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千綺
Liu, Chien-Chi
論文名稱: 兩岸有關南海爭議島嶼主權主張之作為 —以國際法中有效統治原則之探討為核心
The Sovereignty Claims and Exercises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Republic of China over Disputed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Examined by 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ités of International Law
指導教授: 范建得
Fan, Chien-Te
口試委員: 王冠雄
Wang, Kuan-Hsiung
王震宇
Wang, Chen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法律研究所
Institute of Law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7
中文關鍵詞: 南海爭端島嶼主權有效統治原則國際法案例
外文關鍵詞: South China Sea, sovereignty of disputed islands, 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ités, international law case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南海因其豐富之石油與生物資源,及重要之航道與戰略地位,南海海域周圍之國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與汶萊無不爭相主張對南海海域島嶼之主權以爭奪資源。我中華民國一向主張,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及東沙群島,無論就歷史、地理、國際法及事實,向為我國固有領土之一部份,其主權屬於我國。近年來,各國於南海海域之利益爭奪,越演越烈,今年初發生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菲律賓於黃岩島(Scarborough Shoal)對峙事件,持續延燒至最近,兩國以休漁之方式,試圖以和平的手段緩和兩國緊張情勢。然而,類似的劇碼在南海海域屢見不鮮,各國對於解決南海海域爭端之手段,基於各自之國家利益,無法達成共識。雖爭端國在排除我國之下,於2002年共同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試圖以和平之手段,以共同合作代替衝突,解決南海爭端,從黃岩島事件,可看出在多年的努力之後,成果仍十分有限。
    本文基於國際法上「陸地支配海域」(the land dominates the sea)認為,擁有南海海域島嶼主權,才得主張基於島嶼主權衍生之鄰接區、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等相關權益。國際法院近代之島嶼爭端相關判決,包括2002年《黎吉丹島和錫巴淡島主權歸屬案》、2007年《尼加拉瓜與洪都拉斯在加勒比海的領土和海洋爭端案》及2008年《白礁、中岩礁和南礁主權歸屬案》中,將有效統治原則(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ités)作為判決島嶼主權歸屬之重要判準之一,甚至是最重要之判準。有效統治意指,基於主權之意圖,對主張主權之島嶼,所為之實際主權作為,法院在無法找到合法島嶼主權所有者之情況下,依該原則,檢視各國於係爭島嶼上之實際作為,判決主權歸屬。
    本文藉由研究2002年《黎吉丹島和錫巴淡島主權歸屬案》、2007年《尼加拉瓜與洪都拉斯在加勒比海的領土和海洋爭端案》及2008年《白礁、中岩礁和南礁主權歸屬案》三案中,法官如何適用有效統治檢視當事國於係爭島嶼之作為與相關之論述,利用該些論述與判準,進一步比較同樣主張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及東沙群島主權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我國,在四群島之作為,是否符合有效統治要件。從比較之結果中,對我國未來在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及東沙群島應有之作為,提出看法與建議,希望有助於鞏固我國於該些群島之主權。


    Abstract
    The South China Sea area, an important marine channel and strategic location, reserves abundant oil and natural resources. Therefore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includ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Vietnam, the Philippines, Malaysia, Brunei and Republic of China(Taiwan), vie for the benefit from the area.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claims that Nansha Islands (Spratly Islands), Shisha Islands (Paracel Islands), Chungsha Islands (Macclesfield Islands), Tungsha Islands (Pratas Islands), without a doubt fall under the sovereignty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in any aspect —history, geography or international law. The conflicts between South China Sea countries have been intense in recent years. In April 2012, a group of Chinese fishing men expelled by Philippine navy force and since then a standoff betwee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Philippine had been held. In June 2012,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started to be dissolved after the two countries announced seasonal fishing bans. Events of alike happen recurrently in this area of dispute. In 2002, those dispute-related countries tried to solve the problem by signing the ASEAN-China Declaration of Conduct on the South China Sea. Despite the signing of the declaration the dispute cannot be easily solved due to conflicting interests. The above- mentioned standoff is one of the cases resulting from conflicting interests.
    Regarding the principle of the land dominates the sea, once the country owns sovereignty over disputed islands; the country can claim the right of its surrounding waters. In the recent international law cases concerning sovereignty over islands, including” Sovereignty over Pulau Ligitan and Pulau Sipadan “of year 2000, “Territorial and Maritime Dispute between Nicaragua and Honduras in the Caribbean Sea” of year 2007 and” Sovereignty over Pedra Branca/Pulau Batu Puteh, Middle Rocks and South Ledge” of year 2008,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ité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a applying to the cases.
    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ités means that the sovereignty country exercise real and actual act of sovereignty bases on its sovereignty intention, which is the examination for court to identify the legitimation of ownership on disputed island.
    This study thoroughly focus on three case: “the Sovereignty over Pulau Ligitan and Pulau Sipadan”, “Territorial and Maritime Dispute between Nicaragua and Honduras in the Caribbean Sea” and “Sovereignty over Pedra Branca/Pulau Batu Puteh, Middle Rocks and South Ledge”. The court opinions and criteria about 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ités articulated in those cases are used for the comparisons of the acts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Republic of China(Taiwan), and 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isons ar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advice about the solid sovereignty of our country on those island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第二章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於南海爭端島嶼之作為 第一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南海爭議島嶼之立法與實踐 第一項 與南海爭議島嶼相關之立法 第二項 與南海爭議島嶼相關之實踐 第二節 中華民國於南海爭議島嶼之立法與實踐 第一項 與南海爭議島嶼相關之立法 第二項 與南海爭議島嶼相關之實踐 第三章 國際法上之領土取得理論 第一節 國際法上領土取得理論之演變 第二節 國際法上之領土取得相關判決 第一項 國際仲裁法院與常設國際法院之判決 第二項 國際法院之判決 第三節 小結 第四章 國際法上近年重要領土取得案例與有效統治原則 第一節2002年《黎吉丹島和錫巴淡島主權歸屬案》 第一項 本案背景 第二項 本案判決 第三項 小結 第二節 2007年《尼加拉瓜與洪都拉斯在加勒比海的領土和海洋爭端案》 第一項 本案背景 第二項 本案判決 第三項 小結 第三節 2008年《白礁、中岩礁和南礁主權歸屬案》 第一項 本案背景 第二項 本案判決 第三項 小結 第五章 比較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我國在南海爭議島嶼之有效統治作為 第一節 主權行為-立法 第二節 主權行為-行政 第一項 行政區劃分 第二項 島上駐軍 第三項 周圍海域之海事巡邏與軍事演習 第四項 島上建設 第五項 官員巡視 第六項 研究與保育 第三節 主權行為-其他作為 第一項 主權聲明與抗議 第二項 國際條約與共同聲明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附表一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王冠雄(2006)。《南海諸島爭端與漁業合作》。臺北: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丘宏達(1975)。《關於中國領土的國際法論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丘宏達(1995)。《現代國際法》。臺北:三民書局。
    曲明(1995)。《二0一0年兩岸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邁向海權時代》。臺北:九儀出版社。
    李崇灝(1981)。《南海諸島地理誌略》。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李國強(2003)。《南中國海研究:歷史與現狀》。北京: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俞寬賜(2000)。《南海諸島領土爭端之經緯與法理-兼論東海釣魚台列島之主權問題》。(臺北: 國立編譯館)。
    姜皇池(2001)。《國際海洋法總論》。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姜皇池(2006)。《國際公法導論》。臺北:新學林。
    符駿(1981)。《南海四沙群島》。臺北:三民書局。
    陳鴻瑜(1987)。《南海諸島主權與國際衝突》。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陳鴻瑜(1997)。《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臺北:國立編譯館。
    陳鴻瑜(1997)。《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臺北:國立編譯館。
    陳鴻瑜(1997)。《東南亞各國海域法律及條約彙編》。南投: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張耀光(2001)。《中國邊疆地理(海疆)》。北京:科學出版社。
    張延廷(1988)。《台灣會有戰爭­—台灣的安全戰》。台南:西北出版社。
    張維一(1995)。《南海資源開發與主權維護》。臺北:潘氏圖書館出版。
    張中勇(1996)。〈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南海紛爭的衝突策略〉。《我國應有的南海策略》。臺北:業 強出版社。
    傅崐成(2007)。《中國與南中國海問題》。臺北:問津堂書局。
    傅崐成(1981)。《南海的主權與礦產-歷史與法律》。臺北:幼獅出版社。
    傅崐成(1993)。《我國南海歷史性水域法律定位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考會。
    傅崐成(1992)。《國際海洋法-衡平劃界論》。臺北:三民書局。
    楊志恆等著(1996)。《我國應有的南海戰略》。臺北:業強出版社。
    楊作洲(1995)。《南海風雲-海域及相關問題探討》。臺北:正中書局。
    蔡政文、林文程(2002)。《南海情勢發展對我國國家安全及外交關係影響》,臺北:行政院研究 發展考核委員會。

    二、中文期刊論文
    王冠雄(2004)。〈印尼與馬來西亞對於Ligitan-Sipadan兩島之主權爭端與解決〉。《海華與東南亞 研究》。4卷1期。頁10-11。
    王冠雄(2011)。〈南海爭端之國際法觀點分析〉。《展望與探索》。9卷8期。頁13-20。
    王崑義(2008)。〈南海爭端與陳總統的「南海倡議」〉。《交流》。頁31-34。
    王志鵬(2008)。〈中國擴建海南島三亞基地的戰略意涵及影響〉。《戰略安全研析》。37期。頁25-28。
    丘宏達(1993)。〈我國南海歷史性水域之法律問題〉。《問題與研究》。32卷8期。頁17-23。
    江敏華(2009)。〈從南海爭議看中國的南海策略〉。《戰略安全研析》。50期。頁49-53。
    宋燕輝(2007)。〈中國近期在南海活動及情勢發展〉。《戰略安全研析》,28期,頁14。
    宋燕輝(2000)。〈初探台灣新政府的南海政策〉,《新世紀智庫論壇》,10期。頁89-101。
    宋燕輝(1993)。〈歷史性水域之法律制度之探討〉。《問題與研究》。32卷8期。頁25-42。
    宋燕輝(1994)。〈南海潛在衝突:海域主張之現況與可能影響〉。《國家政策雙週刊》。77期。頁 15-16。
    宋燕輝(1995)。〈南沙島嶼主權爭議與南海國際航行問題〉。《國家政策雙週刊》。116期。頁12-14。
    宋鎮照(2011)。〈南海風雲再起 充滿詭譎與火藥味--解析中國和越、菲的南海衝突與美國角 色〉。《海峽評論》。頁24-29。
    何淑嫻(1996)。〈南海諸群島史地考證淺論〉。《高市文獻》。8期4卷,頁63-87。
    林正義(2003)。〈十年來南海島嶼聲索國實際作法〉。《亞太研究論壇》,第19期。頁1-11。
    林若雩(2011),東協與中國達成《南海行動宣言》的意涵與台灣的因應之道,《新世紀智庫論壇》, 第55期,頁75-86。
    吳東民、羅弘熙(2004)。〈南中國海沿岸各國的南沙群島主權紛爭研析〉。《海軍學術月刊》。38 卷2期,頁24-32。
    施道安(Andrew Scobell)(2001/2002)。〈中國的南海戰略〉(China’s Strategy Toward the South China Sea)。《國防政策評論》。2卷2期。頁65-67。
    徐本欽(1997)。<中共對南海的戰略思想與利益>。《東南亞季刊》。2卷4期,頁1-14。
    孫國祥(2010)。〈近期南海爭端中權力與權利之衝撞〉。《全球政治評論》。第32期。頁13-19。
    孫國祥(2003)。〈重新建構南海議題:司法解決之探討〉。《亞太研究論壇》。19期,頁22-38。
    俞寬賜(1995),〈比較兩岸對南海主權問題之立場與政策〉,《理論與政策》,第9卷第4期,頁 104-120。
    陳鴻瑜(2000),〈國際海洋法發展趨勢對我國的影響〉,《研考雙月刊》,24卷6期,頁50-58。
    陳鴻瑜(2010)。〈南海爭端的政治與法律面分析〉。《全球政治評論》。32期。頁1-6。
    陳鴻瑜(2011)。〈美國、中國和東協三方在南海之角力戰〉。《遠景基金會季刊》。12卷1期。頁 43-80。
    黃異(1995)。〈我國主張之U型線內水域的法律地位〉。《輔仁法學》。14期。頁27-44。
    黃異(1996)。〈西沙及南沙群島領土主張之國際法適用問題〉。《法學叢刊》。162期。頁27-44。 頁14-21。
    葉錦鴻(2010)。〈印尼.馬來西亞島嶼領有紛爭與國際法——繼承、地圖與有效管理的效力〉《台 灣國際法季刊》。7卷3期。頁7-38。
    楊昊、李偉銓(2010)。〈浮現中的南海權力政治邏輯〉。《全球政治評論》。第32期。頁21-32。
    趙國材(1993)。〈從國際法觀點分析我國南海歷史性水域之法律地位〉。《問題與研究》。32卷8 期。頁13-15。
    趙國材(1996)。〈論南中國海政策與南沙問題〉。《海峽評論》。71期。頁62-65。
    趙國材(2010)。〈從國際法觀點論海峽兩岸共同合作開發南海油氣資源〉。《軍法專刊》。56卷5 期。頁45-69。
    趙國材(2011)。〈論中越陸地邊界與北部灣水域劃界爭端之法律解決及尚未解決之南海議題〉。《軍法專刊》。57卷2期。頁143-189。
    龍村倪(2000),〈戰略對峙下的「南海」變局與因應〉,《台研兩岸前瞻探索》,第21期,頁1+3-40。
    劍寒(1996),〈南海要塞-東沙島巡禮〉,《尖端科技》,頁6-9。
    顧長永(2010)。〈中美對峙與南海島嶼主權爭端發展〉。《全球政治評論》。第32期。頁7-12。

    三、中文學位論文
    王治平 (2007) 。《中共南海政策演進與實踐》。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
    專班碩士論文。
    陳緯 (2002)。《南海爭端與東協諸國國防政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
    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希傑 (2004)。《從國際法觀點分析南海主權爭端與中華民國的南海政策》。國立政治大學外交
    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欽德。《兩岸新形勢下:我國南海戰略之省思與前瞻》。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棠雍 (2005)。《南海主權紛爭及其解決模式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釗(1999)。《後冷戰時期我國南海戰略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外文專書
    Aust, Anthony,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2nd ed. 2010;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rownlie, Ian, Principle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6th ed. 2004;Oxford: Clarendon Press).
    De Visscher, Charles, Theory and Reality in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rev. Ed. 1968;Princeton Univ Pr).
    Greenfield, Jeannete, The Law of the Sea in the Asian Pacific Region (James Crawford and Donald R. Rothwell eds. 1995;London: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Harris, D.j.,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rnational Law (2004;Sweet&Maxwell).
    Jennings, Robert Y. & Watts, Arthur eds., Oppenheim’s International Law : Volume 1 Peace (9th ed. 199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lanczuk, Peter, Akehrst’s Moder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7th ed. 1998;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
    Shaw, Malcolm N., International Law (6th ed. 2008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Sharma, Surya P., Territorial Acquisition, Disputes and International Law (1997; the Hague :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Von Muech, Ingo, Clipperton Island Arbitration, in 1 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Rudolf Bernhardt ed. 1992; Max-Planck-Institut für ausländisches öffentliches Recht und Völkerrecht).

    五、外文期刊論文
    A.L.W. Munkman, Adjudication and Adjustment-International Judicial Decision and the Settlement of Territorial and Boundary Disputes, 46 BRIT. YB. INT’LL.1-116 (1972-73).
    Andrew A. Rosen, Economic and Cooperative Post-Colonial Borders: How Two Interpretations of Borders by the I.C.J may Und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ti Possidetis Juris and Democracy, 25 Penn St. Int'l L. Rev. 207-245 (2006).
    Aman Mahray McHugh, RESOLVING INTERNATIONAL BOUNDARY DISPUTES IN AFRICA: A CAS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49 How. L.J. 209-239 (2005).
    Brain Taylor Sumner, Territorial Dispute at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53 Duke L.J. 1779-1812 (2004).
    Carlos Ramos-Mrosovsky, International law’s unhelpful role in the Senkaku Islands, 29 U. Pa. J. Int'l L. 903-938 (2008).
    Cheah Wui Ling, Neo Ling Chien, Vanita Jegathesan, South East Asia and International Law: July - December 2002, 6 Sing. J. Int'l & Comp. L. 1073-1100 (2002).
    Dai Tan, J.D., The Diaoyu/Senkaku Dispute: Bridging the Cold Divide, 5 Santa Clara J. Int’l L. 134-162 (2006).
    Friedrich August Freiherr von der Heydte, Discovery, Symbolic Annexation and Virtual Effectiveness in International Law, 29 AM.J.INT’L L.448-71 (1935).
    Georg Schwarzenberger, Title to Territory: Response to a Challenge, 51 AJIL 308- 24 (1957).
    Joshua Castellino,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the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nceptual tools, 33 Brook. J. Int'l L. 503-566 (2008).
    John C. Duncan, Jr., Following a Sigmoid Progression: Some Jurisprudential And Pragmatic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Territorial Acquisition Among Nation-States, 35 B.C. Int’l & Comp. L. Rev. 1-65 (2012).
    Peter kien-hong Yu, Issues on the South China Sea:A Case Study, 11 Chinese (Taiwan) Y.B. Int'l L. & Aff. 138 -245 (1991-1992).
    Pieter H.F. Bekker, An Appraisal of the 2002 Judicial Activit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2 Chinese J. Int'l L. 321-354 (2003).
    Steven R. Ratner, Land Feuds and their solutions: Finding international law beyond the tribunal chamber, 100 Am. J. Int'l L. 808-831 (2006).
    Steven R. Ratner , DRAWING A BETTER LINE: UTI POSSIDETIS AND THE BORDERS OF NEW STATES, 90 Am. J. Int'l L. 590-636 (1996).
    William B Heflin, Diayou/Senkaku Islands Dispute: Japan and China, Oceans Apart, 1 Asian-Pac. L. & Pol’y J. 18-37 (2000).
    W. Michael Reisman, The Government of the State of Eritrea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Yemen .Award of the Arbitral tribunal in the first stage of the proceeding, 93 Am. J. Int'l L. 668- 689 (1999).
    Zou Keyuan, Implementing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in East Asia: Issues and Trends, 9 S.Y.B.I. L. 37-78 (2005).

    六、國際間法院判決
    Island of Palmas Case (Neth. v. U.S.), 2 R. Int’l Arb. Awards 829, 871(Perm. Ct. Arb. 1928).
    Legal Status of Eastern Greenland, Judgment, 1933, P.C.I.J., Series A/B, No. 22, 75 (Apr.5).
    Clipperton Island Case (Fr v. Mex.), 1932, 26 AM. J. INT'L L. 390, 393 (Jan.28).
    Minquiers and Ecrehos Case (Fr. v. U.K.), 1953 I.C.J. 47 ,73 (Nov. 17).
    Frontier Dispute (Burkina Faso/Republic of Mali), 1986 I.C.J. 554,651 (Dec. 22).
    Land, Island and Maritime Frontier Dispute (El Sal./Hond.: Nicar. intervening), 1992 I.C.J.351,618 (Sept. 11).
    Maritime Delimitation and Territorial Questions between Qatar and Bahrain(Qatar v. Bahrain),2001 I.C.J.40,118 (Mar. 16).
    Sovereignty Over Pulau Ligitan and Pulau Sipadan (Indon. v. Malay.), 2002 I.C.J. 625,686 (Dec. 27).
    Territorial and Maritime Dispute between Nicaragua and Honduras in the Caribbean Sea (Nicaragua v. Honduras), 2007 I.C. J.659,764 (Oct. 8 ).
    Sovereignty Over Pedra Branca/Pulau Batu Puteh, Middle Rocks and South Ledge (Malay. v. Sing.), 2008 I.C.J. 14, 102(May 23).

    七、官方文件(含網站)
    《海南特別行政長官公署組織條例》,中華民國內政部網站,http://glrs.moi.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25442&KeyWordHL=&StyleType=1
    《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組織條例》,中華民國內政部網站,http://glrs.moi.gov.tw/LawContent.aspx?id=FL025443&KeyWord=%E6%B5%B7%E5%8D%97%E5%BB%BA%E7%9C%81%E7%B1%8C%E5%82%99%E5%A7%94%E5%93%A1%E6%9C%83%E7%B5%84%E7%B9%94%E6%A2%9D%E4%BE%8B
    《南海政策綱領》,台北市法規查詢系統,http://163.29.36.23/taipei/lawsystem/showmaster02.jsp?LawID=A040040091060500-19930413。
    《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中華民國內政部網站。http://glrs.moi.gov.tw/index.aspx。 
    《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中華民國內政部網站。http://glrs.moi.gov.tw/index.aspx。
    《海岸巡防法》。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全球資訊網網站。http://www.cga.gov.tw/wralawgip/cp.jsp?displayLaw=true&lawId=8a8aadb524fc86180125066f5e7f008c 。
    〈外交部歷年來就南海爭議問題之聲明一覽表〉。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
    〈2004年4月20日新聞說明會紀要〉。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 。
    〈2007年11月20日外交部新聞稿〉。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 。
    〈2008年8月13日外交部新聞稿〉。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 。
    〈中華民國外交部重申南海議題立場〉。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
    〈1997年6月10日外交部聲明〉。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 。
    〈1999年7月13日外交部聲明〉。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 。
    〈1999年12月8日外交政策 (含施政報告) ─立法院第四屆第二會期外交及僑政委員會報告人:程建人〉。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 。
    〈100年6月24日東沙、南沙環礁國家公園簡報〉。高雄市政府全球資訊網。http://www.kcg.gov.tw/ 。
    〈中華民國一百年內政概要〉。中華民國內政部網站。http://www.moi.gov.tw/outline/index.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海洋局網站,http://www.soa.gov.cn/soa/governmentaffairs/faguijiguowuyuanwenjian/shehaifalv/webinfo/2008/05/1270102486745624.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海洋局網站, http://www.soa.gov.cn/soa/governmentaffairs/faguijiguowuyuanwenjian/shehaifalv/webinfo/2008/05/1270102486748578.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海洋局網站, http://www.soa.gov.cn/soa/governmentaffairs/faguijiguowuyuanwenjian/shehaifalv/webinfo/2008/05/1270102486751311.htm。
    〈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就越南19日首次組織赴南沙群島旅遊答記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gxh/wzb/fyrbt/dhdw/t85933.htm 。
    〈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就越南在南沙群島修建機場答記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gxh/wzb/fyrbt/dhdw/t112457.htm 。 
    〈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就越南在南沙採取行動答記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gxh/wzb/fyrbt/dhdw/t310165.htm 。
    〈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就越南提交南海“外大陸架劃界案”答記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gxh/wzb/fyrbt/t561316.htm 。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政南沙巡航護漁聯合編隊在三亞啟航〉。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 http://www.hainan.gov.cn/data/news/2010/04/99607/。
    〈2011年4月14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舉行例行記者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http://www.fmprc.gov.cn/chn/pds/wjdt/fyrbt/t815309.htm。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就越南在南沙海域驅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船答記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http://www.fmprc.gov.cn/chn/pds/wjdt/fyrbt/t829297.htm。
    〈2011年9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舉行例行記者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http://www.fmprc.gov.cn/chn/pds/wjdt/fyrbt/t861647.htm。
    〈關于指導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海上問題基本原則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1179/t866484.htm 。 
    〈2012年1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舉行例行記者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coprc.gov.hk/chn/wj/fyrth/t895096.htm 。 
    〈2012年3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舉行例行記者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fyrbt/t909931.htm 。 
    〈2012年3月16日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舉行例行記者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coprc.gov.hk/chn/wj/fyrth/t914739.htm 。 
    〈2012年3月29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舉行例行記者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china-un.org/chn/fyrth/t918673.htm 。
    〈2012年4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舉行例行記者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chinaembassy.lt/chn/fyrth/t922051.htm。
    〈國家海洋局同意海南省在西沙、南沙填海建設碼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網站。http://www.gov.cn/gzdt/2012-04/28/content_2125656.htm。
    〈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網站。 http://www.gov.cn/gzdt/2012-04/28/content_2125656.htm 。 
    〈臨高漁民赴南沙養魚 是我國首次在南沙開展生產性養殖〉。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 http://www.hainan.gov.cn:1500/data/news/2007/07/33670/ 。

    八、 新聞資料(含網站)
    中央社(3/18/2012)。〈陸海監船巡南海 越過曾母暗沙〉。http://www.cna.com.tw/Views/Page/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203180128&q=%E9%99%B8%E6%B5%B7%E7%9B%A3%E8%88%B9%E5%B7%A1%E5%8D%97%E6%B5%B7++%E8%B6%8A%E9%81%8E%E6%9B%BE%E6%AF%8D%E6%9A%97%E6%B2%99 。
    中央社(3/26/2012)。〈陸今年擬編南海諸島地圖〉。http://www.cna.com.tw/Views/Page/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203260056&q=%E9%99%B8%E4%BB%8A%E5%B9%B4%E6%93%AC%E7%B7%A8%E5%8D%97%E6%B5%B7%E8%AB%B8%E5%B3%B6%E5%9C%B0%E5%9C%96 。 
    中央社(04/08/2012)。〈捕魚爭議 菲陸船艦南海對峙〉。http://www.cna.com.tw/Views/Page/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204110074&q=%E6%8D%95%E9%AD%9A%E7%88%AD%E8%AD%B0++%E8%8F%B2%E9%99%B8%E8%88%B9%E8%89%A6%E5%8D%97%E6%B5%B7%E5%B0%8D%E5%B3%99 。
    中央社(4/14/2012)。〈菲陸南海對峙 陷外交僵局〉。http://www.cna.com.tw/Views/Page/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204140117&q=%E8%8F%B2%E9%99%B8%E5%8D%97%E6%B5%B7%E5%B0%8D%E5%B3%99++%E9%99%B7%E5%A4%96%E4%BA%A4%E5%83%B5%E5%B1%80。 
    中央社(4/16/2012)。〈陸:菲考古船速離黃岩島海域〉。http://www.cna.com.tw/Views/Page/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204160227&q=%E9%99%B8%EF%BC%9A%E8%8F%B2%E8%80%83%E5%8F%A4%E8%88%B9%E9%80%9F%E9%9B%A2%E9%BB%83%E5%B2%A9%E5%B3%B6%E6%B5%B7%E5%9F%9F。
    中央社(04/18/2012)。〈陸漁政船赴南海護漁〉。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204180177.aspx 。 
    中央社(04/20/2012)。〈陸派漁政船巡航黃岩島〉。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204200128.aspx 。 
    中央社(4/24/2012)。〈南海爭議未平 海南再推西沙遊〉。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204240116.aspx 。
    中央社(4/18/2012)。〈指中侵犯主權 越籲刪海島規劃〉。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204250117.aspx 。
    中央廣播電台(6/14/2011)。〈不再用「南海」 菲律賓改稱「西菲律賓海」〉。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02004。
    中新網(09/27/2011)。〈中新記者探秘南沙群島美濟礁〉。
    http://www.chinanews.com/shipin/2011/09-27/news44866.html 。
    中國新聞網網站(08/12/2011)。〈2011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白皮書發布 外交部談南海問題〉。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15400503.html。
    新華網(09/02/2011)。〈我國第一艘常駐西沙群島大型漁政執法船正式使用〉。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9/02/c_121954723.htm。
    香港文匯報(7/21/2011)。〈菲議員登南沙中業島 中方強烈抗議〉。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7/21/CH1107210026.htm。
    溫哥華太陽報(04/10/2012) 。〈陸要求菲軍艦離開爭議水域〉。http://taiyangbao.ca/topnews/51329/?variant=zh-hant 。 
    星島環球網(10/23/2008)。〈台灣轉為守勢戰略 南沙太平島跑道將不擴建〉。http://www.stnn.cc:82/glb_military/200810/t20081023_884249.html。
    人民日報(5/16/2006)。〈人大常委會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大陸及西沙領海基線〉。4版。
    中央日報(2/15/1995)。〈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計畫地經營南沙群島〉。7版。
    自立早報(04/031993)。〈依據行政院1993年4月13日以台82內字第09692號函核定《南海政策綱領》〉。第3版。
    聯合報(11/09/2002)。〈「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排除我國 餘政憲視察東沙重申我國南海諸島主權〉。第 6版。
    聯合報(04/02/2004)。〈我在南沙建亭 越南強烈抗議〉。第 11版。
    聯合報(08/19/2003)。餘政憲南沙視察出動兩艘拉法葉。第 11版。
    聯合報(02/13/2003)。第2版。
    中央日報(01/06/1994)。第5版。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