experiences of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but no consistent tendency was observed.
6.Teachers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only 1~2 hours a week for instruction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an those using them more than 2 hours a week.
7.For science teachers in Hsinchu County,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was more significantly influential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han to “teaching effectiveness”.
一、中文部分
方淑美(2007)。應用數位工具探討三角形三心概念的教學效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王文裕(2003)。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進行資訊融入教學的現況、意願及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王秀槐(2008)。課程改革中的教師專業成長。中等教育,59(3),28-41。
王緒溢(2008,3月25日)。台北益教網。上網日期:2009年4月4日,檢自:http://etfamily.tp.edu.tw/dhlu888/iwb?n=convew&i=765
何榮桂(2001)。從九年一貫新課程規劃看我國資訊教育未來的發展。資訊與教育,85,5-14。
佘漢輝(2007)。 使用電子互動白板有效提升學生在常識探究的學習果效。上網日期:2009年10月28日。網址:http://www.flp.edu.hk/ict/Publications/Ses-8.pdf
余錦漳(2001)。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吳子超(2001)。中小學網頁設計績優教師及其相關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台北市。
吳振賢(2002)。教師網路融入教學態度、網路融入教學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台北市。
吳輝遠(2001)。國小教師應用網際網路於數學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吳耀明(2004)。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教師自評和學生評鑑比較。屏東師院學報,21,189-216。
呂錘卿(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呂錘卿、林生傳(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教育學刊,17,45-64。
宋曜廷、張國恩、侯惠澤(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借鏡美國經驗,反思台 灣發展。教育研究集刊,51(1),31-62。
李美蓉(2008)。國民中學教師兼行政人員教育專業倫理素養之現況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李俊德(2006)。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知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台東市。
周孝俊(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活動和實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習科技研究所,花蓮市。
林涵妮(1999)。影響國小教育人員接受創新態度與教學科技接受程度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林惠煌(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林進材(1998)。教師效能的研究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教育資料文摘,41(1),134-147。
林儀惠(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數學教學之探討-以國小數學領域五年級面積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台中縣。
夏綠茵(2009)。資訊教育融入國小生活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南投縣。
孫國華(1997)。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高俊豐(2008)。以合作學習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高年級數學縮圖與比例尺單元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屏東市。
高瑩真(2009)。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國小高年級健康課程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學習情形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張奕華、吳怡佳(2008)。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1),171-194。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明慧(2008)。「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創新推廣歷程之研究—以台北市某私立高級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北縣。
張銘峰(2005)。國中英語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教育部(1998)。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台北市: 教育部。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a)。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2008-2011。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b)。教育部97年全國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創意競賽成果。上網日期:2009年10月2日,檢自:http://teaching.moe.gov.tw/creationdetail.asp?noid=D0048
教育部(2009)。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台北市:教育部。
莊育榕(2002)。應用網路資源於英語課程之現況研究:以台北市公立高中英語教師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西洋語文研究所,台北縣。
莊護林、李肖蘭、邱孜御(2007)。創設課堂互動學習環境--在小學推行互動電子白板計劃的策略與經驗。上網日期:2009年8月28日,檢自:http://218.188.0.147/coe/Exchange/iwb%20Paper%20Presentation.pdf
郭耿維(2007)。台中縣市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專班,新竹市。
郭閔然(2002)。中等學校教師資訊素養與資訊融入教學之研究-以大高雄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高雄縣。
郭淑芳(2005)。國民小學實施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以臺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仙紅(2008)。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構建高效課堂。信息技術,2008(6),126。
陳聿芸(2006)。高職電腦相關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研究所,彰化市。
陳彥至(2008)。電子白板於國小數學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台北市。
陳神勇(2003)。澎湖縣國小教師應用網路教學現況及其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教師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南市。
陳桂津(2002)。國民小學教師網路教學意願與障礙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陳惠邦(2006)。互動白板導入教室教學的現況思考。台北市主辦: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宜蘭。
連思漢(2009)。師資培育更迭下國小自然科職前教師的科學教學專業成長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台北市。
馮雯(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彭敏霞、徐玉金(2008)。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及前景探究。中國教育信息化, 2008(20),42-44。
湯仁燕(1993)。國小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曾德鴻(2006)。新竹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多元評量」實施現況的調查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黃秋柑(2003)。彰化縣高職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黃英發(2005)。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台中市。
楊淑蘭(2009)。高雄縣國小教師運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以高雄縣文華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楊叔卿、周倩(1999)。中小學教師與網際網路教學推行之研究。遠距教育,10,41-46。
楊智先(2000)。教師工作動機、選擇壓力、社會互動與創造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台北市。
楊麗香(2004)。高職餐飲管理科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廖春文、俞國華(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0,63-90。
網奕資訊。互動電子白板。上網日期:2009年7月28日,檢自:http://www.habook.com.tw/software/Detail_soft.asp?BookNo=IWB02&B_key=互動電子白板&CatalogID=1
劉世雄(2001)。教師運用電腦融入教學決定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劉邦珧(2005)。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與進修需求之調查研究:以新竹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數理教育碩士班(自然組),新竹市。
劉宗明、黃德祥(2008)。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9(2),1-33。
劉桂君(2007)。未來教室的建制與應用-以英語教學結合電子白板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所,嘉義縣。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陳淑敏、蔡濱如(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教育研究資訊,12(4),129-168。
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蔡碧璉(1996)。從教師專業發展論中小學教師職級制度的實施。載於蔡培村主編: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高雄:麗文文化。
蔡麗華(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鄭惠敏(2008)。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自然科教學之教學信念與師生互動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蕭秀玉(2004)。雲嘉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蕭英勵(2007)。資訊教育新趨勢—以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為例。中等教育,58(4),118-130。
蕭惠君(1999)。電腦網路在國民中小學教學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鍾佑民(1999)。國民小學電腦科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期望與教學行為之俗民誌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台北縣。
謝佳容、王子華、沈怡秀(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理論探討國民小學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之接受度調查研究。2010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市:新竹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
顏菀廷(2008)。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教學效能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台北市。
顏銘志(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蘇怡安(2002)。國小教師網路使用經驗、使用動機即使用動機滿意度相關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羅玗貞(2001)。國中英語科教師利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羅旭倫(2003)。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二年級自然科教師科學素養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碩士班,台中市。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二、西文部分
Albion, P. R., & Ertmer, P. A. (2002). Beyond the foundations: The role of vision and beliefs in teachers’ preparation for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Tech Trends, 46(5), 34-38.
Ashton, P. T. (1984). Teacher's efficacy: A motivational paradigm for eff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1(5), 28-32.
Ball, B.(2003).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with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Micromath,19(1),4-7.
Bandura, A.(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Burden, P.W.(1990). Teacher development. In R. Houston(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pp.311-328).N.Y.:Macmillan.
Bridget, S., Maureen, H., Kelvyn, J., Cathy, L., Stephen, S., Peter Scrimshaw, Sue, S., Kate, B., John, C., Brigid, D., Tanya, H. Stuart, Janis, J., Diane, M. & Derek, W.(2007). The DfES Primary Schools Whiteboard Expansion project. 上網日期:2008年1月23日。網址:http://www.ttrb.ac.uk/attachments/82dd1b27-c12a-430e-ab3e-cf5d11848dc4.doc
Capie, W., Ellett, C. & Johnson, C.(1980).Relating pupil achievement gains to ratings of secondary student teacher performance.(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85 023)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2004)The DfES primary schools whiteboard expansion project. Available at:http://www.becta.org.uk.
Dusick, D. M., & Yildirim, I. S.(1998). Faculty computer use and training needs: Identifying distinctneeds for differing populations of community college faculty. Community College Review, 27(4), 33-48.
Ertmer, P. A.(1999). Addressing first- and second-order barriers to change: 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integr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7(4), 47-61.
Ertmer, P., Addison, P., Lane, M., Ross, E., & Woods, D.(1999). Examining teachers’ beliefs about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2(1), 54-73.
Fessler, R., & Christensen, J.(1992).The teacher career cycle: 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Boston: Allyn & Bacon.
Fernandez, J. & Luftglass, M.(2003)Interactive whiteboards: A powerful learning tool. Principal, 83(1), 63.
Fullan, M., & Hargreaves, A.(1992).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hange. In M. Fullan & A. Hargreaves(Eds.),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hange(pp.1-9). Bristol, PA: The Falmer Press.
Glover, D., Miller, D., Averis, D. & Door, V.(2005).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a literature survey. Technology, Pedagogy and Education, 14(2), 155-170.
Good, T. & Grouws, D. A.(1997).Teacher’s manurl: Missouri mathematics effectiveness project. Columbia, MO: University Missouri, Center for Research in Social Behavior.
Hargrave, C., & Hsu, Y.(2000). Survey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courses for preservice teachers.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8(4), 303-314.
Hope, W. C.(1996). Factors facilitating teachers’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Clearing House, 70(2), 106-107.
Hubermen, M.(1993). The lives of teacher.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Johnson, C.(2002). The writing’s on the board, Educational Computing & Technology, September, 58-59.
Jones, C. A.(2001). Teacher support: Preparing teachers to use technology. Principal Leadership, 1(9), 35-39.
Kemp, C. R. (2002). Urban school teachers' self-efficacy beliefs and practices,innovation practice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integrating technolog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Kennewell, S.(2004)Researching the influence of interactive presentation tools on tercher peda-gogy, paper at the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Conference, UMIST, Manchester, September.
Kent, P.(2006).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to enhance mathematics teaching. Australian Prim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11(2),23-26.
Kerry, M.(2000). The time in now for technology training in our schools. Business Journal, 18(12), 55.
Lan, J.(2001).Web-based instruction for education faculty: A needs Assessment.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3(4), 385-399.
Levy, P.(2002)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wo Sheffield school: a developmen-tal study.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dis.shef.ac.uk/eirg/projects/wboards.htm.
MacCallum, J.(1993). Teacher reasoning and moral judgment in the context of student discipline situations.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22(1), 3-18.
Pearson, A. T.(1989).The teacher: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acher education.New York:Rouledge.
Piotrowski, S. M.(1992). Computer training: Pathway from extinc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48 955)
Smith, H. J., Higgins, S., Wall, K. & Miller, J.(2005)Interactive whiteboards: boon or bandwagon?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1, 91-101.
Somekh, B., Haldane, M., Jones, K., Lewin, C. & Steadman, S.(2007) . The DCSF Primary Schools Whiteboard Expansion project.BECTA
Spotts, T. H., & Bowman, M. A. (1995). Faculty use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ies in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5(2), 56-64.
Thomas, A.(2003) Little touches that spell success. 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 23 May 2003.
Walker, D.(2003).Breath of Life. 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 January(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