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趙英哲
論文名稱: 強化沖壓業競爭力之研究
Reinforcement Stamping Field Competitiveness
指導教授: 陳光辰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6
中文關鍵詞: 沖壓業中小企業競爭力模具PDCA循環企業診斷
外文關鍵詞: the stamping field, Small-and-Medium-Size Enterprise(SME), Die, PDCA Cycle, Business Diagnosis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沖壓業為台灣典型的製造業之一,在台灣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也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榮景。然而,沖壓業現今面對的艱難挑戰更甚以往,面對惡劣環境的企業主,不能以為仰賴過去的成功經驗就能為未來指引出一條明路,更不能再短視地要求政府以補貼的方式來幫助企業度過難關,而是要更積極主動地為自己找出一條生路。
    本文以沖壓業為研究標的,提出「強化沖壓業競爭力之研究」架構。本研究先進行沖壓業之產業研究,接著著手探討關於生產管理、企業診斷、提升產業競爭力及製造業自動化與電子化方面之相關文獻,據此設計適用於沖壓業之診斷表及問卷進行實地專家訪談。
    本研究首先設計沖壓業適用之診斷表,讓業者由自評的方式再輔以量化分析,明確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使業者思考如何補強弱勢並以強項做為競爭力來源。其次,本研究對六間規模不一的案例公司進行深度訪談,並將訪談內容做一歸納整理,其結果可做為業界參考的know-how及改善對策的參考做法,幫助沖壓業提升競爭力。
    對於資本並不雄厚的中小企業而言,「走出去」或許是延續生存的一種方法,但是沒有根的出走絕非長久之計,若是非不得已必須要外移至他處,強健內部體質仍是在他處立足的首要之務;根據本研究所整理的沖壓業成長軌跡可知,最好的方式則是「向下深耕」,企業經過深切地自省及自我診斷之後,活用任何能提升競爭力的方法為自己加分,這種紮根務實的作法,終將引領企業獲利茁壯,屆時到海外投資將是水到渠成之事。本研究所整理的結論以及務實的參考做法均顯得基本而又重要,重點是這些項目都是幫助企業向下深耕的重要觀念及工具。

    關鍵字:沖壓業、中小企業、競爭力、模具、PDCA循環、企業診斷。


    Stamping field is one of the typical manufacturing, and it used to create the prosperous days dur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 However, the stamping field faces the rougher challenge nowadays. The enterprisers who face the hard-time situation could not solely depend on the past success to guide to the future path. And they could not ask the government for using subvention to pass through the difficulty.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y should find an opportunity by themselves.
    This article uses “the stamping field” for research goal, and points out the structure of “reinforcement the stamping field competitiveness.” This research analyses the stamping field in the beginning, and then discusses about production management, business diagnosis, upgrading the competitiveness, automation and e-Business of manufacture field literatures. According to these interrelated information, I designed the diagnose lists and evaluation test for interviewing managers who work in each field.
    The research first designs the suitable diagnose lists in stamping field, with this list, proprietors can do self-evaluation to se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t both side. Therefore, the proprietors can consider that how to be stronger and better. Then,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six different companies by in-deep interviews and concludes all data. The final report could be the “Know-how” and the method of improvement for reinfor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growing path concluded from this research can point out the issue: for SME which dose not have enough capital, the best method is “rooting deep.” If the business have no choice but to move out oversea, to strong the internal part is the chief issue to surviving in other place. After the self-evaluation and self-diagnose, enterprises can apply any active way and principle to upgrade themselves. This kind of solution may lead the business strong and earn profits. Finally, it would be the easy and suitable way to overseas investing.
    The conclusion and consulting of this research are basic and important.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se issues and items are conceptions and tools for helping the enterprises to “deep cultivation.”

    Key words: the stamping field, Small-and-Medium-Size Enterprise(SME), Die ,PDCA Cycle, Business Diagnosis

    目錄 摘要..... Ⅰ 誌謝..... Ⅲ 目錄.....Ⅳ 圖目錄... Ⅶ 表目錄... Ⅷ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動機....... 4 1.3研究目的與方法. 4 1.3.1研究目的..... 4 1.3.2研究方法..... 5 1.3.3研究限制..... 5 1.4研究架構....... 6 第二章 台灣沖壓業分析研究. 7 2.1台灣沖壓業簡介. 7 2.2沖模設計與製造. 10 2.3沖壓業自動化程度分析.... 11 2.4沖壓業沖壓製程複合化普及率分析... 12 2.5沖壓業主要使用的板材規格分析..... 13 2.6沖壓業上游產品的發展機會與技術研發課題.... 14 2.7沖壓業主要下游應用產業的市場變化分析...... 15 2.8產業競爭力分析. 18 2.9沖壓廠商生產上面臨的主要困擾分析. 20 2.10沖壓業面臨經營難題極待解決...... 21 第三章 文獻探討.. 25 3.1生產管理....... 25 3.1.1生產管理概述. 25 3.1.2生產管理實務探討之內涵 27 3.2企業診斷....... 29 3.2.1診斷概述..... 30 3.2.2診斷文獻之概念與架構.. 33 3.2.3中小企業診斷目標及要點 36 3.3提升產業競爭力. 37 3.3.1現場 38 3.3.1.1回歸現場的管理...... 38 3.3.1.2外資與本土企業的現場管理..... 38 3.3.2科技:....... 39 3.3.2.1升級....... 39 3.3.2.2科技的應用與迷思.... 40 3.3.3網路 41 3.3.3.1社會脈絡與產業網路.. 41 3.3.3.2產業網路在台灣...... 41 3.3.3.3中小企業於產業網路的問題及突破之道.... 42 3.3.4國際 42 3.3.5小結 43 3.4製造業自動化與電子化.... 44 3.4.1政府推行之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簡述........ 44 3.4.2製造業自動化的發展歷程 46 3.4.3相關管理手法討論...... 48 3.4.4小結 51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53 4.1診斷及操作架構. 53 4.2 PDCA之現場管理體制..... 55 4.3問卷調查及診斷表........ 58 4.3.1問卷調查..... 58 4.3.2診斷表....... 58 第五章 結果整理與分析..... 59 5.1案例公司簡介... 59 5.2 診斷表診斷結果 61 5.2.1診斷結果彙總. 61 5.2.2診斷表計分方式-以案例甲公司為例........ 62 5.2.3小結 68 5.3深度訪談結果... 69 5.3.1案例公司資料一覽...... 69 5.3.2案例公司訪談問卷之問題與對策一覽........ 73 5.4綜合比較分析... 80 5.4.1基本議題不同做法...... 80 5.4.2好公司的特色. 82 5.4.3各公司獨到的做法...... 85 5.4.4沖壓業成長軌跡........ 87 5.4.5向上提升等級的關鍵做法 90 5.4.6共通問題探討. 90 5.4.7科技於沖壓業的應用.... 9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6 6.1結論.. 96 6.2建議.. 99 6.3後續研究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1 附錄 問卷、診斷表 103 圖目錄 圖1-1 經濟部中小企業輔導體系分工架構圖...... 2 圖1-2 研究架構... 6 圖2-1 機械加工與沖壓加工之關係..... 8 圖2-2 沖壓件應用產品關聯圖 8 圖2-3 沖壓模具生產流程及配合資源... 10 圖2-4 沖壓模具技術應用魚骨圖....... 11 圖2-5 五力分析圖. 19 圖2-6 沖壓業SWOT分析圖.... 20 圖3-1 生產管理的基本機能.. 27 圖3-2 現場生產管理示意圖.. 29 圖3-3 企業診斷之目的圖.... 31 圖3-4 企業診斷及改善之程序圖....... 32 圖3-5 FQCD工廠改善體系概念圖....... 34 圖3-6 FQCD工廠改善體系的推進過程圖. 35 圖3-7 台灣日系企業事業變革類型..... 39 圖3-8 升級進程圖. 39 圖3-9 協力廠獲利能力及技術能力示意圖........ 42 圖3-10 角色示意圖 43 圖3-11 製造業自動化技術關聯圖...... 48 圖3-12 製造業電子化技術關聯圖...... 48 圖4-1 診斷及操作架構...... 54 圖5-5-1 甲公司雷達圖...... 65 圖5-5-2 乙公司雷達圖...... 65 圖5-5-3 丙公司雷達圖...... 66 圖5-5-4 丁公司雷達圖...... 66 圖5-5-5 戊公司雷達圖...... 67 圖5-5-6 己公司雷達圖...... 67 表目錄 表1-1 1999年至2002年各製造業受雇員工人數..... 3 表1-2-1 2001年及2002年製造業中分業家數....... 3 表1-2-2 2001年及2002年製造業中分業銷售額..... 3 表1-2-3 2001年及2002年製造業中分業內銷額..... 3 表1-2-4 2001年及2002年製造業中分業出口額..... 3 表2-1 國內沖壓產業的全公司員工人數分佈....... 9 表2-2 我國沖壓業生產線直接作業員工年齡層分佈. 9 表2-3 不同沖壓加工類型廠商的機械設備平均擁有數........ 10 表2-4 不同沖壓加工類型廠商的省力化程度統計... 12 表2-5 不同沖壓加工類型廠商的自動化程度統計... 12 表2-6 目前國內廠商沖壓複合化的採用情形....... 13 表2-7 不同沖壓加工類型廠商的使用材料一覽表... 14 表2-8 我國沖壓加工廠商的主要競爭對象分析..... 18 表2-9 不同沖壓加工類型廠商在生產上面臨的主要困擾...... 21 表2-10 我國沖壓業者未來營運策略方向與期待協助項目..... 21 表3-1 生產管理的架構....... 26 表3-2 製造業自動化的發展歷程........ 46 表3-3 製造業電子化的發展歷程........ 47 表4-1 PDCA之現場管理體制.. 56 表4-2 執行項目與查檢項目關聯表..... 57 表5-1 診斷結果彙總表...... 62 表5-2 案例甲公司診斷結果計算表..... 64 表5-3 案例公司資料一覽表.. 71 表5-4 案例公司訪談問卷之問題與對策一覽表.... 74

    【1】 丁惠民等,製造業電子化推動手冊 e-Business─策略篇,經濟部工業局,2001
    【2】 工業局工業自動化及電子化小組,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http://proj.moeaidb.gov.tw/iaeb/htm/02-plan/plan.htm,2003
    【3】 王光賢等,傳統工業技術升級推廣與輔導計畫成果彙編/昨日的傳統,今日的創新,明日的成功,臺北市工業局,2001
    【4】 王百祿,「ERP導入何難之有」,工業自動化電子化第2期,2000,頁9-12
    【5】 今井正明,許文治譯,現場改善:日本競爭力的成功之鑰,麥格羅希爾,1997
    【6】 中國生產力中心,中小企業白皮書,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印,2002
    【7】 沙永傑、王忠宗、周賢榮、廖文志,企業診斷,國立空中大學,1996
    【8】 林則孟,製造電子化講義,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2003
    【9】 林秀玲,「企業e化提升競爭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2000年
    【10】 並木高矣,楊燦煌校閱,企業診斷要領-企業診斷的理論和方法,書泉,1988
    【11】 馬君梅,實用企業診斷學,超越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1994
    【12】 張鼎技,「自動化生產確保有效稼動率-東培攻佔國際市場自動化生產技術示範觀摩發表」工業自動化電子化第17期,2000,頁37-39
    【13】 梅村弘,陳坤賞譯,工廠改善作戰手冊-沖壓鈑金篇,中衛發展中心,1997
    【14】 黃惠娟,「探索瑞士-腦內革命」,商業周刊803期,2003年4月,頁106-139
    【15】 陳永甡,「由黑手轉型為現代化公司(通過ISO9001驗證)-信鋐工業(股)公司」,品質管制月刊第三十六卷第四期,2000,頁43-46
    【16】 陳志明,「中小型製造業生產管理系統問題診斷與制度導入架構之研究:機械製造業案例分析」,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1月
    【17】 陳建任,沖壓品專題研究,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1997
    【18】 編輯部,「用『優勢』為工作加分」,EMBA世界經理文摘176期,2001年4月,頁112-119
    【19】 劉仁傑,重建臺灣產業競爭力,遠流,1997
    【20】 蔡明螢,「生產管理診斷與改善方向之研究-由生產管理機能之分析」,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6月
    【21】 賴宣名,「傳統製造業e化面面觀」,工業自動化電子化第3期,2000,頁7-11
    【22】 盧舜年、鄒坤霖,供應鏈管理的第一本書,商周,2002

    【23】 DAVID A. AAKER,Strategid Market Management,JOHN WILEY & SONS, INC.,2001
    【24】 Kiyoshi Suzaki,The New Shop Floor Management,Simon & Schuster Inc.,1993
    【25】 名古屋QS研究會,実践現場の管理と改善講座-目で見る工場診断,日本規格協会,2003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