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崑林 |
---|---|
論文名稱: |
將生活經驗化為故事的教學研究 |
指導教授: | 葉俊顯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陶藝教學 、視覺藝術教育 、行動研究 、生命敘說 |
外文關鍵詞: | pottery education,, visual arts education,, action research, life-narrative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將生活經驗化為故事的教學研究
─以桃園縣大勇國小陶藝教學為例
從事教育工作27年,長期接觸視覺藝術教育;1995年從省輔導團歸建回校後,在歷任校長的信任與支持之下推展陶藝教學的工作。這個研究故事是以生命敘說的書寫方式,敘述我幼年的陶土經驗,擔任教職時期,學習書畫藝術和與陶藝結緣的過程,與近十年來在學校建構「陶花源」的點點滴滴。
在視覺藝術教學裡,陶藝教學最能獲得學生的喜愛,陶藝教學所具有的教育價值是其他教學所無法取代的。陶藝教學設備是落實教學成果所必備的,教學成果的作品經過高溫燒製之後,用來裝置校園或在校內外展覽,使學生得到自我肯定,以及發展學校特色。
這十年的過程裡一次又一次的教學,試圖發展出適當的教材與教法;一次又一次的研習,藉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能與教學意願。在全校同仁與社區家長的認同與努力之下,大勇國小的陶藝教學得到各界的肯定,更帶起了一陣增購陶藝設備,推展陶藝教學的風潮。
本研究在「實施教學的歷程」、「辦理教師研習的二三事」、「教學成果展的迴響」等事實進行陶藝教學的研究,以理性見解得到以下的結論:
一、陶藝是最值得推廣的視覺藝術之一。二、陶藝教學在藝術與人文領域視覺藝術中具有多元教育理念價值。三、陶藝教學課程的特色:1、遊戲融入教學。2、從傳統文化出發研究創新。3、藝術文化結合生活藝術的理念。4、提供多元素材與情境。5、重視藝術鑑賞發表。6、強化趣味化教學。7、結合現代科技教學設施。8、感受展覽備受尊重的榮譽感。9、鼓勵創造思考能力與表現能力。
關鍵字:陶藝教學、視覺藝術教育、行動研究、生命敘說
Abstract
Action Research of transforming life experiences into a story
--Take Pottery Education at Da-Yun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Dedicated to education for 27 years, I have engaged in teaching visual arts for a long time. After returning from the Provincial Education Advisory Group in 1995, I started pottery education with the trust and supports from all the principals in Da-Yun Primary school. This research is written in a life-narrative tone starting with my childhood pottery experiences to the process of my first learning painting and pottery in my teaching career, and finally it depicts every single effort in constructing this “pottery Utopia” at Da-Yun in the last decade.
The education value of pottery education is irreplaceable. Among various visual arts, pottery is students’ favorite. To display the outcomes of pottery education, the pottery equipments are essential. All the potteries can be exhibited in public places after being heated in high temperature. Students can gain self-confidence seeing their works displayed at school. Pottery education can also become one of the school features.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last decade, I have tried to develop proper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s. Several seminars and workshops are held for enhancing teachers’ enthusiasm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With the help of the school staff and the students’ parents, pottery education at Da-Yun Primary School has become a valuable feature and won the recogni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within the “process of instruction”, “workshops for teachers” and “Feedback for the educational outcome.” Several points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ing:
1. Pottery i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visual arts.
2. Pottery education has multiple educational values in visual arts education.
3. Features of pottery education are as following: (1) including games in teaching. (2) innovating from traditional culture. (3) combining arts and life culture. (4)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multiple materials and situations. (5) emphasizing on arts evaluating and commenting. (6) enhancing learning motivation with interesting instruction. (7) using modern technology teaching aids. (8). Enhancing students’ self-esteem through display of works (9) encouraging creativity and self-expression.
Keywords: pottery education, visual arts education, action research, life-narrative
參考文獻
王秀雄(1990):美術與教育。台北市立美術館。
王明珂(1996):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
34卷3期。
王麗雲(2000):自傳/傳記/生命史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
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
中正大學校育研究所 主編 (2000):質的研究方法。麗文文化公司。
呂嘉靖(2003):樂陶陶。城邦文化事業公司。
何福田(1996):談心論情皆教育。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余秋雨(2000):藝術創造工程.。允晨文化。
李明珠(1990):我與陶之戀。藝術家186。
李亮一(1996):一生的醉陶。藝術家258。
李文英(2000):身體的包袱 - 一位國小老師主體探究與身體教育實踐的故事。實踐大學研究生論文 。
李昆謙(2003):國小視覺藝術課程與學習重點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院研究生論文。
Robert C. Bogdan、Sari Knopp Biklen、黃光雄 主譯(2002):質性教育研究。濤
石文化。
林仁傑(1997):美術人才之培養與文化傳承。美育月刊84。
林木貴(1988):國小雕塑教學的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林義祥主編(1999):手和眼的探險。台北市立美術館。
吳進風(1989):人文精神關懷的美勞教育-兒童陶藝教學之研究。台北縣政府教育局國教輔導團。
吳隆榮(1990):造型與教育-美術教育之理論及其實踐。千華文化出版。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陶石文化。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 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
吳熙娟譯(2001):故事、知識、權力。台北,心靈工坊 。
袁汝儀(1996):視覺藝術教育專輯2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中心。
袁汝儀(1996):視覺藝術教育專輯3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中心。
陳龍安(1994):創造思考教學。心理出版社。
陳惠邦(1998):教師行動研究。師大師院。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出版社。
陳佩正(2000):從心教學-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成長。心理出版社。
陳彩文(2003):視覺藝術教育在國小課程改革的行動探究。新竹師院研究生論文。
張全成 (1997):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發展趨勢研究 。文晟股份有限公司。
孫瑞鉑 (2001):從無奈到增能-談大湖國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新竹師院研究
生論文。
陶青山(1985):陶藝的傳統技法。台北市:武陵出版社。
曾明男(1989):現代陶。藝術圖書公司。
郭禎祥(1996):藝術在通識教育中的角色。美育月刊73期。
黃政傑(1989):讓孩子完全學習-布魯姆論教育。 師大書苑。
黃玉華編(1990):造型藝術美學。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黃政傑(1991):教育理想的追求。心理出版社。
黃政傑(1993):教育的生路 師大書苑。
黃壬來(1994):鄉土美勞創作之教學理念與應用。美勞科鄉土教材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屏東師院。
黃光雄、簡茂發(1998):教育研究法。師大書苑。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師大師院。
歐用生(1998):教師成長與學習。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陸雅青(1993):藝術治療。心理出版社。
康光輝(2002):陶塑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高年級兒童創造力之影響。新竹師院研究生論文。
郭淑惠(2003):左手與我的故事 - 一個生命教育的自我探索。新竹師院研究生論文。
齊宗豫(2001):男性身分、自我探索與教育實踐 - 一位國小准校長的成長之路。新竹師院研究生論文。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謝東山(2002):台灣現代陶藝發展史。鶯歌陶瓷博物館。
顏朝卿(1996):國民中小學陶藝教育實施現況及改進途徑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研究生論文。
劉豐榮(1989):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水牛出版社。
劉鎮洲(1996):陶藝與生活。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劉得劭(1998):造型遊戲之理論與實踐 -一個國小美勞的臨床教學研究。五南
出版社
蘇振明(2000):台灣樸素雕塑家。常民文化。
魏瓊慧(2003):台灣中部現代陶藝造型風格個案之研究。南華大學研究生論文。
盧銘世(2004):北回歸線的美麗承諾。天下雜誌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