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佳蓉 |
---|---|
論文名稱: |
以孔子談學習與品德修養為主題的經典教學研究─以鐵山國小六年誠班為例 |
指導教授: | 黃陶陶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400 |
中文關鍵詞: | 行動研究 、經典教學 、論語 、孔子 、學習 、品德修養 |
外文關鍵詞: | classic teaching, classic education, morality train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有鑒於中小學生的品格教育遠不如前,而目前九年一貫課程強調能力而忽略德育,因此研究者以「論語」為教材設計經典課程,以六年級學生為教學研究對象,採行動研究的方式,實施經典教學。
本研究以「孔子生平與形象」、「學習」與「品德修養」為三大主軸,規劃十一個單元進行教學。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結合,學生更理解老師「愛深責切」的用心,知道學習的態度方法,以及品德的重要。在行為上更能自省、將心比心、學習別人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並且努力實踐孝道。
本研究以「分級分組」方式進行課堂討論、競賽搶答。依學生發言次數分為ABC三級,鼓勵學生踴躍發言,方可晉級。並讓C級學生優先發言,增加得分機會,提升自信。每次上課前抽籤分組,讓學生有新鮮感,並藉由同儕的力量彼此激勵,讓全班學習氣氛熱絡,對經典課充滿期待。
本研究提供多元輔助教材,如:「孔子傳」動畫、YOYO台「孔子來了」影片、論語漫畫解說、「孔子說」遊戲光碟、各德目故事動畫以及新聞事件等,學生對此興趣濃厚,反應熱烈。
本研究設計多元教學活動,如歌曲欣賞演唱:利用歌手蕭煌奇的歌曲「你是我的眼」的意境,來呈現「孔子協助盲者」的愛心、利用江蕙「落雨聲」的歌詞,來強調「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以「孔子的飲食起居」為主題,讓學生表達贊成或反對,進行辯論。「改過」與「孝行」檢核活動,讓學生檢視自己的缺點與對父母的態度。大富翁遊戲則統整所有教學內容,在遊戲中複習。
本研究延伸教學活動,輔導學生編演戲劇。學生將「孔子周遊列國」事件,依次安排劇情,並將「孔子對子路的教誨」三段原文改成口語對白,加深教學內容的印象。在劇情及道具上也發揮創意,如:「孔子愛唱歌」改成現代版,編成孔子一直喊「安可」,讓唱歌的人唱到暈倒。「馬房失火,孔子不問馬,只問人」一幕,學生加上「馬向孔子求救」的劇情。演出「顏淵死,子哭之慟」時,學生用藍色厚紙板,剪出兩條海浪般的長條形當作孔子的「大眼淚」,誇張表現孔子的悲慟之情像波濤洶湧的海浪。創意十足。
從學習單、前後測填答與學習感想訪談中,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藉由教學能讓學生認識至聖先師孔子及其賢弟子。
二、藉由教學能讓學生了解好學與學習的重要。
三、藉由教學能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態度與方法。
四、藉由教學能讓學生知道《論語》中品德修養的內涵。
五、藉由經典教學能讓學生認識《論語》中理想人格──君子。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加以探討、省思,對於經典教學及未來研究提供建議。做為教師及後續研究者實施經典教學之參考。
關鍵字:行動研究、經典教學、論語、孔子、學習、品德修養
Abstract
Owing to the character of the students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is not educated so good as before and the the Grade 1-9 Curriculun emphasizes ability instead of moral now, the researcher designs a series of classic courses based on " Analects of Confucius " to apply to the students of sixth of grade who are also the pupils of the researcher.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way of the action research to perform the classic education.
It is quite handy for the researcher to teach the pupils classic literature independently. The classic course which the researcher designs is according to abilities, interests, and the learning demands of the student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shafts which are the life and image of Confucius, the learning of Confucius, and the morality training of Confucius. The researcher plans to carry on teaching in eleven units. Let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otive of the teacher through combining the content of courses with actual life. Make them Learn from others' advantages, correct their shortcomings, and try their best to show filial obedience in daily life.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diversified ways to design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s of studying classic learning. For example the contest by dividing into groups, the multimedia video (the cartoon of Confucius biography, programs of YOYO TV ,and so on), popular songs(like the songs of famous Taiwanese singers Chiang hui, Hsiao huang-chi, and so on), and the drama performances, etc., to improve the results of learning for students in the serious classic course.
The conclusions obtained in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make students know Confucius (the Best Teacher;The Most Sage Venerated Late Teacher) and his virtuous disciples with teaching.
2.make students find out the importance of actively studious learning with teaching.
3.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great attitude and method of study with teaching.
4.enable students realize the intensions of morality training in " Analects of Confucius " with teaching.
5.allow students get acquainted with ideal personality in " Analects of Confucius " with classic teaching -Gentleman.
Finally, to offer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Be the reference that implements classic teaching for other teachers and follow-up researchers.
Key word: classic teaching, classic education, Analects of Confucius , Confucius, study, learning, moral, morality training, action research.
參考文獻
一、專書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
黃光雄、簡茂發編著( 1991)。教育研究法。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陳惠邦、李麗霞(2001)。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陳伯璋(1988)。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圖書公司。
陳向明(2006)。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財貴編訂(1995)。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台中師範學院語教中心。
錢穆(1965)。四書釋義(一)。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夏傳才(2007)。論語講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蔡仁厚(1984)。孔孟荀哲學。台灣學生書局。
王民(1988)。孔子形象與思想。台灣商務印書館。
吳康(1967)。孔孟荀哲學上冊。台灣商務印書館。
杜呈祥(1984)。孔子。協志工業叢書。
毛禮銳、邵鶴亭、瞿菊農(1989)。中國教育史。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大齊(1982)。孔子言論貫通集。初版,台灣商務印書館。
邱鎮京(1992)。論語思想體系。文津出版社。
匡亞明(1990)。孔子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林義正(1987)。孔子學說探微。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周何、田博元主編(1979)。國學導讀叢編(上)。康橋出版事業公司。
王熙元(1981)。論語通釋。台灣學生書局。
王靜芝、蔡興濟合著(1980)。國學導讀。輔仁大學文學院。
蔣伯潛、朱熹(1954)。語譯廣解四書讀本。香港:啟明書局。
周慧菁(2003)。品格要怎麼教?載於何綺瑜、鄭一青等著: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台北:天下雜誌。
周慧菁(2003)。品格新世紀的第一堂課。載於何綺瑜、鄭一青等著: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台北:天下雜誌。
何琦瑜(2003)。品格,大不如前。載於何綺瑜、鄭一青等著: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台北:天下雜誌。
傅佩榮 (2004)。向經典學習:從孔孟到聖經~約、恕、儉、敬勾勒人生全景。載於何綺瑜、鄭一青等著: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台北:天下雜誌。
二、期刊論文
簡成熙 (2004)。「缺德」的道德教育如何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21,94-190。
張秀貌(2008)。孔子教育思想與台灣國小道德教育改革之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吳冠儀(2005)。孔子教育思想與九年一貫十大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謝麗雪(2002)。在道德科消失了以後……一位國小教師道德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呂敏華(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品格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王鳳仙(2001)。國小教師道德科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慧玲(2000)。我國小學道德科課程標準之演變及其內涵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唐薇芳(2004)。花田協奏曲~從整潔工作到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