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玟誼 Chen, Wen-Yi |
---|---|
論文名稱: |
從語料庫探討華語程度副詞「太」的教學語法 A Corpus-Based Study on the Pedagogical Grammar of Degree Adverb Tài |
指導教授: |
鄭縈
Cheng, Ying |
口試委員: |
張羣
Chang, Chun 黃漢君 Huang, Han-Chu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南大校區系所調整院務中心 - 中國語文學系所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5 |
中文關鍵詞: | 程度副詞 、語料庫 、教學建議 、教學排序 、教案 |
外文關鍵詞: | Degree Adverb, Corpus, teaching suggestion, pedagogical sequence, teaching plan |
相關次數: | 點閱: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華語語詞「太」屬於高頻率使用的程度副詞,前人已經有許多豐碩的研究成果,但是較少以語料庫分析為主題,因此本文以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為本,先歸納前人的研究和語料分析的結果,將副詞「太」分為兩類語義和五類句式結構進行討論。兩類語義為1.高程度、2.過甚、過分;五類句式結構則為句式A:「太+A/VP+(語助詞)」、句式B:「否定詞+太+A/VP」、句式C:「太+否定詞+A/VP(了)」、句式D副詞連用、句式E搭配名詞或成語。
本研究也探討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出現的偏誤和形成偏誤的原因,接著檢視兩套華語教材《當代中文課程》和《實用視聽華語》中副詞「太」使用的情況,發現教材對於副詞「太」的語義和句式結構較少做說明,因此推測學習者可能對語義或句式結構不熟悉,而出現偏誤句式。最後,綜合上述的分析與討論,提出副詞「太」的教學排序和教案,希望本研究結果及教學建議能提供教學者參考,讓學習者能正確使用副詞「太」。
Tài is a high-frequency degree adverb in Chinese. While there has been a wealth of research on the adverb tài, but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corpus study. This study adopts a corpus-based approach. Firstly, based on the result of corpus analysis and predecessors’ studies, the adverb tài has two functions, “high degree” and “excessively,” and five sentence patterns, tài +A/VP+ (particles), negative + tài +A/VP, tài + negative +A/VP, continuative forms of adverbs, and collocates nouns or idioms.
Secondl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use the degree adverb tài and analyze their errors. This study also examines the functions and usages of the adverb tai in two of the Chinese textbooks used in Taiwan.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extbooks are lacking i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adverb tài and its sentence patterns, which may lead to student mistakes. Finally, following the result of the abo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s, this study offers pedagogical sequences and teaching plans. It is hoped that these finding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 of the degree adverb tài and that Chinese teachers would able to mak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heir students.
中文文獻
丁聲樹等人(1980)。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力(2002)。中國現代語法(上冊)。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蕙萱(2017)。從語料庫探討溝通式動詞的教學語法-以聊、談、聊天、談天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全丹丹(2005)。程度副詞與否定副詞連用的多角度研究分析(碩士論文)。湖南師範大學:湖南。
朱德熙(1982)。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池宇(2009)。感嘆句的語義與語用研究“多麼+AP”和“太+AP”對比研究。語言應用研究,53-56。
吳冬美、王平平(2008)“真”、 “很”、 “太”的多角度分析。南昌高專學報,1,78-80。
呂叔湘(1999)。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宋如瑜(2013)。華語教學新手指南-實境點評。台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秀珠(2011)。現代漢語程度副詞「很」的探討(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臺北。
李翔宇(2015)。程度副詞“很”、 “太”、 “老”差異新探。語文通訊教育,854(9),49-50。
李郁錦、陳振宇(2016)。華語教材評估指標初探:二語習得視角。臺灣華語教學研究,13,67-94。
李櫻(2012)。語用研究與華語教學。台北:正中書局。
杜道流(2004)。與“多(麼)、太、好”有關的感嘆句。語言研究,24(3),52-56。
沈家煊(2001)。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33(4),268-320。
肖亞麗(2011)感歎句中“太”和“真”與語氣詞共現的差異分析。語言應用研究,24-27。
肖奚強(2002)。談程度副詞“太1”和“太2”。零陵學院學報,23(1),54-56。
邢福義(1997)。“很淑女”之類說法語言文化背景的思考。語言研究,33(2),1-10。
周小兵(1992)。“不太A”析。世界漢語教學,3,196-199。
周小兵(1995)。論現代漢語的程度副詞。中國語文,2,101-104。
周小兵、朱其智、鄧小寧(2007)。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奇唯美(2015)。程度副詞句法語義語用特徵及分類研究(博士論文)。北京大學:北京。
尚國文(2010)。主觀量偏離與限度──“太”的語義分析。應華學報,7,255-287。
林于婷、陳浩然、王敬淳(2014)。從學習者語料庫探究趨向補語「起來」之偏誤情形及教學建議。華語文教學研究,11(4),73-109。
徐建宏(2005)。程度副詞“很”與“太”的用法辨析。遼寧大學學報,33(2),63-65。
馬真(1988)。程度副詞在表示程度比較的中的分布情況考察。世界漢語教學,02,81-8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一)。台北:正中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二)。台北:正中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三)。台北:正中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四)。台北:正中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五)。台北:正中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15)。當代中文課程課本1。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15)。當代中文課程課本2。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16)。當代中文課程課本3。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16)。當代中文課程課本4。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18)。當代中文課程課本5。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18)。當代中文課程課本6。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張正(2013)再談“不太A”——從語義特徵分析與語用理據進行考察。嘉興學院學報,25(4),96-100。
張玲瑛(2009)。現代漢語句末助詞「嗎、啊、吧、呢」的教學語法。華語文教學研究,6(2),99-127。
張桂賓(1997)。相對程度副詞與絕對程度副詞。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2-96。
張莉萍(2012)。對應於歐洲共同架構的華語詞彙量。華語文教學研究,9.2,77-96。
張莉萍(2014)。華語學習者句式使用情況分析。臺灣華語教學研究,(8),41-57。
張莉萍(2015)。現代漢語情態副詞的語用分析──以語料庫中的「其實」一詞論述。華語文教學研究,11,9-30。
張莉萍(2017)。TOCFL學習者與語料庫的偏誤標記。取自陳浩然(主編)(2017)。語料庫與華語教學。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59-179。
張琪昀(2002)。“太”、“很”考辨。漢語學習,4,10-15。
張誼生(2014)。現代漢語副詞分析。上海:三形書店。
陳玟誼、張群(2018)。華語高程度語意「太」字句式的語法功能研究:以學習者口語語料庫為例。第四屆全球華語文教育論壇,臺中教育大學,2018年9月15日。
陳金香(2009)。程度副詞語義、句法、語用研究。集寧師專學報,31(3),33-37。
陳浩然(主編)(2017)。語料庫與華語教學。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輝、屠愛萍(2008)。程度副詞“太”後面的褒義形容詞。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8(2),43-46。
陳燕玲(2004)。“很”與“太”連帶結構的比較與分析。泉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2(3),74-78。
焦巧(2005)。“很”與“太”結構的否定形式探析(碩士論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
程江霞(2010)。語氣副詞“也”的話語功能。語文學刊,3,92-93。
雲興華(1994)。“太A了”。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75-78。
黃彩媛(2015)。“太A” “太不A”“不太A”分析及其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南昌大學:江西。
楊曉惠(2009)。程度副詞“太”後的中性形容詞分析。語言應用研究,51-52。
楊蕙菁(2003)。「過」字語法化研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灣。
董子昀、陳浩然、楊惠媚(2015)。以「華語學習者語料庫」為本的「了」字句偏誤分析。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20(1),79-96。
趙靜雅(2011)。漢語程度副詞初探。中原大學應華學報,23(9),227-242。
劉元滿(1999)。“太+形/動”與“了”。語言教學與研究,1,145-151。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潘東梅(2011)。“太”否定格式的句法結構探析。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版‧人文縱橫),9(7),63-65。
潘芳芳(2013)。基於偏誤分析的對外漢語程度副詞教學研究(碩士論文)天津大學文法學院:天津。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盧福波(2000)。關於「太」字結構的教學與研究——談對外漢語教學三個平面的結合問題。世界漢語教學,2,74- 81。
錢佳(2008)。“太”及“太A”類格式研究(碩士論文)。上海師範大學:上海。
謝翠玲(2003)。程度量主觀性及副詞“太”的相關分析(碩士論文)。上海師範大學:上海。
謝曉明、王宇波(2006)“很不…”和“不很…”對形容詞的量性規約。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0(5),130-134。
英文文獻
Chao, Y. R. (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United State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ylviane Granger. (1998). Learner English on Computer. New York, NY: Addision Weslery Longman Inc.
線上資源
TOCFL華語詞彙通。上網日期:2017年01月05日,取自:
http://140.122.110.83/TS/index.aspx
3等7級華語文教學字表初稿。上網日期:2018年03月29日,取自:
https://www.naer.edu.tw/files/14-1000-13581,r106-1.php?Lang=zh-tw
華語八千詞。上網日期:2018年09月16日,取自:
http://www.sc-top.org.tw/chinese/download.php
中文詞彙網路。上網日期2018年09月14日,取自:
http://lope.linguistics.ntu.edu.tw/cwn/query/
漢語資料庫。上網日期:2016年12月24日,取自:
http://140.114.116.3/DB/index.php
華語為第二語口語語料庫。上網日期:2017年01月09日,取自:
http://140.122.83.243/mp3c/
華語學習者書面語料庫。上網日期:2016年12月23日,取自:
http://kitty.2y.idv.tw/~hjchen/cwrite/main.cgi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上網日期:2018年9月14日,取自: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index.html
中文Linggle。上網日期:2018年10月8日,取自:
https://udn.linggle.com/
現代漢語標記語料庫4.0版。上網日期:2018年10月8日,取自:
http://asbc.iis.sinica.edu.tw/
柯華葳等人(2016)華語文八年計畫「建置語料庫及標準體系」105年工作計畫期末報告。取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25/230463538.pdf
中文詞彙網路(Chinese Wordent)。上網日期:2018年9月14日,取自:
http://lope.linguistics.ntu.edu.tw/cwn/
漢典。上網日期:2019年1月8日,取自:http://www.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