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佳暄
論文名稱: 探索教育對於科技業員工情緒勞務影響之研究
指導教授: 陳殷哲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南大校區系所調整院務中心 - 人力資源與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Human Resource and e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6
中文關鍵詞: 探索教育情緒勞務
外文關鍵詞: adventure education, emotional labor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由於時代變遷及社會環境的改變,情緒勞務存在於各行各業中,企業開始體認到情緒勞務對員工及企業帶來的影響。而探索教育是有別於傳統室內靜態課程的訓練方式,是近年廣被企業運用的一種教育訓練模式。本研究旨在瞭解科技業探索教育成效與員工情緒勞務之現況,及分析探索教育對科技業員工情緒勞務之影響。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有參與過探索教育之科技業員工為研究對象,並以網路問卷之形式施測,總計回收256份有效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基本資料、探索教育量表及情緒勞務量表。資料處理採用統計套裝軟體SPSS18.0版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信效度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經研究分析歸納結果如下:
    一、科技業探索訓練成效(M=3.87)與情緒勞務負擔為中上程度(M=3.73)。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科技業員工對探索教育之差異情形,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薪資水準對探索教育有顯著差異。
    三、探索教育與情緒勞務間存在顯著的線性相關,其之間的解釋能力達25%。

    根據本研究及統計分析結果,提出建議如下:
    一、主動瞭解診斷員工的需求,重視員工協助方案。
    二、周延的探索教育規劃與執行。
    三、重視團隊狀態評估,瞭解團隊處於何種階段。


    Because of time changes and social advancement, emotional labor exists in various professions. Therefore, companies have start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emotional labor on employees and companies. Adventure education, which differs from conventional static indoor training programs, has been widely adopted by companies as their instructional training method over recent yea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applying adventure education i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employees’ emotional labor. This study also analyzed the effect of adventure education on the emotional labor of employees in this industry.
    A survey was administered to employees of the Hsinchu Science and Industrial Park in Taiwan who had participated in adventure education. This survey was conducted using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and 256 valid responses were received. The questionnaire comprised the participants’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an adventure education scale, and an emotional labor scale. Subsequently,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subjected to the chi-squared tes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by using SPSS Version 18.0 software.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re outlined as follows:
    (a)The effectiveness of adventure education (M = 3.87) as well as employees’ emotional labor (M = 3.73) i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exceeded the average level.
    (b)The effectiveness of adventure education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employees’ background variables, such as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level, and salary level,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c)The effectiveness of adventure education was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the employees’ emotional labor, with an explanatory power of 25%.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is study proposes 3 recommendations:
    (a)Employers should be aware of and identify the needs of employees. Furthermore, they should place considerable emphasis on employee aid projects.
    (b)Employers should plan and execute inclusive adventure education programs.
    (c)Employers should emphasize on team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which can enable them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ir team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探索教育 8 第二節 情緒勞務 35 第三節 探索教育與情緒勞務之相關研究 5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8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0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4 第五節 研究工具 65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77 第七節 研究限制 79 第四章 分析與結果 80 第一節 科技業員工探索教育與情緒勞務之現況分析 80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科技業員工在探索教育與情緒勞務之差異分析 86 第三節 科技業員工探索教育與情緒勞務之相關分析 97 第四節 探索教育對科技業員工情緒勞務影響之預測情形 100 第五節 假設驗證 103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討論 105 第二節 建議 112 參考文獻 115 附 錄 122

    壹、中文部分
    方瑗婷(2013)。人力資源措施、組織認同、情緒勞務、一線員工工作滿意度、知覺主管支持之研究:以餐飲業一線員工為研究對象(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NCKU5121010)
    王志宏、翁振益(2009)。領隊人員情緒勞務、工作倦怠與工作滿意度之間之關係:角色認同之調節效果。戶外遊憩研究,22(4), 23-53。doi:10.6130/JORS.2009.22(4)
    王志宏、駱香妃、鄧秀玉、林姿宛(2012)。餐旅產業第一線員工情緒勞務、工作倦怠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餐旅暨觀光,9(3), 151-170。
    王燦明、李朝陽(2008)。體驗學習對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體驗教育學報,2,59-76。
    朱正一(2013)。探討醫學中心護理人員情緒勞務對工作滿意度與工作倦怠之影響。臺灣公共衛生雜誌,32(3), 266-278。
    朱黛芬(2010)。探索教育與組織玩興應用於企業中階主管領導行為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9NTNU5051076)
    江文慈(2009)。“和顏悅色”與“忍氣吞聲”的背後:國小教師情緒勞動的心理歷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0(4), 553-575。doi:10.6251/BEP.20080710
    何月妃、連雅慧、艾昌瑞(2011)。便利商店員工情緒勞務、組織公民行為與組織績效相關之研究。休閒運動保健學報,2, 82-98。
    吳兆田(2006)。探索學習的第一本書:企業培訓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宗祐、鄭伯壎(2003)。組織情緒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19, 137-173。
    吳宗祐、鄭伯壎(2006)。工作投入、調節他人情緒能力與情緒勞動之交互作用對情緒耗竭的預測效果。中華心理學刊,48(1), 69-87。
    吳宗祐、鄭伯壎(2006)。難應付客戶頻次\知覺服務訓練效用兩者及情緒勞動與情緒耗竭之關係-“資源保存理論”的觀點。管理學報,23(5), 581-599。
    吳崇旗、謝智謀(2008)。冒險教育生活效能量表之發展。體驗教育學報,2, 42-58。
    吳淑禎、周璻薇、謝辰昕、劉俊億(2010)。餐飲外場從業人員的社會支持、情緒勞務與工作表現之研究。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2, 1-30。
    李安明、黃芳銘、呂晶晶(201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情緒勞務量表」之發展與編製。測驗學刊,59(3), 451-486。
    李卿雲(2013)。台灣東部某區域醫院護理人員情緒勞務及心理健康之關係。領導護理,14(3), 23-35。
    李卿雲、謝碧晴、蘇慧芳(2013)。台灣天主教醫院護理人員情緒勞務及心理健康之關係。臺灣公共衛生雜誌,32(2), 140-154。
    李崇民(2013)。顧客無禮行為與情緒勞務對員工工作滿意之影響—以知覺組織支持為干擾變數(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NCTU5457111)
    李義男(2003)。探索教育與諮商治療。臺北市:水牛圖書。
    李謹如(2013)。國小教師之情緒勞務:正向管教政策之衝擊(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CCU01395026)
    沈重宗(2011)。以情緒勞務為干擾變項探討解說志工參與動機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休閒保健期刊,6, 1-11。
    周惠櫻(2011)。影響護理人員工作滿足與情緒耗揭因素之探討。美和學報,31(1),115-126。
    周鳳琪(2002)。國中適應不良學生參與探索諮商團體之效益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89NTNU0051004)
    尚憶薇、周婉茹(2012)。體驗式團隊建立活動方案融入體育課程提升青少年自我概念之發展。中華體育季刊,26(3), 371-377。doi:10.6223/qcpe.2603.201209.1512
    林文政、王湧水、許智翔(2010)。不同訓練方法成效評估之研究:一項室內講授式與戶外體驗式團隊訓練的比較。管理與系統,17(2), 229-254。
    林木泉、張柱彬、梁淑娟、張嘉齡、彭渝珍(2008)。情緒勞務對顧客導向行爲之影響。醫務管理期刊,9(2), 98-113。
    林正士(2014)。情緒勞務工作者與人力資源管理措施:整合分析觀點。國立金門大學學報,4, 39-64。
    林尚平(2002)。組織情緒勞務負擔量表之發展。中山管理評論,8(3),179-206。
    林尚平、吳建明、湯大緯(2006)。情緒勞務者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對改善負面情緒效應之配適研究。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9(3),1-42。
    林尚平、楊妮菁、張淑慧(2000)。情緒規則、社會化歷程及相關情緒勞務管理議題之個案研究。商管科技季刊,1(1),67-86。
    林芳菁(2007)。企業員工參與探索教育對自我效能感與工作績效之影響–以壽險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6CCU05142002)
    林耀南、朱志忠(2011)。第一線服務人員幽默感、情緒勞動能力、自我效能與顧客關係品質之探討。中華管理學報,12(3), 1-20。
    邱世祺(2013)。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情緒勞務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NHCT5212033)
    邱栢君(2012)。體驗教育課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南部科技大學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0TAJ05675004)
    邱淑琳(2013)。科技業系統商成員知覺組織公平、情緒勞務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NKNU5142007)
    孫俊傑、龔心怡(2010)。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情緒勞務、教師自我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8, 29-62。
    孫傳慧、謝智謀(2010)。戶外冒險教育組織風險管理初探。體驗教育學報,4, 8-25。
    徐堅璽(2011)。試論冒險治療的主體理論-佐以一國中生的治療實例。體驗教育學報,5,12-27。
    張乃文(2009)。教師情緒素養建立之研究:情緒勞務負荷的觀點。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3(1), 75-98。
    張如意(2005)。情緒勞務調適策略組織因素與情緒耗竭之相關性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3CCU05121020)
    張春興(1989)。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純子、洪志成(2009)。私立幼兒園教師情緒規則:社會建構觀點。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3(2), 91-115。
    許晉霖(2010)。情緒勞務對工作倦怠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的國際觀光旅館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9NUK05457001)
    許順旺、李湘玲(2012)。航空地勤服務人員情緒勞務與工作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工作倦怠為中介變項。輔仁民生學誌,18(2), 1-26。
    郭託有、廖淑惠、施慧怡(2010)。體驗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華都文化。
    陳欣榆(2013)。公務人員組織領導及情緒勞動對工作績效、團隊效能和工作滿意度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MCU05636024)
    陳信憲、許銘珊(2011)。大專校院教師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高雄師大學報:自然科學與科技類,30, 1-15。
    陳書梅(2002)。參考館員負面工作情緒管理-從圖書館組織層面探討。大學圖書館,6(1), 46-70。
    陳書梅(2011)。流通館員背景因素的個別差異對其情緒勞務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地區之大學圖書館為例。圖書資訊學研究,6(1), 31-67。
    陳書梅(2012)。流通館員情緒勞務與情緒耗竭之調查研究:以大學圖書館之刁難讀者服務為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50(1), 5-39。doi:10.6120/JoEMLS.2012.501/0482.RS.AM
    陳書梅(2013)。大學圖書館流通館員因應攻擊性讀者之服務策略研究:從情緒勞務的層面探討。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50(4), 461-489。doi:10.6120/JoEMLS.2013.504/0552.RS.AM
    陳淑靜(2014)。戶外冒險教育對行為偏差青少年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NPHT1823008)
    陳慧珊(2013)。台南市旅行業從業人員知覺組織支持、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STUT8675011)
    程鴻傑(2007)。戶外教育活動之經驗銘印效果及其深遠影響(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5YUNT5571016)
    黃俐婷(2014)。以符號互動觀點探究托育服務之親師同理心品質。聯合勸募論壇,3(1), 3-23。
    黃貞諭(2009)。冒險教育在企業訓練的運用。體驗教育學報,3,13-24。
    楊東清、楊玉琪、吳盛(2002)。虛擬團隊成員互動行為對合作績效影響之研究。臺大管理論叢,13(1), 187-226。doi:10.6226/NTURM2002.13.1.187
    楊家瑜(2013)。國小代理教師情緒勞務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7(1), 39-55。
    廖炳煌(2008)。探索教育課程目標與內容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6NTNU5051019)
    廖炳煌、魏大統(2006)。從探索教育課程設計實務發展國民中學班級經營模式。中等教育月刊,57(1),頁36-63。
    滿莉芳(2002)。情緒勞務工作者情緒勞務負荷與工作結果之研究-以情緒智力與工作特性為干擾(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0PU005121031)
    滿莉芳(2002)。情緒勞務工作者情緒勞務負荷與工作結果之研究-以情緒智力與工作特性為干擾(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0PU005121031)
    劉雅惠、劉偉文(2009)。護理人員情緒勞務、工作壓力與因應行爲之相關性研究。醫護科技期刊,11(2), 98-115。
    蔡居澤(1995)。國民中學戶外教育課程實施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84NTNU0051001)
    蔡居澤(1995)。探索教育與心療活動之探討。公民訓育學報,4,409-432。
    蔡居澤(2003)。戶外經驗治療。公民訓育學報,14,125-141。doi:10.6231/CME.2003(14)07
    蔡居澤(2004)。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活動課程設計:以探索教育活動為例。公民訓育學報,16, 37-55。doi:10.6231/CME.2005(16)03
    蔡居澤、廖炳煌(2001)。探索教育與活動學校。 臺南市:翰林。
    蔡進雄(2005)。勞心、勞力、勞情?-論中小學教師的情緒勞務。師友月刊,455, 42-44。
    戴秀卿(2003)。醫院員工的情緒勞務負荷與顧客導向行為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1NSYS5007074)
    謝金青(2011)。社會學研究法:論文寫作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威仕曼。
    謝智謀、吳崇旗、謝宜蓉(2007)。體驗學習融入休閒教育課程之實施成效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2(4), 39-50。
    魏金音(2004)。保險業務員之情緒勞務、心理契約與離職傾向之相關性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3CCU00350030)
    羅元駿(2004)。以體驗學習為本之戶外教育活動對個人生活效能的影響與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2NCPE5567001)
    貳、英文部分
    Adair, J.(1987). Effective team building. Gower Publishing Company.
    Adelmann, P. K. (1989). Emotional labor and employee well-be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
    Ashforth, B. E., & Humphrey, R. H. (1993). Emotional labor in service roles: The influence of ident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8(1), 88-115.
    Cronbach, H. J.(1951).Coefficient alpha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est.Psychometrika,16
    Diefendorff, J. M., & Gosserand, R. H. (2003). Understanding the emotional labor process: A control theor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4, 945-959.
    Ellmo, W., & Graser, J. (1995). Adapted adventure activities: A rehabilitation model for adventure programming and group initiatives. Dubuque, IA: Kendall/Hunt Pub. Co.
    Goffman, E. (1959).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New York, NY: Doubleday Anchor.
    Grandey, A. A. (2000). Emotional regulation in the workplace: A new way to conceptualize emotional labo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5(1), 95-110.
    Hochschild, A. R. (1979). Emotion work, feeling rules, and social struc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5(3), 551-575.
    Hochschild, A. R. (1983). The managed heart.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James, N., (1989),“ Emotional labour:Skill and work in the social regulation of feelings ” ,Sociological Review, 37 ,15-42.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orris, J. A. (1995). Predictor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 (Doctoral dissertation, South Carolina University, (1995).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6(06), 2323.
    Morris, J. A., & Feldman, D. C. (1996). The dimension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1(4), 986-1010.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New York, NY:McGraw-Hill.
    Priest, S., & Gass, M.A. (1999). The Learning in Adventure Programming. In J. C.Miles & S. Priest(Eds.) Adventure Programming. 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Rafaeli, A., & Sutton, R. I. (1987). Expression of emotion as part of the work rol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2, 23-37.
    Wharton, A.S., & Erickson, R.J. (1993). Managing emotions on the job and at home: Understanding the consequences of multiple emotional rol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8(3), 457-486.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